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青色恐懼症青色、綠色,植物的代表色、環保組織的代表色,給予人們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好美!它的美並非如此而已,據專家研究,綠色物體會對人的視覺神經起保護的作用,經常看它,能夠緩解人們的視覺神經,起到讓視覺組織放松的作用。故我們可以有這樣的結論:“但凡語綠色、青色有關聯之物,皆為生活中之上品,人生之最高境界也!”
但是,在中國的鐵路交通中,情況卻非如此!
管您是乘坐藍色、橙色火車,可千萬別乘青色火車,關於這類青色火車,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領教了它的利害了,這種類型的火車,非但不環保,而且是中國諸火車中服務、設施等最差的一個!為什麼說它不環保?青色火車上的熱水鍋爐,是燒煤炭的,冒出的滾滾濃煙,未經處理直接就排放到大氣層中,為我們的大氣污染“添磚加瓦”,貢獻一份力量。
此外,由於青色火車的窗戶是開著的,很多不自覺的乘客總會“不小心”地讓礦泉水瓶、快熟面的塑料袋、快餐盒等等一次性用品“掉”出車箱外,可以斷言:“凡是有青色火車通行的鐵道旁,都會零星地看到這些垃圾的蹤影”。而這些白色污染,是鐵道部的經濟收益換來得。要知道,讓這些塑料物品自然腐化,至少需要三十幾年,甚至五六十年的時間,它們的壽命比我們人類更長壽。青色火車上的垃圾筒使用率往往不高,反倒把大自然當作“垃圾筒”,這是多年來乘坐中國的火車讓我體驗最深的!什麼時候這些情況能夠終止,希望中國人的環保意識能夠大步地跟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由於已經服務了幾十年,車箱內的設施設備有些已經出現毛病,最要命的就是遇到窗戶打不開,加上青色火車都不安裝冷氣設備,遇到酷熱的夏天,車內的溫度可以媲美四大火爐,沒有39℃,也有40℃。別以為青色火車在冬天就能夠帶來舒適的溫暖。其實不然,冬天由於窗戶不能夠打開,車內酸味熏天,可以媲美菜市場裡賣酸菜的攤檔,然而它的酸味不是來自酸菜,而是乘客的汗酸味。因此,說起青色火車,很多朋友總是避之則吉。我也一樣,我的態度就是:“非萬不得已,千萬別乘青色火車”。
很多人都很討厭它,可是說什麼中國鐵道部就是沒讓它退役,難道是有親戚在鐵道部的領導層裡給“它”撐腰吧?就是靠著這種關系,讓它免遭下崗的命運。如果有一天,得知它們都完全退出服務領域的消息,那一定會舉國歡慶,讓我們期待的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也許是由於工作環境的不理想,直接影響乘務員的服務態度。“乘務員”一詞來源於乘客服務人員,也就是:在火車上為乘客提供服務的人員。結果,服務人員倒變成了官家大爺,按中國乘搭火車的規矩,進車箱前,都得讓乘務員查票,結果除了極少數的態度比較禮貌外,多數的乘務員都是:“票來!”、“來票!”。也許在乘務員的工作手冊中忘了編進“請”、“麻煩您”等字樣,我倒希望是培訓人員的失誤,更或者說是《員工手冊》編寫人員的失誤,忘了把禮貌用語用於培訓計劃中去,因而培養出態度不禮貌的乘務人員。
有時候,乘務員在列車廂內忙碌地走動,他們會什麼都管,衣帽勾上不准掛挎包、雜物;行李架上的行李不得過於靠內或超出行李架,必需與行李架的邊沿齊平,背包的吊帶不得超出架外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他們的工作範圍,我們必需給予配合,可惜大多數的態度也太惡劣了,有些還帶有強烈“官僚主義”的態度,真讓人受不了。可是,偏偏抽煙、隨地吐痰他們卻視而不見,任由乘客在車箱內吞雲吐霧、當吐吐蟲(隨地吐痰的社會害蟲),這樣情況只有在列車長前來巡視時才略有好轉,只是一趟路程,列車長會來巡視幾次呢?哀哉。
也許您會問,為什麼中國的火車提供如此服務,我每次出門還是乘搭火車而不乘搭其他的交通工具呢?還是那句老話:“乘飛機,機票的價位太高(即使是享受學生票的優惠價也比火車高出兩三倍),汽車、大巴又因為中國的公路交通網還不夠完善。”如果有較舒適的公路交通,我情願多花幾十元錢乘搭公交,例如:某次我從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到包頭,就是乘搭空調大巴的,票價人民幣38元,火車票人民幣20余錢,可是火車要三小時後到達,大巴一小時後我就抵達有鋼都之稱的包頭了。
筆於:424次直快列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