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是我到山西的第一站,根據瑪麗對我生辰的計算,文殊菩薩是我的守護神。能夠到他的道場一游,也算了了我的一個心願。其實更重要的是五台山豆村的大佛光寺對我的誘惑。早晨6點起床,趕不及賓館的免費早餐,就匆匆上路。12月中旬的山西冰天雪地,呵氣成冰,一路上萬物蕭條,樹木凋零,只有淺黃色的枯草在寒風中瑟瑟顫抖。山西是盛產煤礦,到了冬季就開始燒煤取暖,沒有燒盡的煤塵在空氣中漂浮,可是到了台懷天開始變得純淨起來,陽光也格外溫暖,一掃在太原的那種陰冷,空氣也清透了,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草香。路上的積雪已經讓來往的車輪碾成黑冰,在陽光下化成一汪積水,鎮上沒有什麼人,只有孩子在雪地裡嬉鬧。夏天的集市現在空無一人,廣場上的積雪反射著耀眼的光芒,照的人懶洋洋的。
我們的導游是當地的地接,有些在錢眼裡鑽不出來的樣子,居然帶我們到一家私人的小旅店。我立刻問她要國家旅游局頒發的星級證書給我看,D也說裡面的房間差的不成樣子,他們和旅店的人都支吾著說老板不在,我說星級標准是掛在牆上的,不藏在老板兜裡。一番爭執以後我們終於搬到了台懷的一家3星級飯店,不過地接對我們也懷恨在心了。
中午在飯店裡吃,菜色一般,像我這樣不吃牛羊肉的人來說,在北方的旅行注定要嘴巴吃虧。而菜單上凡事有了台蘑的菜都巨貴無比,遠道而來,加上當地人對台蘑的吹捧,我們拆巨資點了一個台蘑湯,味道果然鮮美。吃罷午飯正是12點,地接要休息,不願意帶我們上山,於是我和D獨自沿著山道往北。裡飯店不遠的山坳裡,有一座極小的廟宇在修繕,朝南的門窗都已被卸下,散亂的放在地上。五台的廟宇有一個特點,是門板和人的膝蓋一般高的地方都刻有團龍,龍頭居中,龍身盤繞,四爪張開,威武而神勇。但是只有這裡的龍是在門板上直接鑿刻出來,采用浮雕手法,線條流暢栩栩如生。雖然門板沒有油漆過,而且歷經歲月的侵蝕,已經破損,可是團龍的奕奕神采卻更加奪目。我忍不住想做一次小偷,把它搬回家裡,或者找來紙墨,就算拓它下來,了卻我日後的相思之苦。
這時候地接開始帶我們去各家著名的寺院,在台懷正是名寺集中的地方。文殊菩薩以此為其道場,果然遠離塵囂,空靈安逸,如果在夏季千裡朝拜的人絡繹不絕,而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依然不能阻擋我的步伐。五台的寺廟分為青廟和黃廟,青廟是和尚廟,黃廟是喇嘛廟。雖然供奉的都是佛祖和文殊菩薩,可是法器有所不同。記得當年徽因到山西考察的時候,曾經手撫轉經輪留念,我立刻效仿,事後發現神情兼失,著實是敗筆。中台的寺廟很多,時隔多時都不能一一記起,但是次日清晨登黛螺頂後下山,看到一行4人,身系圍裙,一步一叩首。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每座廟都供奉文殊。信徒朝山拜佛,五個台頂都拜過,稱為“大朝台”。乾隆為了做到便捷的“大朝台”,命當年黛螺頂寺廟的方丈在正殿內合塑五個文殊像,從山下至山頂共計1080級台階,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鋪成。據說不坐車馬上山朝拜才是誠心,乾隆也不顧自己九五至尊,親自登上黛螺頂。可是隆冬季節,青石階上積雪殘留,手在石階上一按便出現了清晰的掌印,寒可刺骨。可是這些朝拜的人毫無怨言,誠心誠意,心無雜念,他們這樣每一步都要把身體貼向山脈,可能到中午都不能到達山頂。可是這樣的氣魄卻讓我這個旁觀者忍不住淚流滿面,佛祖何需我們香火繚繞的許願,心中的信念才是靈魂的寄托。我側過身去好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抒發心中的感懷,在這樣的縹緲山間,我也感到佛祖的慈悲和寬廣,私心和雜念好像已經隨著淚水離開了曾經卑微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