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之前一直打算把它放上來,但網路一直有問題,而在貼澳門之旅時發現終於成功了,它的面世就來了。從韶關到衡陽的火車行進了將近四個小時,穿州過省,感覺全然不同。我們坐的是桂林到鄭州的過路車,一上車,早已人頭攢動。由於買的全是站票,無奈,只好充當了一回北上的民工。
出站後,一切都很順利:輕松買到回廣州的坐票,輕易地砍到價格低廉,環境舒適,交通方便的旅店,美美地吃了頓大排擋(42元/6人,跨省消費感覺錢真的是錢,特別是在湖南這種地方),桑拿、沐足各取所需。
第二天,我們起了大早。天陰陰的,有點風。同伴趕緊將最保暖的衣服穿在身上,消費完一份滾燙的排骨粉後(那裡的搪瓷餐具要另外收費,因為是店鋪要統一拿到某個地方消毒。每一個都用塑料袋裝著,挺衛生的,我們也吃得放心),靠著大家三寸不爛之舌(這兩天我們早已磨就了這番本事,能侃,愈見爐火純青,嘿嘿),包了兩部的士(那時腰包還是挺闊綽的)。一下車,那裡的氣溫就不是我們穿的這些夏裝所能承受的。好在南岳鎮上還是挺熱鬧的,找件秋衣不是件難事。大伙在專賣店裡左挑右揀,既想買便宜的,又要求能穿出來見人的,前前後後也磨蹭了大半個小時。我自帶了件風衣,自命是個耐得了嚴寒的人,也就不去花這樣的錢了。
當我們往景區去的時候,天已經是風夾雜著毛毛雨,按計劃我們坐小巴去了水簾洞。雖然飄著雨,但大家都不願撐傘,一來都買了風衣,這點小雨頂得住,二來風大,免得增大受阻面積。我們基本上都被包裹在水雨之中,氣溫驟然下降不消說,還得小心翼翼地沿著兩側的小路往上走。照相已成了件奢侈的事。越往上,雨勢越大,最經典的就是去到水簾洞頂上的大水庫。那有幾道閘門,看著大風把漲起的水重重地往上撞,激起的水花伴著大自然的風聲、雨聲,氣勢磅礡,雖然沒經歷過大規模的蓄水發電工程,但相信這已經是不相伯仲了。大家眾志誠城,毅然穿越閘門上的橋,嘩,那才叫痛快,人稍微輕點,都會給大風吹跑。風與前進的方向是垂直的,為克服阻力,我們基本上是沿對角線方向行進,風衣此時也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被狂風吹得飄搖,濕濕地粘在身上。大叫著衝向附近的一家小店,哆嗦中的我們露出勝利的微笑。
少事休息後,我們從另一條路上返回。由於天氣不好,游客不多,冷清得讓我們這幾個變成“山中的霸王”,物以稀為貴嘛。
折回小巴出發點,我們立即轉道上今天的重頭戲—衡山四絕之祝融峰。在門票處,游客不知突然從哪裡冒出來,接送車輛坐滿了一車又一車,看來這不是浪得虛名哦。臨行前我也參考過其他人的游記,收集了很多可以少走彎路的建議。雖然此行目的是爬,但也要節省時間,為最終登上高峰而儲備能量。所以我們選擇坐車到半山亭。這一段柏油路還算好走,可是很窄,雙向車輛還要互相避讓。路旁的行人反而不多(可能還另有小路吧),但車身過處,也要駐足行注目禮。我趕緊把濕漉漉的鞋脫掉,難受,這次穿了雙不防水的鞋,可惡。
到了半山亭,我們趕緊補充能量,要了份一百元五菜一湯標准的伙食,味道一般,但那辣啊,直往心肝脾肺腎裡去,驅寒之余,還打通上下經脈,毛孔舒暢,人立刻來勁了。趁雨勢漸小,趕緊買來一次性雨衣,上上下下打包好,雖然單薄,但起碼能擋風遮雨。當我們往下一站前行的時候,呼呼的風吹得我們瑟縮打顫,逆風而行的感覺就像拉著粗纜的纖夫,舉步維艱,嚴重打擊了我們要徒步上山的欲望,不約而同再一次鑽進了開暖氣的小巴。這段路比之前的更要命,不但泥濘不堪,而且每個轉角處接近180度,司機的技術稍有偏頗,整車人的身家性命便付諸東流。路上的私家車也較前一段的少了,畢竟是靠山吃山,司機這碗飯也不是好吃的。看到他把方向盤360度大回環,不禁要聯想起操縱橡皮艇的船家來,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啊!由於山路轉得急,不消一會兒的工夫,我們已到了終點站。窗外已是霧氣彌漫,看到的僅是在車門湧動的人頭,奇怪,怎麼會這樣?在下車之際,我們已感到情況不妙,車下的人還沒等我們下齊,就已經毫無秩序地硬擠上來。嘩,噻,好冷呀,跟半山腰的氣候截然相反。毛毛雨還能抵擋得住,可那風,吹到臉上真如刀割。在廣州最冷的那種天氣裡,都未曾有過這樣的感覺,加之御寒衣物不足,那感覺更凄涼了。下車的地方就貼在懸崖邊,我們下時還得小心翼翼,真擔心這幫慌了手腳的人們會失足墮山。舉目望去,已分辨不出哪是雨哪是霧,游客就像受驚的小鹿東跑西竄,見到上山的車就死命在後頭追,我們也逃脫不了被衝散的命運。能擋風遮雨的廟宇已經站滿了目光焦急的人,憑著我們嬌小的身形擠入人群不是難事,站定腳跟時才發現少了個女生,糟糕,人海茫茫如何去找?我們唯一的一個男生劍似的衝入雨幕中,而我們也只有焦急地等待著。當我們向裡走的時候,見到一魁梧的中年人正急切地與有關單位描述著現場發生的情況,畫面很熟悉,噢,中國移動覆蓋面廣,此時再一次找到了見證。總算大團圓了,我們找了個人少的位置,這就是電信賓館。跟網上的評論不同,這裡的環境很差,從一些敞開門的房間來看,簡陋,還有一股味道,混合著旁邊的洗手間發出的難聞氣味,待十分鐘都讓人窒息。意外地見到不遠處有一對情侶,正坐在鋪在地上的雨衣上,男友從背後環抱著女友,沉默著,等待著。已於前晚入住的旅客早已披上了厚厚的軍大衣,神情就顯得從容一些,但被風雨如此阻斷,多少有點懊惱。權衡利弊後,考慮到安全問題,我們決定無功而返。但當我們再一次衝入風雨中時,情況完全出乎大家的意料。車依然運載著一幫幫旅客上來,就如我們一樣被無情地洗禮。慌亂的人群已毫無秩序可言,大家極盡逃命之本色。我們身單力薄,更是被拆得支離破碎,此刻的呼喊聲、叫罵聲,哭泣聲已完全被淹沒。過了半小時光景,漸漸的有警員上山維持秩序,旅客全被安排在一個相對堅固的雨棚下等候。全部人擠成一堆,可以互相取暖,可等得越久,人就越冷,我已經可以感覺到旁人的不停哆嗦,我的手也要通過摩擦來讓血氣運行,要不真會僵硬了,千萬保佑不會落下後遺症,我還要再活一百年耶。雖然大局是控制住了,但仍然有人想渾水摸魚,不料被群眾的呼聲給壓了下去。但對老人,小孩的關愛,大家絲毫不吝惜。有一個當地導游給他的團友帶來了二鍋頭,腌制的袋裝辣泡菜,安慰著大家:“我當這麼多年的導游,走了不知多少次衡山,這種場面都從未見過,大家經歷了這一難,回去肯定發大財”。很欣賞這位大哥苦中作樂的真知灼見,在場的人都樂了,心也寬了。也有這樣一些旅客,見到這般難能可貴的風雨交加,人頭湧動的場面,趕緊豎起“v”手勢留影,真有你的。
我們等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終於迎來了屬於我們的救命稻草。擠上車又是一番肉搏,後面的人死命往前推,真的佩服人的體積可以那麼伸縮自如。逃生此時已勝過一切。終於都上了車,才算松了口氣,回頭望望在風中飄搖的棚頂,在雨中瑟縮的人群,被救的感覺是如此的真實。只可惜,無緣領略祝融峰頂的雄偉。下到半山,原來一切風平浪靜,歡聲笑語,可我們還沒有從驚險中抽離出來,談意正濃。有了這次的經驗,相信今年冬季的某個假日我們一定能重登此山,前提當然要有好天氣。衡山觀雪噢,想起來都吸引人。
幾經展轉,我們當天就回到了衡陽。伴著火車的汽笛聲,結束了這次百年難遇的衡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