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印度十六天背包游記之十四王在田
4月22日
今天要趕到流亡藏人的老巢達蘭薩拉(Dharamsala)去,我們七點起床,卻四處都找不到地方吃早飯,無奈之下從路邊一個奶制品專賣店買了包鮮奶揣兜裡就趕往汽車站。打慢慢游時第一輛車開價五十盧比,我說我們昨天從汽車站過來只花了四十,旁邊一輛車趕忙搭腔,說四十就四十;這時第一輛車不干了,說:“上車,我只收十盧比”,我們就像做夢一樣只花了十盧比去汽車站。
趕早了不如趕巧了,到汽車站時恰好一班去達蘭薩拉的車出站,趕緊跳了上去。七個小時的路程,110盧比。
本來還想在路上買點吃的,隨即打消了念頭:長途車在路邊一停,賣早點的小販立刻頂著個筐過來叫賣,被往來汽車的煙塵熏得色彩斑斕的食物被裹在劣質印度報紙裡遞給乘客——“劣質印度報紙”的意思是印度報紙的紙張都很劣質,而不是說印度報紙中比較劣質的子集——我們看著都惡心,實在沒那個實力去嘗試。
汽車十一點十五分抵達旁遮普邦北方門戶Pathankot,十二點重新上路,向西進入喜馬恰爾邦,開往達蘭薩拉。從Pathankot開始有大批的洋人上車,都是去達蘭薩拉朝聖的。坐在我們後面的是一對以色列年輕人;走道對面座位上坐著個小伙子很像LOTR裡面那個白痴主角,但Grace覺得他像哈利波特,應該是個英國人吧;前排有個高個子男人,光腦門好像彌勒佛,挎著個褡褳,沒有其他行李,看來是個極品背包客——真正的極品是不用背大包提小包的,就簡簡單單幾樣隨身必需的東西,去哪裡都能在當地補充給養,無需背包。
總結一下,從查謨到Pathankot車上只有我們兩個外國人,而從Pathankot到達蘭薩拉基本上一半是洋人。
旁遮普邦是平原,而喜馬恰爾邦則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坡地,往東南再過一個邦就是尼泊爾了。我們的車好不容易從克什米爾一路下山到了旁遮普平原,現在又開始往喜馬拉雅山上爬,直到海拔1200米的達蘭薩拉。
達蘭薩拉在印地語裡的意思是供香客歇腳三天的地方。1959年達賴喇嘛經錫金、大吉嶺流亡到印度,印度政府把他和他的手下(如果要較真的話,應該說達賴多多少少是在其手下裹挾或者嚇唬之下流亡印度的,這不是這部流水賬所能談的問題,詳見我的2004版西藏簡史)安置在這裡,不知有什麼名稱上的含義,即使有的話也已經遠遠超過三天了。
西藏流亡政府和流亡藏人事實上並不住在達蘭薩拉,而是更往上的McLeod Ganj,海拔1770米,從達蘭薩拉得再坐一輛公共汽車花7盧比上去。換車時正下著大雨,一堆洋人都得等著他們的行李從車頂扔下來,只有我們,一路都把背包擱在座位上,省了這些麻煩。上了第二輛車之後我們給哈利波特占了倆座——這孩子看來是一個人出門,而且是第一次出門,挺怯的——一會兒他上來了,背包讓雨打得透濕,幸虧我們占了倆座,否則他就得把包擱大腿上了。
背包客出門在外不容易,就得彼此多照顧唄!我們離開達蘭薩拉的時候也得到了別人的幫助,這是明天晚上的事。
為了方便,我就把McLeod Ganj叫做達蘭薩拉了。說的粗俗些,這真是塊屁大的地方,就是半山腰的一小塊平地,以汽車站為中心輻射出去四五條小街,說它是個山村也不過分。我們冒著雨先去Om Guest House,吃了閉門羹——房間都滿了。然後去鎮中心的Hotel Tibet,這是達蘭薩拉數一數二的旅店,要了一個550盧比一夜的房間住下,有電有水,真是社會主義階段的生活啊!
趕忙去一層的飯店吃飯——這大半天還沒正經吃過什麼東西呢。點了盤羊肉餡的藏式餃子,點了個蘑菇筍片炒肉片,這還是第一次在印度吃到豬肉,托了藏人的福——不過話說回來,我記得藏人因為達賴屬豬而很少吃豬肉啊,怎麼跑到這裡反而吃了?
Hotel Tibet的餐廳是鎮上最好的飯店之一,這餃子還湊合,肉片不咋的,帶著一股豬騷味。這頓飯吃了150盧比。
吃完飯跑到Green Cyber Cafe上了網,老板是個瘸腿藏人小伙子,很熱情,見面就問我們是不是韓國人。要給我們找一台有韓文的機子,我們說我們從新加坡過來,英文界面就可以。
說實話,跑到這裡還真不太敢四處放言自己是中國人:倒不是因為我們欠藏人什麼,而是怕如果碰上心胸狹窄的人會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比如說第二天在離開達蘭薩拉的車上我們就碰到個沒法說的主。旅館登記的時候出示了我們的中國護照,很快整個旅館上上下下都知道我們是中國人,不過還好,沒見有人對我們顯示敵意,我還擔心會有人來給我們做統戰工作呢。
上網半小時,停了兩次電,這裡的基礎設施真夠可以的。
從網吧出來,在一家克什米爾人開的店裡買了兩條喜馬拉雅絲綢披肩和克什米爾羊毛披肩,又從一個克什米爾菜販那裡買了個34盧比的西瓜,回到房間腐化。克什米爾人還真是四海為家啊。
值得一提的是:Hotel Tibet的客房服務真不錯,請服務員給我們切一下西瓜,結果他拿去廚房把瓜皮都給片掉,把瓜肉切成小塊端給我們,大大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更多照片: http://www.wangyee.net ->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