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記四、大風吹過萬塔荒城——蒲甘

作者: Kemila

導讀就憑蒲甘一個地方,已有足夠的理由去緬甸。 看過一張網上貼圖,金黃色夕陽照著漫漫大地,大地散落著無數赭紅色古塔,華美古典而蒼涼。 美麗在那片土地盛開。對宗教虔誠的國王千年前成就了今天的偉大。 美麗又在那片土地被遺忘。城牆沒有了,民居被遷移,只剩下荒蕪和4000殘存古塔。 可古塔蒼老的姿態,荒草裡又別樣端莊。 那張貼圖,是我了解蒲甘的開始。只一 ...

就憑蒲甘一個地方,已有足夠的理由去緬甸。

看過一張網上貼圖,金黃色夕陽照著漫漫大地,大地散落著無數赭紅色古塔,華美古典而蒼涼。

美麗在那片土地盛開。對宗教虔誠的國王千年前成就了今天的偉大。

美麗又在那片土地被遺忘。城牆沒有了,民居被遷移,只剩下荒蕪和4000殘存古塔。

可古塔蒼老的姿態,荒草裡又別樣端莊。

那張貼圖,是我了解蒲甘的開始。只一眼,今生難忘。

我騎車在古城漫游,古城——看緬甸地圖,會分明看見蒲甘這座標出來的重點城市,而且這還是緬甸少數幾個有機場的城市。可是,到達後你才發現,這裡沒有城,只有荒原與古塔。

烈日下穿梭於古踏叢林。天空藍得靜止了,陽光也靜止了,皮膚與千年古塔一起被炙烤著。殘破的或者幸存的高低形態各異的塔,散落開去,荒野中騎車的人被古塔顛倒,隨身帶的24毫米鏡頭的像機也是表達不出眼裡的感受。

在中國宋朝的書籍記載裡,緬甸還不叫緬甸,而是蒲甘(Bagan,又譯巴干),當時一個剛剛統一起來的封建皇朝。佛塔佛寺的大量營建便是從1044年後的兩個半世紀,直到1287年忽必烈的入侵,蒙古騎兵的鐵踢踏響了一個興盛皇朝的喪鐘,也從此結束了蒲甘作為國都的歷史。

1990年前的蒲甘也還不是這樣,那個時候,與塔共相存的,是塔邊的農田,田邊的牛馬,塔與塔之間燃起的炊煙……政府一聲令下發展旅游,居民全部遷到南部一個叫做新蒲甘的村莊裡。古城有組織有意識地被荒蕪了,荒蕪的古城外有一個叫裊烏(Nyaung U)的小鎮反而成了一個更加繁華的去處,那裡集中了便宜的住宿和餐館。

無人居住的土地自然會有樹木雜草生長,這漫漫荒原,政府又會如何管理?古塔會不會像吳哥窟的寺廟般最終被森林大樹纏繞?

古城裡唯一的人煙,是度假旅館。很高級的旅館,很秩序的管理,背靠古塔,前依寬寬的伊洛瓦底江,江邊入夜每每有捉魚的小船悄無聲息地從水草中駛過,連畫都不及它美的地方。房間內一切家具陳設是緬甸特產的柚木制,發出美好安寧的香氣;名貴又樸素。那樣的一間房,才30美金一晚。不住是極大的遺憾。

包租一日高大的馬車是必須的事情。把大概想去的地方告訴車夫,然後一切線路讓他來安排,在任何地方想停留多久是你的自由,反正最後,他總有辦法帶你到最棒的塔讓你爬上去看那大地最華美的日落。

紅土,荒野,舊塔,馬車,深色皮膚,羞澀笑容……歷史不經意的一刻,大地不經意的一角,我們不經意的一面。

那一日在裊烏吃飯看露天木偶戲,散場後已是晚上十點半。看地圖還有另一條路通向舊城河邊,於是想順著它走也應該有小路回到旅館。

夜漆黑。把小手電拿在手上,也是照不及腳下的路。單車車輪每一步都是踏上黑暗的未知。原來這是一條城外的“高速公路”,沒有路燈。這樣的夜晚,路上沒有一個人,整個世界安靜下來。黑暗是一面牆阻擋著我順利前行,黑暗又是一面掩護給隨時從路邊竄出來的凶險……如果就這麼走向下去我會到哪裡?蒲甘,今天我出現在你這陌生的地方,獨自擁有這一段路途面對這一方黑暗中靜默的古塔,你是否有訊息要傳遞給我?

黑暗中的聲音告訴我不要害怕……

大風起了,吹過樹梢,吹過群塔,吹過千年歲月,吹過我。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