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游記

作者: heyjean

導讀其實去南京是早在去年五一就有計劃了的,但是那次臨時改成了蘇州,於是與南京失之 交臂。 這次回上海剛好要經過南京,所以南京之行又上日程。 在此之前匆匆忙忙做功課,在網上參考了些旅行路線,在別人的經驗上草擬了一下行程 安排。 據說,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比不得先時的富甲一方,如今已有些沒落。於是心裡懷想秦 淮槳聲燈影,暗暗畫著南京的小模樣。 ...

其實去南京是早在去年五一就有計劃了的,但是那次臨時改成了蘇州,於是與南京失之 交臂。 這次回上海剛好要經過南京,所以南京之行又上日程。

在此之前匆匆忙忙做功課,在網上參考了些旅行路線,在別人的經驗上草擬了一下行程

安排。

據說,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比不得先時的富甲一方,如今已有些沒落。於是心裡懷想秦

淮槳聲燈影,暗暗畫著南京的小模樣。

到達南京的那天是風和日麗, 陽光燦爛的像小姑娘的臉------還帶著些冬日的清

冽. 我們一下火車也來不及唏噓懷古了, 買了張南京地圖就跳上1路車開始我們的南京歷程

了。

在我的印像中南京是個環形的城市,如果說這是一種錯覺,那一定是公交車給了

我這種錯覺。我坐的1路公交車就是環繞著南京城的,一路上我看著窗外倒退的街景,雖然

不是刻意的,但是不由自主的生出一種懷舊的情緒了。南京的樓不是很高,低低的,我不知

道用“含蓄”這個詞形容是否准確,但是南京確實少了都市的霸氣和氣派。

我們在南京大學附近的鼓樓醫院下了車,選擇住在大學裡是因為一來我們想感受

校園的氣息,二來大學所在之處比較清靜,三則也是經濟上的考慮。南京大學也是盛名在外

的學府了,卻也和著南京的精神――順著一條小小的漢口路拾坡而上,才發現原來是綠蔭深

處有人家,原來南京大學的門開的如此低調。南苑是居住區,因為趕上寒假所以缺少人氣,

也不見多少帥哥美女的。南京大學的南苑賓館就是我們此行的下榻之處了,外面看牆頗有些

舊舊的,灰暗的牆面,以為年代久遠,而實際卻是刻意建造的顏色。中庭是有個院子的,假

山襯著一池子的水,也不見得多有情調,但是感覺還挺好的,就住下了。

其實南苑賓館靠著另一個的門就是珠江路(廣州路?),離商業地帶新街口不算

遠,15分鐘步行路程。安頓好了,就往新街口去了。新街口實際上是個十字路口,如今正

趕上在大修地鐵,行路有些不方便。對了,在此要提出來的是,在南京過馬路很是不易,有

時候要過到馬路對面要繞行很遠。與此對應的是:公交車上反復強調的是“不要橫穿馬

路”,看來南京人對過馬路很是有講究的。很多人都喜歡到上海來買衣服,但是在南京我發

現還是這裡的衣服好(我指的是品牌)。雖然都是些上海的牌子,可在南京折打的比上海要

多,而且還有的挑。於是狂喜,在此就略去三千字......

滿足了購物癮,自然也不能錯過了風景.我們先計劃第一天下午去鐘山風景區,

剩下的一天就在市區游覽秦淮舊址了。

其實在南京,行是最方便的。不管是到哪個風景區都有大眾交通工具直達,1塊

錢的車票又經濟又方便。我坐在3路雙層車上,順著中山東路悠悠晃晃直往中山陵。車有點

上海911的感覺,但是景致確實極其的不同。即使在陽光下,那些高層建築也顯得極其灰

色調,朦朦朧朧,連sheraton,hilton也不例外。

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安葬之地,歷代也有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在此,可見確

實是塊風水寶地。不過以我之見,除卻我們後人對先輩的瞻仰來的,我以為把這裡開發成旅

游景點似乎有些不妥當,誰希望自己身後的棲身之地變成景點,占滿商鋪,人來人往?但

是,這確實是我對中山陵的第一印像,挺熱鬧的,大家湊到這來看熱鬧。幾道的陵門,長長

的石徑,路兩旁栽滿松柏,沒有肅穆,有喧鬧的人群,相機,小販的叫賣聲。忽然想起中山

先生其實也不至於寂寞吧,沒有曾今的對墓園的印像中的“孤魂枯木,老鴉叫聲凄凄慘

慘”。從牌坊上達祭堂,就是長長的石階,共392級,8個平台。站在石階下不覺得高,

但是真正要一口氣跑上去卻落的氣喘吁吁,四肢乏力了。

此處的建築和別處的古建築有些不同,別處如皇家園林都是紅牆綠瓦,而這裡卻

是白牆青瓦。開始我覺得創意不錯,後來忽然醒悟到原來是照著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來設計

的。

祭堂是前廳是中山先生的雕像,後廳就是石棺了。是個小小的穹隆,正中地下是

長方形的石棺,上面有中山先生的臥著的雕像,不知道裡面是真人還是衣冠塚。祭堂外面後

面有個小花園,還有些壁刻資料記載著中山陵從設計定稿到完工的經歷。

從中山陵到靈古寺其實還是有些距離的,連接其中的是一條幽靜的彎曲小馬路。

雖正值冬末春初,兩旁的梧桐卻情調正濃,冬日陽光斜斜的把路面照的有些斑駁。

靈古寺在古代是個無名的寺廟,在抗戰期間被當時國民黨當做了國民革命軍陣忙

將士公墓和紀念塔。其實,我是衝著無梁殿去的。該殿是靈谷寺僅存的一座古建築。建於明

洪武年間(1368-1398)。其先前所供的無量佛已難覓蹤跡,無梁殿券洞裡現在供的是腊

像,也是為了紀念從鴉片戰爭到國共抗日時期的英雄人物。反面的如慈禧太後,榮祿,袁士

凱;正面的如孫文,周恩來等等,不能一一細數。最值得一提的此殿的建築風格獨特,由下

往上看,只見青磚巧妙構成,猶如橋拱般,不見一梁一木,實為一大建築奇跡。

無梁殿之後通往的是靈古塔,同行的某某某同志似乎對此興趣不大,所以只是繞

塔一周算是到此一游了。此塔並無多大特色,仿古之作,可參照蘇州虎丘塔。

南京雖鐘山聞名,但是人文的秦淮河,夫子廟卻是別樣不容錯過的風景。想當年

秦淮兩岸煙柳桃紅,文人墨客,商賈林立,是何等的一派繁榮啊。我們到夫子廟步行街已是

接近黃昏了,也是觀賞秦淮河的最佳時段。初進街道卻感覺異常凌亂,街旁倒是商戶雲集,

因為一直留意起別人推薦的小吃,其他的倒也鮮有印像了。提起南京小吃,大家一定對什麼

鴨血粉絲湯,涼粉,湯包之類的很熟悉了吧。我自然也不能錯過這些美食了,其實除了風

景,挑選吃的完全可以用走馬觀花來形容了。南京人應該稱的上比較“好”吃的了,他們沒

有偏好哪一種味道(比如上海好甜,四川好辣),他們是百味通通來著不拒。剛吃罷粉絲湯

的鮮,又來湯包的甜,在接下來涼粉的酸,我實在沒法把南京人的吃歸在哪類。也許百味交

集乃是南京小吃的特色了。再說秦淮風景吧,其實也算不上風雅,只是讓人感覺人多,人多

就熱鬧,但是總感覺像是置身哪個農村趕集一般。大家都彙集到一處來了,觀燈,吃小吃,

要說文化氣息真無法體味。

去時還華燈未上,逛完一圈了,要走了,河兩岸的燈才亮起來了。燈未亮時,河

水黑黑暗無光,到橋上的紅燈籠亮起來的時候,也覺得並無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

那般眩目。站在岸旁曾今是青樓如今是飯館的街道上回望,想想這就是李香君,陳園園,柳

如是所居之地嗎?憑欄倚望,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啊?歲歲年年人不同了,雖說還是一

樣的熱鬧,但是兩岸的還有哪位mm倚欄相望,空生出許多惆悵情懷呢?

正所謂,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在燈火闌珊處。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