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游離記---2德裡 Delhi“那麼死低!”——便於記憶和發音,印地語的意思就是“您好”、“敬禮”,印度人見面互相都那麼說的,要入鄉隨俗嘛!而且還要合掌致禮,還有合掌高低的講究,反正我都以點頭代表了。
“素虛”( 中文標Sushil的印度發音 ) 先生是旅行社指派的司機兼半職導游。在我們以後的旅途中“素虛”先生的一些建議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謝謝他!
一輛白色TATA車( 印度的主產車型,很像夏利車,底盤很低。幾乎印度滿街跑的車都是它。)很久沒有坐那麼低底盤的車了,真是“那麼死低”啊!
我們和“素虛”先生相互道過“那麼死低!”、 “那麼死低!”就開始了我們的印度之行。
德裡( Delhi ),印度的首都,也是七朝古都,是印度的第三大城市。分舊德裡( Old Delhi ) 、新德裡( New Delhi )。以德裡門為分界。
舊德裡( Old Delhi )是印度文化古城,王宮城堡都在此,古代印度的本色很濃。
古城普通建築陳舊古色,街道擁擠、老鋪面居多,我們的TATA車與眾多的行人、汽車、人力三輪車密密麻麻混行很是熱鬧,行駛緩慢猶如步行。
“素虛”先生建議我們換乘人力三輪車游舊德裡的老街區。初次消費實在也不知行情,就由“素虛”先生出馬幫我們與車夫商價,好像是200盧布/一個下午,也不貴!
印度的人力三輪車的座位比較高,行速也正好合適,很便於我們細細游覽。
其實,印度人的個子也不是特別高,皮膚顏色較深,沒有我們在電影作品上看到的那麼白。印度女孩子的臉部輪廓倒是很好,但膚色比想像中的黑,但還是挺漂亮!我特樂意觀賞漂亮的印度女性,在以後的旅途中能留在我的相機裡多是些著傳統服飾的婀娜女性。印度男性嘛!黑黑的臉甚至臉嘴唇都是暗黑的,上衣著裝好像比較長,有些習慣於披著一張大毯,面部表情也顯得比較凶!沿街行走的當地人表情多木然嚴肅,不少裝扮各異的游客混行其中。
一會兒我們就穿越在不知名的老街間,沿途都是各種作坊、商鋪,一間挨著一間,出售各種傳統銀器、珠寶、首飾等等,從來沒有看見過那麼多的金屬制品作坊,掛滿了大大小小的形狀各異的壺壺罐罐與盤盤,遠近傳來“哐哐”作響的敲打聲。
在印度,大部分當地人對外國人很友好!許多印度人會主動跟我們搭腔,對於友好的招呼我們也友好回復,有人衝我們喊“Hello!”就回復“Hello!” “那麼死低!”就回復 “那麼死低!”,安全按照網友預警:其余的糾纏概不搭理!
很容易就找到了賈瑪清真寺(Jana Mosjid)的入口處,見擺放著層層的、各種各樣的鞋,必須脫鞋進入游覽。( 以後的游覽發覺幾乎都有脫鞋的習俗,以示敬意!只有一些地方提供鞋套,只需付少許盧布即可。建議:最好帶一雙鞋套或備用襪可以套在外面,一可御寒,二可保持干淨的襪子穿進鞋內。冬天!!!)
賈瑪清真寺(Jana Mosjid)位於舊德裡東北角,1656年建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
我們剛一在通向入口處的台階上停留,馬上就有一服飾隨便的小個子殷勤地把我們脫下的鞋整理擺放好,印度人民真友好啊!並積極地在入口處的工作人員用印度語說些什麼,友好提示我們還要支付相機費,國內還真從來沒有聽說要給攝影器材買票的,倒也不貴20還是50盧比?忘了!給的小票是一張小紙片。(國內景點的門票印刷精美,很有紀念意義!印度大多的旅游門票是列有零星字母和數字的小白紙片,像是超市的購物小票。)那人跟隨我們進內,一看他不用買票,覺得他一定是工作人員了!曠大的廣場,地上不是很干淨,有塵土、有水跡,布滿鴿子的糞便,小心地躲開。那人又主動用口音很重的英語給我們作講解,我們就問需要支付多少,他的友好表情是我們看著給。——那是陷阱!(一定要講好價格,要不你就會上火的。)剛開始真不適應他的發音,也怪自己的英語不好,聽不大懂,見他如此盛情就留下同行的旅友聽他,離開獨自游賞。環顧四周,完全是伊斯蘭風格!
清真寺通體是精工細雕的白色大理石嵌黑色大理石條紋與紅色的城堡牆主體相襯,很是漂亮!一些教徒跪地祈禱。我就在周圍溜達觀察。以前沒有機會接觸伊斯蘭教的,在北京也路過一些清真寺的院牆,倒有一次在西安進過一個清真寺的院牆,至於寺內,女的還不讓進!
一會兒見旅友招手喚我,在那人執意帶領下走向廣場角落,見一小房間內暗暗的,黑暗中有燭光台上好似擺放著些什麼,趁著燭光發現有一黑黑的臉滿是微笑直招手,正猶豫不敢,見也有人剛從裡面出來,友好謙讓的也讓我們進,估計是一種宗教形式吧,就虔誠的進去了!那黑笑臉給我們展示了幾件擺放的物品,都是一些伊斯蘭文,我們也不懂,正覺得沒興趣想走了,又提示該有些表示以示尊重,門外那人的面部表情也也表示應該給,無奈給了50盧布馬上離開了小房間。好事還在後頭呢,那一直尾隨我們的人接著很紳士地告知此程游玩結束,黑黑手臂伸手向我們,翻轉黑手背朝上,嘿!手心比手背白!要錢,也給了50盧布,那人馬上要求太少,張口就要100美刀————搶錢吶!從我們進門到現在一共也就10幾分鐘,他還真敢開口的,再瞧那滿臉你該他似的神情,估計有老實的西方人還真給過,當時同行旅友氣急想揍他!最後扔給他300盧比,他還在糾纏不休,大聲嚷嚷,周圍有很多的當地人樂呵呵的看著我們。再又給了200盧比,才脫身!看著那廝的滿面委屈但心裡一定樂開花了!
還在剛才的不愉快中,路過紅堡( Red Fort )就沒有進去了!
著名的紅堡( Red Fort )——印度的紫禁城,莫臥兒王朝的皇宮,也是印度最大的皇宮,從1638年始建10年完成。1948年甘地在此被刺身亡。沿朱木拿河( 朱木拿河——恆河最大的支流,後發覺德裡許多王宮城堡都沿它而建的)大橋,遠遠就可望見伊斯蘭風格的紅色城池( 印度的古城堡都是的,一種很深的紅橙色砂石),整個城堡紅色大砂石砌成,陽光下特顯火紅雄偉!
提示:
在印度各地景點,常有人打招呼,接著都會詢問你從那裡來的。
如果你是西方人,他們就問:歐洲XXX國家來的?美國來的?。。。。。。如果是東方臉,他們就會:日本來的?韓國來的?香港台灣來的?。。。。。。
大凡剛到印度得生客就會如實告知,他們心裡就盤算著該拿多大的大刀來“宰”你了!得知是一些富裕國家來的,他們就會漫天要價。
當他們友好詢問:Japanese?Corean?Hongkong?Taiwanese?如果你不答復,他們能一個一個往下猜,通常我都會告訴: CHINESE!但你千萬不要透露懂英文,那他也能煩死你!同行的旅友以德語、法語應付他們,他們最多也就會“Bonjour!”、“Guten Tag!”,就啞巴了!此招專對付野導游!我大多都“友好地”問:你好!會說中文嗎?他們也有會說“你好”的,但也啞巴了就不糾纏你了。然後你就很“遺憾地”——Thank you, Bye了。
說實話,景點的那些人未必知道得比你多,很多網站對一些景點的歷史文化介紹都非常詳細。來前閱讀了不少資料,特別感謝攜程的網友早先發表的印度游記!
但偶也遇見穿著較整潔些,發音純正地與你交流,他們大多真正是很友好的,談吐、舉止也得體,他們好像是一些學生或有正常職業人士,主要也想與外國不同文化的人接觸,他們也希望你了解他們的歷史文化,你不付錢或多少他們都不會在乎的。在胡馬雍陵( Mauso Leum ofHumayun )我們就遇見一位,我們最後那位老兄給了20盧布也就可以了。
在印度著名古跡幾乎全部都是伊斯蘭風格的,你會感嘆它們的巍峨壯觀、精美漂亮!尤其那標志型的形頂,而且那些大個清真寺,比起以前在國內見過的,那都太小型了。在國內及亞洲其他一些國家幾乎隨處可以看見的屋頂梁型的寺廟,這兒沒有!作為佛教發源國,被保留下來的幾個地方,此次未能游覽。
庫特布高塔( Kutub Minar),為“印度七大奇跡之一”,1230年建成,位於德裡東南15公裡處,由德裡最後一位印度教國王與皇後為觀賞朱木拿河景色而建,後被第一個穆斯林政權、奴隸王朝創始人、奴隸出生的庫特布改建伊斯蘭教式的高塔。
塔身由紅砂石和白色大理石建造,通體雕有裝飾性花紋,內有台階至塔頂可遠眺朱木拿河、德裡全景。
新德裡( New Delhi ) 由英國殖民統治政府新建,所以街區的建築比較近代,較新些,是獨立後印度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也是獨立後印度政府所在地。
蓮花廟位於新德裡東南,1986年建造,整個設計造型猶如含苞欲放的潔白荷花(有點像悉尼歌劇院 ) 通體由白色大理石建造,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巴哈伊教)的教廟。大同教?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印度的12月早晨寒意濃濃,一點不亞於中國南方的寒冬,在晨霧中沿著長長的階梯走近入口處,已見有多雙鞋在地上擺放著,哇!忘記帶備用襪子了!也沒有鞋套提供,只好脫鞋!雪白的襪子踩在冰涼的地上,地面還有點潮濕,冷颼颼的!進入大廳內頂部高聳,巨大空間蕩蕩無任何飾物擺設,只有多多的排排長椅,寥寥幾人在低頭靜思的,有些像西方的教堂,空曠間也無人有宗教裝束的,同行友人是西方人士也不知,我們茫然!正東張西望耳語間有人走近對我們做靜聲手勢,一看不像印度當地人,年方二八的西方小女孩,更茫然!!出外環繞時遇見一些胸前掛小牌、著印度服飾的西方人、當地人在交談,一句“Excuse Me” 加入交流,噢!他們都是這兒信奉大同教的!他們熱情告知咨詢處有介紹資料,告謝辭別他們後又遇見兩個耳朵、鼻子打滿孔釘、手上套滿環環、發式斑斕的西方酷哥酷姐,又一句“Excuse Me” 詢路交流,得知他們也是信奉大同教的,來自瑞士,高中生,利用聖誕假期來這兒做義工的,在他們指引下找到咨詢處,一特紳士的高大先生贈與繁體中文介紹,了解到大同教的教義目的是融合世界各種族、國家、宗教,提倡世界和平、強調科學,沒有偶像、神的崇拜,不需教士,沒有復雜的祭祀儀式。現在想想,世界真應該推廣大同教!!!
在出口處正穿鞋的功夫,有不少的當地游客已到,有幾個漂亮的印度MM想和我交流,昨天的經歷讓我疲勞,就友好的眼神互相觀望間,我拿出相機攝下一家印度三兄妹( 或好朋友)的照片( 後才發覺是我在印度的幾張人物攝影的得意之作之一 ),他們是那麼年輕、友善、健康、幸福!!!
離開蓮花廟時,晨霧已漸漸散去,暖暖陽光撫灑,回身望去,更覺得整個蓮花廟潔白美麗!
印度門是1921年為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的7萬名英國、印度將士而建,附近不少的持槍士兵在溜達。景色一般,拍下照片就離開了。
總統府是印、歐風格的建築,原稱維多利亞宮,獨立後該稱總統府。門前有條筆直寬闊的大道,據說也就只有外國人才可以進入。我們乘坐的TATA車沿大道行駛,觀賞兩邊的各種民族特色的大樓,過後才知這片特殊的地段是政府辦公大廈和各國使館樓,當時也就沒注意哪棟是中國使館的。整個區域都很干淨漂亮,道路筆直、寬敞、潔淨,兩邊種植擺放了許多鮮花樹木,行人也比較整潔精神。實在不好意思,猛一見如此整潔之地,就要求下車踩踩,正巧在總統府門口調頭,我們打算仔細走走看看,一落地馬上就發覺有持槍印度士兵對我們行注目禮,而且每走過一個大樓就有新的持槍印度士兵欣賞我們,從他們的那眼神就感覺到對我們的安全監視從一大樓前的注目區域交接進下一大樓前的注目區域,我們也神色坦然地、猶如英雄就義般地昂首走過那些持槍士兵,又如國家領導在獨立日大典一般地檢閱他們。
甘地陵,於新德裡東邊的朱木拿河畔,時間倉促路過。
參觀了甘地紀念館,印度人無比尊敬甘地,尊稱為聖雄、國父。館內簡潔、安靜,陳設著甘地生前使用的一些物品,顯嚴肅、素樸,閱讀了些資料。。。。。。心中滿懷敬意!
突然感覺腹中很痛!中午在我們的Sushil先生盛情介紹之下,去了當地的據說挺著名、高尚的印度XXX餐廳,外國人很多,點了印度的咖喱雞肉、羊肉等等,曾喝過他們提供的散裝冷水,現在腸腹很不舒服!是水不潔?這有廁,喜奔入,挺干淨的,但果然發現沒有廁紙,又奔出,沒有小賣部,無奈向圖書室的一女工作人員求救,她很熱情遞給我一白白色的小塊塊---沒有廁紙可以借洗手皂給我,倒!我的肚子馬上就不痛了。出門就叫“素虛”先生送我回酒店,然後就躺倒了。
自此以後的旅程我都在酒店內用餐,喝瓶裝水、燒開的熱水,刷牙也用瓶裝水,其實印度的日常消費很便宜的,我們在印度大消費就是在住宿上。
提示:
在印度,只要看見游客徒步,許多人力三輪車夫、小販、野導游紛紛都會向你招攬,外國人更不用說了!沿途長時間多被尾隨,每次微笑擺手辭謝“No, thank you!” “No, thank you!” 他們也會持笑執著地跟隨著你,有時同時幾輛車、一群人能跟出老大一段路,一直到你屈服,剛一開始我們還不好意思,本來想徒步近距離感受當地的人文,但身後也不能跟隨著一溜三輪車和人啊的,路人也紛紛回頭觀望,也就投降了,後來也慢慢習慣了,也挺煩的!後來根據經驗和教訓,得出:如果被小販、車夫、不明人士( 多是野導游)等尾隨糾纏,你也真不需要他們的服務,就馬上堅決拒絕:“你!你!”“BUS!BUS!”,而且態度要友好兼強硬,點頭要堅決( 根據“點頭不是、搖頭是”的原則),聲音要明亮,語速要快!他們也就知趣的另找下家了。
“你!”(Ni)——中文“你”的讀音,“BUS!”——英文“公共汽車”的讀音,你會發現這兩個詞很是管用,這也是“素虛”先生面對我們多次苦惱的埋怨,教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