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島(Bohol island)是菲律賓7000小島中最好的潛水+度假勝地之一,尤其是薄荷島西南面的巴釐卡薩格島(balicasag island),集中了眾多世界級的潛點,海水清澈,能見度高,是很多潛水愛好者的天堂。島上Balicasag island dive resorts 提供各種潛水套餐,按照住的天數和潛水的次數,價格從幾千到一萬多peso不等(1人民幣約等於6.6peso)。但是這家潛水學校比較適合有一定潛水程度的人,他沒有專門的潛水教學課程,如要學OW(open water)或AOW(advanced open water)課程要事先預定。而我呢,此行的目的很明確,找個環境優美的沙灘小島,學習4天潛水課程,帶回一張PADI open water 的證書來。那麼薄荷南邊的龐老島(Panglao island),有著著名的Alona beach,短短幾百米沙灘,集中了十多家潛水學校,顯然是薄荷島上初學潛水的首選。
Bohol交通
Bohol 離宿霧(Cebu 重音在後面,其實應該翻“瑟埠”發音才相近)很近,很多游客都是先到宿霧再到薄荷島的。但其實宿霧是個大城市,主要是商業交通發達,單純休閑看海的話不如直接到薄荷島,他的首府塔格比拉郎(Tagbilaran)有直接到馬尼拉的飛機和船。這裡是薄荷島的交通樞紐,即使從宿霧走,還是要坐船到塔格比拉郎。
馬尼拉到塔格比拉郎的機票是我們在國內就訂好的聯程票,單次約合人民幣四百多元;如果從馬尼拉坐船到這裡,普通艙位,單程一千七百多比索,約合人民幣250元,但是要1天1夜,而飛機只要一個小時。而且機場建設費很便宜,馬尼拉的國內機場費100peso(15RMB)。Tagbilaran回程的時候只有20peso(3RMB),不過那個機場也的確很破,比火車站還小。
從馬尼拉降落在薄荷島的首府塔格比拉郎(Tagbilaran),一出機場就有很多拉客的司機,開價跟網上看到的差得不多,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就可以到達Alona沙灘,300peso。Bohol主島到Panglao島有兩座小橋相連,所以,還沒有什麼意識的時候就已經到了龐老。進入Panglao地界不久就開始有濃郁的度假氣氛了,車子蜿蜒在泥地上,兩旁掠過的都是大株的芭蕉,棕櫚,以及遠處的椰林。熱帶濃烈的陽光在空調車廂外面肆意照耀,我們就在等候那一片理想中的潔白沙灘。
住宿
Bohol Divers Resort是我們最後住下的賓館,開門就是潔白的沙灘,沿沙灘走10米就是我們的潛水學校,這家旅店在一長排沙灘的西側,再過去一兩家旅店就到了沙灘的盡頭,細軟的沙粒被幾塊大大的深黑的礁石阻斷。但是我們幾天裡的比較發現,這裡是整個沙灘最寧靜的一段,連商販也很少。
往沙灘的中心走,不久就到了自助旅行聖經《Lonely Planet》上列名的Alona Ken White Beach Resort, 那也是一家規模齊整的大旅店,價格跟我們的旅店差不多,獨立衛生的雙人風扇房,1200p一晚,空調雙人房 1800p一晚。和我們住的地方一樣,這裡的旅館都沒有熱水供應,我們用涼水衝澡,而且那水應該是海水改造的,不慎入口依然有一點鹹。(當然如果你之後下海的時候不小心嘗到了海水,那回來之後你一定會認為,我們賓館的水龍頭裡流出來的水是真正的淡水,因為薄荷的海水真的是鹹到發苦發澀。比我在國內的許多沙灘嘗到的海水濃烈多了。)Alona Ken White Beach Resort左近的旅行氛圍可就濃厚多了,三兩步就是各類小店,有買貝殼的,飾品的,泳衣、沙籠的,還有很多私人小超市。賓館的餐廳對面有一家網吧,網吧邊上就是公用電話亭,還有旅行咨詢處,出售附近幾個島的船票等等。看上去好像一應俱全的樣子。不遠處一家Money changer,美金彙率1USD=54.5peso. 要是想方便的話,住在沙灘的中心是很不錯的選擇。
潛水學校及教練
這裡的潛水學校很多, 整個沙灘上基本上十幾米就是一個潛水學校,方便得很,instructor(潛水教練)也頗有一些潛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老手。所以住在哪裡就可以選哪個學校,幾乎不用走路。
到Bohol去找的第一所潛水學校叫Scuba World Inc, 沒有住宿的地方, OW的報價是300美金,我們三個人可以9折,每人270。介紹給我們的Instructor是菲律賓當地人,潛齡超過20年了。因為當天是每年一度的Festia 節日,店裡的人很熱情,還邀請我們晚上到instructor的家裡參加他們的慶祝,他們店裡的一個dive master說可以帶我傍晚的時候浮潛去instructor的家。可惜後來因為我們的旅店找在了沙灘的另一頭,我們最後選了另一家潛水學校,Bohol Divers Resort.
Bohol Divers Resort裡我們天天見面的兩個instructor, 一個是日本的女孩,28歲,但是從20歲就開始潛水,8年潛齡,在島上屬於年輕的教練,但因為語言方便,很多日本來的客人都是找她帶的;教我們的instructor是個德國人,2個月前拿到了PADI最高的Master of Instructor的資格。據說他在菲律賓的美國海軍部隊服役了十多年,有很高的軍銜,退役了之後開了這個潛水學校。他去過上海,過去還跟好幾個中國教練學習過中國功夫,有著很健美的身形,可惜沒有拍一張他穿著潛水服的照片,同行的Olivia 說他看上去頗有Batman的風格。島上的價格都是差不多的,ow 也是300USD, 給我們9折。(AOW 195 USD,倒是和Koh Tao的差不多)
PADI名詞解釋
PADI是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的簡稱。該組織總部在澳洲。他頒發的PADI潛水證書是全世界最具權威性的潛水認證資格。從後來的錄像中看到在4種世界認可的潛水證書中,PADI的人數可能比其他所有3家加起來還要多。
Scuba –- 水肺潛水。潛水分浮淺(Snorkel)和水肺潛水。浮潛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在水面戴著面罩和護吸管進行,就好像游泳一樣,只不過不需要抬頭呼吸,而是通過嘴裡咬著的一根通到水面上的管子呼吸,就是在水面游泳的同時睜大眼睛看水下的美景。水肺潛水攜帶氧氣瓶,允許深入水下做長時間的停留,在那些海水清澈,能見度高的地方Scube的感覺就像自由自在的魚一樣,穿梭在艷麗的形態各異的珊瑚,海扇,海葵等等水下生物中間,與各種不可思議的魚類擦肩而過,有時還可以跟著你喜歡的魚游一段。但是水肺潛水需要專門的學習才能進行。我知道在海南島只要出錢就有人帶你到水下10米左右的地方做scuba船潛,但是其實這是很危險的,我聽到過很多人說下潛的時候感到耳朵很疼,這就是因為沒有做科學的Equalization,非常危險的!在Bohol這次的課程學習中,就有個同伴第一次下水因為沒有很好的進行Equalization,耳膜發生了穿孔,恢復需要1個月的時間,並且至少半年以上不建議再潛水。這事情就是在只有6米深的海水中發生的。在PADI的潛水學校中,即使不學習課程,只是Scuba的體驗也需要1天半的時間。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和潛水須知,然後才進行2次海中的Scuba體驗。
Open Water Dive Course (簡稱OW)— 開放水域潛水,是所有的PADI課程中最基本的課程,他在4個全天的課程中教會初學者在18米深度範圍內潛水所必需的裝備知識,潛水技能,潛水理論依據。不要小看這些,在水下,每10米,壓力就增加1個大氣壓,這對我們的肺部有很強的壓力變化,並且血管中無用氮氣的含量也會增加,如果不按照科學的程序下潛和上升,對人體將造成很大的傷害,有些甚至是永久性的。
OW學完了還有Advanced Open Water(AOW),這個課程允許深入到30米深的水下,並可選擇學習夜潛,沉船潛水,潛水攝影,海洋魚類等等任選的幾門課程。再往後學習還有Rescue,Emergency First Response等,直到Dive Master,DM不僅需要課程的學習,還必須有5種以上PADI證書和50次以上的實際潛水經驗,(從拿到OW證書之後,每個PADI成員都有一個小本,以後在世界的任何一個海域潛水都必需出示這個小本,PADI的instructor會記錄我們每一次的潛水經歷)。然後再往上就是instructor級的人物了,instructor也有各個級別,那時你就可以單獨潛水,甚至教授和帶人潛水,但是那時你下水所帶的裝備又多了很多了。
Equalization—氣腔平衡(本人自譯。因為很難找出一個現成的中文詞彙與他對應)。在下潛時由於體內外的壓力發生很明顯的變化,我們需要平衡身體內外的壓力,將體腔中的氣體做合理配給。因為我們在水下背著氣瓶,肺部只要做不間斷呼吸就可以得到足夠的氣壓,但體內的其他蓄氣體腔,比如耳腔,有時就需要人為地做一些平衡氣壓的調節動作,以將肺部的氣體通過鼻腔壓送到耳腔內,不然很危險。
Buddy – 潛水搭檔。在尚未成為Dive instructor(潛水教練)之前,即使學習了很深入的知識,所有的PADI成員仍被要求必需兩人結伴進行潛水,任何情況下不得單獨行動。在水下一旦與Buddy失散就要設法尋找(如找水中的氣泡),幾分鐘後仍找不到的,那麼只能放棄這次潛水回到水面上,到原下水的地方等候同伴。這個鐵搭檔就被稱為Buddy。和buddy在一起很重要,很多危險狀況也許他就能救你一命。比如一旦你的氣瓶用完了或者發生不可預知的故障,可以立刻向buddy示意,每個人的氣瓶都有一個備用呼吸器,就是給我們的搭檔救命用的。
下潛手記
最後選定在Bohol Divers Resorts學習open water課程的一共5個學生,3個中國的(1男2女),2個荷蘭的男孩,除了一個荷蘭人2年前上過scuba體驗課,其他人都是處女潛,尤其是我們兩個中國女孩,之前連浮潛也沒有做過。
上課的錄像,教材,習題都是英文的,兩個荷蘭的男孩英語比我們有優勢,練習題每次他們總是全對的,而我們3個人每次總要錯1、2題,然後做錯的地方instructor會叫我們再想一下,如果還是不正確,他就再講一遍。
泳池裡的潛水練習我們雖然偶爾有動作不對的,但是糾正一下,多做一遍,基本上也都可以了,第三天開始我們要正式進入開放水域,進行拿到open water證書必要的4次實地海潛。
Open water 和封閉的泳池、或者模擬水族館確實大不相同,可以影響我們的因素很多。我們雖然在泳池練習了一整天多,但是一下到海裡還是出了很多問題。
我的耳膜很敏感,equalize一直很慢,上午的時候因為人數是奇數的,有一個菲律賓的assistant做我的buddy。我下得很慢,嘗試各種吞咽,打哈欠,捏鼻子的動作,但是耳朵也不知道怎麼equalize好的,常常是深呼吸幾口就莫名其妙的減壓了,但是沒有什麼規律,時好時不好的。我的buddy很有耐心,一直在邊上慢慢的等我,時不時問我是不是ok,最後我還是成功下到了6米左右深的一塊平地上跟大家一起做規定動作。書上說的,如果3米內你可以equalize,那麼任何深度你都可以equalize,我很愉快,至少我是可以equalize的,只是可能還沒掌握規律和適合我的方法。
可是第一次下潛大概因為是早上,我覺得下面很冷,有一陣開始有點要打顫,提前上來了,後來我的buddy告訴我5月是菲律賓最熱的時候,那時水面溫度有29度,下面最多冷2度,27度應該還是算很暖和的呢。不過這次我還是差不多做完了所有的規定動作,算上下沉,在水下呆了半個小時左右。後來上了岸,另一個中國女孩Olivia說,當時她也有點冷,但是後來游起來了就好了。
而這一次,同行中國人中唯一的男士Steven嚴重暈吐,剛下到水底就上來了。
下午的時候水溫暖和了不少,我繼續出戰, Steven因為覺得不舒服,下午不潛了。Steven說來也奇怪,他說平時從來不暈車暈船的,而且這一次在船上出海的時候也不暈,但是一下水就頭暈得厲害,我們當時都以為他是暈海,沒有在意。
下午因為人數減成偶數了,assistant沒有來,一個荷蘭學生做我的buddy。這一次下水的時候另一個中國女孩Olivia的BCD(一件可以調節水下浮力的馬甲)和氧氣瓶的接氣管斷了,BCD漏氣,當時instructor還在下面看地形,吩咐我們停在水面的,她卻莫名其妙地沉下去了。我當時感覺到她在往下,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總覺得不大對勁,因為那時候我們還是應該緣著繩子下潛的,她卻低著頭憑空往下,我有點疑惑地伸手去拉了她一把,但是忘記了水裡的影像比實際的要大要近,第一抓沒有抓住,就離得更遠了,我拍了拍那個以前潛過水的荷蘭人,指指Olivia,他也試著抓她,但是也沒抓到,於是Olivia就降下去了,但是速度並不是很快,而且很巧就降在instructor身邊,那時候誰也不知道是漏氣了,還以為是她心急,幸而她的equalize完全沒有問題,像石頭一樣地沉下去耳朵也沒有什麼反應。她後來回了房跟我說,那時耳朵一點感覺也沒有,到了快5、6米的地方才有點感覺,做了個吞咽的動作,覺得耳朵裡吱得響了一小聲,好像真的有氣排出去了一樣,就又一點感覺也沒有了。開始她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下降,因為沒有做過任何放氣的動作,她下到底下了,也沒有想到是BCD漏氣了,後來是她的buddy發現她的管子斷了,才知道是怎麼回事,instructor臨時再給接起來的。我說要是換成我的耳朵,肯定受不了的,大概只能扔掉weight belt(腰上的鉛塊,增加下潛的重量用的)了。但是我也是事後想想,若當緊急時,能不能想起腰帶來,又能不能及時正確判斷,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一次,我的equalize始終不行,大家都下去了,我卻來回試了幾次還是不行,instructor因為不放心我一個人在上面試,又怕影響下面三個人的時間和進度,最後終於讓我上船,明天和Steven一起補課。我很郁悶的回船上去了。
晚上我們的男同胞吃得很少,第二天怕再吐,也沒有吃早飯。我其實平時一直是暈車暈船的人,那一天在海面上也晃得很難受,只是還沒吐。那時我想,我們做試題的時候就沒有荷蘭的同學好,下海了又一個個都有問題,好像很不給中國人面子。於是暗暗對自己說,明天無論如何要堅持一下。
潛水課的第四天是5月7號。因為考慮我和steven要補課,早上7:30就集合准備出海,計劃上午兩潛,下午再給我和steven補課。因為我們8號上午10點的飛機回馬尼拉,根據PADI的新規定,為了避免潛水後血管內殘余氣體可能對人體的傷害,潛水後不能坐飛機或登山的時間從12個小時增加到了18個小時。也就是說我們在5月7號下午4點前必須完成潛水。
其實前一天晚上下雨了,第二天天有一點陰,早上不僅水溫底,風浪也大。我第二天下水前為了適應水溫,事先衝了個涼水澡,且因為怕暈船,第二天的早飯也沒吃。
第一潛我們都順利完成了,就是Steven還是一下水就吐,第一潛下水後不久就不見他了。Steven後來一直也不舒服,那天下午去醫院檢查了,我們才知道,原來他耳膜上破了個洞,估計是昨天下潛的時候equalize沒有做好,單邊耳膜破了,以致半邊嚴重進水,身體平衡打破,所以暈吐不止。醫生說1個月不能再碰水了,潛水證無望。可憐的Steven! 我呢,還算好,雖然耳膜比較敏感,但是下潛時謹小慎微,總算沒有實質性傷害。
上岸休息50分鐘左右,我們繼續當天的第二潛。因為我的進度和大家差了一次,前一天的那個assistant依舊來做我的buddy,照例在水下6米的地方做停留,跟大家一起做完規定動作後,instructor帶著他們三個人,assistant帶著我,在水下四處fun dive,只是我的潛水深度跟他們不一樣。Buddy 看到特別的東西就會指點給我看,像沙地裡不時探出頭來的海鰻,渾身發著瑩藍光澤沒有固定形狀的軟體爬蟲等等。海葵和海葵魚(就是海底總動員裡的那種小醜魚Nemo)在那裡數不勝數,還有各種大型海扇。我當天的第一潛到12米,第二潛應該到15米左右,但是第二潛最後還是沒有忍住,到了第一潛的那個深度正停留做equalize的時候,忽然就吐了。
其實那天一上午都很難受,因為那天浪很大,我又總是排在最後下水,水面上被浪拋來拋去已經快吐了,下去以後胃裡也一直不大舒服的,特別是6米處的一片沙地上做例行的停留,等別人一個個做規定動作的時候,可以很明顯得感覺到水流的晃動。幾次想吐,都對自己說ok的,一會兒就過去了,這一潛你一定可以完成的。記得第二潛的最後,當時buddy 正問我equalize是不是ok,我做了個吞咽動作,拇指和食指正要圈成一個圈,胃液忽然就很不爭氣地從嘴裡翻騰了出來。胃部一旦痙攣就停不下來,剛圈成ok的手立刻下意識地捧住了腹部,當時大腦一片空白,也沒有想到我是在水下呼吸,嘴裡還牢牢咬著呼吸器,後來他們問我吐的時候怎樣呼吸的,我也不知道,反正鼻子也戴著面罩,好想就跟在陸地上一樣的正常呼吸,不過鼻子換成了嘴而已。反正後來是assistant把我揪出水面的。5分鐘以後他們那邊也完成了,大家回到船上。instructor問我下午還能繼續嗎,我很肯定的點點頭,yes。
中午衝了個澡,吃了一點中飯。Olivia已經完成了她的潛水課程,幸福地計劃著下午的馬殺雞了,我又無奈繼續披掛上陣。
下午那一潛十分愉快。因為我一個人,不用排隊下水,少了許多水面上的晃動,而那些規定動作我基本上都跟著大家完成了,只有一個緊急上升練習,做完了之後就開始了長達45分鐘的fun dive。我們學潛的地方,邊上是個很大很寬的懸崖,懸崖的底下也可以看到一片沙地的,但是那裡的深度應該是已經超過了18米很多了,我們沒有下去,只是繞著懸崖的上半部游了一會了,其間我看過深度表,在15到16米左右,頗游了一會兒也沒有看到懸崖的盡頭。崖上長了很多我完全不認識的海底生物,很奇怪為什麼海底的生物色彩竟會如此得豐富,幾乎樣樣東西都長得像蝴蝶一樣艷麗,藍色是發著亮光的瑩藍,紅黃也是分明絢爛的紅黃,而且每一種都是幾個絢爛的顏色參雜在一起,哪怕是很微小的東西,但是只要是眼睛看到的,往往是十分神奇的。有奇怪的魚游過的時候instructor就會點給我看,我偶爾會尾隨一段,他也不阻攔,當時的感覺很好,好像真的可以做魚徜徉大海了一樣。時間很快,instructor叫我回程了。在6米的地方還是停留了一會兒 (通常如潛水深度較深,上升過程中需要在某些深度做幾分鐘的安全停留,但Instructor建議,如果不是緊急情況,在5米左右的地方盡量都做一下安全停留) ,然後一起升上去了,回到水面上3點35分,在4點以前。這一潛才像是真正的潛水體驗,身體也沒有什麼不適。
呵呵,對了,我最大的特點是水下費氧量很小,instructor戲稱我是fish,不用呼吸的。我們在泳池練習的時候就是這樣,一瓶200b的氣罐,其他人的都用到50b以下的時候,我的還有100b以上,我們最後那次潛水差不多快有50分鐘,我的氣瓶上岸時還剩了130b。;)誰將來做我的buddy,不用擔心沒有備用氧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