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陽朔3天逍遙游

作者: 我不快樂了

導讀7月陽朔3天逍遙2年前,偶然的機會來到陽朔,游了遇龍河,記得當時沒有小船,結果全班同學徒步,那時才大三. 現在重游陽朔,已經參加工作,這次帶上愛好攝影和探幽訪古的老公一起奔向陽朔.從小在江西長大,甲天下的漓江卻一直是我們的誘惑.於是出發前便在網上發出邀請同行的帖子,雖然我一直對網絡持懷疑態度,但為了找到更多同伴一起去遇龍河游泳,便也想到網上碰碰運氣了.也不 ...

7月陽朔3天逍遙2年前,偶然的機會來到陽朔,游了遇龍河,記得當時沒有小船,結果全班同學徒步,那時才大三.

現在重游陽朔,已經參加工作,這次帶上愛好攝影和探幽訪古的老公一起奔向陽朔.從小在江西長大,甲天下的漓江卻一直是我們的誘惑.於是出發前便在網上發出邀請同行的帖子,雖然我一直對網絡持懷疑態度,但為了找到更多同伴一起去遇龍河游泳,便也想到網上碰碰運氣了.也不知是我運氣不好,還是老公運氣差,我們沒有找到同行的有緣人,不過卻在網上認識了桂林一個叫晨風的學生,聽說他在江西上學,距離一下近了許多,於是便對他增加了幾分信賴,後來干脆把我們的出行計劃E-mail給他指點,既然很快的到他的許多中肯建議,好像他是當地一家旅游網站www.guilintour.name/bbs的斑竹.

1)建軍節的快樂:

6:33多,1557次列車將我和老公送到了桂林,桂林的火車站在重建吧,跟甲天下的桂林比較不對稱,但美麗的陽朔夢卻讓我們忘卻眼前的不舒服。發了條短信給晨風,便按他的提示搭上去陽朔的中巴(10元/人車票).8點過,終於到了這個號稱小資天堂的地方,一下車,形形色色的當地人圍了上來,幸好晨風已在這裡等候,免去了這群人的糾纏.呵呵,這個在我們家鄉上學的學生還比較帥氣,就是苗條了些.或許是相信這個老鄉吧,我們直接跟著他來到西街的藍鳥客棧,60元/晚的價格住進了206房,感覺還不錯,特別是一樓那麼早就坐了一排老外在聊天,果然是陽朔!初到陽朔的老公終於按奈不住,拼命的偷拍片片.

一陣收拾,便在晨風的帶領下直奔興平(陽朔--興平,車費5.5元/人),興平下車後又上了一輛三輪摩托(像打游擊似的)來到開私船的地方,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眼前就是新版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取景的地方,老公拿著新買的數碼忙得不可開交,終於等他拍夠上了一艘機動船,船比較小,應該只容得下10多人吧,繳了40塊大洋/人,開溜了.也許是來得比較早,漓江就我們一條船在行駛,船長和晨風都很熱情向我們介紹景點,什麼猴子望月,青蛙跳江,烏龜賽跑,八仙過海....自己都記不清了,要不是機動船的噪音比較大(掃興),我一定會在美景中睡著了.

大概90多分鐘,船把我們送回原處,還真有點舍不得,不過晨風一直引誘我們說遇龍河更迷人,於是老公便帶著120多張片片回陽朔了(回到西街已經13:00),跟著這個老鄉導游來到一家大排擋(SORRY,忘記叫什麼名字了)點了一條2斤多的啤酒魚,呵呵,非常實惠,一起不到40元.

2)睡覺旅游的7月2號:

昨晚跟老公逛街太累了,醒來已經是11點多,看看外面的太陽(天哪,37度),我們便沒有出去,既然在客棧呆了一天,真個怪事,自己都不敢相信,是來陽朔睡覺?

3)遇龍河漂流訪古:

網上到處可見遇龍河遇龍橋的片片,原計劃和老公到遇龍橋漂流遇龍河全程的,想不到晨風卻鼓動我們去漂世外桃源---遇龍橋這一段,理由是遇龍橋--工農橋沿岸太多大煞風景的東西了,偏偏老公喜歡,臨時決定聽晨風的了,於是在陽朔上了往桂林方向的班車,大概20分鐘到一個叫竹橋村口的地方(忘記了,3.5元/人車費到這裡)下了車.不知什麼時候,一輛載著大竹伐的拖拉機既然在這等我們了,還有2個同晨風年齡大小的年輕小伙子在上面,應該就是我們的筏工啦.天啊,拖拉機帶著我們顛行了10多分鐘來到一個幽靜的地方,眼前便是恬靜空靈的竹橋村石橋,圓圓的,讓人一看就喜歡的那種,這裡寂靜得不得了,似乎我們在破壞這份沉寂,要不是有導游,我真的擔心能不能走回去?心中暗暗竊喜:多虧晨風帶來這裡!忍不住要幫他作做廣告了(晨風的手機13877377114,QQ:154178324),這不,手中還有他的名片呢,真奇怪,學生還堂堂正正印名片,真個是靈山靈水出怪人啊!

走上竹筏,2個新的年青朋友(都姓朱,干脆高的就叫大朱,另一個就稱呼小朱吧)便熟練的把船劃到竹橋古石橋下,小朱還滔滔不絕的介紹起這鑿古石橋來,(我現在只記得小朱說這是遇龍河第一座單拱古石橋,至於典故卻興奮得忘記了),讓喜歡訪古的老公看個夠,感動得老公都跟他們稱兄道弟了:).

一路上果然幽得出奇,靜得出奇,除了清澈見底的水草,除了倒影中的青峰,就只有我們幾個破壞者了,的確是個與世隔絕的好地方,真是美妙絕倫,讓人屏息,就連長在這裡的小朱也激動不已的向我們誇這.

在不知不覺中前進了大概20多分鐘,撲面而至的便是我們游程中的第一個農用攔水堤壩,也是沿河農用攔水堤壩中最高的一個。淺雪青的堤壩,像是給這裡的綠水青山,系上了一根調色的腰帶,調整和豐富著遇龍河畫卷的格局與意趣。瞬時,我們的神經不由得繃緊起來,心怦怦地跳動,小朱他們小心翼翼地揮動漿板向堤壩靠近。只聽見數陣不同尋常的落水轟鳴, 6 米多長的竹筏便乘著數十釐米厚的壩水向下傾斜,連人帶椅“豎”抬起來,幾成 60 度角,我幾乎不能站穩,只好緊緊地抓住筏上的繩,生怕被搖搖欲墜的竹筏甩下水中。頃刻之間搖搖晃晃的竹筏前部直插河心數十釐米,迅即又浮出面,後部更是激起了數米高的浪花,乳霧騰騰,似鏈如銀,使原本銀光閃耀的河水顯得更加嫵媚迷人,雖然沒有 “ 飛流直下三千尺 ” 的壯觀,卻另有一番旖旎景像。水花濺到臉上,我頓時感到神清氣爽,心房歡愉地打開,思緒遠遠地擴展,頗有一種 “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 的感覺。再看那壩下的水花就像顆顆跌落在玉盤上的珍珠,正歡快地奔向河中呢!不一會兒,竹筏飛下近 4米高的堤壩,衝出數米遠便也恢復了先前的平穩,哈哈,小朱他們的衣服卻全部濕了,我們卻沒有受傷,真不可思儀,那 “ 有驚無險 ” 的衝壩場景卻令我們回味無窮 。

水,向前方流淌著。船在慢慢前行,我們的心情也在前行,也不知過了多久,隱隱約約記得下了好幾個堤壩.我們來到了富裡橋,這座橋比竹橋那個更大更圓,我們穿過了富裡橋,眼前豁然開朗,像是剛從長江三峽中穿過,而到達一片開闊境地那般,頓生一種舒坦之情。小朱像個學者一樣,又耐心的給我們介紹橋的知識了,真沒想到,在農村生活的他們,對數據還會那麼清楚!橋長 30 米,寬 5 米,高 10 米,與遇龍橋同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橋面、欄杆、台階均用大方石砌成,是陽朔縣三大古橋之一。橋的兩端各有一棵白蠟樹,枝葉繁茂的白蠟樹,像高大的衛士,守衛著大橋。那颯爽英姿,與古樸的石橋靜立成一個整體,在無聲中訴說著壯觀的歷史。富裡橋的橋拱跨度與橋高大致相等,遠遠望去,拱橋與倒影相接,酷似一輪滿月,若不是身臨其境而僅觀賞繪畫和圖片,我還以為是畫家著意的渲染和攝影家巧妙的加工呢!

順流而下近一個小時,我們便來到了巍峨壯麗的遇龍橋前。遇龍橋建於明朝永樂十年 ( 公元 1412 年 ) 年,清朝同治九年( 1870 年)加修欄杆。橋長 60 米,寬 5 米,高 9 米,跨度 18 米,是廣西淨跨最大的單孔石拱橋。遇龍橋全用青石干砌而成,未用任何灰漿填縫,卻歷經數百年的風雨剝蝕和洪水衝刷仍屹立不動,充分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術。興許是因為年代久遠吧,遇龍橋兩側欄杆藤蔓累垂,嫩綠的藤蘿,悠閑的蕩在橋洞裡,像碧石所串綴的門簾,使這座古石橋更顯得清幽古樸。橋下,群鴨在淺水中盡情嬉戲,那 “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的景致,更為這幅龍橋圖增添了幾許詩情畫意。遇龍橋不僅景色極佳,還有兩段鮮為人知的軍事史: 1851 年太平軍建制後,天王洪秀全率師北上,矛頭直指廣西省城桂林。那時,由荔浦、永福進桂林,得經過遇龍橋。太平軍先頭部隊化裝成一彪清軍,兼程突進,在遇龍橋遇上由廣西提督向榮率領去刺探軍情的一支清軍部隊。兩軍邂逅,不言自明,火拼在即。清軍提督向榮自度不敵,遂改由小道離去,太平軍則大大咧咧地通過了遇龍橋。當時,清軍和喬裝成清軍的太平軍都打著黃龍旗。真個是兩 “ 龍 ” 相遇,假 “ 龍 ” 唬住真 “ 龍 ”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六日,日寇入據遇龍村與朔桂國軍對,國軍及當地群眾在遇龍橋對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據守,日寇在橋頂築壘炮台攻擊山寨,屢攻屢敗。一九四五年七月十四日,朔桂國軍及遇龍村自衛隊全面反擊擊潰日寇奪回遇龍橋。至今橋上還立有《遇龍村抗戰勝利紀念碑》,記述了村人在遇龍橋對岸朱家寨(又名天作寨)據守長達 9 個月,與日寇浴血奮戰並取得勝利的英雄業績。真不敢相信,短短不足千米的河道上,我們得以橫穿 2 座匠心獨具的雄偉古橋,更得以穿越兩段歷史!船上的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滿足,一種喜悅 ……

慢慢地,竹筏靠岸了。看看表,我們行了3個多小時,非常的過癮,還從小朱身上學到不少東西呢 ,給了120元船費給小朱他們,感覺真值!都說陽朔已經非常商業話,我也有些體會,沒有想到在遇龍河卻碰見小朱他們幾個樸實的當地人,臨走,只想說,願他們能喜歡自己的生活,更願他們的明天同這份山水一樣美好,有機會還來!

PS:1)小朱的聯系方式13077632076 ;大朱的聯系方式13132835999(呵呵比較內向的家伙,劃船的技術到比較扎實),陽朔很多地方都代理遇龍河漂流,我個人覺得直接找船要好得多,他們還可以直接去車站接你(服務真到位),省去一些麻煩呢.

2)陽朔現在真的比較熱,要注意了.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