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黃山六日游(二)

作者: panpan1974

導讀04年黃山游記(二)11點半從牌坊群出發,趕往呈坎。路過歙縣西時有一古塔,塔高七層,八角形,塔前有座類似城門的建築。江師傅將車靠邊停下,指著正在施工的工地問我們,這座塔與那個類似城門的建築像什麼?(這座塔有個好聽的名字,由於我的游記在黃山下山途中不慎遺失,塔名我實在想不起來,現在所寫的全是這兩天回憶的。)答案是徽州的筆和硯,他說這裡正在 ...

04年黃山游記(二)11點半從牌坊群出發,趕往呈坎。路過歙縣西時有一古塔,塔高七層,八角形,塔前有座類似城門的建築。江師傅將車靠邊停下,指著正在施工的工地問我們,這座塔與那個類似城門的建築像什麼?(這座塔有個好聽的名字,由於我的游記在黃山下山途中不慎遺失,塔名我實在想不起來,現在所寫的全是這兩天回憶的。)答案是徽州的筆和硯,他說這裡正在圈地,過兩個月完工後就要開始收費,現在是免費的,可以登到塔頂遠眺。這塔上長了不少雜草,可能歙縣介紹中城西的宋塔,我想登塔一游,但同伴們見施工的場地比較泥濘,都不願去,只得做罷,用DV拍了個全景就又踏上了旅途。

經過徽州區(岩寺)、潛口到達呈坎已12點,我們早已飢腸轆轆,江師傅帶我們到路邊的小飯館吃面,荷包蛋面4元、肉絲面5元(都有蔬菜的),看看周圍也沒有幾家飯店,將就著吃一點吧。面的量還是很足的,味道也不錯。游了呈坎才知道這個地方開發得不好,村裡沒有一點商業味,沒人賣東西(除了2個小賣部,據說還是村委方便居民辦的)。游客也少,我們去時好像就我們4人。

在煮面的時候江師傅帶我去附近的一家園藝公司參觀了一下(因為路上經過幾個苗圃,我對此有興趣),裡面的古樹可真不少,亭台樓榭間,有幾株百年黃楊,長得枝繁葉茂;一條道數十米長,兩邊都是桂花樹,都有三、四尺的胸徑!個別的我一個人都抱不過來!路邊的地上,兩溜柱托(就是古代建築木柱下的石托,像個鼓的模樣),上面的花紋皆不相同。這些樹和柱托是哪來的呢?聽說樹是從山民手中買的,植活了,轉賣到城裡,可以賺大錢;那柱托呢?是村民們把祖宗的遺物賣了收集的。我不盡想到,這山上的樹也能隨便賣?好像前不久經濟半小時對類似的事情進行過報道。反正這園藝公司裡奇花異樹是不少,聽江師傅盡他所能介紹了一下,也長了不少見識。

逛一圈大概花了12分鐘,回去時面已上桌,他們剛開始吃。這時間抓得可真緊。

12點35分進呈坎村,門票35元/人,配免費導游。

呈坎古名“龍溪”,始建於唐,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一進入呈坎村,便可以看到氣勢恢宏的寶綸閣,寶綸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貞靜羅東舒先生祠”,始建於明嘉靖間(約1542年),後殿幾層,因遇事中輟,七十年後重新擴建。

古祠占地五畝余,分前、中、後三進,五層山牆,層層升高,顯得氣勢宏偉威武。第一進為儀門,儀門內是八丈見方的天井,天井兩旁為廊廡,第二進為大廳,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聳立,石柱之後是二十四根圓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難以合抱。上面檁梁重疊,橫直交錯,正中的冬瓜梁粗大莊重,現堂上還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彝倫攸敘”四字,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所書。大廳高大的板門照壁後又是一個天井,其後第三進才是寶綸閣。

寶綸閣是整個祠堂的精華部分,相傳主持續建此祠的羅應鶴,明萬歷間曾任監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職,深得明神宗龐信。羅“蓋之以閣用藏歷代恩綸”,故名“寶綸閣”,後來約定俗成地稱整座祠堂為“寶綸閣”。

寶綸閣由三個三開間構成,加上兩頭的樓梯間,共十一開間,吳士鴻手書的“寶綸閣”匾額高掛樓檐。天井與樓宇間由黟縣青石板欄杆相隔,石欄板上飾有花草、幾何圖案浮雕。三道台階扶欄的望柱頭上均飾以浮雕石獅。台階上十根面向內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幾十根圓柱拱立其後,架起縱橫交錯的月梁。圓穹形的屋面和飛揚的檐角,梁柱之間的盤鬥雲朵雕、鏤空的梁頭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繚亂,而又美不勝收。橫梁上彩繪圖案優美、色彩絢麗,雖歷四百余年,至今仍鮮艷奪目歷久不凋。

寶綸閣左右兩邊為登樓的樓梯,登上三十級木台階,只見樓上排列整齊的圓木柱,屋頂閣柵外露,飾以水磨青磚。此外為呈坎村的最高點,可遠眺黃山天都、蓮花兩峰煙雲。

寶綸閣以巧妙的結構,精致的雕刻,絢麗的彩繪,集古、雅、偉、美為一體,堪稱明代古建築一絕。

呈坎村中歷史悠久,整個村落按照八卦建造,後人至今仍不解其中奧秘,村中僅明代建築就有28處,有的房子樓高三層,門樓氣派,顯示戶主當年的身份顯赫,而那些精致的徽州三雕、鋪了地磚的二樓,更讓游人流連忘返。

寶綸閣真得讓我留下深刻的印像。儀門內是八丈見方的天井,中有兩棵桂花樹,遮天蔽日,與祠堂同齡。天井兩旁為廊廡,青石欄板上的雕刻十分精美。祠堂的大廳宏偉壯觀(導游說祠堂是仿山東孔廟風格),廳中那些銀杏木柱足有上千年的樹齡。大廳有十五六米高,我們吱吱咯咯地將大廳厚實的木門合上又打開,那絕對是我開過的最高的門。

祠堂裡前兩進莊嚴肅穆,風格簡樸,第三進的寶綸閣是極盡奢華。怪不得在寶綸閣完工後,羅家就沒有錢再造下去,直到七十年以後才將前兩進造好。

出了寶綸閣我們由導游帶領又參觀了三所民居,都很有特色。江南民居我也去過不少,比如烏鎮、周莊、朱家角。呈坎與之相比有它的優點,第一、寶綸閣實在是又宏偉壯觀又精美奢華;第二、你可以在民居裡盡情地參觀,可以上樓,想去哪個角落就去哪個角落,它們都保持了原貌,甚至包括家俱。那座三層的官宅,上樓看看是很有味道的,而在其他江南古鎮好像只能在樓下看看;第三、沒有一絲商業氣息,沒人向你推銷,沒東西讓你上當,不用花錢;

2點10分離開呈坎,同行的伙伴還在為寶綸閣而贊嘆,為它沒有商業味叫好,可是這裡的游客實在是少,也許是因為呈坎的旅游業被私人承包了,而那人喜歡原味的呈坎。至於八卦村的模樣,據說要從空中俯視才能初露端倪。這個村子依水而建,道路差綜復雜,據導游說沒有她,你在村裡亂走可能找不到村口的大門。

在村口江師傅指著一棵樹對我們說“那是人參果,你們吃過嗎?”我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見幾個小果子,形狀像小娃娃。

出了呈坎,經潛口,我請江師傅靠近慢行,用DV掃了個全景。

再經徽州區(岩寺)、屯溪(到火車站買返程票)、休寧縣(見到了去祁門及牯牛降的路)到達黟縣。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