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青林口——川陝道(三月二十五日)
在沙溪壩的高速公路邊等候,二十分鐘後,招手攔住一輛開往綿陽方向的大巴。因為是非法停車,所以上車後沒等站穩,汽車就立刻發動了。擁有空調、沙發等舒適設備的大巴上,上座率不到一半。
前幾天趕路坐慣了中巴,忽然改坐大巴,感到有些不太適應。
汽車駛進山裡,高速公路在廣元和綿陽交界處的山巒中比較低矮的地方蜿蜒穿行,山勢較低的丘陵覆蓋著疏林。
車開了大約一個小時,過了二郎廟鎮,我開始注意觀察道路的地名標識。過了五分鐘,見到了一座寫著“蜀道第一古鎮——青林口”的牌坊立在路邊,就在這個地方讓司機停了車。
跨過中央欄杆,快速穿越到高速公路的另一側,高速公路上來往的車輛不多,因此並無危險。從這一側望去,山體如扇形展開,在田野與山的狹小地帶,古老的村落在山的環抱下看上去仿佛已凝固。村落裡房屋排列得很緊密,美麗的廊橋架在穿村而過的河曲上面。
在一處水壩找到了高速公路出口,沿著田埂穿行在像迷宮一樣的大片油菜花地。春天正午的陽光下,嬌媚娉婷的油菜花展示著迎蝶待鳥的風情。
走出田野,過了一座鐵索橋,從沿河房屋的巷子穿出到青林口新街。
新街是商業區,沿街的房子大多粉墨一新辟成店鋪,各行各業都有。街頭人流稀少,店鋪生意清淡,無所事事的人們在家門口圍坐搓麻將。新街上也有些老房子,因為把大部分的門面都讓給商店,僅留了一扇門出入,必須通過漫長的甬道才能到達主人的居處。
踏著長長的石板路往廊橋走去,廊橋在新街的西端,叫做“合益橋”,在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時,紅軍大部隊曾路經此橋,駐扎青林口鎮,因此也叫“紅軍橋”。
這座橋在“中國古鎮游”上的那張照片很美,有種孤寂滄桑的感覺,看後令人唏噓不已,我之所以到青林口來旅游,多半也是為此橋所吸引。但親臨之後的感覺卻實在大相徑庭:橋面過寬,覆橋的頂梁和支撐柱的組合像是座破廟,橋上至今還張貼著當時像“擁護紅軍”、“婚姻自由”這樣的標語,難道是作為文物保護起來了嗎?總之,給我的感覺是絕不能稱之為美。
廊橋連接著新街和老街,老街上沒有店鋪,所有的房屋幾乎都緊閉著門扉。老街的石板路和房屋表面看上去都是青灰色的,分不清是它們的本色還是春雨後的潮濕。靠河一側的房屋很有特色,四米多高的房子裡分成了三層,由於老街的地基比河高,房子的最底下那層就建在地基以下河灘之上。
老街的南邊有火神廟和文昌殿,文昌殿臨河而建,綠樹成蔭,是片不錯的風景。
離開青林口之前,先去“李氏豆腐莊”填飽肚子。和大多數的鄉村飯店一樣,這裡也沒有菜單,以為做菜手藝也就是泛泛。我到廚房裡看了看,點了“腌排骨”和“懷胎豆腐”。等到上菜以後,發覺極其美味可口。食罷搭摩托車到國道路口,坐中巴抵江油市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武都鎮。
當晚宿於武都鎮。
(記於04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