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蘇州前,上攜程社區瀏覽了一下,實用的信息實在太少了,只見滿眼的抒情。是因為蘇州離我們太近太熟悉了,還是蘇州就是這樣一個詩情畫意的城市,讓人把實用主義拋之腦後。相比上次去香港自助游,我幾乎全靠了攜程網友的信息,沒走冤枉路,沒有錯過購物的時機,享受了街邊小鋪的美食。所以我決定回來後寫這篇手記,希望可以拋磚引玉,為大家稍微提供些便利。西山篇
6月4日(周五)上午上海站9點多的火車去了蘇州。車票滿緊張的,只買到普快,還在火車站等了近一個小時。十點半到蘇州站後,趕緊去買了回程票。6月6日下午三,四點左右的特快已經賣完了,只買到3:25的快車,好歹比普快強。
這三天兩夜的行程中,我和BF兩人要去西山一天,市內呆兩天(除開游玩還有“公”事在身,所以在市內逗留久一些)。搞定車票後就直奔去西山的91路終點站。車站就在蘇州站的廣場上,一找就找到了。空調車,投幣,全程4元(建議一定要選擇靠近窗口的位置,一路上的風景很不錯的,尤其當車開過太湖大橋的時候可以邊吹著風,邊欣賞太湖的景色,感覺很不錯,當然自己開車就更棒了!),途經木瀆,天平山,靈岩山等景區,終點為西山的石公山,費時約2小時。西山是太湖中面積最大的島,用三座橋和陸地相連。島上有林屋洞,石公山等開發過的景點,也有明月灣村這樣待開發的景點。我對岩洞不感興趣,所以西山林屋洞沒有去,直接到了石公山。
一下車,吃飯住宿的生意人就圍了上來。雖然說是農家飯莊,其實也有了很濃的商業味。看著樸實的農婦,口口聲聲自己家小本經營不貴的,先把你拉進門再說。千萬別信,進去看了覺得貴或不新鮮就掉頭走人,反正太湖沿岸的馬路邊農家飯一家連一家的。我們初來乍到,不知道前面還有那麼多家可選擇,(建議下了公交車後往明月彎方向步行十來分鐘,一路上有很多沿湖邊開的飯店,飯桌就設在湖邊,置身於湖光山色旁,點幾樣特色小菜,微風浮面,酒菜飄香,一路奔波的疲勞全都消退了,這樣的超值享受絕對在都市中體會不到!),只好坐定下來點菜。(附小菜樣圖)太湖三寶的白魚,問她是否論段賣的。她答論條賣的, 看魚大小定價錢。其實菜單上根本不分,一個價,35元,她給我們的價是30元。等端上來乍一看是一條,其實是半條,把魚橫著對剖開來可以裝兩盤。這時再問老板娘(就是先前那個樸實的農婦),她死不承認是一條一盆的說法。白魚肉質鮮嫩,但偏鹹,並非現殺現做的,估計是早就殺好腌過的。白蝦是6元一兩的(拉客時明明說是5元一兩的),老板娘說非得3兩才夠兩個人吃的(我先前看網上說是2兩就夠一盆了)。沒辦法,量掌握在他們手裡,3兩就3兩吧。燒法是白灼的,沒有想像中的鮮美,有些微微的腥味。太湖蓴菜湯,15元,料不多,但滿清爽的。又點了一味叫四葉菜的蔬菜,有點像草頭,微酸,味道不錯。銀魚跑蛋是25元,怕兩個人吃不完就沒點。
坐在二樓的大窗前,太湖一覽無余,涼爽的湖風直衝進屋來,心情好的不得了。在這樣的天地間吃飯,再怎麼粗茶淡飯也會吃出不一樣的美味來。兩個人一頓飯吃了足有一個小時,吃完已經兩點了。一結帳,80大洋。
石公山就是太湖邊上的一個小土包,還要賣票,我們就沒上去,直接向明月灣村進發。從石公山去明月灣村沒有公共交通,沿環島的公路向西步行30分鐘就到了。雖然有從5元一路跌價到2元的摩托車不斷來兜生意,但來西山不在太湖邊走走就白來了。天水相連,青山環繞,就這麼一路悠悠走著,一路上游客不多,讓人覺得寧靜舒適,我想在大都市裡住久了的人出來旅游多半是追求這樣的意境吧!經過無數家路邊飯莊,明月灣村的木牌坊赫然就在眼前了。
明月灣村坐落於小山腳下,三面環山,一面向湖。村落裡有明清時代的住宅,青瓦白牆,密密匝匝的。村口的一棵古樹要四五人左右才能合圍起來。我們沿著村口一米來寬的石板路徑直往村裡走去,一直走到村後的山腳下。山上植滿了枇杷樹,楊梅樹,茶樹,梅子樹(就是做話梅的那種樹)。六月初正是枇杷熟透的季節,聽果農說西山盛產“青種”枇杷,個兒不大,黃皮中透著幾絲青色,特別甜美多汁,微微帶著點酸意,更襯出那份甘甜。西山“青種”枇杷可把我的嘴吃刁了,回過頭來再吃“紅沙”和“白沙”,簡直淡而無味,讓我不屑一顧。這個時節去不可錯過,一定要在西山買,蘇州市區只看到“紅沙”和“白沙”。價格不貴,12元到20元一籃(5斤)之間,看枇杷大小而論。其實無論大小都很甜,關鍵是要新鮮,最好到果農家裡買。如果在石公山下或林屋洞買,就保不准了。楊梅還是青青的,小小的個兒。想吃西山楊梅的話,就得候到農歷立夏時節去。枇杷與楊梅不可兼得啊!
山腰上有果農上山勞作踩出來的山路,仰首估計了一下,百多米高,比石公山那個小土包有氣勢,就興衝衝得攀爬起來。林間偶爾有勞作的果農,游客罕至,嘿嘿,正合我意。一鼓作氣爬到半山腰,回轉身已經能望見太湖了。再爬至山頂,整個明月灣村像一幅畫全部展現在 眼前。這裡才是俯瞰村落的好地方,青山環抱的山谷裡,古樸的村莊靜靜得面對著太湖,沒有游人的喧囂,只有山風吹過。山的背後還是山和太湖的畫卷。這裡真得很適合情人靜坐,天地開闊,寧靜怡人。有什麼“山盟湖誓”在這裡說也很應景哦J GG一定要帶MM去啊,記得穿運動鞋!
下山也不算困難,只要一心一意看著路就好了。別像我這樣邊走路邊惦記著那青澀的楊梅,一不留神就滑坐在地上。倒也不疼,站起來剛要和男友撒嬌訴苦,結果沒站穩又是結結實實一屁股坐下去,5555555,這下可疼得我話都說不出來了。BF看到我的狼狽樣,居然笑得前俯後仰,那個得意勁兒,怎麼也不讓他摔一跤呢。GG一定要照顧好MM,千萬別像我BF看齊。
下山來,到明月灣村的果農家買完枇杷,太陽開始落山了。如果不急著趕回市區,可以坐在湖邊看夕陽下山。夜宿在西山的費用也不貴,有很多農家人留宿,還包飯。打聽了一下,40元/晚。不過據本地人說,10元就可以搞定了。
回蘇州市區的91路末班車是21:00,和91路終點站在一起的58路也是開往市區的。回程時,新鮮甜美的枇杷把我的讒蟲全部勾出來了,一路狂吃,全無往日淑女風範,還好是坐在最後一排,兩手枇杷皮,一臉枇杷汁的狼狽樣沒被發現。就算如此,還是不過癮,讓人回味無窮啊。最後回上海時,由於計劃外的支出我們的枇杷全部送人了,只在火車站買到了東山楊梅帶回去(東山的楊梅比西山的早熟嗎?不解!!!)。我和BF一致認為:東山楊梅比不上西山枇杷。所以我一定要不厭其煩的再說一遍:沒吃過西山枇杷等於沒到過西山!!(套用一句蘇州火車站前的巨幅廣告語:沒去過虎丘等於沒到過蘇州。偶們在蘇州大把的揮霍時間,沒有去成虎丘-__- ! )
市內篇
回到蘇州市區已近晚上八點半。BF的朋友在 鳳凰街的通天府請吃飯。一路顛簸,面對滿桌美食我已然昏昏沉,所以不能提供有參考價值的細節了,只記得糟鴨舌和銀魚蓴菜湯不錯。總算把三白補齊了。
晚上宿東吳飯店。東吳飯店位於老城區的十泉街,蘇州大學北門旁,門前有游2(可到觀前街,拙政圓,獅子林,火車站,主要景點都包括),游4,出行很便利。我們住的是240元/夜的標准間,也有100元/夜的普通房,不知條件怎麼樣。住下來發現中央空調制冷不夠,其他條件都還好。
次日的主要游程是園林。先坐游2到觀前街吃早飯。在觀前街的小弄裡七彎八拐,問了N多個人後,終於找到了網友推薦的“八寶粥”店。這家以專賣蘇州小吃聞名的店鋪真是讓人大失所望。門面小,店堂狹窄,杯盤碗盞缺角掉邊,這些都不是問題。大凡自助游者,都有些迷信這樣的小店,決不以外觀取信。我這個菜鳥自助游者,也十分崇尚這一觀點。君不見,牆上還掛著日本電視台來店裡拍攝的照片,名聲在外啊。真正叫人失望的是店裡人的經營態度!!!我們把菜單來來回回看了N遍,沒有發現什麼獨俱特色的蘇州點心。最後點了一個八寶粽,一碗雞頭米粥,一碗圓子藕粉粥,一份眉毛酥。看看實在沒什麼好點了,又怕吃不飽,就加了一份春卷。問題就恰恰在這份春卷上!端上來癟癟的四個春卷,顏色暗黃,咬一口——溫溫的,口感是“寧”的,像是隔了夜回鍋的。八寶粽再濕爛不糯,圓子藕粉粥再怎麼甜膩都可以忍,拿隔了夜的春卷對付客人太沒有職業道德了吧??把咬了一口的春卷退回給店家,要他們換新鮮的。他們倒也沒多羅嗦,就答應了。過了半晌,一盤炸至深黃色的春卷端上來,被咬掉一口的春卷赫然躺在盤子中央。赫赫,這回可真叫人無語!難怪他們那麼爽氣,這都三進油鍋了。還看前面的網友說店裡的阿姨十分好客,還會和客人講小吃的來歷故事,頗有些將蘇州小吃進行到底,發揚光大的意思。大概是換了人經營的緣故吧,已經破敗了,建議不要去了,花了冤枉錢不說,破壞了游興就不值了。
後來,BF的朋友(當地人)推薦去觀前街的好人民間小吃,我們沒有時間去驗證了,留待下次。
結束了這頓令人啼笑皆非的早飯,坐游2直奔拙政園。本來想乘人力車去的,說好了去拙政園兩人5元。等上了車,車夫就在那磨蹭,極力勸說我們不要去拙政園,羅列了一大堆理由:票價貴要70元啦,現在荷花沒看沒啥看頭啦,那裡在修下水道啦……總之,不如去其他園林!那個叫唐僧,在你耳邊嘰嘰歪歪,死磨硬纏,死活不肯去拙政園,狂暈!只好下車,逃離這個快令人抓狂的唐僧。
到了拙政園,票價30元,沒有看見哪裡修下水道——那個車夫一派胡言。還好我鐵了心的要看這座蘇州園林的代表。關於園林的介紹,請移步“上海—蘇州旅游全攻略”,作者zzzsssccc。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771839&area=&user=寫得非常詳細,建議一讀,可以概略的了解蘇州園林的建築和歷史。
我們在拙政園游玩了近3個小時,接著又去獅子林。兩個園林玩好,已經是下午四點了。因為晚上還有飯局,這一天的游園節目到此結束。
第三天沒有什麼特別安排,去朋友家參觀,然後又是飯局,暈啊。忘了是什麼飯店,仍然只記得糟鴨舌。是不是蘇州的糟鴨舌特地道?吃完飯,去BF的母校蘇州大學參觀。蘇州大學的前身是東吳大學,有百年歷史了。舊的校舍還保存完好,紅牆灰瓦,古樸莊嚴。校園內古樹參天,爬山虎爬了一牆。
下午回上海時,滿世界的找西山枇杷都找不著。有熱情兜售東山楊梅的,5元一斤。個兒很大,捧了一馬甲袋。一秤,號稱6斤4兩。我拿手掂了分量,明顯沒有那麼重。我說要找電子秤,賣楊梅的大嫂又給我換了杆秤,這回只有5斤2兩了。結果回家一稱只有4斤!!而且滿眼都是小楊梅,讓我嚴重懷疑被調了包。還是在果農家買令人放心。看來要吃正宗的楊梅也只有留待下次了。
PS:寫著寫著發現自己也沒提供什麼有價值的內容。大概蘇州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感性的城市吧。發表的時間也錯過了文中所提枇杷時節,不過正好是西山楊梅的上市季節。回來後告訴我楊梅的滋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