我的鳳凰之旅(日記體)

作者: 嶺梅

導讀我的鳳凰之旅2003年7月2日周三 坐66路公交到火車站。 要填健康登記卡,人很多。但幸虧旁邊有一個學生通道,我憑買的學生票,從通道進,很快,沒有等待。 4點半,車開了。我的鳳凰之旅就此開始。 在火車上,我研究了我帶的整理的鳳凰相關資料。考慮是呆兩天還是三天。猶豫中,並開始著詳細預算。 其他也沒有什麼趣事。周圍的人似乎都是湖南人,沒有和我年齡相近 ...

我的鳳凰之旅2003年7月2日周三

坐66路公交到火車站。

要填健康登記卡,人很多。但幸虧旁邊有一個學生通道,我憑買的學生票,從通道進,很快,沒有等待。

4點半,車開了。我的鳳凰之旅就此開始。

在火車上,我研究了我帶的整理的鳳凰相關資料。考慮是呆兩天還是三天。猶豫中,並開始著詳細預算。

其他也沒有什麼趣事。周圍的人似乎都是湖南人,沒有和我年齡相近的,也幾乎沒有和任何人搭話,只是和一個當兵的交換了雜志看,他下車時,把那本《南風窗》給了我。

快到懷化的最後三個小時裡,找到一張空的三個座位的椅子,躺了一會兒。

就這樣,沒有什麼大的事件,順利而平靜地到達懷化。

2003年7月3日周四

懷化。

到出站為止,沒有人查我的學生證。這樣我用半價票到了懷化。

到懷化是6點15,可天已經大亮了。下車出站,立奔售票廳,買返程票。想在買的那一刻決定5日回。

買完票,坐一摩的到汽車站。

乘汽車到鳳凰,21元。98公裡,2個半小時。

7點發車,我沒等幾分鐘,車就開了。一路上見窗外風光,感覺特別親切,和四川農村,和我家附近的景色很像,也許因為鳳凰臨近貴州、四川的緣故吧。

但慢慢觀察,又有些不同之處。有很長一段路程四周的房屋都是木制的,還有四周山比四川的高一些。而且明顯的,樹木繁茂,密集。而四川田地更多,樹少些。另外,山路十八彎,道路很曲折。不一會就有一個大轉彎。

雖是上午,天氣也炎熱,但因為樹多,車行綠蔭下,還是不覺太熱。

2個半小時後到了鳳凰。

看著那沱江水,看著那江畔密集的吊腳樓與新建的城區,我知道我到鳳凰了。

出了車站,問路,走入老城區。

過了一道城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廣場。不大,一端有一個戲台,但現在下面空空如一。周圍有一些店鋪。

此時的我又累又餓,只想先找地方住下。

後來才知道我經過的是“從文廣場”。

繞過廣場前行,碰到一中年女子,與我攀談。我便問她梅邑秀家庭旅館怎麼走。後來才知道她是來拉客乘船的。她想帶我去 另一地方住店。但我突然看見了梅邑秀家庭旅館的路標,沿路標而下。先看到一家家庭旅舍,進去看了下,雙人間,已住一人,15元/晚,不帶衛生間。我不太想與人合住。於是去梅邑秀家庭旅館。

未進門先聞兒童嬉笑說鬧聲,進去才知這裡原來還是幼兒園。問價,單人間帶空調50,三人間15/床,三樓,可洗漱,浴室在樓下。於是不太願意。

那個一直跟著我的女子說帶我去另外一家看,有衛生間,空調。於是隨她去。

果然環境很好,像賓館的條件。

但她要價60/間,30/人。

然後一直還價到40/間。

(補記:現在想來,那帶我去的女子定要拿不少回扣,難怪我講價怎麼也講不下去。當時沒有經驗。現在知道不能由拉客的帶去,那樣我出的房費很大一部分要給這樣的中介。2004-3-27)

先住二人間,等古典房(單人間)的退房後,我便去住單人間。

住下,先洗了頭、澡,換了干淨衣服。然後背小包出門。先東逛逛,西逛逛。找到沈從文故居,但猶豫不決是買通票還是買單票。因為通票150元,憑學生證9折135元。分票共165元。

但我不確定是否有時間把8個景點都游完,而且有一兩個景點,我覺得也不太值得去。加上,從網上得知沱江泛舟,坐私人船只要10元(旅游公司30元),而且據網上介紹南長城可由當地人帶,從小路上。於是猶豫不決。

後來干脆決定,先不想,先去吃飯。

找飯館想吃特色土菜。可去了幾家飯館居然都沒有。(後來才知道,我先問的這幾家飯館都不是主要面向游客的。因此價格更便宜,但種類也少)最後去了一家,吃了個牛肝菌炒肉,本要10元,我讓他炒小份,5元。味道很不錯。的確,酸酸辣辣的,開胃下飯。

吃飯時,對面坐一本地婦女,與我攀談。說到坐船,她告訴我說可以介紹我坐便宜的私人的船。

我想不妨一試,便由她帶我去找一婦女。說讓她帶我去坐船處看看。順便可以去看沈從文的墓。至於價格因為我只有1人,她說10元坐不了,最少要20元。

後來建議我先看看,我便跟著那女子去了。

沿路聊天,知道她是苗族人,姓石。

船家是她弟弟,她幫她弟弟拉人。

她先帶我去了聽濤山的沈從文墓。

挺偏的,若沒有她帶路,我還真要花不少時間才能找到。很普通的地方,讓我簡直不能相信,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沈從文墓。

沿石階而上,先見一塊碑,介紹沈從文墓。往前數步,右邊岩石上有黎元洪題的“心廢周知”四字。再往前轉彎處,著名畫家黃永玉及夫人為紀念表叔沈從文力有石碑“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

由此而上,見一方巨大的天然石頭,狀如雲菇,此便沈從文墓。據稱,他的骨灰灑於石下,石碑正面,是集沈從文手跡字而得的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簡單平凡的一塊墓地,讓我驚訝,因我印像中一般名人的墓,總是極盡裝飾,本末倒置。不想今日得見沈墓,竟簡單至此。

還記下了句“星鬥其文,赤子其人。”

下山,隨她到沱江邊。

先見一水車,飛轉。

後到江邊,見扁舟數條。

她招呼她弟弟。我又講價,可還是20,她不肯便宜。後來我還是坐了,一個人一條船,想來也是不錯。此刻,我第一次感到獨行不便之處,要是兩人,一人10元,船家會很痛快的答應。可一個人便要多出10元。在住旅館時,也感覺到了這點。因為若兩人,30元/人,是很輕松的。可我一人40元/間,還費了我半天口舌。哎,一個人出行的不便之處。

船剛行幾步,我便發現不對。因為兩岸什麼景致都沒有,沒有我想像的吊腳樓。不知該怪那苗家女子騙我,還是怪我沒有問清楚。更多的該是後者。我問船夫,他說沒有吊腳樓,到桃花島,島上有歌舞表演,但還要門票。他說你給1元就行(一般收2元)。我有種上當的感覺,但既然已上船,又說有歌舞表演,我便忍下現在要回去的念頭。

桃花島,原叫“沙洲”,因2001年快樂大本營在這裡做節目,李湘在此種下一棵桃花樹,便改名桃花島了。

半個多小時到達所謂的“桃花島”。上島我發現幾間破舊小屋,裡面是賣飯的,船家去吃飯,而環顧四周,僅有一塊石碑,上書“快樂之林”,題為《快樂大本營》鳳凰快樂之旅 2001年。這就是所謂的桃花島!什麼都沒有,我上當的感覺更強了。

等船家吃完飯便回去。(對了,我還交了1元門票)真是憤怒。

回到出發點,下船。我便和他討價還價,這樣差勁的桃花島,我不願意給20元,只願給他15,我覺得自己上當了。即便15,也是多花的冤枉錢。他不願意。於是與他游說。

他到井邊舀了一勺井水喝。我才發現這井上居然書有“鳳凰第一泉”。在船上與他閑聊時知,鳳凰就這一口井,人們都喝這井水。

井邊坐了一些歇息的男子,大概都是船家。

沿路返回,走的是石板路。

天氣很熱,我帶的水很快喝完了。

不想話錢買水,見沿路都是人家,門都開著,而我帶有杯子,於是我便去敲門要水。

往回走,步入老街,兩旁到處都是賣各式各樣工藝品的店鋪、飯店、家庭旅社。幾乎每家都提供住宿。

到一家,實在忍不住饞,就吃了碗冰粉,米酒,0.5元/碗。也許是因為渴了,覺得特別好吃,有意思的是他們叫冰粉為涼粉,而且除了放黃糖還放醋!他們真不是一般的喜歡吃酸啊。不過味道還真的不錯。又想到四川的涼粉。

然後去虹橋,途中,見一賣剪紙的苗族老太。剪鞋樣,剪紙各式各樣,真是漂亮。而且圖案都特別復雜,1-10元,價格不等。准備臨走前來買。在此還碰到一來搭訕的男子。

然後去虹橋。

居然,兩邊全是賣工藝品的店鋪。

對了,有一點忘了。

在老街上見一流浪者酒吧,真是很有特色。各式各樣的酒瓶,各式各樣的國旗,名片…..臨江而築,很不錯。只可惜太貴-----對我而言。最便宜的飲料也要8元/杯。於是拍了兩張照,便走了。

虹橋二樓也有一酒吧,名字忘了。因為在二樓,便沒上去。

過了虹橋,也沒多走就沿路回來。第三天重來,才知道自己第一次錯過了好多好地方。不過後來再來也晚了,因為囊中已羞澀。好些好東西都買不了了。

沿路回去,便決定去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因為白花了15元後,我只能不買通票了。決定不去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兩景點,省10元。

沈從文故居

太小了,十分鐘游完。與昂貴的票價(20元)真的不符。也許這就是靠名氣的抬價。

進門左側是陳列室,中間是天井。右邊是書房。有張舊桌子,破破爛爛的。天井中有個缸,叫太平缸。

再進裡層,是……已記不清了。

對了,有個書架,從北京運回來的。

知道了他是1902---1988。夫人張兆和。

出來便去了——————

熊希齡故居(1869-1937)

大小和沈從文故居差不多,都很小。

知道他曾經有三個夫人。

第二進中廳有他的雕像,有一間是他老母親住的房間。有一間地下有烤火的洞。有一間屋頂開有天窗,下是鍋灶,據說是便於熏腊肉,同時采光。

倒是記下了幾幅對聯

(1) 宦海倦游還山小試慈幼院

鞠躬盡瘁救世惜無老子軍

-----蔡元培

(2) 形骸變化百年中

意氣消磨群動裡

(3) 門口對聯

一生赤誠愛國盼中華振興

半世慈善辦學為民族育才

游完熊居,回住所。之前,在城牆上穿苗服照了張像,2元。而沿此路我也發現了北門城樓和楊家祠堂,東門城樓。在城樓上可看到對岸。

回到住所,再換了拖鞋出門。(後來證明我換拖鞋非常明智)。

先去吃飯。剁椒炒地木耳,5元,加飯1元,共6元。不過,真的很好吃,很下飯,顏色也很好看,紅的,綠的辣椒,白的蒜片,棕色的地木耳,酸酸辣辣的,特開胃。

吃完飯,去北門城樓。沿城門下行,見到北門碼頭,原來這便是坐游船的地方。北門碼頭---虹橋。沿石階下到江邊。

一到江邊,我立刻感到一陣清新。

沱江水緩緩流淌著。

江邊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有在江邊嬉水的;有游泳的(小孩居多),帶救生圈的,不帶救生圈的,有游完在江邊洗衣的;有在江邊吹風的,總之,熱鬧非凡。大多是本地人,似乎傍晚江水中游泳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江上有兩座橋,(後來才知道叫跳岩),它們是過江的2個橋梁,但不能稱之為橋,一高一矮,矮的是由一個個石墩連接而成,石墩與石墩之間有空隙。高的由木版一塊塊拼成,下面支撐的是較大的石墩,很多小孩從石墩上跳入江中,再從江水中沿石墩爬到木板橋上,難怪叫跳岩了。

後來看資料得知,跳岩全長100米,共15個岩墩。岩墩均用紅砂石塊修砌墩與墩之間相距5米,上面用木板搭鋪,木板再用鐵鏈捆牢,固定在河兩邊的鐵樁上,防止被洪水衝走。

當地人,走慣了,很熟很快地通過跳岩走到對岸,而我在人們洗衣服的棒槌聲中,戰戰兢兢地走過去再走回來,體驗了一回。

對岸有家古城守望者吧,看上去很不錯。無奈囊中羞澀,我強忍住了去泡吧的衝動,記下其標牌上的一首詩作紀念。

“水泊逢舟婦浣紗,古城傍岸煙柳花。

南華最美景朦朧,登高守望嘗彩霞。

借此談風月,同敘山水情。”

回到對岸,足踏在淺水中,清涼。

江風陣陣,愜意。

對了,到江邊之前,我先去了一條下午沒去的街。這條街看上去挺偏,沿路走過,才發現這是一條真正反映鳳凰人生活的街。

這街兩邊沒有林立的店鋪,沒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客棧標牌,只有一戶戶居家的人家。門半開,門口或有老人納涼,或有中年人閑聊,或有小孩玩耍,一切都安靜而祥和。

走著走著發現每家門口都貼有對聯,而且內容各不相同,有不少內容是和鳳凰緊密相連的,不是一般的大而泛,泛而空的對聯。有的家門口還掛有燈籠,貼有門神。雖然對聯已舊已黃或破,但依稀可以想像春節時它的光彩。忍不住好奇,去問一戶人家,女主人告訴我是過年時單位發的,家家都有。

還有一戶人家正在剁蘿蔔,大概是在准備做酸蘿蔔。

好一副美麗的生活畫卷!可惜當時沒帶相機。

從江邊回來,到老街閑逛了一會兒便回去了。看表,8點半。

回來的路上買了5塊酸蘿蔔,共5角錢。

路上碰到一對老夫婦,也是來旅游的。問我虹橋怎麼走。

對了,下午第一次回箭道坪賓館(我住的地方),時還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回到賓館,老板(一老太太)居然告訴我203(我住的房間)現在住了別人,她說以為我住的是202。而我的行李居然被服務員拿到別處了。老板也不知道我的行李在什麼地方,而且說服務員洗衣服去了。我十分氣憤,火冒三丈。她說她去河邊找服務員。她回來後告訴我,服務員把我的東西放到三樓古典房了。因為知道我回來要搬過去。但其實我上午走時已告訴她,要換房間也等我回來後再搬東西,我討厭別人擅自動我的行李。

但了了樓,進房間見行李無恙,而那房間又是那樣漂亮。我氣也就消了,感覺剛才自己發火也太衝動了點。

房間太漂亮了。

一張很大的雙人木床,古典式的,有雕花,床裡側橫著搭有一長條台子,左右有兩抽屜。台上可放東西,牆側有一可調方向,明暗的壁燈。床前左右各有一方台,可放東西。床前還有一木制搭板,放鞋,也方便放腳,因為它抵消了床的一部分高度。

正對床的木桌,也是古色古香的,桌上放一大電視機。桌左側有一古色古香的櫃子,上面雕刻有美麗的鳳凰圖畫。還有漂亮的藍白相間的窗簾。

房間真的很好,帶空調,衛生間。

三樓是此幢房子的頂樓,只此一間房,很安靜。房左側很寬敞,有陽台,台上圍了一圈的是各式各樣的花卉。

平台中央有一亭子,艇上書“閑趣”二字。亭頂周圍一圈都裝了七彩的燈,晚上打開,很漂亮,像給亭子鑲了一道邊。六角環形的坐椅將亭子圍了一圈。我疑惑從哪兒可以進亭內去。仔細觀察才發現,有一面有插閂,打開即可發現那一面的椅子是活動的,掀開此面的條凳,人即可進入。放下條凳,關上“側門”,即是天衣無縫。亭中有一方桌。在此品酒賞月,聊天吃瓜,將不亦樂乎。

(注:從房主口中得知,這樓頂剛修時就是這樣的,是她和她老伴一起設計的,當時她們夏天就在樓頂亭內吃西瓜。本來就修有3樓,這麼多房間。她有個兒子,現在在吉首工作,周末才回來。老伴去世後這樓房就她一人住,便跟隨周圍開店的風氣,將房間內按賓館樣式裝修了,請了個苗族女子做服務員,就這樣將她家作為賓館對外開放。)

補記:2004-3-24

2003年7月4日 周五初五

早上很早就醒來。5點多外面天就已經亮了。起來洗澡,洗衣服。7點出門。先去吃早餐,一碗綠豆稀飯,四個包子,共1.5元。

吃完去車站,乘車去奇梁洞。

一般旅游的人,都要2元車費。我先問了周圍當地人,知道當地人只要1元就可以坐。於是我只給了售票的1元。

約半小時就到目的地了(十幾裡的路程)

下車沿田間小路,走到洞口,洞口似巨龍張著血噴大口。

跟我幾乎同時到達的還有幾個旅游團。在進口處發生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驗票的工作人員居然問我:“你帶的團有多少人?”他把我也當成導游了,呵呵,真有意思。

這個景點提供定點導游,免費的。

我們這批人的定點導游,聲音很好聽。

跟著她走進洞。得知奇梁懂是1986年被當地的農民發現的,因為這裡屬於奇梁鄉,故名奇梁洞。

洞分為上,中,下三層。

景點很多,我現在還記得的有:

上層的人間天堂,嫦娥,南極仙翁。

中層的半山亭,十裡畫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個要彎腰才能過去的地方),黃果樹瀑布,倒掛石林,白像迎賓。

下層的封洞石,酒林(藏有酒鬼酒幾十噸,封於2001年,待2008年作奧運會的慶功酒,真會打廣告,不過真的很香。)

還見到洞內的蝙蝠,當地人當其為幸運鳥,認為是“編織幸福”。

中間有一處景點,有一坑。導游讓我們猜當年苗王用這個坑來做什麼用。猜中者有獎。我猜中了----制火藥的。得了個牛骨頭制的牛頭掛飾,很有成就感。

火藥是用洞內的硝石,硫磺等制成的。

看洞內倒影時,覺得十分奇特,因為上方空間很大,所以雖然水很前淺,但看水中倒影時,會讓人產生水很深的錯覺。

而水最深處,因為上方空間小,反而看到水中倒影時,覺得水淺。

有一處為防滑石,看上去很滑,但走上去不滑,但導游在介紹到此處時,也許因為走得太急,居然自己摔了一跤。話筒也摔開了,電池也摔掉了,涼鞋摔壞了,褲子摔髒了。不過她真的很敬業,爬起來找電池,裝入話筒,但話筒還是沒聲了。她便甩開話筒,提高嗓音講。

與她攀談,才知道她居然到這裡工作,做導游才兩個月。是常德人,中專畢業,學的會計專業。旅游公司4月份到她們學校招導游,她過五關斬六將就被錄用了。

她不是苗族人。

但途中,有游客讓她講個苗族傳說。她講了個洞神的故事。講得很好。還給我們介紹了苗族人趕邊邊場,男的中意女的便去拉她的衣角,女的要也喜歡男的就踩男的一腳。

我很奇怪她才干兩個月,怎麼這麼熟悉苗族的習慣。有游客問她附近苗寨的情況,她也知道。她不是苗族人,但對苗家風俗居然這麼熟悉。我很奇怪,便問她。

她告訴我她自己看了很多相關的書。真是個勤奮的女孩!

我越來越喜歡她了。

到“天堂大殿”景點時,她還唱了首山歌,真好聽,婉轉悠揚。

還有幾處表現出她的機智:

(1) 有人問她十裡畫廊沒有十裡,為何要叫十裡畫廊?她答曰:“萬裡長城也沒有萬裡,當年曹操十萬大軍下江南實際人數也沒有十萬啊,只是一種誇張說法。”

(2) 關於她摔跤。她自嘲道:“大概是今天的游客太熱情,讓我為之傾倒了。”

她後來又摔了一跤,這次是因為她前一次涼鞋摔壞了,走路時被絆了一下。她爬起來繼續講。

那一刻,我真的特別感動,感觸很多。覺得做什麼職業都不容易啊!

因為這些,我很喜歡這個導游。臨走時,與她合影一張,作為紀念。

游奇粱洞大約花了兩個半小時。

出來我便乘車,去吉信鎮,因為今天初五,吉信逢場,可以去趕集。約1小時車程,2元錢。

買了個包,居然才2元。在武漢以前買過一個類似的,花了10元。

買了兩雙鞋墊樣子,我以為是可以直接用的鞋墊。後來才知道上面的花,圖案是用面粉畫上的底稿,要根據它用線繡圖案的。繡好才能墊的,這中鞋墊特別結實。

還買了個帶筆的電話本,多功能型,可當筆記本,可放身份證等證件。2元。

轉了一圈,沒什麼意思,大多是賣吃,穿,用的,和太平的集市差不多。吃了塊西瓜,便乘車回鳳凰。

出站來,見附近有一家賣盒飯的。看他那兒擺的菜, 色香味看上去都很好,我便問價錢。老板說,3元,隨便吃。

便要了1份。

坐下吃飯,老板給了我個碗,讓我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吃飽為止。旁邊還有一大鍋,鍋內是熱氣騰騰的海帶骨頭湯,也是隨便盛。(呵呵,簡直就是自助餐嘛,不過這價格真是便宜啊。)

菜,我數了數,有11個菜,辣椒肉絲,南瓜湯,茄子,豆腐,豆什,嚼頭,筍絲,白菜,榨菜,還有一個菜,名字忘了。

反正都是隨便夾,想吃什麼夾什麼。

大多酸辣味,很合我的胃口。我吃了兩大碗飯,又喝了兩大碗海帶骨頭湯。太好吃了,才三元,真合算啊。

吃完,便乘車去南長城,30分鐘,1元。

到了南放長城腳下,看到蜿蜒的長城,真是雄壯。45元的門票,太貴了。

上去,爬長城,看著那蜿蜒不絕的長城,感覺腿都發酸了。太陽直曬,很熱。

加上來月經,感覺爬的很辛苦。

一路上不時有小姑娘或苗族老太太來兜售礦泉水,出租苗服,一分鐘快照。我帶的開水已經喝完,口渴的厲害。實在忍不住,想買瓶水喝。問價,一小女孩說要2元。我還價1.5元,她不賣,卻不停的跟著我,對我說“買一瓶吧”。我也強上了。2元就不買,她足足跟著我,爬了5分鐘的階梯。最後只得作罷。也覺得她挺可憐的,很不容易。但無奈自己也“窮學生”一個。

累了,我就在城牆的凹處坐一會兒。小憩片刻,再接著爬。不時有人來叫賣水,租服裝。我還拍了一張照,長城牆角賣水的老太太。

最後終於以1.5元從一老太太那兒買了瓶礦泉水。

長城太長,足足有150公裡,一時半會是不可能爬完的。爬了一段,我便往回走了。

山腳下有一段是完全未經修葺的舊長城。看到那爬滿苔蘚的石頭,真是有一種無言的滄桑感。

下城牆出來,已近4點。不准備去黃絲橋古城了。一是因為時間不夠,二是考慮錢的因素。

出來時,在路邊賣紀念品的小攤上得知真的可以由她們帶著從小路上長城,只需20元。可以省25元。早從網上資料得知這一信息,但當時沒找到帶路人。有點後悔,買票前若多問幾下,定可以省下這筆錢的。

不過轉念一想,那樣就沒有門票了。而我收集門票,沒有門票留念也是一大遺憾。

天下物無全美。

在小攤上買了個挎包,2.5元,一個手鐲3元。(砍了不少價,看來自己賣電話卡、化妝品還是鍛煉了自己,至少現在自己更會砍價了。)

然後等車回鳳凰。

等車時,在路邊,一家賣飯的小店鋪要開水喝。順便也與女主人攀談。她正在繡鞋墊。通過與她交談,我又發現另一婦女繡好的鞋墊,才明白自己當時在吉信買的只是鞋樣,還需要自己繡。這兩女子均是土家族婦女。看到她們已繡好的鞋墊,真是漂亮啊,做工很細,很結實,也很好看。

她們見我喜歡,便想賣給我,說十幾塊錢一雙。我們正在說著,車來了。我便匆忙上車了。後來想想,要是車沒來,我真的會買下。

下了車。在從新城回老城的路上,我在一家工藝品店買了根頭繩。1元。順便向店主打聽,蠟染是哪家的比較好。她向我推薦了姓熊的一家。

回到古城,放了東西,洗了個澡。穿著拖鞋出來,准備吃飯,不想在路上拖鞋壞了。還好,這時我正走到一家房門口。正好碰到男主人出門,我便向他要了根橡皮筋,將拖鞋綁上,勉強還可一穿著行走。

決定去樓外樓吃飯。因為昨天路過,見其環境不錯,價格也還實惠。去時,樓下已無座位,便上樓。還有一個臨窗臨江的位置。我便坐下。可以看見沱江,江中小舟,江對岸的吊腳樓。江風習習,對江飲食,感覺很舒服。

點了一個酸白菜豆腐湯。4元。

特別好喝,那種酸味特別開胃,爽心,與一般的醋的酸不一樣。雖然就這一個菜,我也吃了好多飯。

湯足飯飽,我開始逛老街。逛街上賣工藝品的小店。才發現幾乎每家都有下午見的那種繡好的鞋墊賣,只是圖案不一樣。但明顯做工不如那土家族婦女做的,想想也自然。前者是批量賣的,後者本是做來自家用的。自然後者的手工,質量更優。問價,大多12元一雙,覺得太貴,最終也沒有買。

然後去找那家姓熊的蠟染店。

找到後,眼睛一亮。門前有對主人的介紹。熊承早------有他各種作品的照片展,有他與各名人的合影,有他得的獎狀等等。

進門一看,牆上掛滿蠟染。果然與別處的不同。人物蠟染栩栩如生,風景圖中的水中倒影,質地極為逼真。

他的作品參加第三界“世界華人藝術大會”香港大型藝術展獲特別金獎。

在他的講解下,我欣賞了他的得意之作,獲獎作品《白石老人》,及一幅非賣品《晨光》。

買了一件扎染T恤。16元。

要了一張名片。上書“國際藝術家協會理事,民間蠟染藝術家”

感覺小鎮真是人傑地靈,處處有高人。

然後回住處休息。

2003年7月5日 周六

早上7點出門。

吃了早飯。(木耳肉絲粉,2元),便一個人四處逛。

居然讓我發現了幾處好地方。

一為朝陽宮,原名陳家祠堂,始建於1915年,系木結構四合院。占地500多平方米。由大門,戲台,正殿,左右廂房組成。正殿為三開間穿鬥式建築。

門口題對聯為:

“嘉賓泣邊隅,眼看樓閣總多情。

瑞鳥起蓬蒿,翼搏雲天高萬裡。”

可惜大門緊鎖,未能進去一看。

一為文廟,未得入內。

又入一小巷,見田家舊居。田家(1917-1975),原名田景祥,是文藝活動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

見到門口有一老太,是田家的妹妹。她告訴我她弟弟田景魁,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

然後去了陳氏宅院。乾隆年間建,陳氏---陳開甲,清代二品大員,於乾隆58年(1793年)修府邸,磚木結構,三棟三進,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這是私人景點。門票要6元,還價到5元。一個小女孩帶我參觀。她開學上初三,假期放假,是陳家的親戚。

這陳氏住宅是清朝二品官住宅,《烏龍山徼匪記》在這裡拍的鑽山豹的公館及新房。

該宅三進,一進左右兩邊是丫鬟住的耳房,現為陳家後人居住。二進是客廳,左右兩邊是廂房。

廂房內有節省空間的半圓形桌子。還見到不少古董,如清代的木床,明代的棕箱。清朝留下的雕花床,床簾。

房間後面居然還有個後門,一點看不出來,隱蔽性極強。

據小女孩介紹,文革時這裡曾被居委會占領。文革後陳家後人打官司,把房子又贏回來了。

三進前天井中有兩大水缸,也是防火用。現在被陳家人養了金魚,放了假山。天井兩側牆上還留下了清朝的壁畫。

三進正廳,兩邊掛有書法。小女孩介紹說是現在的陳家人自己所畫,真是很不錯啊。這小鎮上的人似乎都頗有藝術修養。

兩旁是兩間正房。

房上還有閣樓。陳家的男主人開了個繪畫暑期班。我上樓看了一下,一大幫小孩正在跟著學畫素描。

讓我感觸頗多,沒想到這兒有這麼濃的藝術氛圍。也許這就是鳳凰沱江鎮和太平之類的小鎮的最大不同之處。

參觀完陳宅,感覺真的不虛此行。比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有參觀價值多了。性價比也高讀了,慶幸自己一個人,發現了這麼好的地方。

然後去了根石居參觀。

門口對聯:

根 根 根 根 根有源

石 石 石 石 石相通

這也是民居,因男主人,周勁,愛好收集石頭,制根雕。已有不少作品。便也因地制宜,開辟為展區。門票3元,還價到2元。

女主人陪我參觀。

有不少奇石,其中一個作品《蓬萊仙境》曾獲第四屆中國賞石展覽會二等獎。(99年9月)。

石頭下的墊盤大多是請人訂做的。還有一些是男主人自己做的。

當地有種石頭叫武陵石,黝黑。

這些石頭有的是主人從鄉下收購來的,有的是男主人參加石展之類的會議,以石換石換來到,或是別人所贈,他千裡迢迢背回來或用集裝箱運回來的。女主人說到運這寫石頭時受的苦時有些真情流露。的確,不容易啊。

樹根大多是從鄉下收購來的。

牆上還掛有字畫。我好奇的問女主人,女主人說是男主人寫的。不屬於什麼“體”,是男主任據根的彎曲形狀所寫,可謂師法自然。那“根魂”二字的確有特色,定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從側面,我也更加感受到了男主人對根、石的熱愛之情。

他從事這項愛好有十多年了。

兩人都下崗了,自己在辦印刷廠。賺的錢也大多貼在他的這項愛好上了。女主人也耳濡目染,從一竅不通到略知一二。上有老下有小,也真不容易。這點門票錢也是杯水車薪,而且一般旅游團導游都不會安排游客參觀這兒的。來的人並不多,特別在推出聯票後,人更少。

屋是老屋,重修了得。老屋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原來的梁柱還保留下來了。屋中央有兩棵黃楊樹,形狀都很特別,像綠傘。右邊一棵有百多年歷史了。大門入口的牆上還掛有一個從老屋上拆下來的雕花窗欞。

房角還有一棵銀杏樹盆景。煞是惹人喜愛。我要了一片銀杏葉作留念。

在門口左側還掛有主人撰寫的根石居銘,只可惜我沒有將全文抄下。

這也是一個高人啊。

出來來到北門城樓邊,突然聽到一陣悠揚的樂聲。我很奇怪,隨樂聲而去,來到北門城洞下,見洞左側石凳上坐有兩老人。一人在拉二胡。一人奏著一種我從沒見過的樂器。我很是好奇,趁著他們彈奏的間隙,一問,才知道那是秦琴。我不禁想起了曾秦琴的名字,原以為秦琴這種樂器已失傳,沒想在此得見。老人還告訴我秦琴和二胡合奏,聲音最好聽。

我原以為這二人是在賣藝。後來交流過才知道他們只是愛好,自己彈著玩的。不禁又感嘆這鳳凰的人傑地靈。

又去北門碼頭,沱江邊。想看看早晨和傍晚的江邊景像有什麼不同之處。

我又聽到一陣陣棒槌聲。江邊全是在洗衣服的人,男女老少都有。有的用桶,有的用盆,有的用一種背簍裝衣服。棒槌聲清脆悅耳是沱江早晨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拍了幾張照離開。

去逛老街。不經意又發現有一高人。

一家扎染店。

店主是苗族民間扎染藝人,中國工美學會民間工美專業委員會會員。湖南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會員,得了一大堆獎狀,榮譽。她的作品“回歸大自然”獲世界華人藝術大獎賽“國際榮譽金獎”,她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文藝家協會,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

原名吳景連,藝名吳花花。她是專攻扎染。

看到一條扎染圍巾,綿綢的,真的很漂亮。12元。還是沒買,囊中羞澀,有些後悔買了那件扎染T恤了。用那錢來買圍巾對我其實更為實用。

後悔已經沒用了。包裡已只有十幾塊錢了。

然後去買第一天見到的苗族老太太的剪紙。

買了三張,講價講到5元。她叫吳六愛,居然在包剪紙的報紙上她還簽上了它的大名。

然後又發現了田興恕故居。清代民宅。沒進去參觀,因為門票5元。田興恕,苗族人。曾為貴州提督,巡撫,欽差大臣。

然後,又過虹橋到了沱江對岸,發現一賣儺(nuo)藝制品的純手工制品店。這是一對夫婦開的。兩口子都是美術老師,裡面的手工藝品全是他們手工制作。材料有牛角的,竹的,木的等等各種不同材料,不同形狀的。上面畫有儺戲中的神,面具。

很是喜歡,可是又沒錢,最便宜的小桶也要6元一個。10元一對。想5元買一個,她不賣,便沒買。

聊天中還得知,開這店只是他們的副業,因為愛好。正業還是做老師。因此他們也不靠這個吃飯,所以開門開得晚,關門關得早,賣不出去也不覺得有什麼。

真的很羨慕他們能有這樣一間屬於自己的小店。

後來又發現了一個苗族婦女在路邊織帶子賣。用的居然是小型織布機,和梭子。這是我第一次見到,覺得好神奇。

看到一根根線在她靈巧的雙手下變為有漂亮圖案的帶子,好喜歡。

於是買了一個手鏈(看著她做好),和一個手機鏈。

還買了5尺編織帶(5交一尺),共花了10元。

後來在西門城樓下,見到一正編織這種編織帶的老太太,又親眼見到另一種編織用的器具,太神奇了。中間是一圓環,四周有十幾條下方有小球是墜子。然後只見她手穿梭,但見編織帶成型。我感覺自己的眼睛都看花了。

又是一高人!

因為要趕在12點之前退房。11點便急急忙忙往回趕。退完房 ,把包還是暫時放在箭道坪賓館。便又出門吃飯。

在“在水一方”吃了一個清炒蕨菜,4元,加飯1元。共5元。

吃完又逛。到處都見賣姜糖的,都是當地人自己開作坊手工生產,自產自銷。

到古韻姜糖花3元買了一包姜糖。這是正宗特產,帶回去給同學嘗嘗。

這時身上還剩23元。(20元得用來買票回懷化)

接著逛。

見到田氏玻璃吹畫。

親眼見到城裡賣的所謂的“水晶”工藝制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好神奇。

一個鐵管,噴著高溫火焰,他一手拿著一有機玻璃棒子,在火中熔化,邊熔化,他邊轉動玻璃棒。或轉成細圈或轉成環。不時再用一個類似鑷子的鐵夾子夾一下熔化的玻璃,幫助成形。不到十分鐘,一個漂亮的“水晶”鴨子便成型了。

一問價,5元一個,要什麼就做什麼。好便宜。

這時天上下起了毛毛細雨。我便准備早點回懷化。何況身上也沒錢了。身體又很累。便拿了包,坐車回懷化。上車前花1元買了一包檳榔。車2點開。

上車我便睡,太困了。基本上一直睡到懷化。

4點半到懷化。

5點,我進候車室。

寫我的游記。吃了包帶的南街村拌面。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