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水青山裡蕩漾——浙西大峽谷游記

作者: ingjoey

導讀工作的繁忙,常擠去了雙休日,而在早春三月,竟忙裡偷閑,玩賞了一趟令人神往已久的浙西大峽谷。出昌化,入大峽谷,由於連日下雨,道路泥濘、山路險陡,但一路的景色早已讓兩顆“久在樊籠裡”的心雀躍不已。下午四點,我們來到了白馬崖下。雨一直不停,在入口處就遠遠聽見轟轟的水聲。一路上得山來,除了我和三三再無其他游人。山路崎嶇,巨石嶙峋,然青山翡 ...

工作的繁忙,常擠去了雙休日,而在早春三月,竟忙裡偷閑,玩賞了一趟令人神往已久的浙西大峽谷。出昌化,入大峽谷,由於連日下雨,道路泥濘、山路險陡,但一路的景色早已讓兩顆“久在樊籠裡”的心雀躍不已。下午四點,我們來到了白馬崖下。雨一直不停,在入口處就遠遠聽見轟轟的水聲。一路上得山來,除了我和三三再無其他游人。山路崎嶇,巨石嶙峋,然青山翡翠,頓覺一千多度的近視眼也亮了許多。記得高中語文第一課,是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文中寫到:“山沒有水,便如同人沒了眼睛,失了靈性”。我們順水而上,由於連下了幾天雨,水流湍急,水聲轟隆,我們連彼此的說話聲音也無法聽得確切。唯一遺憾的是,水勢急了,則失之清澈。面對如此美景,所有語言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如此庸俗,連身為中文系高才生的三三,也只能頻頻以“哇”、“啊”來顯示自己的驚嘆。

上得半山,有一撐傘的中年婦人從後面趕來,禁不住問我們可曾害怕?並叫我們行走小心,我們與她談話,她稱自己是山頂小店的主人,晚上要住在山頂的。她於是一路和我們一起走,遇上我們停下拍照或者犯傻的時候,她就在上游站著等我們,臉上掛著慈祥的笑。行到巨鼎石處,有一支路前往鳳凰台,於是我們叉到支路上去看“峰回路轉”和“靈蛇出洞”,待我們再返回正路,登上山頂,卻不曾看見有什麼小店,更不曾看見一絲人影,直到下山,也再未曾看見那婦人,莫非是山裡的神仙?心下怯怯,卻又覺得甚幸!

未到山頂,便聽到氣勢龐大的水聲,知道那便是白馬崖的重點啦。奔至近處,只見雲霧繚繞、水珠飛濺,一條白練飛奔而下,蜿蜒直到遠處。站在這瀑布前,方知李白所謂的“飛流直下三千尺”是何風景。水珠濺在身上、臉上,只覺得整個人都是亮晶晶的,似乎一下子擺脫了那城市的喧囂與嘈雜,沉浸在這山水裡。待到痴迷,終記得需在天黑之前下山去,從另外一條路下得山來,一路與浩蕩的泉水同行,倒也並不寂寞。

第二天,來到劍門關,這又是另外一番風景,路勢相對而言要平坦的多,但順著大峽谷的水一路行來,峭壁邊時而有各種獨特的風景,在於你的發現。我和三三時而在路邊發現不知名的小花,時而又看見高空表演雜技的幾個少年,對他們的生活感慨一番。劍門關口,在我的一再叮囑下,三三居然還是跌了個仰八叉,在狼狽的同時,我們又為自己的發現竊喜不已——那是經年無人行走的小路,入口隱藏在草叢中,到的盡頭則可見到另外一番風景。出得關來,在山裡的大路上行走,前後皆空曠無人,只見得山上四處有山泉蜿蜒流下,三三在路邊發現一株松樹,居然從根部分為兩枝,相互纏繞著生長,三三感慨於自己的形單影只,於是在樹前留下郁悶的神態。

天公作美,雨竟然停了,於是我們央人驅車送我們上天池。天池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山頂,天池那邊就是安徽了。沿著三十多公裡的盤山公路蜿蜒而上,在山下可遠望百米之外,雖陰卻無霧,而越到山頂,霧越來越濃,逐漸的車身一米以外已經看不清楚,我和三三也逐漸感到寒冷,畏縮在車上。到得山頂,方知我們是幾天來唯一的游客,大霧越來越濃,進得山門,只見得四處白茫茫一片,一則因為濃霧,二則因為前幾天下雨,今天突然轉冷,所以地上都結冰了,踩上去咯吱作響,樹上、草上則都結了一層層的冰霜,如雪花一般。聽人介紹,這是很多年來都沒有的景像,我和三三不禁雀躍起來,忘卻呵氣成霜的寒冷,一路飛奔而去。路邊的松樹,都披了厚厚的白霜,若非剛從山下上來,怎麼也難相信此刻正是陽春三月。圍著天池轉了一圈,花了兩個小時,雖然遺憾到得天池面前卻未曾識得天池真面目,而看著四處如嚴冬雪後的景色,也深感不虛此行。

人在旅途,常會聊發感慨,生活太累、工作太忙的借口常常會讓我們失去一些享受自然的機會。其實,工作、生活也是一種旅途,但看你如何窺視到更深刻的景色。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