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銅是怎樣煉成的“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赤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唐,李白
這是當年李白在安徽銅陵親眼目睹冶煉銅的場面,有感而發寫成的一首詩.
安徽銅陵是中國的古銅都,銅的產量一直是全國第一.這次在氣溫最高,電力最缺的時候,來到銅陵,就是要看看銅是怎樣煉成的.煉銅車間是一座巨大的廠房,長一二百米,寬七八十米,典型的五六十年代的廠房,四處透風,沿廠房行走,給人一種滄桑厚重之感,只見火花飛濺,蒸氣騰騰,幾百米熱火朝天,勞動的場面十分感人.只見銅礦石被放進爐子,點火燃燒,不久就化成紅通通的銅水,經過幾道工序提純,90%以上的粗銅就煉好了,大部分被澆鑄成電解用的厚銅板,進入下一道工序,電解銅,只見一大片電解液池,裡面插滿了電解銅板,每個池邊還有一個小燈泡,只要燈泡一亮,工人就會到這座池子上檢查銅板有無粘連,池子上的溫度至少50-60度,看著工人光著膀子很辛苦,還受著硫酸銅的腐蝕,工作條件真是很糟糕,不過電解出的銅增光瓦亮,黃通通,金燦燦,一塊塊大銅板真令人難忘.
我們住在五松山賓館,由於時間緊張,也沒到市區轉轉,只是夜晚的銅陵十分美麗,市中心有一片湖區,修繕一新,燈光點點,映襯出遠處市政府辦公大樓,又稱雙子塔,遠處毗鄰長江,銅陵也是盛產水泥的地方,從合肥開車過來,經過好幾座超大規模的水泥廠,都冒著灰煙,感覺銅陵的大氣環境不是很好.
銅陵人好客,短短幾天時間便與主人建立了深厚感情,只想早日再見.
如果不是親眼一見,怎麼也不會相信銅陵這地方有全國最先進的電子芯片生產基地,以銅泊片為基礎的電子芯片,肉眼看不清的密密麻麻的觸角在這裡輕而易舉地生產出來,廠區的現代化讓人不敢相信這裡是在中國的中部地區安徽,銅陵人早已做好准備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由以銅為支柱產業的經濟結構轉向電子,環保等產業為龍頭的產業結構.這樣一來,他們未來的50年甚至100年,狀況要比現在的大慶,撫順要好得多.
來銅陵很方便,從合肥,南京開車2個多小時就到,這裡有很多精致的銅雕藝術品,不防買些回去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