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記行-米林薩一日傍晚,我們照了夕陽下的清真寺往回走,在一個叫恰薩巷的路邊發現一種獨特的壓井,它除了一個不能轉動的鐵杆和出水口在外,其余全都密封在水泥台下。我們在烈日下走了一天,嗓子都快冒煙了,卻不會用這井,只能望“井”止渴。恰好這時走來一位提著水桶的大媽,她的手裡還拎著一根長棍子,原來是這根棍子難倒了我們,只見她將棍子從鐵杆上方的窟窿中穿過,一端支在牆上,一端壓在鐵杆前的支點上,清澈的水便流出來。大媽一邊壓著水一邊用疑惑的眼睛看著我們,阿川走上前向她打招呼,幫她壓水,我則舉起像機搶鏡頭。
忽然一個大眼睛女孩跳在眼前,她的身邊還有個矮她一頭的小男孩,她做著手勢想讓我為她照像,我馬上拍下了這個走上門來的模特,她高興地扯著男孩兒跑遠了。我們正喝著水,她又一溜煙地跑了回來,懷中還抱著個胖娃娃,她一邊喘著氣,一邊筆劃著讓我再為她們照張像,我見這娃娃頭戴有花邊的嬰兒帽,胸前掛著個奶嘴,睜著詫異的眼睛,蠻可愛的樣子,想必是女孩的妹妹吧,為了不讓這個會疼人、體貼人的大姐姐失望,我滿足了她的心願。
當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女孩羞澀地和我們說話,可是她說的是維語,我們一句也聽不懂,該不是還想照吧,我又舉舉像機,可是她卻搖搖頭,我們更是一頭霧水了。一時間圍上來不少人,其中的一個老漢對我們說“她想要照片。”噢!原來是這樣,可能她以為照片會馬上出來吧,我們掏出紙和筆讓女孩留下地址和名字,並讓老漢轉告她等照片洗出來後給她寄來。女孩很高興,提筆就寫,可是,我的天,她從右往左寫的是維語!我只認識其中的阿拉伯數字!老漢這下也犯了難,他只會說簡單的漢語更不會寫,我們連筆劃帶手勢才搞清了兩點,女孩叫米林薩,門牌號XXX。我們沒有完全的把握可以將照片寄到米林薩的手中,但這些純樸的鄉親卻是面帶笑容,為我們明白他們的意思高興萬分,米林薩更是用目光送了我們好遠。
隔了一天照片洗出,為了實現承諾,我們又到了恰薩巷的水井前,有蒙面的女人在壓水,看見我們,將蒙著的臉轉向牆,使我們不敢靠近。正值中午,巷子裡沒有什麼人可以問路,不過不要緊,我們有米林薩的照片,還知道她家的門牌號,相信會找到的。
沿著石板路拐進弄堂,又是另一番感覺,幽深的小路曲折地似乎沒有盡頭,試探著前行卻又被扇扇紅門擋住了去路,有一些虛掩的門,後面的溫馨世界讓人不敢冒昧打擾。一家的門檻上坐著兩個女孩在玩,我上前輕輕地向她們打招呼,指著米林薩的照片問她們認不認識,她們睜大黑亮的眼睛,不說話,也許她們不明白一個陌生人在說什麼,簾子後面傳來大人呼喚的聲音,為了避免誤會,我們離開去找別的孩子。
一路問了許多孩子,終於有個男孩認識米林薩,讓我們跟他走,又有許多孩子跟在我們身後,他們為有人送照片這樣的新奇事興奮不已。跟著走在前面的男孩七扭八拐後我們終於見到了我們要找的門牌號碼,可是門上的大鎖讓人有些失望,一個會說漢語的女鄰居告訴我們米林薩和她的媽媽出門了,晚上才能回來,說完就閃進門內不見了。我們正踟躕不前,有位白胡子老漢上來,我們便請他代為轉交照片。雖然不能親眼看見米林薩看見照片的高興樣子,但遇到這麼多的熱心人也挺有趣。
我們身邊的孩子紛紛要求照相,我們給他們照了張合影,其中一個男孩子一個勁地朝我們喊“阿裡木”,可我們不明白他的意思,他還是使勁拍著自己的胸脯喊“阿裡木”,看了他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他是說他名字叫“阿裡木”,他想讓我們知道他的名字後給他送相片,真聰明的男孩,當他看出我們明白他的意思他高興地直蹦。從弄堂轉到巷子遠遠地身後還一直跟著兩個女孩子,其中一個還有著藍藍的眼睛,我招呼她們又一起照了張相,她們才高興地走開。
回來後每每翻起這些有趣的照片我的眼前都晃動著那些孩子燦爛無邪的笑容,永遠清澈好奇的大眼睛和他們的率直天真。只可惜阿裡木的照片是回到烏魯木齊才洗出的,沒法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