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逛尼泊爾—引子小麥和coco的尼泊爾之行進行了20天,想想回來總要給朋友們一個交待,其實行進途中每天都有記日記,可是那個實在是名副其實的流水帳,想想平日裡寫的東西總是流水賬一篇就很是郁悶,總想給大家看不太容易打瞌睡的東西,想來想去也只有把一篇流水賬拆成很多篇這個辦法了,所以也就有了小麥逛尼泊爾這個系列。
到底會寫多少篇我目前也不知道,至少現在想寫關於尼泊爾的環保的、大兵和碉堡、物價的問題、我的旅伴、我眼裡的尼泊爾人… …
至於要寫多久我也同樣不知道,反正寫多少是多少了,只要大家不扔雞蛋。
好了廢話不多說了,請看下回分解。
關於環保—小麥逛尼泊爾之一
在尼泊爾參加了ABC(Annapuner Base Camp)的徒步路線,拿到入山許可證的時候就留意到他們的自然保護區是在1973年就已經設立了。在山上徒步的這幾天,發現我們沿路所走來往各國游客不少,但是路上幾乎看不到垃圾,垃圾箱也是均勻分布,遍涉各處(幾次我找到垃圾箱把口袋裡的垃圾掏出來扔掉的時候也會碰到其他人在做同樣的事情)。尼國人的個人衛生我實在不敢苟同,但生活垃圾卻也從不見隨處亂扔。想想平日裡進江浙一帶的山區時,驢子們固然都很有環保意識,辛苦將垃圾背下山,但當地的居民卻從不以為然,生活垃圾更是遍及溪流、山路,讓人深為痛心。
又再困惑於山裡的垃圾收集後的處理方式,本以為不外乎焚燒或掩埋,特地問過了我們的向導,他的回答竟然是,紙制品等在山裡焚燒,其他不可降解的由專人帶下山處理。而且像塑料袋之類的東西是禁止在山裡的商店裡使用的,我深為感嘆。
想尼國人的生活水平遠低於我國,(看彙率就可以知道,1:8.68),而其環保意識卻是如此深入人心,比我們進步何止十年,深為慚愧。尼泊爾為多山國家,少耕種面積,也沒有豐富的礦藏,工業也同樣不發達,唯一只有發展旅游產業,而環境的保護就是在保護他們唯一的資源。中國雖為泱泱大國,但我們賴以生活的也只有這一個中國。想想浙江山區清澈溪流裡的垃圾,想想往丹巴一路上光禿禿的山脊,想想我們的黃河,就覺得痛心疾首。光靠呼吁,光靠這片文章都是遠遠不夠的,但我也只有先從自己做起,再盡量影響身邊的人,個人的力量或者有限,但如果全中國都能人人從我做起,我們的環境問題應該也指日可待了。
關於尼泊爾的大兵和哨卡--小麥逛尼泊爾之二
初從機場出來進加德滿都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沿路見到幾處工事,用沙包壘成的碉堡和持衝鋒槍的武裝人員,稍稍有些心驚膽跳。不過來尼泊爾之前就曾有所耳聞,還算有些心理准備的。
後來從加都到博卡拉的長途汽車所過,真的是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由於我們坐的是Green Line(要12美金一個人,基本是專供游客的),檢查程序已經簡便了很多,也看到很多同向的當地巴士,總是整車人被趕下車,檢查行李,步行過哨卡後再上車。而後來幾次的坐車就再也不挑那麼貴的車坐了,和當地人坐一樣的巴士,結果就總是有士兵上車,喊著尼泊爾人全體下車,然後我們車上就下去一半的人,接受完檢查後再跑上車。
從奇旺回加都的時候,本來只要5小時的車程,我們坐了近10個小時,路上一直在堵車,在山路上本以為是因為交通事故,等過了瓶頸才發現原來只是一個比較大的入城哨卡,耽誤了我們這麼長時間。後來才聽說原來前幾天游擊隊占領了入城的道路,今天是剛剛通車,所以車特別多,檢查程序也特別復雜。
剛到尼泊爾見到很多沙包工事的時候,總想給他們拍幾張,而又總是看到帶槍的大兵覺得很是心虛,連看都不敢太朝他們看,走路也要離遠一些。
後來在博卡拉的時候,每個街道的拐角路口都有碉堡和和槍口朝外的機關槍架著,滿大街都是背著衝鋒槍巡邏的大兵,慢慢也就開始習慣得不得了了。
也許是中國的槍支管理太嚴了,難得忽然看見這麼多拿真槍,還是這麼大個的人在街上隨處走,這對我來說真的希奇得不得了,又知道尼國人對游客總是特別照顧,對越來越對這些大兵肆無忌憚起來。
一天心血來潮,想和大兵合個影。特意打扮了一番,想想我那身妖怪打扮是打死我也不敢穿到上海的街頭的,但是這裡是博卡拉,who怕who阿。穿上當地的花裙子,披上披肩,招搖過市。一路尋尋覓覓,還想著要找一個帥一點的大兵來合影,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登樣一點的,一提要求,回答我的竟然是”no”,真是讓人失望透了。
這個念頭後來一直保留了,時不時還是會冒出來,但每次都被拒絕了,有一次不死心,接連問了兩個,還問他們為什麼不行,回答聽得不是最清楚,但似乎就是因為游擊隊太多之類的原因。
總體感覺尼泊爾人對政府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至於對游擊隊的態度都總是莫測高深,事實上對百姓來說只是各個不同的收錢的主。新聞裡說游擊隊占領了尼泊爾大部分的土地,但對游客來說並不是非常有感覺,滿大街的大兵還是政府的士兵。雖然不論是政府還是游擊隊,對游客都是格外照顧,但是,國內的政局不穩還是會很大地影響了旅游的發展。就像交通之類就引起很多不便。
直到最後一天打的去機場,同樣被攔下盤問,仔細觀察了我們的臉型,問我們是日本人嗎?回答是中國人,然後就放行了。回想起出來前看的游記,別人寫道說中國人就可以暢通無阻,事實上他們對游客就放行而已,也並不存在國籍的區別。在機場層層檢查也是特別復雜,隨身小包過了安檢還要被打開檢查,分男女要被稍微搜一下身。感覺很是不好。等回到浦東機場下飛機的時候,出了艙門作了一個深呼吸,第一次覺得上海的空氣很不錯啊。
關於尼泊爾的物價—小麥逛尼泊爾之三
在尼泊爾的20天裡,老是不停地把價錢把盧比換成人民幣的價值來計算合算與否的問題,出門在外,哪能不精打細算呢。首先說一下當前的彙率,是1美金=72.27盧比;1元人民幣=8.68盧比,人民幣的簡寫是CNY (China Yuan)。
下了機場,首先第一件事就是打的,和司機還價說好是100盧比的,到了塔牟區,由於我們死活不肯住司機介紹的旅館,他就就地漲價成100盧比一個人,我和coco兩個人就要收我們200盧比,一想也就10多塊錢,初來乍到雖然很不服氣還是算了,付錢了事。
但後來卻老是?蘇飧霰嚷飾侍猓??思甘??忍旨芻辜鄹霾灰呵趾酰??;贗廢胂氬偶縛榍??選?BR>
然後是住宿問題,在尼泊爾20天,我們住的最貴的地方是300盧比/間的標准房,最便宜的是180元/間的只有兩張床的房子。想想也就二三十塊一間,也的確是很便宜的。
然後是吃,這麼多天來,我幾乎都不用菜單可以背出所有的內容和價錢了,而且不論哪裡,東西和價錢都差不多吧。一份標准的尼泊爾手抓飯,包括一份咖喱雞,咖喱的蔬菜(土豆、花菜、刀豆燒在一起)一份水煮或是生的蔬菜(黃瓜、番茄、洋蔥、蘿蔔)、一份豆子湯(用來絆在飯裡一起吃)和一份米飯,價錢在170旅盧比左右,差不多就是20來塊人民幣,可是實在沒有我天天吃的盒飯好吃阿,而且永遠不變的內容。一份皮薩差不多是150-200盧比的價錢,通心粉、炒飯、炒面差不多都是這個價錢。一份牛排250盧比左右,是我覺得最合算最好吃的東西(誰讓我是食肉動物呢)。事實上對於西方人來說應該是都很便宜了,但是在國內我們實在是吃得太好了,除了牛排吃不到這麼好而便宜的,其他都不如中餐來的好吃便宜。
在吃的方面,我吃得最郁悶的一頓就是在山上的時候實在覺得沒有東西能下飯了,就只點了一份白飯和一碗番茄湯,白飯一份是100盧比(相當於11.5元人民幣),番茄湯80盧比(也要9塊錢人民幣)。為此我特別問了我們的向導,尼泊爾的米價是多少,他說是差不多30-40盧比每公斤,也就是要2塊多人民幣一斤,米價要比中國貴很多阿。據我了解,尼泊爾的人均收入是2000盧比/人/月,30美金不到,就算是政府高官的月收入也只有80美金左右。在這點收入下努力地生活著,的確是很不容易啊。
不過茶水和酒水還是很便宜的,在餐館裡一杯茶20盧比(2-3元人民幣)左右的價錢,啤酒100盧比(11元人民幣左右)左右,紅酒、雞尾酒、金酒、朗姆酒等都是150盧比(16元人民幣)左右一杯。我在尼泊爾養成的喝茶習慣到還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現在是一到時間就肚子餓。
還有就是購物,臨走才發現加德滿都的超市裡,有許多熟悉牌子的洗漱用品,像尼維雅、玉蘭油、旁氏、強生之類,價錢比國內便宜了一半,忍不住還是買了一些回去,想以後再來的話就什麼都不帶全來這邊的超市買來用了。還有就是銀器首飾的確很便宜,當然前提是要你很會砍價,庫克彎刀也很是名不虛傳,價錢也並不很貴,最好是到專賣店裡買,質量比較有保障。還買了一些二手的LP書回來,也不是很便宜,差不多10美金一本左右,關鍵是國內買不太到,還是買了不少回來。
其實仔細想想,對於西方人來說尼泊爾的東西真的是很便宜的,很多東西我覺得他不便宜的都是因為國內實在是更便宜。像戶外用的頭燈,在尼泊爾就買得並不便宜,國內二三十塊就能買到的,那邊要買到100塊以上,也是在是因為中國做的是在太便宜了。
對尼泊爾人來說,中國人和中國貨的確是很受好評的,為此還真的有些自豪。
我的旅伴—小麥閑逛尼泊爾之四
說到此行的旅伴就不能不提coco,這二十天來我們可以說是形影不離,無話不說,在尼泊爾的時候就總是說回來後一定要隔上一段時間不見面,因為兩個人似乎把一輩子的話都說完了,見面要沒話說了,可是回來後還不是照樣老要找節目泡在一起。
本來coco就是我們bobo四人幫裡的老大,最不妖怪、最沉穩的一個,也是最會照顧人,體力最好的一個,出發前就覺得有這樣一個旅伴就真的不用再發帖子找同伴了,足矣。
在山裡徒步的九天,遠離都市,過著單調有規則的生活,每天早起早飯、走路、喝茶、走路、午飯、走路、喝茶、走路、晚飯、睡覺,九天不變,沿路投宿的旅館經常只有我們和向導三個客人,和向導聊了這麼多天也沒話說了,天天吃完晚飯7、8點鐘就無事可做了,山裡揮杏槔幀⑼砩弦裁揮蟹緹埃?炱?趾芏橙耍?揮辛礁鋈碩閽詬髯緣乃??錚?幸淮蠲灰淮畹亓奶臁S惺被岷鋈桓鋅??諫??惱庖歡衛錚?幸桓鱸?救绱四吧?娜巳绱頌??約旱納?詈托牧欏?BR>
一路上,總是被人認為是日本人,然後一次次地糾正別人我們是中國上海來的。行走在博卡拉的街頭,天天總有些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人,不知道在別人的記憶裡能保留多久那兩個特別的中國女子。
還有一個和我們同處了24小時的伙伴,是在徒步路上撿的一個新西蘭小男生。在ABC大本營的時候就曾經有過個照面,在去Poon Hill的路上又碰到了,他沒有向導,是一個人走的,那天晚上下了一夜的大雪,最深處及腰,早上起來,路完全看不出來了。我們的向導認為他一個人走太危險了,就邀請他和我們一起走。沿著向導的腳印走路,雪被踩過之後到膝蓋左右,一路一起跌跌撞撞地走著,摔倒了互相扶一把,但是走在這樣的大雪裡,大家的興奮度都很高。等到了目的地,一起在火塘前烤火聊天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小男生應該成長在一個很健康的家庭裡,舉止得體,談吐斯文純樸,是個很健康的小男生。到第二天各自行程不同分手的時候,又有一絲惆悵湧上,say bye-bye而不是see you。
我們一路走來,很少碰到華人,偶爾有也是新加坡或是香港、台灣的,所以有一天在博卡拉回旅館的時候發現了一張中文的便條便非常希奇。原來是新投宿到我們同一家旅館的一個人在同旅館老板聊天時得知有兩個中國女生住在這家店裡,就趕緊給我們留條相約一起晚飯。記得他的條子裡,讓我印像最深的一句話就是“難得在這裡碰到祖國同胞”,很搞笑卻也很實在。見面後才知道是一個湖南的小男生,才23歲,拍照為生的,已經在外面游蕩了三個多月了,一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尼泊爾走來。那天一起吃飯的時候看得出來他已經很久沒用中文說過這麼多話了,舒舒服服地說了一大通中文,很心滿意足地樣子。等我們回到加德滿都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受不太了西餐或是尼泊爾飯了,老是相約一起去中國餐廳吃飯,三個大胃王總是要把一堆中餐消滅得干干淨淨,吃撐了才肯罷手。到我們離開尼泊爾的時候,他還會繼續在那裡停留一個星期左右。
還有很多就是照面招呼朋友,就像一對西方的情侶,我們在徒步的時候也曾幾次在休息站碰到,回到博卡拉會在同一家餐廳碰到,坐同一輛車去奇旺,騎大像的時候也會碰到,每次碰到都會很會心地點頭招呼,像碰到老朋友一樣。
每次旅行都會碰到不同的人,每次再見都知道不一定會再見,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逢與分離,寫下了這些文字就變成了永遠。偶爾拿出翻閱,新朋友就變成了老朋友。
風景篇—小麥逛尼泊爾之五
出行對於小麥而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風景,或者我是一個缺少文化的人吧,對於人文的東西總是無法太過投入,能讓我感動的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選擇去尼泊爾就是為了喜馬拉雅山脈,世界的屋脊,藍天和終年不化的雪山。
初到加德滿都時,逛的大廟廣場只是為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到了博卡拉,正是黃昏時分,一下長途車,一抬頭,竟然就是日照金山,這樣猝不及防地就在我眼前。趕緊找家旅館住下,窗外就是雪山,每天清晨和黃昏,躺在床上就能看到金黃色的魚尾峰。在每家餐廳或酒吧吃飯喝茶,左手是湖水、前方是雪山,每一處的view都可入景,可是心裡卻總是覺得有些空落落的,覺得這雪山得來太容易了,反而生出一些不滿足來。
於是預定了10天的喜馬拉雅徒步,想著要一步步走近雪山,心裡滿是期待。
徒步的每一天都過得很枯燥,我們兩個女生背著大登山包,一步一步汗滴如注地走著。感覺最好的時候就是早餐時,空氣清新,陽光微微地照著,喝著牛奶,面前開開闊闊的就是雪山;晚上睡覺時,拉開窗簾,雪山還在那裡微微泛著白光,還有滿天的繁星。
可是,我們身處的還只是普通的山嶺而已,有著梯田、農舍的山頭,和我們平時走的山沒什麼不同,每天翻山越嶺只是拉近一點點和雪山的距離而已,從各個不同的側面看雪山。如果沒有登頂ABC前一晚的那一場雪,我們真的會失望到死掉的。雪是從下午開始下的,到我們到達宿營地的時候,先到的人已經堆好了一個雪人,旅店的老板娘拿著掃帚幫我們撣身上的雪。那麼神奇的雪,就把平平凡凡的山頭、旅社變得那麼不平凡起來,一切都是那麼潔淨美麗起來。雖然給我們第二天的下山帶來很多跟頭,可還是覺得還好有這樣一場雪,一切才變得值得起來。
而我們將到Poon Hill的那場雪,才真正把我此行的興奮度調到最高。雪也是在我們走路的途中開始下的。離我們當天的營地還有2-3小時路程的時候,開始飄飄揚揚起來。等我們到營地時已經有10多公分厚了,而我們明天的行程計劃是登頂Poon Hill。那一夜,雪都沒有停過。早上起來的時候,最深處已經及腰了。心裡雖然也有一絲絲擔心,可更多的是興奮。問過向導我們今天是否可以准時出發,深怕他說出不安全要等雪化之類的話,估計他也看出我們的興奮了,走了這麼多天,彼此都有默契存在。扎緊褲腿,在鞋子裡再套上塑料袋,戴好背包的防水罩,手套帽子全副武裝,我們就出發了。緊跟在向導後面,沿著他踩出的腳印走路,一腳下去直到膝蓋上面,再使勁拔出腳,一步步往前挪。又累又興奮,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走在山脊上的時候,旁邊的懸崖也是白茫茫的一片,我們就像走在空中一般,時不時地摔上一跤,通常是令自己更大面積地陷在雪裡。笑著互相拉扶一把再繼續趕路。等到了目的地,藍色的屋頂上堆著雪,一座座可愛的木房子錯落有致,真的覺得自己是到了一個北歐的小鎮。
等再回到博卡拉,享受著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的雪山,回想自己徒步這些天的辛苦,只不過是看到更多角度的雪山而已,雪山也仍然還是雪山。覺得尼泊爾之所以盛名在外,可能就是因為她一點都不吝嗇她的雪山,你可以選擇在舒舒服服度假的下午茶時間裡看雪山,也可以自討苦吃地翻山越嶺去看她的雪山。想著本來最初就是打算來尼泊爾度假的,可最後還是沒忍住犯了賤,想來還是生就了這犯賤的命吧。
在奇旺的那幾天,天氣都不怎麼好。但卻真正實現了我們的度假計劃。一下車我們就先得來第一個驚喜,本來說好旅館會派一輛吉普來接我們的,結果來的竟然是一輛馬車,一路招搖過市,不斷有小學生和我們說:Hello,Bye-bye,感覺好極了。旅館自己有一個小花園,我們天天沒事的時候就坐在房間門口,看著花園中的兩棵大樹,風吹著樹葉,樹葉像風鈴一樣地晃動。(coco:你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是不是會想起那些無聊的、等飯吃的、似乎在養老院的日子呢?)樹上總停著幾只叫聲清脆的小鳥,無聊的我們就用口哨和小鳥辟情操。最有趣的節目就是騎大像了,騎著大像追趕犀牛,受驚的犀牛四處逃竄。我們騎了4個多小時的大像,剛下來的時候都不太會走了。
本來覺得加德滿都沒有風景,可是巴蒂岡古鎮還是給了我一個驚喜,喜歡他那種悠悠閑閑的氣氛,也是一個生活著的古鎮,鎮上的人還是該干嘛干嘛,慢悠悠地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著緩慢的符合古鎮氣質的節奏。
許多東西都需要沉澱,風景也是一樣。等回到家裡,躺回到自己的床上,回想起尼泊爾的一切,那些寒冷夜晚、四肢酸痛都成為了過去,留下的只有雪山日出、滿天繁星。希望生活之於自己也是一樣,能沉澱下來,留在記憶裡的都是美好的一切。
關於吃—小麥逛尼泊爾之六
關於吃,本來不想單獨列一個篇章的,可是誰讓小麥是出了名的腐敗分子,對吃實在比較講究一些,吃的故事實在太多。
出來前,讀的游記上都說尼泊爾有各式便宜的美食,看得我食指大動,想著到時候一定要吃夠本回來。
結果,在山裡那麼多天,天天最苦惱的就是飯飯吃什麼。先是後悔在博卡拉的時候沒有在超市多買些牛肉干帶上山,再是和coco一起寧可吃壓縮餅干也點不出什麼東西來吃,再就是躲在睡袋裡,遐想回去後,我們要吃的館子要點的菜。
一天,小麥打算親自下廚,自己料理,結果跑到廚房,我能整出來的原料只有土豆、番茄、洋蔥和雞蛋。被所有人圍觀著做出了洋蔥炒土豆絲和番茄蛋湯,還是覺得沒什麼好吃的。
還有天天被我們記掛著的就是加德滿都的一家叫KC的餐廳的黑椒牛排,的確是很美味阿,和coco在20天裡,吃了無數頓牛排,還是覺得KC的最好吃。
雖然食物不怎麼樣,可是幾乎所有的廚師都會在你就餐的時候,出來問你東西好吃嗎?雖然總是很違心地說好吃好吃,心裡卻在想,這樣的服務,在中國倒實在是很難享受到的。
吃了那麼多,最後還是覺得什麼都比不上中餐。在博卡拉唯一的一家中餐館蘭花飯店吃飯,老板娘是青海人,伙計們可全是當地人,由於光顧的日本客人最多,所以伙計們日語很溜卻幾乎不會中文。菜做得都當地化了,只能用來唬唬老外。最搞笑的就是看鄰桌的一個老外,點的似乎是酸辣湯,吃了一口之後覺得味道很奇怪,叫來小伙計也問不出所以然來,最後竟然要求來點番茄沙斯,加在酸辣湯裡繼續喝。想著自己吃當地的食物時在他們眼裡不知道是不是也鬧過類似的笑話呢。
雖然沒吃到什麼好吃的東東,可是,我和coco兩個大胃該吃多少還是要吃多少,飯量仍然只能用巨大來形容。吃西餐,我和coco經常是兩個人吃三份,早餐要加倍的,應該刷新了不少人對中國女孩飯量的印像。
雖然東西大同小異,但是尼泊爾的餐館還是很漂亮的,和coco基本每天都是要吃5、6頓的。在尼泊爾時,天天享受陽光午茶,還要有好的view,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回來後,再和coco相約一起下午茶,卻發現,在上海要找一個能曬到陽光的喝茶地方原來是那麼困難的。
我眼裡的尼泊爾人—小麥逛尼泊爾之七
小麥將本著實事求是的,客觀公正的態度來和大家說一說小麥眼裡的尼泊爾人。
和我們接觸時間最長的,自然是我們徒步這麼多天的向導—Punnal,黑黑的,長得像個農民,臉上總掛著笑。帶著我們兩個女生走了九天,用他的話來說他既是向導,又是挑夫,還是廚師和服務員。我們兩個女生走路倒不怕,最愛抱怨的就是山裡的伙食,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肉吃,這讓我們兩個食肉動物很是痛苦。所以,一到地方,Punnal就知道,我們要吃肉,在我們斷肉很多天之後,一天特意帶我們多走了一段來到一個他熟識的小旅館,給我們做老板娘掛在灶頭上熏著的熏肉給我們吃,真是美味阿。他總愛說,我們是朋友,所以我要把最漂亮的地方介紹給你。
等下了山之後,他還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我們帶了紅酒去做客,見到了他的全家,他妻子和四個孩子。其中兩姐妹還是雙胞胎,看得出他對她們的疼愛。本來以為作為向導,在尼泊爾來說收入算不錯的了,但是他的家裡還是非常的簡陋,幾間平房,幾乎沒有什麼裝飾。看到coco的酒窩,他還會很自豪地展示他的妻子也有這樣一個酒窩,這在尼泊爾是很罕見,很幸運的。我們曾試圖讓Punnal談談政治,他說那個是肮髒的游戲,看得出他對現在政府的不滿意,對舊皇室還是很懷念的,家裡掛著舊皇室的照片。
至於接觸的其他尼泊爾人大部分都是商人了,中國老古話說“無奸不商”和“窮山惡水出刁民”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漫天要價、見風漲價的事經常碰到。只好拿出平常逛襄陽路練就的功夫和他們周旋,想想平常襄陽路的攤主經常是見老外就漲價的,我們這次也在尼泊爾作了被磨刀霍霍所向的老外。
最可愛的就是山裡的小孩子了。徒步途中,看到一個背著嬰兒的女孩,覺得很漂亮,舉起相機就把她拍了下來,她看到有人拍她似乎還挺高興的,衝我作V的手勢。我走過之後,想想覺得不妥,又再倒退回去,從包裡找出幾顆巧克力,分給孩子們。把他們給高興得,我走出老遠之後還在衝我歡呼招手,令我的心情也愉快了好久。予人快樂真的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還有就是關於尼泊爾人的信仰問題,原來腦子裡的印像覺得這應該是個宗教味道很濃的地方。可是初到尼泊爾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看了幾處的廟宇也覺得並沒有中國的雄偉氣派。後來,慢慢才感覺到,他們的宗教是滲透到生活中,血液裡,無處不在的。街角、村尾不起眼的地方都會有一個神龕、小廟在,經過的人會很反射地做一個手碰觸額頭和胸口來回幾次的動作。
在濕婆廟看焚屍的時候,更是能夠體味到宗教的力量。這邊在焚屍,旁邊就有人在用這聖水洗漱,更有人就在這河邊用河水洗澡,這樣的冷天裡,沒有足夠的信仰支持實在很難做到。
雖然我是個無神論者,但是也相信有信仰的人總是更能向善的。而有宗教籠罩著的國民總體都會是比較善良的。所以,雖然碰到了一些奸商,但是,那也那也應該是窮的原因,頂多是些小奸還不至於到惡的程度。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整個國家的經濟落後,才會造成許多小奸小惡的人們。
關於習慣--小麥逛尼泊爾之尾聲
曾經有人說過我是一個生活慣性比較小的人,也可以理解為我很容易養成一些習慣,也很容易改掉另一些習慣。
在尼泊爾就又養成很多習慣,回來後又需要我逐步去改回來。比如走路和坐車,尼泊爾是英制國家,行道是靠左走的,在尼的時候,我便經常走著走著就發現自己在逆向行走,而回來後又經常發現自己走著走著就走到左邊去了。過馬路的時候也總是在猶豫到底應該先往左看還是先往右看。還有坐車也是,那天老屠來機場接我們,我幾乎圍著他的車繞了一圈想不清楚應該從哪邊上車。
比如習慣了移動,回來後,在自己的床上醒來,經常想不起來自己現在在哪裡。那一刻的恍惚那麼輕易就刺痛了自己。
比如每次進餐廳,服務員為我拉門的時候,總想脫口而出,雙手合什對他說“Nomaster”。
比如習慣了每天的下午茶,一到時間就會准時肚子餓。
有時候,自己也會訝異,這短短20天裡的習慣怎麼能和我二十幾年的習慣相抗衡,是我的適應力太強呢還是我太善變。也許不過只是一種下意識把,下意識地想留住我的悠長假期裡的一些點滴,把它作為習慣,滲進我的血液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