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時分,寂靜的街道,清冷的空氣讓人仿佛置身川西某地。在公車上與三位旅伴不期而遇。三男四女的首個目的地是四川省合江縣福寶鎮。算是討個好口彩吧,沾點福氣,淘些寶貝。雖然還是農歷腊月,車窗外已嗅得到春的氣息。一種木本植物星羅棋布地散落於田間地頭,格外搶眼。它豐滿的羽狀葉片把枝條裹得嚴嚴實實,顏色自下而上,由深及淺:深綠、翠綠、嫩綠,樹梢的嫩葉還透著一抹淡淡的紅暈。沒有其他任何一種水果有它那樣顯赫,可以博得“一騎紅塵妃子笑”,也引來無數文人“不辭長做嶺南人”的感慨。合江是荔枝最北端的產地。雖粵廣盛產荔枝,但距長安有數千裡之遙。故此,有人推測楊貴妃所食荔枝應產自合江。以八百裡加急啟運,一天多時間即可抵京,色、味皆不會有所改變。
合江地處蜀南,與著名的“百裡竹海”一脈相連,道路兩旁、房前屋後,到處都見得到竹影婆娑。大葉的、細葉的,高杆的、矮叢的,不一而足。竹篁與清澈的溪流伴著道路,直到“路轉溪頭忽見”,把福寶鎮送到我們眼前。對它的第一印像不是很好,雜亂、喧囂,沒有章法。更糟的還在後頭。小鎮的一條百十來米的主要街道兩端有人把守,要參觀須得留下買路錢。古鎮也去得不少了,遠的如麗江、鳳凰,近的像瓷器口、龔灘,有哪一個是把整個街區圈起來收費,敗壞旅客游性的?收費並非不可取,關鍵是時機和範圍要把握准確。在知名度不高,旅游市場仍需培養的時候收費,無異於殺雞取卵的短視行為。想來這種保守落後的開發理念於小鎮而言未嘗不是一樁好事--沒有如潮的游人攪擾,原有的建築和居民的生活不致受到極端商業化的影響。官方的稱謂是“福寶古鎮”,它的歷史並不久遠,規模也不大,再加上政府行事小裡小氣,我們執意稱其為“小鎮”。
偶遇幾位瀘州來的攝影愛好者。我們碰巧在一個地方吃飯,瘦馬很豪爽地過來向我們敬酒。他把七盅酒倒在一起,一飲而盡。一棵松則給我們介紹了小鎮的歷史,從湖廣填四川,到鹽、鐵貿易興旺帶來的繁榮,還有“袍哥”的基本知識,最妙的是他還哼唱了幾句當地傳統的號子。他們的熱情讓我們對小鎮的印像稍有改觀。匆匆照過幾張照片,我們不願在此地多做無謂的停留,原定留宿小鎮的計劃一致同意更改,提前一天前往天堂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