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遺世的雅歌(四)

作者: carolinejune

導讀(續上篇)【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龍勝大寨:驢者行歌(一) 在從江,我們決定直奔龍勝,同行的一個女孩子從柳州轉回廣州,而另外四個的朋友則按原路折返凱裡坐車回重慶,在一夜狂歡之後,我們各各分手,剩下9個人登上去龍勝的班車。321國道從江-三江段之煙塵滾滾,足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出土文物,我們的旅行背囊上沒有套上防護套,結果自然是慘不忍 ...

(續上篇)【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龍勝大寨:驢者行歌(一)

在從江,我們決定直奔龍勝,同行的一個女孩子從柳州轉回廣州,而另外四個的朋友則按原路折返凱裡坐車回重慶,在一夜狂歡之後,我們各各分手,剩下9個人登上去龍勝的班車。321國道從江-三江段之煙塵滾滾,足可以讓我們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出土文物,我們的旅行背囊上沒有套上防護套,結果自然是慘不忍睹。即便墮落滾滾紅塵中,也不需要如此生受折磨吧?唉,天上人間雖然只有一線之差,卻也真的是兩個景況。一路上那呼嘯而過的汽車帶起煙塵飛揚,連路邊的樹木也不能幸免,硬生生被覆蓋了一層“雪”,若我們當時可下車拍照的話,也許還真能騙人,我們這回看到雪景了,塵之大,鋪天蓋日,何況小小的葉片?嗚呼!想來我們當日蓬頭垢面也真的不枉出土文物之名了。

斷斷續續地睡了6個多小時,還是沒到龍勝,我們都坐得腰酸背痛,看著時針在轉,徒嘆奈何。終於看到龍勝的地名,心頭大喜,忽然發現那邊山中一條白練懸空而掛,水流激石,濺出碎花,更覺得造物之神奇,心內郁悶之氣全無,竟一門心思看風景了。轉過一處,又看見漂浮於江面上的房子,浮屋與其他房屋樣子無異,卻不如其他扎根地上,漂浮於江面之上,令人驚訝於它的精妙,但可惜班車無情,沒能讓我們仔細探索,便又匆匆而去了。

到了龍勝,我們經過幾番討價還價之後,決定前去大寨,看更大型的梯田,著名的“七星伴月”便在大寨的二號觀景台上可以眺望。梯田的照片一直是一些攝影大獎的精品,有機會一睹真容,而且能進行一次預謀的逃票,刺激得我們異常興奮。

在前往龍勝的汽車上,我們艱苦地吃完午飯,便等待著向導帶領我們逃票。由於司機幫我們找的向導不肯前來,我們一下子都懵了,幸好路上有一紅瑤婦人願意帶路,我們最終決定跟她走,然後到在車上認識的阿嬌開的梯田旅館住宿。

其實逃票的路是很明顯的,因為有點陡的山坡上伶仃有一條路,旁邊都沒有人走過的痕跡。山上果然本無路,逃票的人多了,路也就走出來了。大寨的景區是幾個山頭圍住的,因而要進入大寨,必須翻過一個天然屏障,才能進入裡面。所以那條小路實際上是人爬路邊的山而踩踏出來的,我們必須要爬上公路邊的那座山,才能翻到山那邊的路。這是一個很驚險的經歷,對於我來說,並不怕走平地或者走山路,但最怕爬山,特別怕負重翻山越嶺。

我背著一個旅行背囊,前面還有一個小書包,騰出兩只手,抓住山邊的植物,以此作為依靠和輔助,艱難地攀爬著,突然下面有幾個人在大聲問我們在干什麼,大家心裡一急,紛紛催促跟緊上來,我拉著旁邊的植物奮力向上,誰知道腳下一滑,幸好拉著一棵樹才沒滑下去。背後的大背囊像一塊石頭一樣拉著我,每每要一使勁往上爬的時候,它總喜歡把我拉下來,而前面的小書包卻又頂著我的腳,讓我邁不開步子。好久不曾這樣爬過山,體力似乎不太夠,當我爬到一個相對平緩的地方的時候,居然臉色發白,同伴折了一枝樹枝給我做手杖,我也終於要用上這玩意了。大家看我臉色太差,害怕我在攀爬的過程中出意外,因為那畢竟是一座山,而沒有任何的路和欄杆,紛紛勸說我把背囊交給那瑤族婦人幫忙背,無奈之下,我只好如此了。唉,本來還想考驗一下自己的體力和極限的。

我們繼續攀爬,在手腳並用的幫助之下,終於爬過那山頭,也是最危險的一段,走到一處比較平坦的地方,撥開路邊的半人高的草,繼續踩踏著前人的路,加深著自己的腳步,我們轉過一個彎,看到梯田了!好大的一片梯田,好壯觀!層層疊疊,如同波浪蕩漾,一直蕩漾至谷底。正當我們興奮莫名的時候,陪同一起的小女孩告誡我們不要大太聲,現在拐的這個彎必須要安靜和動作敏捷,因為沒有什麼樹木遮擋,下面就是停車場,管理處的人一抬頭就能看到逃票的我們。我們肅靜下來,連忙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半人高的小土丘,然後飛快地跑過那個轉彎,直到看不見停車場才敢停下來喘息。

就這樣,我們成功逃過關卡,從另一個山頭翻到了大寨。逃票總是刺激而興奮的,回看攀爬過的地方,還有一路的艱辛,真的讓我又驚又喜。衣服上還殘留著路邊的樹枝劃過的痕跡,甚至還沾上了樹葉而不自知,山上的風綿綿地吹過來,讓人很舒服,經過驚險的攀涉,我們都汗水淋漓了,站在高處,看著下面的梯田,還有遠處那層層的薄霧,才真正有“蕩胸生層雲”的感覺。把大衣脫掉,綁在腰間,背上背囊,拿著相機,一行人走在大寨彎彎曲曲的石板路上,從後面看去,如同行軍的驢子,一路走遠,留下的足跡似乎就是一首行歌。

我走在後面,看著前面的同伴在山間的小路上前行,想著之前看到的驢子出行的照片,忽然真正感到驢子的含義,真正的旅者,敢於面對旅途中的種種困境,樂於承擔旅途中的種種艱辛,大家把這種苦行者般的旅者稱為“驢子”,便是因為他們如同驢子一樣的勤勞而兢業。對於我們這種初級驢子而言,要真正成為一頭堅強的驢子還有很長的路,想來,與去大寨的路相比,還要長很多很多。

路上不少人看見我們,無論是游人,還是村民,都不忘問一句,你們背這麼多東西不累嗎?我們無論多麼疲倦,總是執著地搖頭,告訴他們,我們其實並不辛苦。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真正的驢子對旅游的熱愛,或許真如我們包車的王師傅說的一樣,旅游是一件是瀟灑也很奢侈的事情。我們如此迷戀那一路的美景和路途,不斷去記錄,究竟是為了一個什麼的目的?甚至有人能為此而舍棄家庭,孤身流浪,他們是不是在永不疲倦地做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

我並不知道。看著前面的同伴不斷地把沿途的風光記憶在相機裡面,哪怕一朵小小的花,一只小小的昆蟲,他們都樂於去收集。與他們執著地用鏡頭拍攝相比,我也在不斷用文字去描述我所見到的影像,盡量把見到的一切細化在我的文章裡,但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影像,我能用一個虛像做到對某種氣質的表達麼?這一切都是不可預知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對生活與生命都是如此熱愛,都希望記錄生活的所有,盡管知道那是花錢受難的事情,卻依然樂此不疲。我不知道這是否可以稱為理想,稱為愛好,總覺得這樣的字眼太土氣了,而且旅程也無須去承擔如此沉重的話題,卻一直被他人、被自己的執意所感動著。

或者應該這樣說,人總需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下圖:幽徑,廣西龍勝大寨)

【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龍勝大寨:驢者行歌(二)

在龍勝,到處都能看到大片小片的梯田,梯田是龍勝最壯觀最自豪的景色,也是最寶貴的遺產。

龍勝梯田集壯麗與秀美為一體,堪稱天下一絕。由於大片梯田連在一起,地勢開闊,蔚為壯觀。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蜿蜒在群山之間;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它如波浪,層層蕩漾,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規模磅礡壯觀,氣勢恢宏,人稱“梯田世界之冠”,讓人不得不震驚於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

我們走走停停,都不知道拍了多少張照片,看到層疊的梯田,向著天空吐氣,直覺得心胸一片開朗,似乎所有憤懣之氣,一切的不快和煩惱都拋到山後了。梯田當中,偶爾能看到幾個別致的小屋,特別在山頂上,薄霧籠罩下,那淡黃的屋子,映襯著金黃的梯田,分外引人喜愛。我們走著走著,就到了二號觀景台,旁邊的瑤族婦人指著一處,告訴我們那就是“七星伴月”了。

龍勝有一號、二號觀景台,看日出要去二號觀景台,二號觀景台較一號觀景台海撥低,但景觀比較開揚,可以清晰地看到“七星伴月”的美景。“七星伴月”就是高低相差不大的七座山峰被開成梯田,梯田一層一層由山腳向山上收窄,到頂峰是一塊平坦的墨硯形的田地,七塊田地在月亮的照射下,便成了“七星伴月”這一美景了。這裡一直被攝影者視為拍攝梯田的最佳場所。在這樣光與影的變化中,如果在4月底5月初灌水的時候,攝影者是夢寐以求的。

我們連忙仔細數著下面的梯田,如今是豐收時節,田間全都是飽滿的金黃的谷穗,雖然有些地方已經收割了,但大部分依舊金黃燦爛一片,我們走到附件一塊田邊,與沉甸甸的稻谷合照,十月金秋,豐收的季節,我們呢?我們也在收獲嗎?

拍完照片,突然看到幾頭牛,秩序井然,悠游自在地走過,我站在田埂上看著它們擦身而過,不禁想起陽朔碰到的那頭牛,那種休閑的姿態,真的是我所羨慕不已的。

一路走,一路看梯田,那瑤族婦人跟我們說拐個彎就到了阿嬌的梯田旅館了,我們被眼前的梯田吸引著,都忘了時間,忘了路,似乎也走了很長時間了,但興奮頑強抵抗著疲憊,因而倦意遲遲沒有包圍我們。

我們去的大寨,位於山谷之中,在層層梯田環繞之下,路邊能看到一幢幢干淨整潔的高角樓,三三兩兩散布田間的瑤族人,一片金燦燦的稻田,夕陽斜斜的映進了山谷,眼前一切是如此的寧靜詳和,一時間,仿若置身於世外桃源中。一條山路上,兩個瑤族婦人坐著繡花,針線綿密而繡工精巧,連同她們全套的民族服裝,惹得一眾游人紛紛停下匆匆的腳步觀望。

再轉一個彎就到了。我們自己都笑起來了,轉了多少個彎,連我們都不清楚了。路邊的花、鴨子、山泉還是那麼搞笑,從宰蕩到大寨,我們似乎還沒看夠。走到一個人家相對集中的地方,剛走下一段樓梯,就聽到前面的同伴大聲打招呼,這次真的到了。阿嬌坐在一張竹躺椅上,她可比我們早了許多就到了。

我們走進阿嬌的梯田旅館。那是一間全木結構的旅館,也許稱為客棧會更貼切吧,全木結構的客棧帶來的絲絲古韻,使我仿佛回到了那個尺量天下的年代。推開雕花的木門,一束夕陽的余光從窗外射進來,一樓大堂裡整齊地放著幾張方桌和一些椅子,中間的樓梯往上二樓是房間,往下一層是洗澡間和洗手間。我們登登登地衝上二樓,房間的過道放著一張矮桌子,幾個小板凳,很是有客棧的感覺。我們走進房間,裡面十分簡單,只有幾張床,一個櫃子,其他什麼都沒有了,走在木板上,仿佛走在歲月之上。我推開房間的窗戶,像是打開一幅風景畫,因為一開窗就能俯視整個大寨梯田,看到層巒疊嶂的山和蕩漾著的梯田,還能看到沿著梯田的平整的青石板路蜿蜒而上的游人,看到一路上新建的干淨整潔的家庭旅館的裊裊炊煙,恬靜的田園,在夕陽之下,梯田如鏡子,遠處的村寨點綴著山嶺,四周雞犬相聞,蛙聲一片。

喜歡這裡錯落的客棧,那是我能稱之為客棧的地方。陽朔也有不少的客棧,但都過於現代化而讓人沒有了行者的風範,似乎天生就是一個享受的地方,陽朔的客棧,背後更多的舒適與懶惰。但大寨客棧,是那麼的使人迷戀。雖然簡單,卻富有情趣,少了現代的方便,卻多了田園的悠然和寧靜。不禁隨口吟出陶淵明的詩句:“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這樣的客棧,我們住定了,走到樓下跟阿嬌討價還價,可一沾上椅子,我們才發現真的累了,放下背囊,把東西丟在一邊,大家都不想起來了。阿嬌也算公道,給我們找了兩個房間,然後又為我們准備晚餐了,我們都把行李放在裡面之後,提議到外面轉轉。走出門,我們就被那雕刻著花紋的木門吸引住了,從略有昏暗的過道跨出大門,真的頗有從時空轉換的感覺。我們在門口擺弄了好久,還拉著一個瑤族老太太在那裡拍照,我恨不得把整個客棧拉回廣州,可惜,廣州的性格注定無法可以存放這樣寧靜的天堂。

我們走在山間的小路上,不太人道地逗著享受雲雨之歡的狗情侶,欣賞著“白泛魚”和紅辣椒放在一起的色彩衝擊,還有那青磚黑瓦的沉默姿態。天逐漸暗淡下去了,我們折回梯田旅館。一進門就聞到撲面而來的香氣,口中突然覺得水流暗湧,想到阿嬌說要給我們弄一個拿手的燒雞,就迫不及待地找一個好位子坐了下來。旁邊又一些人也在吃著飯,是住在我們旁邊的旅者。

很快,阿嬌就把菜端上來了,香氣誘人,經過一天的奔波,中午也沒怎麼吃好,我們的確餓了,筷子一動,碟子裡的菜已經少了一半,旁邊的老太太,看到我們的吃相呵呵地笑著,問我們要不要自家釀的糯米酒。想來山中這樣冷的夜晚,喝上一點糯米酒也能增添暖和,我們每人要了一小杯,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酒拿了上來,酒不醉人人自醉,先為我們的相遇碰杯吧!6天的旅途,大家在一起走過了貴州的山水,長途奔襲來到龍勝,旅途上的點滴湧上腦海,明天回到桂林就要分手了,雖然沒有太多的別緒,但還是應該為我們的相遇而快樂。

酒足飯飽之後,我們各自洗刷著今天一路上帶來的塵埃,特別是從江到三江路上的紅塵,笑言不該讓它打擾了這裡的寧靜和出塵。

很快就夜深了,我們一躺進被窩就墮入松軟的夢中,與周公相會,山風在外面拍打著木窗,我們在裡面蜷縮在溫暖中,忘了身在何處。

(下圖:如波蕩漾的梯田,龍勝梯田)

【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龍勝大寨:驢者行歌(三)

鬧鐘很准時地叫了,其實我在Crystal起來的時候已經醒了,懶洋洋地多躺了十幾分鐘之後,我也起來了,拿著相機一個人跑出去,享受清晨的大寨的輕靈。

清晨簿霧中,梯田從山腳盤繞到山頂,隨著層層山巒綿延起伏,雄偉壯觀讓人驚嘆,在腳下延伸出優美的曲線,如條條白練圍繞在山間,也像是腰帶纏著大山,不許它們漂移,這裡的瑤民和壯民世代居住在大山之中,早已與大山互相交融,離不開山了。

從資料上知道,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有梯田,沿著陡峭的山坡層層向上分布,就像是為人登天而建造的台階。梯田是為種植莊稼而切入山坡的平地。它是人類改造地表形態最令人驚嘆的方式之一。梯田最早出現在史前時期。起初人們清除森林或小山項,以便種植一些糧食作物,或者作為防御工事。大致在同一時期,這類梯田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地。而這裡的梯田,起於元代而止於清末,如此浩大的工程真不知道是瑤家人祖輩多少代的壯舉,人類為生存與自然爭鬥,這梯田便是一個明證,在有限的地方開發出無限的生機,是人類生存下來所練就的本領。然而另一個觀點就是,人類在爭取了自己生存的同時,也破壞了環境的平衡和剝奪了其他的生存權力。想起周傑倫的《梯田》:“因地制宜綜合利用利用對還是不對,自私的人類狼不狼狽,破壞自然的生態會不會很累。你說為了藝術要砍下一棵樹對還是不對……是不是只能用相機紀錄自然拿給下一代下一代回味。可憐可悲森林綠地都已成紀錄片聞不到綠意盎然只享受到烏煙瘴氣……顯微鏡底下的我們會更現實更自私這種藝術真的很難領悟。”

雖然不太同意歌詞中的一些觀點,不過對於人類與自然的爭鬥的感悟,卻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了,這個問題一直沒有想通過,是如西方一樣的征服,還是如東方一樣的共處?沒人可以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或者還是中庸最好。我又笑了,笑自己傻氣,想了許多,還是回到了中庸的起點。思考真是累人……

太陽出來了,遠處山下的小河,在太陽的照射下,霧汽開始蒸發,濃霧慢慢地向山上爬升,漸漸四向散開,煙霧籠罩的梯田特別的美麗。那一刻的寧靜,真的讓人很平和,看著梯田,不用任何修飾詞語的梯田,我實在不能否認它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和一項偉大的工程,爭取生存也是每個人的權利吧?世界的事情或許很多時候根本就沒有唯一的答案,如此想來,一切都是過慮的,還是享受目前的梯田吧。

山間的幽靜使人越來越不願意回到煩囂的城市。總覺得環境比什麼都能影響人們的心境,因而在城市無法獲得心靈真正的寧靜,這裡的一花一草一木,都似乎帶著無限的靈性,哪怕只擁有一樣,也讓人平和。禪語有雲:“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或許我們的旅途正是因為這種微小而讓我們得到渴望的世界吧,所以才讓我們如此著迷。

真羨慕這裡的人可以擁有那麼多的東西。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說,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是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寧靜的人,世界上最累、最悲哀的就是那些刻意尋找幸福和寧靜的人。或者寧靜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當你心無雜念地去做的時候,一樣可以得到,正如我現在一心享受旅途一樣。

再不多想了,我走回旅館,大家都已起來,我始終還是愛著那扇門,靠在門邊讓Crystal幫我拍了好幾張照片。吃過熱辣辣的桂林米粉之後,我們又告別了阿嬌和梯田旅館,背上沉重的行李,走出大寨,返回龍勝。

沿著石板路下山,踏過一級一級的山梯,穿過大寨的人家,小雞小狗依然到處亂躥,不時嚇我一跳,路邊的景色不時被記錄下來。走到一處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陣鈴聲從後面傳來,轉頭一看,一個少年騎著一匹白馬悠悠地走下山來,馬兒釘著鐵掌,踢塌踢塌得敲著石板,發出悅耳而有節奏的聲音,少年拉著馬轡,神態自若,偶爾親昵地撫摸著馬頭的毛,這時馬兒就會輕快地搖著尾巴。走過我身邊的時候,那馬兒的眼神充滿善意,少年看見我們也點頭微笑,一切那麼自然,沒有片言只語,卻讓人難以忘記。

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看到了昨天逃票時看到的停車場,不知不覺中走出了大寨,買了幾個瑤族女子繡的小袋,登上了車,便奔回龍勝了。

(下圖:金秋梯田,龍勝大寨)

【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桂林:最後的狂歡

汽車在中午時分到了桂林汽車站,我背著與身材不成比例的背囊,手中拿著兩個從高增買的漂簍,走在人潮當中。漂簍成為了人們視覺的焦點,一路走出來,不少人對它們指指點點,有好事者還上前詢問那是在哪裡買的防水靴?我啞然失笑,看來我鐵心買下的東西還真的挺特別,對於我這種人,不特別就不能引起我的興趣。

繼續往前走,看著旁邊的“桂林”字樣,我兀自發笑。桂林,我已經走過三趟了。6月才去了一回,沒想到3個多月後我再次踏上桂林的土地。在桂林汽車站裡走出來,人山人海。這些天來沒怎麼見到人浪的我們倒一下子適應不了,覺得過於煩囂。可是想想,也許現在的北京路比這人浪更高一層,心下也就釋然了。我們9人在桂林又將分道揚鑣,其中4人再去陽朔玩1天,而剩下我們5人就決定當天晚上回廣州。

在討論幾番之後,終於由一個確定,買當天晚上的汽車票回廣州。行程既定,接下來就是如何打發剩下的時間了。桂林、漓江,總是連在一起的名字,我們當然也就去了像山公園。我怎麼都忘不了02年春節像山公園的慘況,此次故地重游,真的有點忐忑不安。到了像山公園,我竟然按倷不住,怒從心上起。02年的時候,在漓江江邊一路走去,能看到像山的全景,真的就如同一只大像屹立在江邊,清晨在江邊散步,看到薄霧籠罩的像山,頗有仙像降臨的美意,霧籠清江更是美不勝收。這次看到的呢?居然用廣告牌把江邊全部遮起來,任何一個角度,都無法拍攝到像山的全貌!

景色乃天然所賜,用做景點招攬游人本也無可厚非,何必做到如此之絕?非要獨攬美景,以此換得滾滾財源?如此之舉措,實在與桂林市政府的小氣“相得益彰”,也好,為漓江再添一分小氣罷了,始終還是有人願打,有人願挨的。

我們幾個實在十分無聊,也就商議去泛舟漓江,反正我前兩次都沒有真正游過桂林段漓江,這次也剛好可以補回。於是我們5人選了一個竹筏,在江上漫游。江上冷風吹來,竟然也有了十分的寒意,我拉緊大衣,拿著相機拼命在浪費著剩下的膠卷。秋天開始比較早天黑,只不過下午4點多,太陽如鴨蛋黃一樣掛在天空,已經不大夠光線了,灑在江面上的金光點點,如同魚鱗片片,浮光躍金,一片浮華。無論什麼時候,漓江的江面依舊是波瀾不驚,錦鱗在江中的蔓草裡游泳,岸邊草木雖在初秋依然郁郁青青。而岸邊的餐館長煙升空,幡旗招展,迎風而動,一派歡樂。至於漓江的景色,已經寫得比較厭倦,雖然黃昏自有黃昏的幾分顏色,然也無心再寫,倒是岸邊那鸕鶿頗有性格,倒值得浪費點筆墨。

那鸕鶿看起來雄姿英發,生氣勃勃,在竹筏上不斷撲騰著翅膀,似乎在顯示著自己的頑強的生命力,還有捕魚英雄的身份,那彎彎、硬硬的啄勾出的弧線十分硬朗豪邁,似乎不可一世。我剛想走進它,細細捕捉它的姿態,卻被飼養員警告別走它太近,它已經不會捕魚了,卻會啄人。我曬然。如此貌似英勇的鸕鶿,卻也不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而已。看到它的姿態依然矯健,也忍不住手癢,拍了幾張,畢竟人對美好的事物還是有追求的,即使知道不過是外強中干。

看完鸕鶿,我們折返碼頭,然後到處閑逛,買了一大堆不必要的東西回去作為手信,等到晚上9點多,進入桂林站,准備打道回府。臨近國慶假期的末段,很多人都以桂林為中轉站回去,加開的班車也擁擠不堪,結果汽車也晚點了,我們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登車,迷迷糊糊中,不知道怎麼回到廣州的,在勒索了“陳坤”一頓早餐之後,我就疲憊地回到家,一如我以往每次的出行。

(下圖:泛舟落日漓江,桂林漓江)

【掃帚行心之黔東南篇】後記及附件

在旅途上碰到同道中人的機會很多,我們的故事不會因為旅途的結束而結束的,縱然有些人擦肩而過之後,便一輩子不會再見面,但這份旅途的記憶還是留在心靈的深處,不時回味。對於我們來說,生活還在繼續,而我們的旅行還在繼續,我們的故事依然被我們撰寫著,在新的一年裡,期待著更豐富的旅途。

【後記】回來之後,我們在廣州的旅友聚會了兩次,帶了自己的圖片互相交流,其實各自整理照片和文字的時候,我想大家會經常被自己的經歷所感動,看到那一幅幅照片,似乎又回到了那一個個走過的地方,有時也會惦記著,不知道鏡頭裡記錄下來的那些人現在怎樣呢?抽屜裡放著好多張說好要寄回宰蕩的照片,卻一直忘了寄出去,真的有點對不起他們。

投給雜志和網站關於這次旅游的稿費已經收到,攻略、路線早已整理好了,游記拖到現在才寫完,路上還有好多值得記錄的東西依然存放在腦子裡,要趁著新年把這些屬於2003年的記憶歸檔。

聖誕和新年,沒有什麼可以送人的禮物,剩下這小小的3萬多的文字,是我誠心誠意的禮物。送給每一個去旅行的朋友,還有身邊的朋友,希望他們能與我一起分享旅途中的快樂和感動,在盤點我的2003年的時候,這段旅行的經歷,是本年度最值得珍藏的。

我的掃帚又掃過了一個地方,希望明年能有更精彩的行程與每一位分享。

【附件】

1. 路線:http://www.southcn.com/travel/rxtj/zizhuyou/200310150749.htm

2. 攻略:

游玩篇:http://www.southcn.com/travel/rxtj/zizhuyou/200310150748.htm

交通篇:http://www.southcn.com/travel/rxtj/zizhuyou/200310150750.htm

吃住及其他篇:http://www.southcn.com/travel/rxtj/zizhuyou/200310150756.htm

3. 宰蕩侗歌flash:http://www.dcshooter.com/dlog/showlog.asp?cat_id=24&log_id=309

4. 游記:http://zyy.hongxiu.cn

5. 照片:http://www.dcshooter.com/photos/special/0006/default.htm

6.記憶留檔: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