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神鷹遙念雪域

作者: 笠人

導讀《向往神鷹》是一首歌的歌名,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心頭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激動,總會湧起對一片陌生的土地了無限的眷戀和向往,感覺心靈得到了淨化。這歌聲總讓我聯想到一方神秘的土地,那就是青藏高原,那是一片能夠淨化心靈的土地。這裡雪峰連綿,草原廣袤,藍天高遠,神鷹翱翔,心靈虔誠。這裡有純真,有原始,也許應該還有我不忍心說的落後。第一次聽到 ...

《向往神鷹》是一首歌的歌名,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心頭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激動,總會湧起對一片陌生的土地了無限的眷戀和向往,感覺心靈得到了淨化。這歌聲總讓我聯想到一方神秘的土地,那就是青藏高原,那是一片能夠淨化心靈的土地。這裡雪峰連綿,草原廣袤,藍天高遠,神鷹翱翔,心靈虔誠。這裡有純真,有原始,也許應該還有我不忍心說的落後。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好像是兩年前在離開瀘沽湖的路上,那時汽車盤旋在山路上,外面下著大雨,山峰、樹木都成了一個個朦朧影子,車窗外一片迷蒙,那一刻,覺得生命也一樣的迷離。我那時心情帶著點傷感和不舍,踏上了離開瀘沽湖的回程,我覺得也許我的生命更應該留駐在適合我靈魂駐息的安靜湖畔,然而,我還是只能選擇離開,選擇回到水泥森林中,在熙攘的人群隨波逐流,為生計而奔波。

一路上小面的裡重復著放著一盒大概是“高原三鷹”歌曲精選的錄音帶,其中就有這首歌,也不知道以前有沒有聽過,只知道那次的歌聲深刻我腦,而且從此以後它伴隨著一個夢一直在我的心頭徘徊。夢想著一天能踏上那片神奇的土地,能看到頭頂上神鷹的自由翱翔,而我也能和它一樣在那片土地上自由的馳騁和高歌!

瀘沽湖邊的摩梭人在現在的中國人中,也許可以說是最有神秘感的一支了,他們被認為是納西族的一個旁支,也有考證者認為他們應該是屬於藏族的支系,我到了那裡以後,也覺得他們的服飾,宗教、生活方式和習慣上有更多接近藏族人的地方,加上這裡地域上已經是青藏高原的邊緣,使我在這裡總有點在藏區的感覺,聽到那首歌以後,這種感覺更深,而我走的時候,更也有點依依不舍起來了,而且還引發了我對她西邊的那片雪域高原的無限向往了來。

其實除了到滇西北這一次,還有到青藏高原的邊緣或藏區旅行的經歷,像十年前去的在川西北的九寨溝,今年七月去的帕米爾高原,雖然那片雪域已經不再遠不可及,晶瑩的雪峰也已在遙望,但腳下的山水,卻成了這一生的阻隔,於是那連綿的雪峰,也只能是成一直都縈繞在心頭的夙願。

在《向往神鷹》那嘹亮的歌聲中,我聽到了一種廣闊,一種深情,一種誠摯,一種向往。只有青藏高原的兒女,才能唱出那樣的歌聲。雖然我覺得這也只是一首帶有較濃藏味的通俗歌曲,無論曲調,唱腔都是在流行歌曲的基礎上加上一些藏族民歌的元素。

西藏的民歌曲調唱腔都非常特別,有著迷人的風韻,曲調高亢,就真的如一只神鷹直衝雲霄,特別是女聲,尖銳宛如刀鋒上彈絲,又像一張全新的薄紙被不斷的吹打發出的聲響,那薄紙好像就即將破裂又永遠完好無損,讓聽的人人擔憂又最後舒了口氣。看電視上唱西藏民歌能唱出這感覺的,都是那些真正的西藏人,從高原走下來的,而那些無論是多出名的所謂歌唱家和歌星都唱不來,也許是他們少了那份高原的風刀霜劍的磨礪,或是少了一份虔誠,少了那種文化和宗教的色彩吧。什麼樣的土地,就會長成什麼樣的文化花朵。面對神聖威嚴的雪峰,面對一望無垠、人煙難覓的大地,不高唱贊歌,不放聲唱出穿雲過霧的歌聲才奇怪呢!

人生有很多事情是很巧合和說不出來的神奇的,今年在新甘旅行的最後一站敦煌要啟程返回的時候,載我們從敦煌市到柳園火車站的出租車上,也不停的放這首歌,當我告訴開車的大哥我也很喜歡這首歌的時候,那個大哥告訴我,他買那盒錄音帶就是因為想聽那首歌,裡面其他的歌他都是不聽的,知音也!雖然我不知道他從歌裡聽到了些什麼。

上面這段文字湊個大概的時候,才聽到一個也很喜歡這首歌的朋友說,這原來是一首電視劇的主題歌。呵呵!以前對歌詞裡一些地方看不懂,現在終於恍然大悟。我不知道是歌為電視劇而作還是先電視劇而有,也不知道原創者寫的是那裡,表達的是什麼,是否與我聽後的感受一致,但我還是自為能被一首歌感動,能從中聽到一些我喜歡聽到的東西而竊喜。畢竟生活的答案不會是唯一的。

2003年12月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