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之行之東線考慮到這次婺源之行是完全的自助之游,成行之前查閱了攜程和婺源人網站獲取了一些必要的信息。遍閱之後,頗受鼓舞,全身的細胞都興奮了起來—此世外桃園,吾輩不游,有愧於不安分的腳趾啊。今天是回來的第二天,趁著感受還是新的。寫下些話回頭看看。
04年的五一有七天假,五月一號晚上火車二號凌晨到達江西上饒,上饒早班車一路顛簸於上午的九點到達婺源,小縣城,細雨霏霏,將天,地和參差的民房和成了一灘泥。買了去黃山的車票。猶豫不定之時,即被一穿著黃麻西裝之摩托車司機說動,改變了原先的行程,轉向東線。東線我們按照當地地圖上解說有了李坑、俞家祠堂、江灣,到達曉起。總的感覺像是從一個主題公園到另一主題公園。公路很新,很好走,沿途經過月亮灣,有桂林山水之風。此地民居體現了當地人祖先所種之樹蔭蔽之大。白牆青磚青瓦准徽式的建築,老至百年歷史,仍有人居住。祖宗功德無量啊。本地人習以為常的磚調、石雕和木雕,幾乎在每座老房子的房梁的灰塵下能找到班駁的影子。古人是因循守舊的。所有的古舊建築幾乎雷同--除了他們引以為豪的先人。在和理坑村的一位導游談話之前,我一直認為此地的人家產殷實,至少從外表看是如此。這位愚樂游客的導游說:如果說我們有錢,家實殷厚,為什麼這裡很少見到新房子?在曉起拍一家從前大家族的灶台一角,從煙炙蛛網後走出一端著湯水泡飯的人,撇撇嘴角說,真不知你們城裡人怎麼就喜歡看這些破房子…看來這又是一“圍城”之例證。如果城內之人無法知道自己擁有的價值,城外人也只能望洋興嘆了。
雷同的村莊,雷同的老房子,時間不夠的話,去去李坑、慶源就足矣。如果你先前迷戀“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之類人造景點,可以去江灣。這裡將李坑和慶源對比,慶源因為在偏遠地方,比較原始和自然,比旅游團去的李坑更有看頭。晚上在曉起找了一較新的農家休息,主人看來很愛干淨。也許是一晚上火車的疲憊,當天的游程到了傍晚簡直成了苦行。痛苦不堪,將一夜都躲進被窩裡,連夢都不曾鑽進來。
第二天,和隔壁被主人家撿回來的旅友商量著繼續向北進發,公路在曉起已是終點。第一天的面相老實的摩托司機找上門來想繼續做我們的生意。因為是兩對驢,我們汲取第一天的教訓搭上了這位面相老實的司機找來的另一輛摩托車向江嶺、慶源和段莘進發。
這一路看來只能是在三月間油菜花開時節來是最好的。過了這個時節,青瓦白牆淹沒在一片綠油油的新綠當中,梯田沒有層次感,山野當中也沒有什麼可以搶眼的東西。只是綠,透明的綠,連水都被沾染了。江嶺在遠處隨意的拍了拍照。隨後的高山平湖的一段路倒是頗有意思。從水庫下來的水道沿著50、60年代開鑿的水渠緩緩地庸懶地流著,我們在水渠壩上行走,右邊既是深谷,深谷底有人家,有溝橋。清風徐來,養眼又刺激。這一段無論是當時的心情抑或是現在的回響,都是心情輕松的,猶然有如是清風拂面。在慶源村口,和我們相伴而行的游友,折返了回來,拒絕進村,是對村委會臨時收受門票的抗議。其中女孩熱心善辯,男孩安靜沉穩,讓我們少了一份旅途的孤獨。多了一份安心。
在慶源的下午,大雨滂沱,再繼續下面的游程不太可能。於是我們找了間當地人開的旅社住了下來。
第三天一早起來,趁早游覽了整個村莊。整合了路上碰到的官坑老人家和熱心女孩的在“藏羚羊”上找到的從東線直穿北線的徒步路線。我們放棄了女孩建議的由段莘開始的徒步起點,改由網上和當地老人的建議仍由官坑到嶺腳的線路。沒想到線路一改,引來了一場風波。
婺源之行之武鬥篇
這是一場關於摩托車資的矛盾,幾乎上升到了武鬥的地步。在敘述這位仁兄之前,我覺得有必要談談我們第一天所雇佣的我上文提到的黃麻西裝之摩托車司機,因為第一天我們倆一人一個大背包,也是沒經驗省錢。叫了兩輛摩托,一個既是黃麻西裝之摩托車司機,另一個是我提到的面相老實之摩托司機。這位黃麻西裝之摩托車司機據稱為縣裡糧食局下崗職工,生計所迫,干此營生。由此一番話可知,此人並不熱愛本職工作。因為有之前的職業背景,此人頗得生意要領。不可稱之為淳樸之人。一路上,只想盡快縮減行程。把汪口的俞家祠堂說成江灣。直接想把我們帶到曉起。好在我們雖面相愚鈍但並不是無備而來。概念性問題不能錯。既而在曉起,我們發現他並無他先前游說的親戚做旅社生意,當我們自己找到干淨的農家住宿時,他竟能在我們包他晚餐點菜之際,返回到農家向女主人要回扣!而我們事先和他講的是如果他推薦的地方我們不滿意,我們自己找。沒想到他連自己當地人都訛!這位做作倒賣旅客之事倒是在其他旅游地方也見過。
而我要說的第二位摩托車司機卻是一心向”錢”,卻不會賺錢之徒。他是由面相老實之摩托司機拉過來的。小小個子,圓圓眼睛。和他談價錢的時候,令到我們非常的郁悶,喋喋不休,又說不出所以然,不滿價錢,又不會議價,只說你的價不行。他又給不出自己的價。多虧熱心女孩的幫忙。才“逼”他認了價,上了路。包半天的車,從曉起到段莘40元,另有包餐。到了慶源,因雨,也有他的建議,住了下來,在他推薦的方春良飯店吃了飯,不知他有沒有收回扣,因為後來在隔壁家住宿對比菜價發現偏高。一夜無事。第二天起程。著實讓我們擔心了一路。這位仁兄在出了有人煙的村落才告訴我們,車快沒油,如果死火停在路上,他要花錢拖回去。他想著把我們拉下山,碰上中午的公共汽車,讓我們換汽車,他好打道回府。各位看客,我們早起早出發,准備徒步翻山去北線的!游期只剩半天了,而我們還在東線。這位哥哥出發前不告訴我們沒油,卻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把這個包袱撂給無辜的我們。嗚呼,既如此,我們本著同車之宜,幫他想辦法,一路彷徨,一路擔心,終於在口頭協議的終站找到了油。
前文所述,我們思考再三決定還是在官坑開始徒步,而不是從段莘走。在段莘站前因擔心沒有,我們曾想找另一摩托帶我們去終點,就是官坑,報價是25元,因此在終點時,按所加的這段路補了這20元。一心所想,公平公正童叟無欺。沒承想這位老兄不給余地要50。風雲從此突變啊. 這家伙四處散布謠言,企圖引起公憤。眼看陰謀未果,居然在一僻靜小巷要實行武力奪錢。遙遠的村落裡屋前屋後都是石磚和柴禾,這位仁兄一把抓過先是石磚後是柴禾要和我朋友練習拍磚。我則在一旁憂心忡忡的想,我還得用這僅剩下的半天徒步和游完東線呢,現在要打110找警察哥哥做裁判還是一句笑話呢。到底是有著理學淵源的腹地,附近的一些村民圍了上來,其中一西裝革履看似讀書人的向當事雙方了解了詳細情況,當然我不知道他們當地人之間說了些什麼,但從他們嚴肅的表情來看,是秉著客觀,公正的調解態度的。證據充分後,我們多交10元人民幣結束了這場紛爭,得以開始向往以久的徒步穿越東線至西線之旅。我要借此文一角,謝謝那些淳樸的村民和那位大眼睛的西裝哥哥,讓我們在遙遠的婺源不會有孤立無援的感覺。同時也提醒各位想去的驢友,一有事找村委;二,價錢一定要事先談好,考慮好有可能變動的線路;最重要,交談中判斷司機的性格,談價羅嗦,經常在半路上要你加價的,一定不要,這樣的人不僅影響你的心情而且會耽誤時間。溫和友善的司機還是有的。
婺源之行之東線至北線徒步篇
徒步東線至北線是婺源旅行當中必要項目。倒不在於沿途風景是如何的有特色,而在於它能讓你貼近自然,讓你重溫兒時郊游時蠢蠢欲動的期盼心情。首先一定要弄清楚線路,本人走過之後自認為從東線向西線進發比較好,上坡比較分散,坡不像北線那麼陡。沿路有三個石頭壘起的涼亭(房子),第一個在開始出發處不遠,第三個是上坡和下坡的分水嶺,中間的最重要,走錯了你就要准備環游世界了。過了亭之後向上左的一條路走,50米之後又有一岔路,向右,不相信的話,仔細看看路口一石頭上有好事者刻了“嶺腳“兩字(感謝這位前輩,不然我也環游世界去了)沿途有零星村民采茶,耕地,遠處會有嘩嘩的瀑布,石板路上有毛毛蟲,路上有時會迎面來一兩個面頰通紅的驢友,可以借機問問還有多遠,反之,也可以double一下你的路程娛樂娛樂他。過了第三個亭之後,一路下山,嶺腳村,這個埋在山腳的小村落漸漸的在我們的視線中浮了出來,綠油油的梯田,忙著插秧的人們,抗著鋤頭飛過我們的老農。我們終於出山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