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蘭西

作者: 73875320

導讀到達法國後的第四天, 即五月五日的晚上, 洗完澡, 坐在床上, 想把幾天來在法國, 確切說是在巴黎的感想記下來, 於是開始動筆寫下這篇 “感受法蘭西”. 文章大部分完成於巴黎往來圖爾的火車上. 這並不是流水帳似的游記, 而是所思所想的總結. 主要分為宗教, 政權, 藝術, 人文等幾個部分. 首先要說的是宗教. 法國是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 基督教的主神是耶穌(地位類似於佛教中� ...

到達法國後的第四天, 即五月五日的晚上, 洗完澡, 坐在床上, 想把幾天來在法國, 確切說是在巴黎的感想記下來, 於是開始動筆寫下這篇 “感受法蘭西”. 文章大部分完成於巴黎往來圖爾的火車上. 這並不是流水帳似的游記, 而是所思所想的總結. 主要分為宗教, 政權, 藝術, 人文等幾個部分.

首先要說的是宗教. 法國是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 基督教的主神是耶穌(地位類似於佛教中的釋加牟尼, 這樣解釋通俗易懂些), 另一個便是聖母瑪利亞(可對應於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全法各地都有聖母院, 但最為知名的莫過於因雨果的同名小說而著稱於世的巴黎聖母院了. 這個前後花了近兩百年時間才建成的大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擁有鐘樓, 塔樓, 每一個大門及側面都布滿了精美的雕塑. 雖歷經七百多年的風雨侵蝕, 依然雄偉壯美.

早上八點鐘, 教堂鐘聲敲響的時候, 我趕到了巴黎聖母院. 悄悄進得門去, 一位紅衣教士正在傳教. 諾大的禮拜堂, 估計能容納幾百人, 卻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十人, 或坐或跪, 虔誠地跟著主教做彌撒. 雖說聽不懂主教在講什麼, 只覺得抑揚頓挫, 煞是好聽. 聽不多時, 站起來轉了一圈, 周圍是掛畫及雕像, 都跟聖母有關, 前有燭台, 游客或教徒花上兩歐元即可取一蠟燭點燃, 供奉聖母. 於是這個聖母怎麼看怎麼像觀世音菩薩.

教堂是教徒們舉行重大事件的地方, 如結婚, 皇帝加冕, 葬禮等. 大主教地位尊崇. 據說法王路易十四即位時年幼, 便由紅衣大主教代為執政, 可見宗教的勢力. 對於我等非教徒來說, 最值得觀賞的莫過於其高超的建築技術, 精美絕倫的雕塑, 繪畫及大彩繪玻璃了. 每個教堂中央大門上方都有一個直徑幾米的大圓窗, 稱為 “玫瑰窗”. 其實是一種彩繪玻璃, 繪有聖經故事, 色彩明艷. 最著名的莫過於被稱為 “巴黎寶石”的聖夏貝勒教堂的彩繪玻璃. 當陽關透過玻璃照射進來, 迸發出紅黃藍綠各種光芒, 流光溢彩, 美侖美奐.

之後在盧瓦爾地區參觀中世紀的古堡時, 發現每個古堡內必有一個小教堂, 以及每個城市必有造型恢宏, 雕刻精美的教堂, 可見宗教是人們生活中無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得年初在馬來西亞, 每到一地, 必有宏偉的清真教堂, 按照伊斯蘭教規, 每天五次, 頌經之聲准時響起,不絕於耳.

由此想到什麼是中國的國教呢? 佛教, 道教, 清真教, 基督教? 都是各有信徒, 但都不能占據主導地位. 於是, 全民族的信仰真空, 信仰缺位, 也許這也是法輪功之類能大行期道的原因之一吧. 人總是需要精神上的寄托的. 當對毛澤東的個人崇拜隨著文革的結束而分崩離析之後, 全民族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裡除了 “一切向錢看”, 就再也無法統一整合信仰了, 可悲, 可嘆.

其次, 要談一談法國的政權及民主. 歷史上統治法蘭西時期最長的是波旁王朝, 前後經歷十幾位君主, 顛覆於路易十六時期, 即十七世紀末. 王權統治極致像征的便是位於巴黎郊外的凡爾賽宮. 它本是路易十三騎馬狩獵的行宮, 後經路易十四征集全國建築師, 設計師, 畫家, 雕刻家及能工巧匠, 歷時五十年, 修築成當時最大, 最豪華的宮殿. 直至今日, 凡爾賽宮仍是世界上最大最奢華的宮殿之一.

走出地鐵站, 很遠便看到這座雄偉的建築, 大門口聳立的是太陽王路易十四騎馬的雕像, 一副志滿意得, 躊躇滿志的樣子. 據記載, 他即位時年僅五歲, 由紅衣大主教代為執政. 後主教身故, 路易十四年紀輕輕便親政. 起初, 那些王公大臣們誰也沒把這位年少君主放在眼裡, 但他很快顯示出強硬的手腕, 鞏固了王權. 他在位的五十四年中, 有三十年在南征北戰, 擴充疆土. 宮內有一個大廳裡掛了十幾幅油畫, 展示的便是各大戰役的情景.

與此同時, 中國歷史上亦有一位經歷類似的皇帝-----康熙. (他八歲即位, 在位六十年). 同樣是少年親政, 同樣是雄心勃勃, 同樣將王權統治推至極至. 非常巧合的是, 我去的時候, 凡爾賽宮的一側正在舉行一個與康熙有關的展覽, 名為 “紫禁城在凡爾賽”. (也許因為2004年是中法文化年的緣故). 展品不多, 但都頗為珍貴. 有路易十四的中文藏書, 有康熙坐過的椅子, 最為有意思的是一封路易十四寫給康熙的親筆信, 估計頗有惺惺相惜之意. 可見, 當時兩國已建立了大使級的往來.

凡爾賽宮的奢華如夢自不必細說, 無論是巧奪天工的雕塑, 繪畫, 精美大氣的家私, 君主及王後們栩栩如生的肖像, 曾在一戰後締結 “凡爾賽條約”的鏡殿, 還是由名師勒凡爾設計的呈幾何圖形的大花園, 將塞納河水抽高一百五十米而建的噴泉等等, 無不讓人嘆為觀止.

但舉凡古今中外此類浩大的工程往往成為王朝覆滅的導火索, 如秦始王之修建長城, 隋煬帝楊廣之開挖人工大運河, 吳哥王朝窮盡舉國人力, 物力, 歷四百余年修築吳哥窟, 終至滅國等等. 這座凡爾賽宮最終引發了法國大革命.

大革命由巴士底獄暴動開始, 星星之火瞬時燎原. 憤怒的群眾包圍了凡爾賽宮, 國王與王後倉惶出逃. 但最終包括路易十六, 王後安娜安托瓦在內的幾百位王公貴族被處死. 行刑的地點即在盧俘宮不遠處的協和廣場(也稱作革命廣場). 如今走在寬闊的廣場上, 但見兩個大噴水池中水鴨嬉戲, 人們三三兩兩坐在池邊看書閑聊, 悠然自得, 騎馬的衛士像征性地巡邏著, 一派祥和安寧, 早已沒有了當年的血雨腥風.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 敢把自己的皇帝送上斷頭台呢? 法蘭西的民族精神可以濃縮為三個詞: Liberte自由, Eqalite平等, Fraternite 博愛. 第一次見到它們是在索邦大學法學院的大門上, 之後又在市政廳, 醫院等政府機構的大門上一次次見到這三個詞. 它們最初被提出是在法國大革命之後發布的 “自由宣言”中, 之後引入獨立後的美利堅合眾國. 直致成為現代西方社會人文精神的奠基石. 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便是美國獨立一百周年時, 法國人民送給美國的禮物, 現已成為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像征, 塞納河上有一座同樣的自由女神像, 只是因為較小而不引人注目.

正是這三個詞昭示著這個民族深入骨髓的驕傲, 浪漫與不屈. 也正是對自由與民主的不懈追求, 才有了一次次的革命與復辟, 直至戴高樂將軍建立第五共和國. 在許多歐洲國家如英國, 比利時, 荷蘭, 西班牙等還保留著君主立憲制的今天, 法國算是共和得最徹底的了.

法國大革命所建立的第一共和國沒過多久即告結束, 之後共和與復辟循環往替, 其間便有赫赫威名的拿破侖, 他復辟成功, 加冕稱帝(有點像中國的袁世凱). 拿破侖一世與路易十四一樣具有侵略和擴張性, 於是開始了新一輪的東征西討. 凱旋門即是為了迎接獲勝歸來的軍隊而建, 站在高高的門牆上, 閉上眼, 想像一下當年千軍萬馬得勝歸來, 號角齊鳴, 萬眾歡呼的盛況, 睜開眼, 看到的是呈放射狀散開的十二條大街, 凱旋門已成為觀賞巴黎景致的絕佳去處.

未等凱旋門建成, 拿破侖已死於被流放的聖赫勒拿島, 死後三十年, 他的遺體從凱旋門通過, 葬於榮軍院. 軍人把守的榮軍院莊嚴肅穆, 埋葬了拿破侖及隨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們. 但因戰爭而死的又何止成千上萬. 能夠戰死沙場, 馬革裹屍已算是盡了軍人的名節. 更多的則是死於疾病, 飢餓, 嚴寒, 受俘等等. 據記載, 拿破侖曾想越過法意邊境的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境內, 但幾十萬大軍之後消失於阿爾卑斯的莽莽群山中, 是死於霍亂, 嚴寒, 還是飢餓, 種種原因至今眾說紛紜. 一將成名萬骨枯, 千真萬確!

榮軍院中安葬的還有隨後在一戰, 二戰中喪生的將領們. 它如今已變成了軍事博物館. 在一個紀念大廳, 我看到了世界各國的軍旗, 有幾面屬於古代中國, 寫著繁體的張及趙字, 還有一面令旗(真不知他們從哪裡弄來這些寶貝). 由此想到, 不管生前是怎樣的輝煌與榮耀, 死後不過歸於塵土. 正如岳飛在 “滿江紅” 中所寫: 八千裡路雲和月, 三十年功名塵與土.

但是, 一個民族需要英雄, 歷史需要英雄, 都似我等碌碌無為, 歷史學家豈不要失業了?

法蘭西歷史上另一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聖女貞德. 英法百年戰爭期間, 這位傳奇般的少女, 年僅十六七歲就擔當起了拯救民族的大任. 率軍在奧爾良擊退英軍, 並鼓動當時懦弱無能的路醫七世加冕(盧浮宮內有一幅油畫表現了當時的場景). 貞德後被處以死刑. 如今, 聖女貞德已成為巴黎的守護神, 先賢祠(奠基先驅英烈的祠堂)內有她的雕像, 以供後人景仰. 可謂 “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接下來, 要說的是文化及藝術. 法國人在這方面的天賦及成就之高令人驚嘆. 當然, 巴黎所擁有的遠不止法國人的藝術成就, 更有歐洲各國文學家, 思想家, 藝術家們的輝煌成果. 大家知道, 文藝復興(十五, 十六世紀)時期歐洲的中心在羅馬, 隨後在十七, 十八世紀時逐漸轉移至巴黎. 塞納河左岸人文薈萃, 其中便有存在主義的鼻主薩特及他的情人波伏娃, 他們經常在幾個咖啡館裡與同道中人爭論探討. 可惜那幾個咖啡館隱於陋巷, 我費了半天神也沒有找到.

時至今日, 巴黎與羅馬,德國的科隆一起被稱為三大文化藝術之都. 要了解它的文化藝術, 就要去參觀三大博物館: 盧浮宮, 奧賽博物館, 蓬皮杜藝術中心, 分別代表前, 中, 後三個時期的藝術成就. 我是分三天時間分別去的這三個地方, 因此每天的感覺都不同.

盧浮宮是一座規模宏大的藝術寶庫, 一進去就陷進浩瀚無邊的收藏品中而暈頭轉向. 當然人的名, 樹的影, 最著名的還是它的鎮宮三寶: 斷臂人------維納斯, 斷頭人-----勝利女神, 微笑人-----蒙娜麗莎. 混跡於旅游團中, 終於找到了這三寶. 周邊人頭湧湧, 贊嘆聲不絕. 尤其驚嘆於米開朗基羅的雕像-----米羅維納斯, 歷時千年仍質感細膩, 栩栩如生. 蒙娜麗莎的原作較小, 因時代久遠, 有點褪色, 但那神秘的微笑依然令人難忘. 我好不容易找了個空隙凝視畫像五秒鐘, 之後便被洶湧的人流擠得連畫像的框也看不到了.

奧賽博物館曾經是火車站, 二站以後改為博物館, 裡面收藏的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作品, 以繪畫及雕塑為主. 一進門, 我就直奔五樓而去, 因為那裡是印像派及後印像主義的大本營, 收藏了塞尚, 凡高, 莫納等許多印像派代表人物的作品. 作為繪畫的門外漢, 我只能大致猜測印像派是介於寫實主義與抽像派之間的畫派, 依然具有實物的形態, 只是加上了藝術的想像與誇張.(各位畫家如泉下有知, 請恕本人才疏學淺. )

蓬皮杜藝術中心則是一幢奇形怪狀的鋼結構建築, 外圍管線裸露. 我去的是國立藝術博物館, 分為前期與後期兩部分, 展示的是二十世紀的作品. 隨處可見的是一堆廢銅爛鐵, 一些破布, 極度扭曲的形態, 迷離不清的色彩, 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介紹建築的展室尚能看懂, 其余一律不知所雲. 也是, 如果我等凡夫俗子都能看明白, 那藝術家的水平何在? 還有一種行為藝術, 有一幅奇怪的人體畫, 旁邊的錄像放映的是作畫的過程. 自願者身上塗著顏料, 然後在畫布上躺一下. 現在這幅用胸部和大腿作的畫就掛在牆上.

巴黎之所以被稱為文化藝術之都, 是因為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藝術氣息.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擺賣繪畫, 雕塑, 工藝品的小店. 在蒙馬特爾高地的一處小山坡上, 我找到了藝術家村, 一塊近百平方米的空地上, 周圍是小酒吧, 幾十個畫家或招攬游客畫素描, 或兜售自己的畫作, 有素描, 有油畫, 有水彩, 人物, 風景, 建築皆有入畫, 只是都帶上濃重的商品味.

作家中我比較熟悉的是巴爾扎克和雨果. 前者據說為避債而居無定所, 而維克多雨果的墓在先前介紹過的先賢祠, 他的故居在浮日廣場的一角, 現已成為博物館, 向游客免費開放. 裡面有雨果的親筆書信, 手稿, 寫作的羽毛筆, 還有他作的畫及親手制作的家具, 可謂多才多藝. 就是在這裡, 雨果完成了他的不朽名著 “巴黎聖母院”及 “悲慘世界”, 樓梯間上張貼著小說的巨大海報.

另一位天才是達芬奇, 參觀他的居所純屬偶然. 因為報名參加圖爾地區的旅游團, 參觀中世紀的古城堡. 在一個叫Amboire的城堡一角, 竟有一處達芬奇的故居. 據記載, 十六世紀時法王佛朗索瓦一世訪問意大利, 對文藝復興時的繁榮景像深為羨慕, 於是邀請當時聲名遠揚的達芬奇到法國定居. 盛情難卻, 達芬奇先生大架光臨. 法王特辟一幽靜局室為其居住, 達芬奇在此居住三年直至去世. 一直以為達芬奇只是一個畫家, 沒想到他還是一位天份極高的設計師及工匠. 在一處展室, 有許多他手繪的設計圖紙以及IBM公司根據圖紙制作的模型,有滑翔機, 浮橋, 坦克, 潛水艇等的原形, 簡直匪夷所思.

最後, 無論如何要說說法國的人. 前文中說過, 法國人骨子裡滲透著驕傲, 浪漫與不屈. 在法國旅游, 這種法蘭西式的傲慢處處可見. 無論是地鐵,車站, 還是商場, 銀行, 極少見到英文. 絕大多數法國人不講英文(我敢斷定, 大部分法國人一輩子沒講過第二種語言). 無論向誰問路, 回答你的一律是法語. 我只好一遍遍聲明 “Je ne parlie Francais”. (我不會講法語). 但因為我是用法語講的, 對方總是先瞪我一眼, 然後搖搖頭說 “no Englise”. (不說英語).

艾菲爾鐵塔頂層觀景台, 一出纜車口, 便見各個國家的國旗及城市名稱. 其中有中國北京, 上海, 沈陽及廣州, 標注著艾菲爾鐵塔距離這些城市的距離, 站在這裡, 你仿佛站到了世界的中央. (當然, 人傑地靈, 物華天寶的法蘭西有足夠驕傲的理由.)

法國的男人大多溫文爾雅, 彬彬有禮, 對女士比較照顧, 讓我深為感慨, 在法國做女人真好. 至於女人嘛, 雖然不乏面目嬌好, 身材苗條的美女, 但大多感覺冷傲, 且煙不離手. 比較熱情的是上了年紀的大媽, 大嬸們, 無論是酒館飯店的, 還是看守博物館大門的, 都比較熱情. 那位看守 “熱馬伊” 博物館大門的大嬸老眼昏花, 竟以為我是學生, 混了張學生票. (通常是成人票的六七折).

短短幾天走馬觀花, 未能盡述法蘭西種種. 有時間的話, 來做一顆lonely planet (孤獨行星)吧, 行走於天地之間, 任思緒自由如風.

張瑛(Carol) 2004年5月

email: carolzhang@xiweigas.com

M: 13809634285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