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初識青藏線
青藏高原是神的國土,英雄的故鄉。
在這裡,一切低斟淺唱和脆弱婉約都是不合時宜的。在這裡,你只能擊節高亢,像那群山之間奔騰不息的雅魯藏布,像那在雲層之上昂起頭顱的喜馬拉雅,至少,也得像那高踞塵世之上的布達拉。
太多太多的期待,太長太長的等待!當我們的越野車離開格爾木直赴青藏線,一種神聖而激動的氛圍就包圍了我。亢奮的我,一天之內橫穿1200公裡、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藏線,竟毫無高原反應。初上高原的思緒,HIGH到最高點;手中的相機,隔著車窗、在劇烈晃動中也難以遏制按下快門的衝動。
在長途客車中顛簸的背包客很容易在劇烈的高原反應中忽略青藏線不斷變幻的美景。誠然,青藏線沒有川藏線那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繁茂的植被,沒有滇藏線那無數條奔騰的河流做伴,也沒有新藏線崎嶇的山路帶來歷險的快感。然而這裡有最典型的青藏高原,你將充分體驗青藏高原偉岸的性格。從山區、無人區到牧區,移步換景的感受讓你絕不寂寞,何況還有昆侖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一路陪伴你直抵聖城。
青藏線從格爾木出發,經南山口、五道梁、沱沱河、開心嶺、唐古拉、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等抵達拉薩。從未想過,我的生命中會和世界屋脊中這樣一長串陌生的名字發生如此緊密的聯系。我記得每一個地點的海拔高度,那裡的風霜雨雪,那裡高翔的鷹,那裡淳樸的人。閉上眼,我仍然清楚地記著三次往返穿越唐古拉的感覺,我能夠用記憶撫摩千裡青藏線的每一段等待沸騰的土地。
把地圖上的名字逐漸烙入生命的版圖,是一種奇妙的感覺。突然想起了以前在長江三峽度過的日子,那躺在峽谷之中的11個縣城,如今大多已永沉江底,然而,我知道自己曾經走過那裡,古城牆上的江風,夜航船的燈光曾穿越我的眼簾。那些生命中因壯美景物相逢而銘刻下的感動,永不消逝。
從格爾木出發,青藏線首先要攀上戈壁灘邊緣的昆侖山。受干旱氣候影響,昆侖山上幾乎寸草不生,幾百裡看不到一點綠色。惟有行至昆侖山脈中段,玉珠峰、玉女峰、玉虛峰聯袂佇立,帶來雪山的第一次聖潔問候,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告別大雪初降的昆侖山口,就進入了可可西裡無人區,這裡是藏羚羊和藏野驢的樂園。7月初正是藏羚羊大規模遷徙的時候,我一路上都在朝兩邊搜索,生怕遺漏了藏羚羊的蛛絲馬跡。可惜我們通過時是中午,下午才有大規模過境。不過還是遠遠看到了兩小群藏羚羊在徘徊,可惜太遠了,視力和相機都鞭長莫及,讓我一閃而過,只能扼腕嘆息。
上帝的垂青終於降臨了。車行至楚瑪爾河附近,司機突然驚呼:“藏羚羊!”然後急劇減速,然後停了下來。我們打開車窗,只見路右側有一只孤零零的藏羚羊正等待過境。細長的腿兒、秀氣的頸項,警惕的眼睛正在2米以外盯著我們。美麗的尤物就在眼前,一時間大家心花怒放。
不容我們細看,小家伙就快速啟動,眨眼間就從我們車前跑過,進入左側的無人區。我手忙腳亂地開相機,等我手中奇肉無比的NIKON4300擺脫休眠狀態、對焦完畢,它早跑到50米開外,急忙按下快門,只來得及留下了它小小的背影。遠方雪山的映襯下,只見它揚長而去,騰躍的背影無比輕巧。
可可西裡偏向西南,就要穿過青藏線的最高點:海拔5032米的唐古拉山口。這裡將讓你領略什麼叫雪域高原。離那裡還有數十公裡的時候,巍峨聳立的雪山就包圍了天際線,烏雲翻滾、白雪皚皚的山巔盡顯驕傲和威嚴。不知是缺氧還是激動,心髒禁不住劇烈跳動起來,一種難以訴說的感動要讓眼睛濕潤。是的,這就是西藏,我向往的地方!我終於來了,這裡比夢境還要美麗和誇張!
司機這時打開了車上的音響,“唐古拉風暴”的藏歌聯唱響起。在悠長的天籟中環顧雪山、藍天、白雲,此情此景,讓人恍然。我們的豐田沙漠王子4500是青藏高原上最棒的越野車,在路況很好的青藏公路上可以放到160公裡/小時,端的疾如奔馬,但我在那一刻卻有騎上真正的馬的衝動,真想像《指環王》中的甘道夫一樣白袍飄飄、向著雪山縱情馳騁。《指環王》壯美的景色已經讓人熱血沸騰,唐古拉卻還要壯觀十倍,美麗十倍,真實一百倍!此情何堪?
唐古拉山是青藏高原的氣候分界線。翻過山口,就進入了水草豐美的羌塘草原,這裡地勢相對平緩,風景也與蒼涼空曠的唐北段迥然不同。遠處是數百公裡都連綿不絕的念青唐古拉,雪山下是無比廣闊的濕地草原,星星點點的水窪,雲影徘徊,牛羊遍布,放羊的藏族姑娘還不時唱起高亢悠揚的歌。這和我想像中高寒干旱的西藏截然不同,仿佛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但無處不在的雪山又告訴你這裡就是獨特的西藏。
是的,這裡就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淨土——西藏!這裡的空氣缺少氧氣,但明淨得十分透徹,仿佛我們熟悉的世界終於被拂去一切塵埃,真實地呈現在面前。來到西藏,你才會明白為什麼攝影家的照片如此出色,因為這裡隨便一拍都是出色的景致;來到西藏,你也會明白即使世界上最好的相機配上最棒的超廣角鏡頭也難以攝取100%真實的西藏風光,因為這裡的視野實在太開闊太透亮了!除了你的眼睛能夠看到,你的心靈能夠體會,任何機械設備都無助於復原你的西藏記憶。所以說:最美好的回憶,往往留不下確鑿證據。
在西藏各處旅行,這種真實明淨的地理空間常常讓我有一種奇怪的熟悉感覺,仿佛不是第一次來,而是“重返”,似乎我們生來就屬於這裡。在去林芝的路上,我在冥想中終於找到了這種感覺的源頭:童年。這就是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那時侯的天也是這般明朗,空氣在潔淨中透著芬芳。小時侯在黃土高原上,下雨的時候總喜歡光腳奔跑在泥地裡,那種泥土的溫熱、松軟、干淨,包圍著腳趾,無比舒服。那時的黃河邊,留著大片的濕地,瘋長的水草間常常有野鴨子飛起。現在呢?一切都不堪回首了。感謝西藏,在世界最高的一角還幫我們收藏著許多美好。
西藏有獨特的本土宗教,其中對神山聖湖的崇拜與內地民間信仰截然不同。然而來到西藏,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理解這種信仰:面對這樣聖潔的山水,我們太容易發覺自身的渺小,太容易被感動,太容易有仰視的敬畏之感。在那曲的桑丹康桑(海拔6800米)、當雄的念青唐古拉主峰(海拔7111米)這兩座神山腳下,我曾長久凝望,那潔白的、千年不化的雪頂,帶給人的的確是對大自然造物奇跡的敬畏和感恩,心靈由此淨化是理所當然的。面對高潔的神山,你會體會到,將自己的身體匍匐下去、雙手合十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我常常想,人怎可用自己的腳去褻瀆這樣的神跡?在登山者的思想中,真的沒有一絲敬畏嗎?這種人定勝天、渴望征服一切的幼稚、落後的思想,是該被人類拋棄了。要知道,站得更高也許可以讓你看得更遠,但保持仰視的姿態卻可以讓你永享生命的滿足。有識者自當識得輕與重!
五、藏人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