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漫記-2

作者: 阿顰的聲音

導讀2004.4.30 拉薩 25℃成都——貢噶機場——布達拉宮(一) 告別成都 倦意還濃濃地寫在每個人的眼角眉梢時,我們在晨曦裡踏上了進藏的旅途。這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造訪將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收獲呢? 飛機順著氣流盤旋上升,據說這是因為成都和高原的海拔相差太多的緣故,我們必須在拉到足夠的高度時才能飛越青藏高原的山脊。機艙裡的人們沉沉入睡,窗外雲氣渾濁,再 ...

2004.4.30 拉薩 25℃成都——貢噶機場——布達拉宮(一) 告別成都

倦意還濃濃地寫在每個人的眼角眉梢時,我們在晨曦裡踏上了進藏的旅途。這一次跨越千山萬水的造訪將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收獲呢?

飛機順著氣流盤旋上升,據說這是因為成都和高原的海拔相差太多的緣故,我們必須在拉到足夠的高度時才能飛越青藏高原的山脊。機艙裡的人們沉沉入睡,窗外雲氣渾濁,再見了,成都。

(二) 途中

旅程中的第一個興奮點很快來臨,有人驚呼:雪山!

果然,那情景蔚為壯觀。從一萬四千米的高空中俯瞰雲層,一望無際的潔白彌漫如波濤洶湧。波浪翻湧處突顯出一個個高低起伏的山巔,那覆蓋著終年不化的冰雪的山巔,宛似凌駕萬物的神祗,終於在最聖潔孤高的天際呈現出迷離的真容。她們傲視雲端,任浩淼雲海千變萬化而亙古不變,沉默地接受著千百年來世人的頂禮膜拜。這是一片怎樣的大陸,能孕育出如此的至真至純!

雲霧漸漸散去,青藏高原灰綠的主色映入眼簾,那些縱橫交錯的山系,尚未化盡的殘雪綿延千裡。天地造化當真鬼斧神工,八千萬年前的茫茫大海今天還向何方找尋?

(三) 初識高原

建立在一片沙地之上的貢噶機場,周圍群山環抱,一派高原風光。在這裡,眩目的陽光成為了第一個接待我們的高原使者,空氣的清新使我暫時忘記了這裡的氧氣濃度。我嘗試起一種在城市裡失效的深呼吸,貪婪又享受(沒想到之後的幾天,這樣的動作會成為一種解決痛苦的家常便飯)。

驅車拉薩的旅途是另一種享受,藍天、白雲、高山、河流,近距離貼近高原是如此令人心醉。天空藍得質樸干淨,山脈由於缺乏植被的覆蓋呈現出深深淺淺的褐色,那是高原沙石的顏色,裸露出原始粗拙的美。枯水期我們看不到雅魯藏布江的雄渾的男兒氣魄,現在它僅僅是一個溫柔而纖細的少女,沒關系,我可以用想像力彌補這季節的不足。旅伴們七嘴八舌詢問起西藏風俗種種,好奇心和新奇感幫助我們壓制了初登高原的些許不適。我的心情早已隨風飄蕩到這裡的每一處山水,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實,卻又是那樣的如夢似幻。

(四) 布達拉宮

很快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高原反應”。

來不及小憩片刻,我們決定拜訪布達拉宮。西藏的像征大概再沒有比她更為人所熟悉了,這個符號般的建築在歷史教科書裡展現過,在畫冊的銅版紙上靜默過,在高亢的民歌聲裡傳唱過。當然,在我所喜歡的《七劍下天山》裡,她還是拘禁凌未風的囚牢。僅這一點,就足夠我去好好看看啦。

沿著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山,才發覺這裡的山勢有幾分陡峭。路邊圍牆仿佛明清時的城牆,偶爾也能看到一些保留下來的狙擊口,或許是防備用的。牆體被刷上一層刺目的白色,導游說這是今年剛上的,這就是布達拉宮的主體之一:白宮。白牆黑欞,城牆上門戶緊緊關閉,大大小小的檐上飄著藍白或白橙兩色的簾櫳,晚春的風裡發出“啪啪”的聲音,似乎要傾訴些什麼。也許是心理上的崇敬,即使是這裡的一塊普通的鋪路石板也能令我浮想聯翩,此情此景於寧靜中透出些張揚的力量,心潮也隨之澎湃不息。這當口,導游說,這是紅宮!

據說朱砂是佛家顏色,像征循環往世的公正神明。是否如此我暫時無從知曉,但眼前紅白映照的確奪人注目。紅,是霸占一切的紅,牆體、管道、窗框,什麼都是紅的;不是洋紅、赤紅、鮮紅,是帶點暗淡的紅,熾烈卻不示張揚,力量深深蘊蓄在塗料的每一顆粒子上。導游告訴我們那是特別提煉的朱砂紅。我於是知道了佛在這裡是無處不在的,但這又何嘗不是世人的心願呢?

布達拉,即藏語“普陀山”。原來這裡也是觀音菩薩的道場麼?

走進宮內,那是別一番情景。一切攝像器材都被禁止,而我想,也許這裡的一切根本就不是攝像機能記錄的吧。香霧繚繞,卻不是中原佛地常聞的氣息,莫不是酥油麼?很快就看到了,一個碩大的銅爐內,明明滅滅地點著若干支香燭。乳白色的酥油漫溢於內,發散出濃濃的香氣,有些近似西洋的鹹奶油氣,在這佛門淨地自然多了分神聖。喇嘛們或閉目念念有詞,或低眉點香,或三五成群,或孤獨一個若有所思。個別注意到我們的來訪,十分地友善微笑,所說的漢語及其有限,英語程度卻使我大大詫異了一番:難道西風如此壓倒東風麼?

佛殿的名字因是藏語漢譯,早已忘卻了,只依然清晰記得那一尊尊慈眉善目的佛祖菩薩,神通廣大的度母金剛。藏傳佛教的歷史本已源遠流長,長久年月裡更不知湧現出多少高僧大德,精詮佛法普渡眾生。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藏地苯教,五大支教延續至今早已各開天地,只這佛陀崇拜的精神世襲不敗,才造化出布達拉宮裡瑰麗無雙的佛門珍藏。

另有一樣便是靈塔,即歷來尊崇的達賴班禪們坐化不滅的肉身所在,那真是令人吃驚的貴重莊嚴,幾千公斤的黃金鑄就,更有祖母綠、紅珊瑚、綠松石四周裝點,簡直有如國寶一般,藏民的虔誠向佛和政教合一的統治力量可見一斑。

布達拉宮的金頂光芒四射,葫蘆狀的屋頂建築上,檐鈴聲聲清脆,法幔隨風招展。其時陽關遍灑,一時間真疑是佛光普照。從山頂處俯瞰拉薩大地,屋宇重疊,道路交錯;遠處山巒疊嶂,雪峰隱約。想這世界最高的陸地上,曾經有多少天翻地覆,多少聚散離合!佛能以無上慈悲俯視眾生,眾生在茫茫碌碌中又幾曾低頭看看這所立足的土地呢?拉薩,神聖之土。但願她能永保聖潔,永遠這樣清淨開闊!

(五)反應

走下布達拉,已是下午7時半,高原的陽關依然明媚,只是落日時分已悄悄走近。對面藥王山上,勤勞的攝影家們已架好鏡頭,等待捕捉布達拉宮黃昏中另一種的偉岸……

高原反應洶湧襲來,心跳加速跳動,伴隨著悸動來臨的是無休無止的頭痛欲裂。也許,這就是高原要我付出的代價……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