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聖地——瀘沽湖(麗江之行二)

作者: Amycym

導讀接近瀘沽湖,縈繞在我腦海的是它的美麗和摩梭族人的神秘。書中說那是一個原始的女兒國,至今保持著走婚的風俗,還說摩梭姑娘從13歲便開始走婚,她們一般在三十歲前會有幾個伴侶,而在三十歲的時候便會穩定下來形成固定的伴侶。她們那麼開放嗎?那是個怎樣的社會呢?我懷著好奇心去接近她。 我們住在落水村,安置好了行李,便去乘豬槽船,那是一個長長窄窄的船� ...

接近瀘沽湖,縈繞在我腦海的是它的美麗和摩梭族人的神秘。書中說那是一個原始的女兒國,至今保持著走婚的風俗,還說摩梭姑娘從13歲便開始走婚,她們一般在三十歲前會有幾個伴侶,而在三十歲的時候便會穩定下來形成固定的伴侶。她們那麼開放嗎?那是個怎樣的社會呢?我懷著好奇心去接近她。

我們住在落水村,安置好了行李,便去乘豬槽船,那是一個長長窄窄的船。今天的客人不多,很多船夫懶懶散散的躺在船上。我們的船夫是兩個摩梭族的小伙子,在前面掌舵的是一個很靦腆的男孩,後面的顯然就活潑許多。我們問他會唱歌嗎?他信手拈來便開始一個個唱起來了。湖面很近,歌聲在湖面上傳得很遠很遠。小伙子唱的是摩梭情歌,在歌詞裡我們經常聽到“嗎達米”,便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這就是我愛你”。看著這個小伙子心裡想“他今夜也會去走婚嗎?”。

上了湖中心的小島,回轉身來,不禁驚嘆“這麼美的湖!”。湖水幽蘭幽蘭,幾葉小船輕輕滑破平靜的湖面,船後拖起長長的水紋。摩梭人亮麗的服飾為著幽蘭的湖面點綴上一點紅,一點黃,一點藍。哪怕是蹩腳攝影者,在這裡也會拍攝下美麗的照片。臨下船的時候,劃船的小伙子叮嚀我們半個小時就下來。可是一上島,看著眼前的景致,早把時間完了。等我們回到船上,小伙子說不能環島了,必須回去,因為山那面的雨雲已經開始集中了,看來有一場大雨。在轉回頭看剛才幽蘭而平靜的湖面已經開始變化,有藍色轉為灰色,同時水面開始升起薄霧。雨開始零零星星的下起來了。瀘沽湖的天氣是一天八變。上岸以後,我們烤羊肉,喝啤酒,好不自在。

晚上的篝火晚會沒有想像的那麼好,已經成了一個旅游節目。出了篝火晚會,同伴說要去上網,我想我也應該看看這幾天外面的世界發生的什麼,便一同去了一家酒吧。酒吧裡三三兩兩坐著些游客,我先隨意翻翻這裡的書籍。一本關於摩梭人社會制度的書吸引了我,這是一位社會學研究者通過多年深入這個群體,而完成的具有學術性的書,讀起來有些枯燥。

書中介紹了摩梭族選擇“走婚”的歷史由來,最早的時候由於貧窮,男方家庭沒錢娶妻,因而摩梭族人私下裡實行“男不婚、女不嫁”,後來慢慢公開化。當地的土司也就不管了。這樣就形成民間“走婚”,土司依然結婚的制度。同時由於這裡男人一部分要研究經學,一部分外出做馬幫,男人在外的時間很多,因而也促使他們選擇“走婚”。在這樣一個母系群體裡,由於沒有妯娌、婆媳等之間的矛盾,整個家庭通過母親這個血脈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很穩定的社會關系。因而在今天他們可以選擇結婚的情況下,她們依然選擇“走婚”。原來他們的社會形態和我們是一樣的,只是家庭的組成方式不同,並非是我腦海裡想像的那個過著原始部落生活的女兒國。酒吧的酸奶是至今為止我喝的最好的,濃濃的,香香的,於是這酸奶、摩梭人的故事和這個酒吧便留在我的記憶中了。

第二天早早起床,因為今天村裡有個老人要出葬。儀式沒有特定的時間,太陽出來的時候,村裡放炮,人們便會集中到那裡。死去的老人是個老祖母,我們去看靈柩時,看見入口處有個類似靈堂一樣的擺設,上面放置個各式服飾。出棺的時候有三位類似巫師一樣的人物做著法式,子女在院落裡一字跪下,棺材從他們頭頂經過出門。不解的是棺材很小,與其說棺材不如說是一個箱子。後來達瑪告訴我們,摩梭人如入棺是用布裹成嬰兒狀,他們說人是這樣從母親體內來的,也要這樣去。摩梭人實行的是火葬,在喇嘛做完法式後,由喇嘛點燃火堆。達瑪告訴我們這位老祖母去世與她的愛人去世僅隔1個星期零1個小時,她的女兒正哭訴著說她已經告訴父親讓他在路上等你。這又是怎樣一個堅貞的愛情故事,又發生在這走婚的女兒國?

清晨的瀘沽湖那樣靜謐,格姆女神山安祥的躺在那裡,像個慈母呵護著一灣湖水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東方,太陽穿破雲霄映照著湖水,面對著靜謐的湖水,我輕聲說了句“瀘沽湖,早”。

上午我們要去另一個村落——“裡格村”,據說那裡的風景更美。當汽車還在山路上盤旋的時候,我們已經看到那綠幽幽的湖水。我們迫不及待的要求下車,去接近她。湖水清澈見地,綠幽幽的像鑲嵌在格姆女神山腳下的一塊翡翠。心裡僅想起朱自清的《綠》“心隨潭水的綠而搖蕩。那醉人的綠呀……”。我想可惜朱自清沒有到這裡來,否則不知要留下多少佳作。太陽升起了,我們從各個角度去捕捉美麗的湖景。裡格村還尚處於開發中,正大興土木。走累了便選一處酒吧停下,點了份“糯米茶”,靜靜享受這上午時分的陽光,幾個木樁,幾把椅子,兩只小狗懶懶的躺在那裡曬太陽。就讓我在這裡浪費一下時光吧。

午餐達瑪為我們准備了他們家的家常菜,但卻是我們這幾天吃過最好的。午餐後,達瑪熱情的邀請我們去家裡坐坐。達瑪首先為我們獻上青稞酒,這酒入口很烈,但是喝下去卻口感很好。達瑪首先介紹她們的房間,房中央是爐火,爐火終年不滅,一家人用餐、煮燒都是在這裡。爐火上有個架子,每天的食物會留一些放在上面。爐火的左邊是老祖母的床。摩梭人是實行分餐制的,每天由女主人分家裡每個人的食物,工作多的多得一些,工作少的少得一些。女主人是這個家的頂梁柱,達瑪很能干,因而在她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接替她的母親成為這個家的女主人。在廳中央有兩個柱子,這兩根柱子是同一棵樹,代表女性的是根部部分,男性是上半部。根部結實,樹干便能枝繁葉茂,這個家庭便能繁榮。

達瑪開始講她自己的故事,她說她和愛人一生就是情人關系,完全以感情為紐帶,沒有任何經濟利益,他們有個兒子今年三歲了。她說你們都知道我們13歲就可以走婚,但是我們走婚之前也是有戀愛過程的。我和我的愛人從小一起長大,當我們確定走婚關系時候,老祖母會對我們說你們選擇在一起,就要相互尊重,給對方以空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人人都會犯錯誤,要相互寬容。感情要慢慢來,不要急。在旅游業來到瀘沽湖的時候,老祖母看到在湖邊親親熱熱的青年後便對我們說“你們看他們今天在一起很親熱,但是明天還會在一起嗎?感情要慢慢來”。

達瑪說我和愛人之間也會有矛盾,有矛盾他就可以不來幾天,大家把問題想通了再到一起。我和愛人之間不講天長地久,我們只在一起討論怎樣把今天過好,明天的事誰也不知道。我也有喜歡我的男孩子,愛人也一樣。我們摩梭人是很喜歡自己的愛人被很多人喜歡的,這樣自己也很榮耀。但是我們都有自己的道德標准,我不會去過問很多,摩梭人對愛情的觀點就是簡單。

旅游業是忽然來到瀘沽湖的,我們沒有一點准備。以前有的游客來問我們“你有幾個爸爸?”“你願不願意和我走婚”等。由於漢語不熟練,我們不知道如何表達,老祖母說就對他們說“是吧”。不要管他們怎麼想,我們摩梭人依然過我們自己簡單的生活。

靜靜地聽達瑪講她的故事,我驚詫我們所追求的愛情境地,竟在達瑪簡單的敘述中流露出來,竟存在於摩梭人在遠離城市的瀘沽湖畔。我們那個世界多少感情痛苦,多少分分離離竟在這裡化解了。“簡單、距離、理解、寬容”給了愛情滋潤的空間,愛情在這裡駐留。達瑪說今天早晨出葬的老祖母與她的愛人去世僅相隔一個星期零一小時,在我們這裡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終身相伴。我想同伴不一定都能全部體會達瑪所說的全部,“簡單、寧靜”,只有經歷過感情風雨的人才能體會這其間的不易。

臨行時我問達瑪你擔不擔心將來你的孩子會受外界的影響,達瑪爽朗地笑了,她說“事實上,我希望我的兒子走出去,走出去他才能看到外邊的世界,說不定有一天外面世界也會受我們的影響呢”。我驚詫於一個普通摩梭族人的開明,這樣的民族是有生命力的。

車子在盤山公路上盤旋,瀘沽湖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現在我們視線中,但越來越遠。她靜靜的安祥地躺在那裡,伴隨著女兒國的人們簡單而質樸的生活,滋養著那裡的愛情。真想多停留一會兒……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