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分天下有其一”淺析太湖源旅游新觀念

作者: 木子士

導讀五一黃金周已落下帷幕,然而在臨安生態旅游出現的新格局,給旅游界帶來的思考卻遠沒有結束。 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是許多業內人士預料不到的。大明山、太湖源、浙西大峽谷三家景點一舉奪得榜首,接待游客超6萬,占全市黃金周接待總數24萬游客的25%。門票收入則占了全市二十家景點484萬元的49%,占了一半。這種旅游新格局是兩極分化的結果,是 ...

五一黃金周已落下帷幕,然而在臨安生態旅游出現的新格局,給旅游界帶來的思考卻遠沒有結束。

今年的五一黃金周形成的“三足鼎立”局面,是許多業內人士預料不到的。大明山、太湖源、浙西大峽谷三家景點一舉奪得榜首,接待游客超6萬,占全市黃金周接待總數24萬游客的25%。門票收入則占了全市二十家景點484萬元的49%,占了一半。這種旅游新格局是兩極分化的結果,是臨安生態旅游的一大進步。

臨安的生態旅游走過了六個年頭,從華抗美先生成功開發太湖源頭,狂轟濫炸江浙滬,殺出一條血路,威震海內外,為臨安樹起了一面旗幟。短短幾年間,生態旅游在臨安這方土地上,如雨後春筍,彈指間發展到了二十多家。“多、散、亂、小、雜”,“僧多粥少”矛盾而導致“壓價、傾軋、抵毀”,臨安旅游業面臨新的挑戰。然而僅二三年時間,就出現兩極分化的趨勢。那些原本想在生態旅游上賺一大把的“個體”老板,卻虧去了血本,輸得只剩下褲衩輸得紅了眼的人們,怎麼也想不到,大明山、太湖源、浙西大峽谷“三家鼎立”,把其它景點擠得無容之地了。

問及華抗美先生,對臨安“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看法時,華總很坦然地說,要不是去年的“非典”,這種格局要提早一年。“非典”是什麼?對華抗美來說是一場天災,就是從華抗美的袋子裡搶去了二百萬。華總說,臨安旅游的兩極分化這一天總歸要來到的,這是遲早的事,這是好事,也是旅游市場日臻完美的必然趨勢。

一位旅游行家說得好,那些涉足旅游行業的個體老板,原本就不懂旅游,要是懂旅游,他們是絕不會輕易把辛辛苦苦掙來的銀子,投到這個無底洞來的。生態旅游是什麼?想當初,這個臨安歷史上從未有過新生產業,著實讓人們產生過無限遐想和美好憧憬,那些在改革開放初期掘到第一桶金的人們,一窩蜂似地都擁到這兒來坐背金塊。他們看到“和尚分饅頭”的那種坐享其成的快樂。不是嗎,截住一條峽谷,鋪就一段山道,造上幾只涼亭,搭個小小門樓,就可以坐收銀子了。太湖源景點剛開發的那個秋天,人們不會忘記白沙村頭人潮洶湧,車水馬龍的盛況,人們看到華抗美先生每個雙休日,拿了編織袋去龍須谷背來鼓鼓囊囊的一袋袋鈔票,他們看得眼紅了,看得激動了,心也跳了,原來生態旅游竟如此簡單。而沒看到“和尚受戒”滋辣辣燒戒疤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只有華抗美心裡清楚。華抗美先生出於他淳樸慈善心腸,也曾勸說過他們,他們又怎能聽得進去?噢!只許你姓華的背鈔票,就不許我們也來分一杯羹?

生態旅游人人都可以去玩,但不是人人都會“玩”的。太湖源經過六年艱苦拼博,終於爭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透視太湖源成功秘訣和他長盛不衰的童話,人們發現了華抗美的“旅游新觀念”價值,有人叫做“華抗美現像”,也有人叫他“華氏理論”。華總常說,旅游產品是一種文化產業,景點開發其實只是這個產業的一件外套,宣傳、策劃、用文化來包裝,用智慧來營銷才是景區的靈魂。沒了靈魂的人,哪怕穿了最好的華麗服飾也只是個僵屍。華抗美“旅游新觀念”的核心是——以文化為先導,以人為本,樹立品牌。具體有:“喚起民眾”、“把支部建在連隊”、“空軍步兵協同作戰”、“不到沸點不熄火”、“讓活動激鬧市場”等等……這些理念是華總在實踐中積累和總結出來的,有些是付出了慘痛學費的。

就說吸引文化人才為例,華總重視和重用文化人,在臨安諸多景點中是獨一無二的。這些文化人在太湖源這個生態旅游平台上,充分展示他們的才華,體現他們的人生價值。有人說,用人有啥難,只要我價錢出到位了,文化人有的是。可就是講這話的人,他根本不知道文化人的價值所在,他是把文化人當工具使了,豈還有那位文化人肯與他去出力呢?有位文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幾個大牌景點都請他去,還許願給以副總身份。可他沒有去,偏來到了華總的太湖源門下,工資平平,沒有副職,那他是圖什麼呢?這位文哥說得好,我與其跟一個不懂文化的人,發揮不了作用,還不如跟一個賞識文化的老總發揮余熱來得快樂!還有一位文化人與一景點老總是多年朋友,可當這位老總去請這位文化人時,卻被這位文化人拒絕了,還得罪了多年的朋友。這位老總那裡曉得其中個由,那是因為叫這位文化人去當他的副手的秘書。這位文化人一語道破真諦:“叫我當他助手?他當我的助手我還不要呢!”可見用文化人也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我化錢你作工”那麼簡單。華抗美尊重文人才華,更尊重文人的人格,所以才贏得臨安文化人的贊譽,文化人也都願為華總出謀劃策。就說臨安“大名鼎鼎”的老殘吧,他不曾在太湖源打過一天工,沒領過太湖源半個銅錢,可老殘凡是寫與旅游沾邊的文章,都少不了提及太湖源華抗美的,那是他出於對華總的人格魅力的一份敬重的緣由。

華總不但重視文化人才,對營銷人才、科技人才也同樣十分注重。為開通太湖源旅游網站,招收了兩名計算專業的大學生。全公司擁有7台電腦,策劃、辦公室人員全部會電腦的。這在臨安諸多景點中也是獨此一家的。這不得不讓人想到臨安的某些大牌景點,為什麼一直成不了氣候的原因,就是因為人才匱乏。試想一架科技含量極高的登月車,叫一個普通駕駛員又怎麼能駕馭得了呢?

注重品牌是華總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品牌是什麼?品牌就是市場對你的可信度,就是游客對你的滿意分。論景點太湖源與臨安其它景點沒特別之處,為什麼經華抗美一包裝、一炒作,竟會轟動江浙滬,蜚聲海內外,在長三角掀起如此波瀾。它靠的就是品牌效益,品牌是一步步一點點積累起來的,是靠文化精心包裝起來的,是靠營銷隊伍一腳腳跑出來的。前不久,筆者走訪了上海幾家有名氣的旅行社和幾家媒體。凡遇到者都說,做旅游的(指浙西線路)不曉得太湖源華抗美的,你還做什麼旅游?足見太湖源頭在上海市場的知名度了。品牌就是價值,對旅游這件特殊商品來說,品牌的附加值猶為珍貴。剝離品牌,單純論價,又怎掂得准呢?試問“金利來”西服如果摘掉它的牌子,與普通西裝又有什麼處分呢?

太湖源頭的“不到沸點不熄火”的廣告宣傳投入理念,也有華總的獨到妙處。太湖源開業初期,當年就投入廣告費三百多萬,當年十一黃金周日接待游客近萬人,大巴車排了十公裡長龍,創下的臨安生態游的最高歷史紀錄。以後每年太湖源都要投入一二百萬。他的“五指”理念很有些說服力,即景點為小拇指,游客是大拇指,媒體是中指,大拇指與小拇指要靠中指這個媒體來溝通。即使你景點最好,沒有媒體的宣傳,人家不知道,你也是空嘆息。市場經濟就是“好酒也怕巷子深”。廣告投入要舍得化血本,有的景點想在廣告投入上節約出利潤來,那是本末倒置,抓了芝麻丟了西瓜。華總說,投入不到位,等於不投入,就像開水不到100度,是永遠也不會沸騰的。就像一杯糖水,加一匙糖哪能甜,必須要加足了糖才會甜。不然先前加進去的那點糖也白白浪費了。華總在廣告投入上也十分講究火候,他說,什麼時候多投,投那些媒體,那個市場投多少也都有技巧。華總還列出了生態景點廣告投入“公式”,即一個景點如果要做到三百萬產值的話,就得要保證有一百萬廣告投入。華總的“不到沸點不熄火”的一整套宣傳廣告投入理念,已越來越被臨安旅游界業內人士廣為認同。

“讓活動激鬧市場”是華總的又一高招。華總常說,“活動保持活力,活動激發活力,活動創造活力”。他每年都要搞一二個有創意的活動,從“給我一節廢電,送你一張門票”到今年的“長三角萬名社區干部游太湖源頭”,每個活動都是華總與他公司的文化人絞盡腦汁精心設計出來的。每個活動都取得可喜成效。正是今春的“萬人游”活動,把太湖源的春游旺季硬是拉前了半個月,並且一直持續到了五一長假。曾被上海市場列為國內短線游排行榜首位。五一黃金周更是火爆,7天接待游客20690人次,比前年遞增了28.43%,位於臨安二十家景點第二位。夏天即將來臨,華總與公司的文化人又在策劃“嬉水納涼大會”的活動了,他說,今年的嬉水納涼要凸現文化內涵,要體現地域差異。什麼“村姑與你談愛情”、“阿婆與你聊家常”、“老農與你講故事”等等,總之今年的太湖源頭嬉水納涼大會,華總肯定又會“耍”出許多新噱頭來。

正是華總的這些“旅游新觀念”,才得以創造了太湖源長盛不衰的童話,成為臨安生態旅游的一面旗幟,搶占了三分之一天下的寶貴席位。

談及臨安生態旅游,不能不提及太湖源頭華抗美先生,他畢竟是臨安生態旅游第一人,對開發臨安生態旅游有其一定的“含金量”。這是誰也抹不去的歷史。我們剖析旅游新動向,淺析“華抗美現像”不是崇拜他,更不是迷信他,我們只想通過剖析,從中得到啟示,從中得以借鑒,使臨安的生態旅游少走或不走彎道,使臨安的生態旅游健康蓬勃的發展,為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城、度假勝地”的新臨安而作出生態旅游自己應有的貢獻。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