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漫記-3

作者: 阿顰的聲音

導讀2004.5.1拉薩——羊卓雍湖——江孜——日喀則(一) 在路上 如何形容我們這一路的“征程”呢? 數不盡的沙礫石塊詮釋著高原的顛沛坎坷,曲折盤旋的山路在望不盡的山嶺裡默默延伸。不知疲倦地在我們視野裡充斥的是那群山的主體,山岩料峭,褶皺層疊,其間惟獨缺少充滿希望的綠;這山到那山,谷坳間零星閃現出生命的顏色,沒有人跡,沒有鳥獸,沒有生靈的光顧,惟 ...

2004.5.1拉薩——羊卓雍湖——江孜——日喀則(一) 在路上

如何形容我們這一路的“征程”呢?

數不盡的沙礫石塊詮釋著高原的顛沛坎坷,曲折盤旋的山路在望不盡的山嶺裡默默延伸。不知疲倦地在我們視野裡充斥的是那群山的主體,山岩料峭,褶皺層疊,其間惟獨缺少充滿希望的綠;這山到那山,谷坳間零星閃現出生命的顏色,沒有人跡,沒有鳥獸,沒有生靈的光顧,惟有,山路上汽車駛過塵埃漫天。

人生滋味再沒有比這眼前世界更充足、更耐人尋味的體現吧。生活的枯澀煩瑣、夢想的飄渺不定、命運的變幻無常、幸福之於我們的千回百轉……

車上的朋友們多半提心吊膽,欣賞風景之余更多的怕是為司機大哥掌中方向盤的祈禱。海拔逐漸升高,我們背負著越來越沉重的擔子行進,高原反應像惡作劇的魔鬼一般調戲著每個人的五髒六腑外加本已脆弱的大腦。正午的陽光肆無忌憚,沉悶的黃色調主宰一切,空氣盡管清新營養卻不甚豐富,我的眼睛也漸漸失卻了追逐的目標!

(二) 羊卓雍湖

世上最真純而高貴的美好,總是呈現在最深沉的寂寞和最單調的平凡裡……

請想像那無邊無際、乏味窒息的褐黃色的山谷吧,連天空的蔚藍也被映襯得黯淡無光。可轉過那最後一座山坳,我們在剎那間放聲驚叫起來,為高原躁動的靈魂立刻就得到了最暢快的釋放。藍,那是比我們頭頂的天更純粹更無暇的藍!遠遠地鑲嵌在群山之間,安詳、端莊,宛若一位姣美恬靜的姑娘,等待著我們滿懷憧憬地去揭開她最後的面紗。

於是不顧一切地想走近她,舉步間卻又怕驚擾她寧靜的氣息。而她隨心所欲悄然變幻起深深淺淺的藍,層層疊疊輝映著萬裡蒼穹。西湖有她的嫵媚卻沒有她的寬容壯闊,太湖有幾分神秘卻難以比擬她的聖潔,更不要說江南四處裡的湖泊,嬌小有余大氣不足,只有青藏高原,才孕育得出這樣神秀獨鐘的風韻。風中的漣漪細細密密地湧起,我頃刻間愛上了她的溫潤深沉和萬種柔情。這莫不是造物之神的女兒,才能慵懶於這高原上群山的懷抱;或者是那不幸落入凡間的精靈,卻又恣意留給人間多少無邊幻想。

我只恨不是詩人,但此刻也許任何言語都將蒼白無力。任有那“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鷺齊飛“的千古絕句,也不能描繪眼前的這泓深邃和靈動吧!遠處天邊,連綿起伏著銀色的雪山之巔,那破空挺立的姿勢,分明是佇立於天地間的天神,守侯著最古老傳奇的寶藏。

羊卓雍湖,就在這高原午後的陽光裡,用最廣袤無私的情懷緊緊填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胸。那心胸,曾在都市的躁動浮華裡枯竭,也曾在命運流轉的無常裡壓抑,而今天,一切的晦暗都自然地靜靜融化在這片含蓄又熱烈的湖水裡。

是的,上蒼借羊卓雍湖給了我們一個最溫暖而平靜的慰藉。

(三) 冰川、白塔與經幡叢

大自然的偉力應該是這樣體現的,強大、莊嚴、高不可攀。面對卡惹拉冰川我只能想到這樣的詞語來注解這個蔚為壯觀的世界。皚皚白雪裝點著歷經千萬年不曾瓦解的姿態,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而冰川前古跡班駁的白塔,白塔上錯落交織的經幡,經幡下虔誠頂禮的瑪尼堆,構成的就遠遠不是奇跡所能包含的意義了。

世上所謂的“金誠所致”,在都市裡恐怕已經瀕臨滅絕。最原始古樸的向往,也只能在這裡完整地留下曾經的烙印。導游告訴我們,這白塔上的經幡便是年年月月轉山人在這裡留下祈禱的像征,而這裡也是他們心中聖潔的所在。

許一個心願吧,托潔白的哈達送去,為長眠他鄉的父親,為他那難以回歸故土的靈魂,默默許下平安的祝願,願在天國的您,不再有人世的遺憾。

(四) 歷史的聲音

這個小城只是我們途經的一個驛站,江孜。

宗山城堡就矗立在江孜險峻的山頭,風雨的侵蝕已經使它破敗不堪。沒有比時間更能消磨一切的力量,但也沒有比歷史更公正永久的記述。如今城牆已經坍塌,我們只能極目遠眺,想像那場天地失色、鬼神共泣的抗英大戰,而它卻仍然是那個豪氣衝天的將軍,孤獨卻又執著地站在歲月的長河裡,把守起一份驕傲和尊嚴。

另一處值得回味的,是白居寺和十萬佛塔。這所由薩伽派主建的寺廟在時光的推進裡演變成藏傳佛教薩伽、噶當、格魯三派並存,在西藏地區也屬罕見。而十萬佛塔所以值得回味,則是因為它那頗為奇特的建築風格。自下而上地望去,層次分明的塔身竟是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頂部寬闊的圓形部分四周綴以銅鈴,活脫脫像滿清王朝帝王的皇冠,這真讓我一時禁不住浮想聯翩。

走出白居寺,天空中雲氣慢慢濃厚起來,為小小的江孜城平添了幾分凝重蒼涼。

(五) 日落日喀則

西藏地區的第二大城市竟是這樣安靜而略顯空曠,這實在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沿途中內地援建的印記比比皆是,畢竟相比於中原大地的商業都市,日喀則還是一個太年輕的孩子。但也就在走進扎什倫布寺的一刻,我開始了解了她的深邃底蘊和悠悠過往。

不像布達拉宮那樣宏偉威嚴,扎什倫布寺更令人感懷的是平和與寧靜。它建在眾山之麓,遠遠看去寺裡院落隱約梵音點點,春日裡綻放吐綠的枝葉輕輕拂起一片欣欣向榮之色,著名的展佛台高高挺立分外醒目,誘使你去想像雪頓節時人頭攢動的熱鬧景像。

行經莊重的扎什倫布三座白塔,我執意要沿著轉經的方向走走。藏民們篤信佛祖擁有庇佑天下蒼生的無上法力,我也希冀佛祖能為我這小小女子解去心頭的諸般煩惱。轉經輪早已鏽跡斑斑,高原反應下的每一步都沉重不堪,終於我還是走完了這一圈。誠願我佛慈悲!

藏傳佛教寺廟裡的佛像有共通之處,此特點是與中土佛教寺廟大相徑庭的,這就是:藏傳佛教寺廟中的佛像有時完全是一尊奇珍異寶的綜合體。如果說布達拉宮的靈塔讓我們嘆為觀止,那麼這一次扎什倫布寺的大強巴佛簡直是珠光寶氣得讓我們為之窒息。還好,佛心教導要四大皆空,否則每天面對這些鑽石珍珠瑪瑙,誰能保證不起歹念呢/

最後的一個小插曲卻是因為可惱的高原反應。也許是頭痛欲裂的我疲憊不堪的樣子勾起我佛的慈悲心腸,一個年輕的喇嘛居然主動上來問候,又舀出佛前聖水為我驅病。這一下我簡直受寵若驚,依樣畫葫蘆地用聖水點了點頭頂,默默念上幾句六字箴言,朦朧間眼前錦繡華麗的佛幔,長明不滅的酥油燈,還有那些低眉垂目的僧侶,竟也有了佛的光芒……

落日余輝裊裊,眼看暮色漸起,高原的晚風涼意襲人,且讓我們休憩疲憊的軀體,放松懷舊的心弦。在這迷離著幾份孤獨的異鄉別院,忽忽一個不眠之夜又要來臨。而明天,明天,遙遠的納木措,那又將會是一番怎樣的體驗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