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於鄉野之間的遺珠――記開平碉樓之旅
Chritang05/16/2004
為避開火熱的出行人流和逃離喧鬧的都市,我選擇在5月5日、6日兩天踏上了開平碉樓之旅。對獨特的開平碉樓心儀已久,這次的旅行也的確沒有讓我失望。這次旅行的安排得益於攜程網上各位驢友的指點和推介,現也將我的游程和感受寫出來,與各位網友分享。
D1:
一早從廣州的省汽車站乘坐開往開平的直達大巴(票價40元,車程1小詩50分),約9時到達開平長沙車站(長沙車站在開平市中心,但開往各鄉鎮的中巴、大巴和市內外公共汽車總站在325國道旁的義祠車站,打摩的3元可到)。
路線:
義祠車站――塘口鎮自立村碉樓群(乘坐去馬岡的中巴,立園站下車,3元,打摩的到自立村,5元)――(以下行程雇一摩的,50元,歷時PM1:30-6:30)方氏燈樓――塘口南興村東安裡雲廬――塘口潭溪村寶樹樓――立園――赤坎蘆陽村三門裡迎龍樓――赤坎靈源鄉加拿大村――赤坎騰蛟村南樓――潭江河畔――赤坎鎮
住宿:赤坎鎮金燕酒店(50元/雙人標間)
D2:
路線:
赤坎古鎮(騎樓風情街)――蜆岡站(酒店出門就是赤坎車站,乘坐4號大巴或去金雞方向的中巴,蜆岡站下車,2元或3元)――(以下行程雇一摩的,50元,歷時:8:45-11:45)蜆岡東和村中堅樓――錦江裡銘石樓、升峰樓――蜆岡坪東村堅安樓――慶雲樓――蜆岡春一南興裡斜樓――百合鎮聯登村聯登樓(公路邊)――百合鎮河帶村村外雁平樓(公路邊)――百合鎮蝦邊村適廬――百合鎮馬降龍天祿樓――百合鎮蓮洲村――(回到公路上,以下行程依靠公交車和雙腳)――(乘坐往開平市區方向4路空調大巴,在赤坎五龍站下車,2元,從五龍市場旁邊的水泥路可進入以下各村)――華桂村(梁廬和文廬)、沃秀村、福和村(位鏗樓、翰廬、琰廬、彪廬、緯彩樓等)、建安村――(回到公路上乘坐4路大巴,在開平市僑園路占下車,2元;在該站轉乘3路公共汽車,在風采中學站下車,1元)――風采堂和風采樓(在風采中學內)――(公交3、5、8路等均可,1元)義祠車站
歸程:
從義祠車站乘坐直達大巴返穗,PM17:30到達廣州芳村客運站(38元,車程1小時40分)
〔第一天〕
塘口鎮自立村碉樓群
從義祠車站乘坐去馬岡的中巴,在立園下車(3元),再乘坐摩的(5元)去塘口自立村。自立村有兩座碉樓開放室內(銘石樓、雲幻樓),若要進入參觀,門票50元。政府現正大力推廣立園,特惠期間自立村和立園聯票45元。
自立村有9樓(碉樓)6廬(別墅),登上碉樓可俯覽全村。一座座樣式各異、疏密有致的碉樓矗立在綠色的田野上,櫛風沐雨,樓身斑駁,似在訴說著一個個老故事。登高放眼,晴川歷歷,方始明白此地取名“開平”的含義――地勢開闊平坦。洪澇泛濫,無處可逃;土匪搶掠,無險可守。所以,碉樓這一建築形式(高樓,厚牆,窄窗,鐵窗鐵門,四角有俗稱燕子窩的射擊台)應運而生――兼有居住、防澇、抗匪的多重功能。碉樓多為鋼筋水泥結構,這在上世紀20、30年代的民居中還是少見的,許多建材甚至是從香港經水路運來,可謂得風氣之先。最多的時候,有碉樓3000多座,至今仍有1300多座。不禁想到現在廣州的許多大樓盤、大廈,都是由開平建築工程隊承建的;我疑心今日開平建築施工業之發達,是否與當年建築碉樓有關?
銘石樓華麗大方,室內裝飾陳設豪華。樓主方潤之先生在美國以經營雜貨鋪起家。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雲幻樓。樓主早年是位教書先生,後到新加坡發展事業。雲幻樓雖不及銘石樓豪華,但卻小巧別致,院門旁的一大叢紫紅勒杜鵑甚是奪目。尤其喜歡頂樓“只談風月”的橫聯,可隱約體會到主人傷懷國事的郁悶和無奈。
逸農廬是在翠竹叢中的一幢白色西式別墅;龍勝樓是一座造型、裝飾簡樸的眾樓(多戶窮人合建的碉樓);葉生居廬有點“美式”風味,但顯得有點硬,不夠雅致。
參觀自立村用了一個多小時。從自立村出來,我雇了一輛摩的(50元),開始了下午的游程。從自立村出來到公路上,經過方氏燈樓。可讓摩的司機駛進去,選個好角度拍張照片。低矮的土丘上,芳草萋萋,燈樓無語。
雲廬
南興村東安裡的雲廬其實就在公路邊,公路的另一側就是潭溪村。但摩的司機卻走到了反方向的南安裡,費了大半小時才繞回來,找到雲廬。沿著一旁長滿竹子的小徑,來到了雲廬的院門。不禁想起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看來主人很有點雅興呢。這時是下午2點多鐘,太陽正猛,但雲廬院內卻是一派清涼。與大多數碉樓不同的是,雲廬至今還有人居住(但不是樓主),兩男兩女正在庭前的樓梯上閑聊。從庭院望出去,是滿眼的綠色。
寶樹樓
寶樹樓在潭溪村潭溪學校內,“五一”放假學校鎖了門。我向學校側門旁的老人活動室的一位老人說明來意,他很熱心地帶我去了村委會,一位姓謝的工作人員和管鑰匙的老伯開了門,一同陪我們參觀並講解。寶樹樓原來是和這個村子的謝公祠堂相連,祠堂現在是家長學校。寶樹樓的突出特點是四角的角樓高聳,正中的穹頂只是微微向上拱起,似乎有點清真建築的風韻。姓謝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村裡許多有出息的謝姓子弟都是潭溪學校畢業的,最後他驕傲地告訴我們,他也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
立園
立園其實離寶樹樓很近,在寶樹樓樓頂可以看到立園。原來並沒有計劃去立園,但摩的司機極力鼓動我說,既然來到了,又有聯票,不妨進園瞅瞅。立園取名於“本立道成”,是一位姓謝的旅美華僑的私家園林,內有碉樓、別墅、花亭、水榭。原以為立園是一個全新建造的華僑文化主題公園,現在才知道園內的許多建築都是原有的,只是翻修得太新、太扎眼了,真古董倒成了假古董似的,反不及立園旁邊的沃(毓?)桂村的幾幢未經修葺的碉樓有味道。可惜可嘆!太委屈了立園!現在更能體會同濟大學建築學教授阮儀三先生再三呼吁對古建築的保護要“修舊如舊”的良苦用心和真知灼見。
立園正門左側有一郵亭。我買了一套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開平碉樓》明信片和一套廣東省集郵總公司發行的《赤坎古鎮》明信片,很不錯。
迎龍樓
不到半小時,就從立園出來了。下一站是迎龍樓,我是衝著它是開平現存最早的碉樓去的(始建於明代,據今400多年)。迎龍樓在赤坎五龍蘆陽村委會三門裡。三門裡的牌坊就在公路邊,很容易找。摩的開進去,經過村口的池塘和大榕樹,是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民居,迎龍樓就坐落在其中。穿過窄窄的小巷,“迎龍樓”三個古樸的黑字隱約可見。迎龍樓有三層,下兩層為明代紅泥磚砌築而成,據資料介紹牆厚足有93cm!第三層是1920年關氏族人用青磚加建的。迎龍樓四角各有一個落地式方形塔樓,設有射擊孔。迎龍樓造型簡潔大氣,風格拙樸,正如此樓楹聯所言:“迎龍卓拔,樓像巍峨”。迎龍樓基本沒有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是開平碉樓最原始的形態。迎龍樓前有塊空地,成了周圍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更為難得的是,現在的民居與迎龍樓的風格一脈相承,外形、材質、色彩,都非常和諧,仿佛是偎依在老祖母身旁的一群兒孫。
加拿大村
從三門裡出來,馬路對面不遠便是靈源鄉,沿路直入就是加拿大村了。加拿大村的人都到加拿大去了,留下一群西式別墅。現在只有一位姓關的老人看房子。加拿大村中最有感覺的房子當屬“春如”。樓前的院子斷壁殘垣,衰草斜陽,一片蕭索,但掩不住春如的典雅高貴。
南樓
從加拿大村出來,直奔赤坎騰蛟村的南樓。南樓矗立在潭江邊,當年司徒氏七壯士在此抗擊日軍八天九夜,最後被殺害。從樓身內外的大大小小的彈孔,可以想像當年戰事的慘烈,也驚嘆於碉樓的堅固無比。登上南樓,可遠眺開平市區,開平市的地標性建築――半島酒店(一高一矮兩棟白色建築)清晰可見,潭江蜿蜒東流。
潭江河畔
從南樓回到赤坎鎮的一段,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低緩的遠山,彎彎的江水,茵茵的綠洲,唱晚的漁舟,開闊的田野,還有不知名的碉樓在水一方……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余暉裡。摩托車在路上疾馳,風吹動著頭發。田野的清新,潭江的溫潤,漁家的情懷,碉樓的魅力,全都印在了我的記憶深處。
赤坎鎮
到達赤坎鎮已是下午六點多鐘。考慮到可以利用晚上和第二天一早游覽古鎮,我決定晚上住在赤坎。在鎮的西邊,靠近車站附近,找到了網友所講的金燕酒店(Tel:2612485)。雙人標間60元/晚,老板娘收我50元。房間較小,設施陳舊,衛生程度一般。(後據當地人介紹,在赤坎人民公園附近的赤坎旅店也可以,不過未經證實。)
晚餐是在堤東江邊的一家小餐館吃的。黑豆煮老莧菜湯不錯,一解整日的燥熱。在中華路上有賣豆腐角的小攤,2元錢一飯盒,香嫩可口。
走在堤邊,滿月剛剛升起,近得似乎就在江邊橋頭,星星墜滿清朗的天幕。路不寬,路旁還有不少垃圾。剛入夜,許多店鋪還在營業。在陳舊的騎樓廊下,似乎回到了我兒時熟悉的那個廣州,有一種很平實、親切的感覺。
〔第二天〕
赤坎古鎮(騎樓風情街)
第二天起了個大早,來到江邊的堤西騎樓街。赤坎是20世紀30年代開平一帶的商貿中心。古色古香、西洋風韻的騎樓櫛比而立,再加上江水,小船,石橋,古榕,稀少的行人……都是構成一幀經典懷舊照片的上佳元素。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宗族圖書館――建於1925年的司徒氏圖書館和1931年落成的關族圖書館。一個立於堤東,一個據於堤西,遙遙相對,連建築式樣都極為相似。司徒氏和關氏是開平一帶的兩大宗族,人才濟濟,不難想像當年可有一番龍爭虎鬥。華僑在外雖多以經商致富,但自幼深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熏陶,所以極重視教育,競相捐建圖書館便是一例(圖書館的開放時間是11:00-15:00,相信有些看頭,可惜時間不巧)。相比之下,今天的大富者或企業,捐建圖書館的似乎還不太多。華僑還大力捐資興辦學校,如早年的開平一中、風采中學,近期的有20世紀80年代的興辦的教倫中學。
中堅樓
從赤坎車站乘坐開往金雞的中巴,在蜆岡站下車(3元)。一下車,路邊的中堅樓馬上映入眼簾。網上驢友說中堅樓像一個站崗的日本兵(大概是因為有個大紅圓圈的緣故吧);從明信片上看酷似機器人;我從樓後側取景,拍出來的照片大家說像一個全副武裝的宇航員。總之,這中堅樓造型的確有點說不出來的古怪,甚至有些滑稽。哈哈:)
錦江裡銘石樓、升峰樓
在車站,我雇了一輛摩的,主要看蜆岡、百合兩鎮的碉樓(50元)。號稱“開平第一樓”瑞石樓坐落在蜆岡鎮錦江裡。從遠處看,瑞石樓已顯示出它的恢宏瑰麗;近看,樓高九層,各層的柱飾、線腳、窗楣、窗裙、山花造型、裝飾圖案各不相同,極為精致。最富有浪漫氣息的是四角的燕子窩――仿羅馬的拱券和柱托,微微泛著暗赭色的光彩――這樣優雅的露台,誰能想像它同時也是充滿殺機的了望角和射擊塔?瑞石樓旁邊的升峰樓也不讓須眉,儼然是一座森然屹立的歐陸城堡。
堅安樓、慶雲樓
堅安樓和慶雲樓就在離錦江裡不遠的村子裡。堅安樓造型修長俊朗,牆身上的法國藍還隱約可見;菜田邊上的慶雲樓也很別致。
斜樓
蜆岡鎮春一南興村村口的斜樓真的傾斜得很厲害,據資料說傾斜度足有18度,卻沒有任何的支撐。我問摩的司機,這樣下去不會倒塌嗎?司機很不以為然,他說,打他小時候起,這樓就已經是斜的了,當地人稱這村子為斜樓村。他可是一點都不擔心呢!
聯登樓
聯登村的聯登樓就在公路邊上,在竹子掩映下。摩的司機告訴我,開平多產竹,這些竹子砍下來後,作為建築施工用的腳手架。
雁平樓
我和司機同時發現公路邊的一座碉樓很不錯。方形的基座占地比一般的碉樓都要大;從第三層向外飄出,每個立面各有10條廊柱支撐,蔚為壯觀;第四、五層依次縮入,呈寶塔形。牆身青灰色,灰雕圖案隱約可見,但卻看不清樓名。整個碉樓厚重、大氣。旁邊的草地上還有一頭牛在悠閑地吃草。後來,我們才從明信片上知道,原來這就是雁平樓(地處百合鎮河帶村村外的公路旁)!而我和摩的司機還傻傻地到處問人:“雁平樓在哪兒?”知道後,我們兩人哈哈大笑,都認為自己還是很有點眼光的。
適廬
在公路上看到百合鎮蝦邊村的字樣,沿路進入,在一片民居之中,找到了適廬。適廬是現存最典型的三合土碉樓,牆身土黃色,碉樓上部是歐洲城堡式,四角有向外突出的燕子窩。三合土碉樓是用紅泥、石灰加上糖或糯米等攪拌後逐層錘夯而成,牆身一般有一尺多厚,其堅固程度可與鋼筋水泥媲美,而且室內比水泥造的房子陰涼。據說,樓主關以文是開平第一個農民協會的會長,適樓是商討農會事務、開展黨地下活動的場所。
天祿樓
雖然許多資料上介紹百合鎮馬降龍的碉樓群很有名,但由於某些原因,馬降龍的村民似乎對外人參觀碉樓不太友好,摩的司機說他就曾有被村民驅趕的不愉快經歷。他把車子停在村口的祠堂前,讓我自己進村去看。天祿樓離村口不遠,但頂上幾層都用塑料布包起來,好沒意思。村裡的狗見了生人汪汪叫,我也就灰溜溜的出來了,更不用說找什麼碉樓群了。遠遠地拍了張天祿樓的照片,算是到此一游。估計近期內這種狀況恐怕不會有大改變,建議暫不要去。
蓮洲村
蓮洲村在百合鎮一個很偏僻的角落,其中一幢叫“潘廬”的民居較有特色。這裡也是濂溪周氏宗祠的所在地,他們這一支來自南雄珠璣巷――夠古老的。不過,這個村實在太偏了――山的那邊就是台山了。
華桂村、沃秀村、福和村、建安村
回到公路上,搭上往開平方向的4路空調大巴,在赤坎的五龍站下了車(2元)。從五龍市場往回西約100米,有一條水泥路,直入就是沃秀村、福和村了。此處其實就在三門裡以西不到1km,這原本是安排在第一天的行程,但由於頭一天的摩的司機對路線不熟,沒有找到,於是決定今天自己走走。華桂村、沃秀村、福和村、建安村都在這一片。村邊一幢“長樹”的碉樓吸引了我。碉樓很陳舊,從第四層“長”出一大叢枝葉,幾乎要把頂樓“擠歪到一邊去”,頗有點觸目驚心。華桂村的梁廬和文廬比鄰而建,是典型的西式別墅風格,直接影響到周圍的民居也使用了許多西洋的建築小裝飾。想不到小小的福和村集中了不下十座碉樓,在廣袤的綠色田野中,次第排開。一位在地裡除草的農婦連比帶劃地告訴我它們的名字:紀廬、翰廬、彪廬、琰廬、緯彩樓、位鏗樓、享廬……她還熱情地指點我通向村裡的一條沒有坑窪的田埂,看到我因為汪汪的犬吠在村口駐足不前,她於是親自帶我進村。我不但欣賞到碉樓的美,還真切地感受到當地民風的純樸。
風采堂
回到公路上是下午一點多鐘,乘坐往開平方向的4路公共汽車,在開平市僑園路站下了車(2元),在該站轉乘3路公共汽車,在風采中學站下車(1元),就到了本次游程的最後一站――風采堂。風采堂坐落在潭江邊的荻海埠,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歷時八年,是開平、台山兩地余姓宗族為紀念祖先北宋名臣忠襄公余靖而建。風采堂采用三進六院的傳統祠堂布局,外立面的裝飾也很傳統;但內裡裝飾、布局卻揉合了許多外來因素:如羅馬式的廊柱和拱券,伊斯蘭風格的鐵碉,歐洲城堡式的角樓,難得的是這一切都很和諧。風采堂後的風采樓則完全是西式建築,現在是風采中學的圖書館和展覽室。風采樓後是風采中學的新校舍、辦公樓等。風采堂和風采樓現正被《偵探學院》劇組租用來搭建布景,准備拍電視劇。的確,這裡像是個有精彩故事發生的地方!在這種地方讀書真的很有感覺!
短短兩天的開平碉樓之旅,給了我太多驚喜和滿足。那一顆顆散落在鄉野之間的遺珠,會不時進入我美麗的夢鄉……
補充幾點注意事項:
1. 不論是自助游或自駕車旅游,初到開平務必先購買一份開平市旅游圖。雖然地圖上沒有標出所有碉樓的位置,但至少可以對各鎮、村的地理位置有一個了解,可以幫助安排、調整游程和預計時間。
2. 旅行前對一些有代表性的、或自己極想看的碉樓的名字、所在鎮、鄉、村、裡的名字最好先弄清楚,因為當地人很多並不清楚碉樓的名字,但對鎮、鄉、村、裡會比較熟悉。不過,也不必拘泥於非要看某座碉樓,其實沿路的碉樓很多,有時摩的司機還會順路帶我看一些我原先並不知道的碉樓,多了一份驚喜。
3. 如果是雇摩的,最好找當地司機(因為有些司機是外來人員),會比較熟悉線路,省時省力。
4. 開平碉樓准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所以政府加強了對外的宣傳力度。可以登陸“開平旅游信息網(www.kptour.com)”和“開平碉樓網(www.kaiping-diaolou.com)”,有不少相關的資料、信息,還有宣傳短片。
5. 建議自備午餐的干糧和飲料,因為半路上、村落裡有時不容易找到合適的用餐地方。
謝謝各位耐著性子看完了我這篇流水帳般的游記。
Chritang05/16/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