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西塘

作者: 沒有就沒有

導讀周末,想出門散心,問到bobo俱樂部的阿龍,他嘲笑我關於去同裡烏鎮的計劃:“這些地方早已游人如織。為什麼不去西塘?” 西塘?這是個什麼地方?胡亂上網搜索了一把資料,才發現這個地方已經是小資驢友的首選周末集散地,於是背上包包,坐火車轉汽車,顛簸半路,終於到了西塘鎮。下車立定四顧,惘然,不就是一個普通的落後小城鎮嗎?馬路牙子上一個藍衫老人看 ...

周末,想出門散心,問到bobo俱樂部的阿龍,他嘲笑我關於去同裡烏鎮的計劃:“這些地方早已游人如織。為什麼不去西塘?”

西塘?這是個什麼地方?胡亂上網搜索了一把資料,才發現這個地方已經是小資驢友的首選周末集散地,於是背上包包,坐火車轉汽車,顛簸半路,終於到了西塘鎮。下車立定四顧,惘然,不就是一個普通的落後小城鎮嗎?馬路牙子上一個藍衫老人看我們背著大包,善意的指點道:你們是要去古鎮吧?往巷子裡走就行了。隨手一指身後的小巷。

鑽進小巷裡,行約兩百米便到頭了,一個民國小說裡的世界出現在我們眼前:灰瓦,白牆,綠柳枝,一條小河悠悠揚揚......同去的安妮嘆曰,真好像走過了一條時光隧道啊。想不道一巷之隔,天差地別。

****************************************************

阿龍介紹我們住爾易堂,於是我和安妮背著包如無頭蒼蠅一般一通亂找,一路皆有善良的鎮民指路。依稀記得過了一座橋,穿過一個回廊,又轉過一條青石板老巷子,看見了一個三十多歲的老板娘閑閑在橋頭站著,一看見我們便笑盈盈的招手,伊著一套棉制的居家睡衣,和氣的樣子好像在自家門口等著遠道來的親戚。她就是爾易堂的老板娘沈姐姐。

“爾易堂客棧”的招牌是木頭的,就那麼不經意地釘在一根木柱子上,順著招牌往裡一拐,就看見了沈姐姐家的屋子。沈姐姐告訴我這所屋子已經有兩百多年了,是從她祖上傳下來的。安妮是學建築的,看到這麼古舊傳統的中國建築,立刻拋下背包撲進大門,嘖嘖嘆著摸摸這個摸摸那個,一副老鼠掉進米缸裡的樣子。

我隨著沈姐姐參觀了一圈,這所房子是典型的江南建築,青磚灰瓦,暗紅梁柱,宛如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墨畫,清雅水靈。前面一進天井,左右幾間房間,居中是闊氣的堂屋,掛著對聯懸著繁體的“爾易堂”幾個字的大匾,上座偏座秩序井然,可以想像一家人老少有序男女有別地濟濟一堂。再走進去又是一進,布局大體和前進相仿。沈姐姐帶我樓上樓下挑房間,窄窄的樓梯,沈姐姐卻走的輕悄得像貓,頗有點裙裾飄飄暗香浮動的感覺。

爾易堂客棧每一間房間都有各自小小的討喜:後屋的一間帶著一個小小的可愛的天井,從窗棱看出去,天井的角落裡面疏疏落落植著的竹子隨風搖曳。樓上的屋子,人坐在梳妝台前,側頭,便可見門前小河波光粼粼。前屋的房間臨街,憑窗俯視,街上紅男綠女,人來人往。遙想當年的深閨小姐就是這樣默默觀看別家的青年男子,也許看著看著就此蹉跎了紅顏。

一番紛擾,終於挑好一間,打開門,暗朱色的木質地板上飄來淡淡的桐油氣味。房間裡面陳設簡單,僅一張紅木雙人床,一台有繁復雕花的古老梳妝台,和一個樣式簡單的木椅。推開小窗,發出“呀”的一聲響,光線令房屋中的一切仿佛都飛舞起來。

這樣的房間這樣的空氣,我總以為會有一個寂寞而悲涼的女子坐過。

*********************************************************

我和安妮放好行囊,准備出門亂逛。穿過堂屋,看見沈姐姐慵懶地蜷在古老的木椅上看電視,半睡半醒的樣子,見我們出門,和氣的笑著招呼一聲,說話時,伊長長的耳墜在臉頰邊微微顫動,恁的古典,仿佛團扇上走下來的古鎮美女。

我們隨興穿行於古鎮小巷。這些小巷都極其狹窄,人立其中無法伸直兩臂。抬頭,兩邊的青磚高牆逼擠上去,把天空圍起來,留出和巷子一樣狹長的一片藍色,不知為何令我想到菊豆。小巷彎來繞去,帶來各色風景。一個轉彎,也許可以看見尋常人家准備晚飯,炊煙裊裊,再一個轉彎,卻又是一處廢墟,檐瓦上垂下一縷爬藤,隨風拂過復雜的石刻雕花。我們仿佛穿行於現實和迷幻中間,迷惑於眼前所見。一種異樣的感覺油然而生,恍惚不知今昔是何年。也許走著走著會撞見一個聊齋裡的人物也不一定,會是嬰寧?抑或媚娘?

走在這樣的小巷裡,不要回頭望,因為,前生舊世的自己,也許就亦步亦趨地跟在身後。

*****************************************************

杭州之美,在於西湖。西塘之美,在於她那條悠悠蕩蕩的河。這條河,是西塘的精魂。

初夏時光,河邊垂楊柳映的河水綠蔭蔭的,兩岸房子的影子,斑斑駁駁倒映在河面。河水載著這些倒影,纏綿不絕地環繞著整個小鎮。

西塘是沉靜的,滄桑的,而西塘的河,則是輕盈的,乖巧的,歷久彌新的。 我和安妮租了一條船,泛舟河上,一路看西塘人家的平實生活。

一個包著花頭巾的老太太在河裡刷馬桶——那馬桶真叫漂亮,朱紅的舊漆,雕著花紋,被刷得清清爽爽,靠在屋子的爬滿青苔的牆根下曬太陽。一個中年女人,穿著棉布睡衣,蹲在河對岸的台階上洗衣服,旁邊一個大大的竹籃,伊手持棒槌,施施然敲打著台階上的衣物。又見一對老太太,坐在一所大宅子的門口,親親密密的說體己話兒,陽光照在她們皺紋密布的臉上,仿佛古鎮歲月的痕跡。一路行的遠了,風中還依稀飄來一點吳儂軟語。

蕩舟至傍晚時分,靠岸。我和安妮揀個安靜的地方,對著河靜坐,周圍彌漫著淡淡水草新鮮濕潤的腥味,看著太陽在河的盡頭緩緩落下去,落下去,一直落進水裡,似乎發出“啵”一聲,於是,河水被染紅了。

************************************

我和安妮都是出名的老饕,每次出門,必定要飽啖當地美食。此次也不例外,安妮早早上網查找了當地特色美食介紹。於是到了中午,正好逛到來鳳送子橋下,一眼看到一個小小飯店,招呼老板點了如下菜式:

特色螺螄,油炸臭豆腐,白水魚燉湯,雪菜炒土雞,六月紅(當地特產螃蟹,農歷六月成熟,全身通紅,必嘗無疑)。當然,黃酒是不可不喝的,入鄉隨俗,我們點了西塘產的“雕王”。

讓伙計在河邊支了桌子吃喝,醉眼朦朧中看烏蓬船搖啊搖,涼風習習,吃的心滿意足,真真不亦快哉。

晚飯照例選在河邊的“錢塘人家”,一邊享受無敵水景,一邊大啖各色特產。“錢塘人家”位於橋頭水畔,曾是《孔已己》的拍攝地,店內布置得古色古香。結賬時,櫃台上一只肥肥的黃貓吸引了我們的注意,伊自始至終坐在掌櫃手邊,無論人客來往,自管自閉目養神,煞是可愛。

**************************************************

西塘,就是這樣一個寧靜祥和的古鎮,在這裡,沒有俗世的喧囂,只有桃源般的生活,仿佛時光回溯,我們找尋的,不就是那段值得守望的記憶麼?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