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6500萬年前的足跡

作者: tianyake

導讀玻利維亞共和國南部的蘇克利市。1994年,在距離這座城市不遠處的岩壁上,當地的采石工人發現了大規模動物足跡群。古生物學家們確認,它們是恐龍的足跡。 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恐龍足跡群。附載的圖片中,在恐龍雕像的後面遠方,是大約高度80米到100米的近乎直立的岩壁,在向左後方持續延伸的面積大約三萬平方米的岩壁上,散布著涉及150個種類的5000多個恐龍足印。 ...

玻利維亞共和國南部的蘇克利市。1994年,在距離這座城市不遠處的岩壁上,當地的采石工人發現了大規模動物足跡群。古生物學家們確認,它們是恐龍的足跡。 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恐龍足跡群。附載的圖片中,在恐龍雕像的後面遠方,是大約高度80米到100米的近乎直立的岩壁,在向左後方持續延伸的面積大約三萬平方米的岩壁上,散布著涉及150個種類的5000多個恐龍足印。做一個簡單的比較:世界第二大恐龍足跡群位於德國境內的平原上,只有2個種類總數240個足印。

5月30日,我來到了蘇克利。蘇克利是玻利維亞的文化中心,一座中等規模的美麗的城市。我來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瞻仰這裡的恐龍足跡。

在數億萬年的古生物史中,大概沒有哪個時代會比恐龍時代更使人著迷,更會引發人們的想像。你一定看過電影“侏羅紀公園”吧,恐龍時代的地球就如同一個巨大的侏羅紀公園,秀麗無儔的風光,奔馳咆哮的巨獸。最令人神往的是,如同童話一樣的恐龍時代,不是留連於夢中的幻想,而是我們生存的大地上曾經有過的實實在在的畫圖。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一天,宇宙造化之手輕輕向地球軌道彈出了一粒微塵,撕毀了那幅畫圖,扼殺了那個時代,無情地抹去了地面上恐龍的存在。

幸運的是,大自然沒有忘記她歷史中這戲劇性的一頁,她為後世保存下了相當完整的記錄。在大片區域中,恐龍的遺骨變成了化石,以今人瞠目的規模,向我們無聲的敘說那過去的故事:它們曾經有繁盛的家族,它們曾經有悠久的歷史,它們曾經是這塊土地上無可爭議的主人,它們曾經生活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地方。

它們留下了足跡,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眼前。

5月31日下午,我們七八個人連同一個講解員來到了這些足跡面前。

六千五百萬到八千萬年前,這個區域是一片肥沃的平原濕地。充足的食物,使恐龍們成了這裡的常客。那段時間內,恐龍們在淺水下的泥淖中留下了這5000多個足印。而後,附近的火山爆發,灼熱的火山灰覆蓋了這些足印,為它們加上了第一個保護層。在隨後的年代中,各種沉積物使得這些足印逐漸成為化石。兩千五百萬年前,地殼變遷,安第斯山脈隆起,把這些足印所在的平地推成了我們面前直立的岩壁。

我站在距離岩壁十幾米之外的沙石堆上,仰望著那一串串垂直鑲嵌在壁面上的直徑可達一米的巨大的足印。為什麼在這片不大的區域內會有這麼多的恐龍足印?這麼大數量的恐龍的集中可能意味著是某個特殊事件的結果,那麼會是什麼事件?

根據足跡的模式,有的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屠場,首先是食肉類恐龍圍截追殺獵物,而後是跟蹤而來的食腐類動物,從而留下了各種規則不規則的恐龍足跡,夾雜著許多其它動物的足跡。當然也有非專業的解釋,我們的講解員小姐說,她認為這裡是個迪斯科舞場,恐龍們也有派對的時候。我喜歡講解員的解釋,夠浪漫。

事實是,沒有人知道答案。也永遠不會有答案。

我舉起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兩串雷龍(Brontosaurus)的足印。雷龍是素食恐龍,大樹枝葉是它們的主食。成年雷龍大約25米到30米長,重35噸左右。圖片中的恐龍雕塑就是雷龍的形像。

兩串雷龍腳印從上到下貫穿整個岩壁。從講解員攜帶的足印模型,可以清楚的辨認出,這兩條雷龍行動的方向是從岩壁上走下來,也就是說,如果向後放倒岩壁回到真正的現場,它們正在向我們走過來。

我閉上眼睛,試著構造一幅當時的場景:草原,湖水,高樹,藍天。遠方,向我走來的兩只巨獸,時間,七千萬年之前。

對許多人來說,所有古生物中穩居首席明星,最令人著迷的是恐龍家族中的暴龍(Tyrannosauaurus rex),簡稱T. rex。如果你向熟悉的老外提起T. rex,幾乎可以保證盡人皆知,會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暴龍是當之無愧的古今第一殺手。以恐龍的標准,它們的形體並不非常大,但攻擊力無可比擬。成年暴龍大約14米長,4米高,體重4噸到6噸。兩條腿走路,上肢短小有力,下肢粗大強壯,奔跑迅速,行動非常敏捷。頭部巨大,張開口的時候寬度能有一米,口中上下排列著60個20多釐米長尖刀一樣的牙齒。攻擊大型獵物時,一口下去,可以撕下70公斤的鮮肉。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暴龍有可能是熱血動物。也就是說它們有更好的適應環境的能力,但也需要更多的體內熱量供應,換句話說,更靈活,也更殘暴。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吃掉那位律師的就是一條暴龍。有人曾經計算過,假定侏羅紀公園中的那條暴龍體重4.5噸,每個律師平均體重65公斤,那麼一年下來,我們需要犧牲292個法律顧問,才能滿足那條暴龍的基本熱量需求。

我們面前的岩壁上,從右向左斜穿,有一串暴龍的足跡,一條尚未成年的暴龍。這串超過半公裡長的足跡是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最長的恐龍足跡。我們仔細研究著它的每一個足印。尚未成年,也許意味著還沒有開始它的殺手生涯,但即使是那樣,這條小暴龍所行之處,路上的其它動物也一定是望風而逃。

專家們給留下足跡的這條小暴龍起了個響亮的名字:行路者約翰。

可惜的是,在紛雜的足印中,可以肯定歸類的只有極少數。多數足印可以斷定屬於恐龍,也可以斷定屬於不同種類的恐龍,但無法斷定是哪一類。

在恐龍研究中,還有太多未解的很可能是無解的迷團。在所有的迷團中,最大的謎莫過於:恐龍家族為什麼會突然滅絕?

對於恐龍家族突然滅絕的原因,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跨學科的,相對來說證據充分的解釋,獲得了學術界的廣泛接受。

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個晴朗的早晨。

幾只龐大的水鳥在湖面上方盤旋,從草地吹入樹林的微風帶來一股新鮮潮濕的氣流,氣流中夾雜著幾絲腥味。

太陽還沒出來,行路者約翰已經早早醒來,他覺得餓了。已經兩歲了,他還沒有自己捕殺過獵物,還是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他望了望臥在一株大樹旁邊沉睡的媽媽,低聲呼喚著,催促媽媽起來為他尋找食物。不知為什麼,媽媽最近好像越來越遲鈍了。

暴龍媽媽睜開眼睛,她聽到了小約翰的叫聲。她把兩個短短的前肢搭在樹干上,緩緩站了起來。倚在樹干上,她深吸了幾口新鮮空氣。她老了,左腿還患有嚴重的關節炎。小約翰不知道,她已經無力再奔跑追殺獵物了。暴龍媽媽現在只能靠伏擊的方法,突襲老弱病殘的過往動物。

暴龍媽媽招呼小約翰,今天與她一起出獵。是訓練小約翰自己捕殺獵物的時候了。她的本能告訴她,這件事不能再拖拉了。她真的很想休息,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也許幾天以後,她就會突然倒下,成為其它恐龍,甚至小約翰的食物。但只要她還能行動,她就必須把小約翰養大,使他能夠獨立生活。

母子兩個走到了一個高坡上,想看一看周圍有沒有潛在的食物,可以利用的機會。他們向北方望去,幾十米外是一片密林,中間是空曠的草地。

突然,一道耀眼的光束從天而降,落入了北方地平線後。隨即,地平線上升起一片光幕,強度迅速增加,刺得母子兩個睜不開眼睛。

幾分鐘之後,強光減弱了,小約翰睜開眼睛,望著他的媽媽。暴龍媽媽朝小約翰困惑地眨眨眼,向山坡下走去,小約翰跟在後面。

那是一道來自於天外的命運之光:一顆直徑10公裡的小行星進入了地球軌道,剛剛以每秒鐘近30公裡的速度撞擊在距離這裡2000多公裡的地球表面上,在地表上打開了一個直徑200公裡,深度16公裡的橢圓型傷洞。

閃光過後,大股濃煙從北方地平線上升起,越升越高,地面開始顫抖。兩條暴龍這時已走到了樹林邊緣,暴龍媽媽抬頭望了望地平線上方黑煙滾滾的天空,恐懼地蹲下來,小約翰緊緊靠在媽媽身邊。

剎時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偎依著蹲在一起的兩只暴龍失去了平衡,開始在地上翻滾,身下大地抖動的越來越劇烈。

終於,一股像龍卷風一樣的氣流把小約翰從媽媽身邊平地拔起,與沙土,石塊,樹樁混雜,在半空中飛舞。暴龍媽媽抬起頭,絕望地看著小約翰。記憶中,還從未有過這樣凶猛的風暴。從出生開始,她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恐懼,她是食物鏈的頂端,萬物的主人。此刻,她伏在地上,垂下頭,閉上雙眼。她再沒有任何抗拒的力量。

風勢似乎停了下來,但只持續了片刻。新一輪狂風180度掉頭,從相反方向更殘酷地撕扯著大地,樹林成片倒塌,許多樹木被連根拔起,小約翰這時候已經是無影無蹤。

氣溫迅速上升,很快達到了沸點。那些還活著的動物,這時候開始被活活烤死。

天邊,透過濃煙,太陽已經隱約升起,最後一次把幾縷陽光灑向大地。

突然,從地下傳來隆隆的吼叫,地面開始發瘋一樣搖動,一場裡氏十級的地震爆發了。遠方山崩地裂,山石,塵土,地上能移動的物體,都被甩入高空。隨後,高溫下近乎融化的碎石又鋪天蓋地像雨點一樣落下,毀滅著還沒有被毀滅的一切。

太陽被厚厚的煙塵遮蓋了,大地陷入了黑夜。並不是真正的目不見物的黑夜,地面上,半空中,所有能夠點燃的東西都在燃燒。

暴龍媽媽扭曲的身軀伏在兩株正在燃燒的大樹之間。她張開口,頭部後仰,她的還在嘶嘶焚燒的肢體只剩下了一個焦黑的輪廓,油脂滴在身邊的土地上。飛舞的石塊擊碎了她頭骨的上半部,半融化的灼熱的碎石剝去了她面部周圍的肌肉,裸露出粗壯的上下顎骨架,與兩排尖刀一樣的牙齒。

不知道過了多少天,火焰熄滅了,到處是死一般的寂靜,世界完全籠罩在黑暗之中。

一個時代結束了。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漂浮在空中的塵霧像厚厚的帳幕,阻住了陽光,整個地球陷入了漫漫的寒冷的冬季,離撞擊點較遠的殘存的物種也開始大批大批的死亡。

地球上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幾年過去了,迷茫的陽光終於穿透了塵霧,重新照射在地球表面上,為依賴她生存的大地提供能源。

幾百年過去了,少量幸免於劫難的物種開始試探著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生活。

幾萬年過去了,重創後掙扎中的地球開始顯示出復活的跡像。

幾百萬年過去了,地球恢復了元氣。茫茫大地重新披上綠裝,青山秀水代替了滿目凄涼。以哺乳類為代表的新一代物種出現了,游魚走獸,鳥語花香,大地再一次充滿了生機。

從這一片歌舞升平景像中永遠消失的,是曾經作為這裡的主人的恐龍們。綠野上,叢林中,再不見它們巨大的身影。大難之後,作為一個物種,它們滅絕了。

在我們這個環境上得天獨厚,能夠支持生命繁衍的星球上,一個時代的滅亡似乎總是會繼之以一個新的更有活力的時代。在過去的五億五千萬年中,曾經有過五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大約平均每隔一億年左右出現一次。其中,最殘酷最大規模的滅絕發生在兩億五千萬年前,結局是整個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五的物種被摧毀。那次災難以後大約三千萬年,恐龍登上了新時代的舞台,速度,力量,它們成了大地的主宰。恐龍家族延續了一億五千萬年,最後結束於一個悲慘的瞬間,而恐龍的戲劇性的突然滅絕,為再後來的新的哺乳類動物提供了成長的機會,並最終導致了人類的出現。

在一代一代漫長的路上,消逝的物種留下化石,留下足跡,留下了自身生命的痕跡。

不知道還要再經過多少次生生滅滅,有一天,地球上支持生命的條件將不復存在。當那個可怕的時刻到來時,時間,歷史,所有的一切都將失去意義。然而,即便到了那一天,在這個永恆沉寂下來的星球上,還是會留有億萬年中她所養育過的無數生命的痕跡。

而生命的痕跡,如同無邊沙漠中的一滴清水,是宇宙中真正的輝煌。

我相信,這是人們來蘇克利的根本原因:尋找那失去的世界中生命的遺跡。說到底,它們與我們的區別,只是同一件事情中兩個不相同的部分,因為我們有承前啟後的血肉聯系,因為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