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走一回徹底成了一陝北老農民

作者: ###-竹吸離

導讀 “山丹丹花開,豬娃娃跑,么妹妹梳妝褪紅襖……”一路唱著,從西安回來後,我已經徹底成了一陝北老農民了。到了西安,我下了火車直奔回民街,到處青煙繚繞,兩邊兵器一樣高高晾著烤好的大塊羊肉、牛肉。城牆根底下,光明剔透的玻璃罩車裡,是縮水灌湯包子的小籠屜,骨碌碌地旋轉著,青花 瓷碟裡分出6格,是五顏六色的碎花蜜餞,號稱八寶鏡糕。舉起來就像一梳 ...

 “山丹丹花開,豬娃娃跑,么妹妹梳妝褪紅襖……”一路唱著,從西安回來後,我已經徹底成了一陝北老農民了。到了西安,我下了火車直奔回民街,到處青煙繚繞,兩邊兵器一樣高高晾著烤好的大塊羊肉、牛肉。城牆根底下,光明剔透的玻璃罩車裡,是縮水灌湯包子的小籠屜,骨碌碌地旋轉著,青花 瓷碟裡分出6格,是五顏六色的碎花蜜餞,號稱八寶鏡糕。舉起來就像一梳妝鏡,更像賣貨郎的撥浪鼓。價錢不過幾角小紙。加料、蒸、摞、揉、擺,老板娘嫻熟如彈琵琶。動作輕巧,如發暗器。糯米團裡各色果脯,香甜脆軟。拿著手掌大的小屜,感覺像是過家家。

第二天去乾陵,買了好多小虎頭鞋,也不知道該送誰,回頭給我們家麗麗試試。麗麗是女狗,要買艷一點。還有花花綠綠十二生肖的掛件,連成一大嘟嚕,裡面還能裝東西,還有黑色、紅色碎花的小馬駒包,總共不過10塊錢。

中午吃了臊子面,據說起源是陝北農民在地頭吃飯,輪流由各家女人提供面食,尊稱為“臊子面”;還有說是“哨子面”,說吃起來像吹哨子一樣。最好玩的是山西一大怪,蒸這個面餅像鍋蓋,又叫鍋盔。西北人出去背個大鍋蓋一樣的面餅當干糧,一者能防身,二者可以鍛煉牙口,三者能果腹。

其實有點兒像俄羅斯的大列巴,切成一條條的,中間還夾著花椒油,吃起來就著油潑辣椒,那叫一個香。抹抹嘴,老板娘又送每人一個“鍋蓋”和一小罐油潑辣子。

然後逛法門寺。京戲裡有一出《法門寺》是從秦腔《拾玉鐲》而來。話說明朝時,民女宋巧姣法門寺裡告御狀,揭開驚天大冤案。這是真實的故事。法門寺大佛殿前的一塊凹陷說就是“巧姣跪石”。深深的膝蓋印,相傳480多年前,辣妹小宋就是跪在這塊石頭上要說法的。

後來,很多善男信女都要在這塊石頭上跪一跪。

法門寺之牛不在這個小坑,而是舍利子。前些年法門寺的聖塔倒掉了,重修時,發現了一個藏滿了各種精美法器的地宮,最寶貴的是像俄羅斯套娃的箱子,最後一層只有拳頭大小。裡面是3粒舍利子。開箱子時,佛光普照,五彩祥雲繚繞,一時驚動四海。去台灣巡游,捧舍利子的禪師身體皆成琉璃狀。這些都有照片為證。

據說佛祖圓寂時,曾留幾萬粒舍利,如今只剩這海內外惟一一粒。現在你知道《天地英雄》的結尾是從哪裡來的了吧。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