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時刻jason
曾記得有一文人說過,好的旅行者是從不知自己從哪裡來,而完美的旅行者則永遠不知自己要到哪裡去。或許自己還算不上好的旅行者,更不夠格說完美,但我對旅行還是那麼的情有獨鐘,已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讓我一次又一次遠行的動力不是那些拍回來漂亮或不漂亮的照片,也不是朋友眼裡羨慕的目光,而是在路上的美妙感受。那些或多或少在記憶中刻下的深深淺淺的痕跡,猶如朵朵色彩斑斕的鮮花,點綴著我的美麗人生。
從小時剛懂事起,屋後那片小樹林就是我和小伙伴們的天堂,那裡有掏不盡的鳥窩,挖不完的蚯蚓,越抓越多的蟲子,生生不息的花草。就在這樂園裡自己慢慢長大了,等上了小學,知道了四季和東南西北,也明白了一些天文地理,活動範圍也從屋前屋後擴大到了村莊前後的小山與河流,我們一放學就像脫韁的野馬,在大自然的懷抱裡盡情打滾。那時最開心的莫過於抓到一條小得可憐的魚,又或者在秋後的田野上烤地瓜。哪天看到我們靜下來看書了,多半是在看《丁丁歷險記》,丁丁那時就是我們的偶像,我總做夢像丁丁一樣,帶著一條忠心但又總喝醉酒的小狗去流浪天涯。直到現在,這個夢還沒醒過來。中學時,學會了騎單車,每年的春游秋游成了我最期盼的事情。還記得高一那年的春游,我們全班到郊外的河邊野炊和探險,讓我興奮得前後三天都睡不著覺。我和幾個同學冒失闖進了一片原始的密林,懷著好奇又忐忑的心情,穿行在千絲萬縷的藤蔓中。詩般的陽光,透過密密的枝葉,碎碎地瀉下來。到現在我還不能忘記那一路上悅耳的鳥鳴,在我靈魂裡留下了永遠的回響。
高考時,我填的志願全是東北的學校,因很想去盡量遠的地方看看,最後也如願到了長春的一所學校上大學。每到假期,總會動用那一點點零用錢,讓雙腳帶自己去各地流浪。如果錢只夠坐硬座火車,那就坐硬座吧;如果沒錢住旅館,那就在同學家蹭一晚或就在馬路邊上蹲一夜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就這樣,我在天安門廣場看了不知多少次升旗降旗;在東北冬天裡領教了林海雪原的神奇魅力,也嘗試了在一米多厚的冰湖裡冬泳的滋味;在長白山那片雪山下,看到了那藍得深如骨髓的天池,天池旁一位朝鮮族老奶奶虔誠朝拜時的神態讓我無法忘卻;內蒙古的大草原則在我的腦海深處植入了一片綠色的印記;向海自然保護區的丹頂鶴始終在腦海裡飛翔;京廣線、京九線的每處風景也讓我一次又一次地下車......
工作後,外出旅行的慣性沒有讓我停下來,湘西鳳凰的吊腳樓讓我想起沈從文的散文,貴州侗族的大歌猶如天籟之音;陽朔像是後花園一樣熟悉,而衡山黃山千山等名山也和我有了第一次的約會;去了兩次土樓,我發現最難忘的就是和客家朋友一起上山摘柿子和采茶葉;也很難分辨躺在海南的樹屋上看落日,還是在雲南油菜花的海洋裡看落日哪個更美......
多次的外出,讓我了解了各地的風情,欣賞了各地的美景,也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也讓我看到了社會的真善美和假惡醜。每當在旅途中,我會用心靈去體會在路上的每寸光陰,讓自己全身心融如入到旅行中。或許對我這樣獨自出行的背包客,並不總是陽光明媚的,但我還是一如既往地珍惜路上的每一時刻,因我深深知道,路上時刻是自己平凡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