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向往海,很向往地中海,馬略卡(mallorca)我最美的夢,我來了。一下飛機就遇上很多的德國人,這兒是他們的樂土,即美麗又便宜。馬略卡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每年360天的日照和細膩的沙灘讓這裡的自然風光無與倫比。每年這裡還要接待許多的名人政客。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家就經常來此,說不定,在海上玩風帆的就是他。
隨著熙攘的人群,我們乘著taxi前往我們的酒店。一路上是長長海灘,高高的棕櫚,碧綠的海水,宏偉的披滿著陽光的大教堂,還有那清鮮的海風,這都讓我們有一種莫名的興奮。
酒店
我們的酒店座落在palma,正對海灣中游艇碼頭的,白色的外牆,園弧形的陽台,在陽光下顯得是那麼的亭亭玉立。這兒房間的陽台都正對著大海,從陽台上觀景絕對是一種享受,那麼純粹的藍色,在陽光的挑逗下不斷的變幻著夢幻的色彩,還有那些漂亮的游艇和高高的桅杆,美得讓人心醉。
這兒的早餐是非常棒的,大量的海鮮,精制的三文魚,鮮美的西班牙火腿,美味的濃郁的芝士和大量新鮮的水果,那一頓早餐可能是近5年來我吃得最多的一次。至今回想意尤未盡。房價也還可以84歐元,2beds絕對的四星級。
沙灘
馬略卡(mallorca),最出名就是那美麗,細膩的沙灘。我們租了輛車(需國際駕照,33歐元一天),在旅店和藹的老爺爺指點下來到距酒店10公裡外的palmanova---當地最好的海灘。
踩著細滑,暖暖的金色沙灘,看著悠閑,快樂的人們盡情地嬉戲,海浪也在聲聲地呼喚著你的到來。
躺在沙灘上,帶上太陽鏡,身邊的小朋友們正在用成套的設備建築著屬於他們的夢幻城堡,年輕的男女打著沙排釋放著旺盛的精力,幾個老頭正你一腳我一腳地踢著足球,還有些 干脆像去了殼的大海龜一動不動得接收著陽光對他們的恩賜。
海水中遠處有人在玩帆板,開摩托艇,近處的人們在嬉鬧,游泳,幾個兩三歲的小家伙正被爹媽用像吊帶似的東西綁著,喜嘎嘎的半身浸在水裡學游泳。一問他們居然來自曼徹斯特,還問我知不知道 jihai sun(孫繼海),大有天下球迷是一家的感覺。歡聲笑語摻和著海風海浪,沙灘陽光,愛死這兒。
在沙灘上有一種非常平等,閑適的感覺,只有快樂的笑聲和飛揚的心情。能不美嗎?
沙灘指數:六星級
中餐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這句話一點都沒錯,在馬略卡這樣的小地方(常住人口10萬),我們在觀光中居然碰到一位在當地教書的中國女教授。A small world。
這位羅教授出生在廣東,曾在中山大學、美國馬裡蘭大學任教,是典型的中國知識女性。由於沒有語言隔閡,一下就有他鄉遇故知的感受。好!這一下我們又有了一位中文導游,她帶我們細細的品位了一下馬略卡著名的大教堂,游歷了那一條條迷宮似的小街,從歷史說到傳聞,聽得我們一愣一愣地,而她也操練了一下已有些許陌生的國語。
不知不覺間已是晚上21點了,一聲聲咕咕聲是肚子向我們提出抗議,但當地的晚飯時間是22點以後,所以現在是找不到開門的餐館的。
“吃不吃中餐?”羅教授提議到,出來一個月很久沒有吃到正宗的中餐了“好啊,好啊”我們一致響應,“我有一位老朋友開了一家中餐館,味道很好,走!上車”,上了羅教授的三菱車我們直奔飯店。
繞上曲曲的山路,一會兒到了!文華樓,進門古色古香,很傳統,很中國,很有在京城的味道。店還沒營業,一個老者(估計是大堂領班)和羅教授打了聲招呼,將我們領入席。門簾一響,老板娘王太出來迎接我們。王太是香港人,這家店是她公公傳下來的。這家店是本世紀30年代落成的,一開始是2個人投資的,一個香港人,一個是上海人(好像還杜月笙的門生)這是當地第一家中餐館,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生意一直很好,很多當地人都是這裡忠實的消費者。老板娘指著牆上的照片,胡安。卡洛斯國王一家的相片,原來他們一家都是文華樓的老客戶,國王一家甚愛中國菜,經常會乘來島上衝浪的機會,來此光臨。也是為此,此店生意最近十年來越來越好。
點了幾個最想吃的家常菜,酸辣湯、麻婆豆腐、西芹牛柳、炒青菜、還有一條清蒸不知什麼魚。
菜燒得很地道。在酸辣湯中,有香菇絲、雞絲、豆腐絲佐以高湯,一口下去酣暢淋漓,特別要提一下青菜,馬略卡的青菜是非常有名的,吃口很糯,很香,當地的青菜大量出口,還是創彙大戶呢!
一陣風卷殘雲,個個吃得直打飽嗝,大呼過癮。連一向胃口不大的羅教授也多吃了一碗飯,氣氛真好!
剛才埋頭死吃,一回頭,身邊剛才還空的位置已陸陸續續坐滿了。老外還真會點,各種菜都有,行家真不少。只不過拿筷子地樣子還是有點別扭!
酒足飯飽後,和王太,羅教授一一道別,關上那扇充滿古韻的門,滿腦還是誘人的菜。
如果有機會去歐洲,我強烈推薦馬略卡,去後你會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覺,相信我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