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之旅(上)

作者: Vivy

導讀從青島回來後一直很忙,著手寫這篇游記時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再加上中間斷斷續續地又拖了一段時間,因此時至今日才完成。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青島古稱膠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澳,並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從此,膠澳淪為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占 ...

從青島回來後一直很忙,著手寫這篇游記時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再加上中間斷斷續續地又拖了一段時間,因此時至今日才完成。青島位於山東半島南部,東南瀕臨黃海。青島古稱膠澳,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清政府在膠澳設防。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澳,並強迫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從此,膠澳淪為德國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占膠澳, 1919年,由於青島主權問題,引發了著名的“五四”運動,迫使日本於1922年將其歸還中國。中國政府將膠澳開為商埠,設立膠澳商埠督辦公署,直屬北洋政府。1929年4月,國民政府接管膠澳商埠,同年7月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1945年9月,日本戰敗後,國民黨政府接收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後青島後改屬山東省省轄市。

6月初,公司組織員工去青島、威海和蓬萊旅游。雖然為了錯開工作,員工分成兩批前往,但還是有幾位同事沒能成行,更有三位同事到了青島臨時被通知有事而不得不遺憾的放棄了旅行。

6月3日,我們兵分三路,從北京、上海、南京分別乘機前往青島。按到達的時間排列,分別為南京、北京、上海。

6月初的北京,天氣已經很熱了,但青島卻仍有些寒意,看來的確是避暑勝地。到達預定的酒店已是晚上8點多了。天已經完全黑了。我們住的潤航賓館是一家花園式的老酒店,環境很優美。花草從中錯落有致地分布一幢幢的小樓。

已先期到達的一位南京同事Linda,一個美麗的女孩,興奮地告訴我:《危情二十四小時》劇組正在青島排戲,恰好也住在這裡。Linda還摩拳擦掌准備拿到任泉的簽名(她已經拿到了劉威的簽名)。可惜,我們的時間安排與劇組正好錯開了,沒能令她如願。

夜裡1點多鐘,上海的同事們才到達。隨後大家開了個短會宣布了今後幾日的日程安排和注意事項。會後,我和三個同事回房間休息,剩下的人則開始了麻將大戰。這一戰,可謂酣暢淋漓,直戰到東方曙光出現,各方才偃旗息鼓。

經過如此一場大戰,交戰各方自然是人困馬乏,無心再去游青島了。於是原本十余人的大部隊,變成了四人小分隊。

用過早餐,我們的小分隊和導游及其它游客,出發去青島市區游覽。

青島為海濱丘陵城市,青島城依山而建,道路不少都是環山路,還可以看到很多當年德國人留下的痕跡。一路上導游向我們介紹了不少重要建築,但這些建築大多是近年仿造一些知名建築而建,如人民大會堂、洛山磯體育館、悉尼歌劇院等。

我們的第一站是棧橋。據導游介紹,棧橋原為清總兵章高元時所建、用於裝卸的碼頭,又經過德國人的改建,就成了現在的模樣。站在棧橋上看青島,可以看到海邊是一片片現代化的建築,令人感覺到這座城市的勃勃生機。

青島的海很藍、很清,只可惜我們去得有點早,水還有些涼。站在水中照相,久了就會覺得冰腳,但仍有不少勇敢者在海中游泳。

我們上車的地方有一幢四層樓的老建築,導游告訴我們那是昔日的德國提督府舊址,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了,今天看來它依舊很宏偉。

下午先去了青島啤酒博物館,也就是1903年德國人建的廠房。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那幾幢老廠房,很漂亮、很有氣勢的建築。而它旁邊的新廠房(其實也不算新,可能也二、三十年了)則沒有任何特色,和這幾幢老廠房在一起,實在有些礙眼。一座建築,只有有了自己的特點,才會有活力,即使歷經風雨,依照能散發出其獨特的韻味。

導游介紹說,當年德國人占領青島後,由於德國人嗜好啤酒,為滿足駐軍和僑民的啤酒需求,並降低成本,建立了這座青島啤酒廠。據說,青島啤酒在全國有很多分廠,但只有這裡產的味道最佳,因為這裡用的是嶗山礦泉水。不過因為本人不好啤酒,所以不知是不是果真如此了。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