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心靈的歸宿地

作者: 被懷念

導讀撰稿:方力名 我本不屬於這片土地,卻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 2002年春天的某一天,應朋友之約,我來到西徑山,雙林寺頹敗的斷磚殘垣和周邊九峰環拱溪流潺潺的優美環境所形成的視覺反差,突然擊中了我心靈最脆弱的軟肋,我再也邁不開遠行的腳步。西徑山帶著歲月的滄桑和風景的美麗,接納了我疲憊的心靈,成為我停止流浪從事旅游的第一個人生驛站。 從某種意義上 ...

撰稿:方力名

我本不屬於這片土地,卻深深眷戀著這片土地。

2002年春天的某一天,應朋友之約,我來到西徑山,雙林寺頹敗的斷磚殘垣和周邊九峰環拱溪流潺潺的優美環境所形成的視覺反差,突然擊中了我心靈最脆弱的軟肋,我再也邁不開遠行的腳步。西徑山帶著歲月的滄桑和風景的美麗,接納了我疲憊的心靈,成為我停止流浪從事旅游的第一個人生驛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西徑山是個相當不錯的景點,它是離臨安市區最近的生態旅游區之一,而且文化沉澱深厚、旅游資源配備齊全,既可與其它景點組合,成為華東各市旅游線路中的一個緩衝環節,又可休閑度假,開展野營、拓展等等項目。在西徑山營銷部那段日子裡,我突然明白了工作著是美麗的深刻含義,在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整個景區一度蒸蒸日上,即使“非典”這樣的困難時期,拿著100元一個月的生活費,我也是沒日沒夜地在辦公室忙碌,為“後非典”的市場復蘇做著必要的准備。我把對西徑山的熱愛和思考,寫成洋洋萬言的《走進西徑山》,想不到,生活和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這篇文章竟成了我離開西徑山的最後紀念。

西徑山終究沒有與我的期待那樣紅火起來,那麼多沉雄的文化和美麗的山水,依然藏在深閨人未知,我有些慨然,但更多的只是無奈。作為開發商和管理者,怎樣善待山水、推廣美麗,已是旅游入行的必修課之一,否則,對自己是一種負擔,對資源是一種浪費,對游客則是一份深深的愧疚啊!

初次解讀柳溪江,在炎炎夏日。以前總以為江的誘惑僅僅在於水的美麗,然而面對“女人河”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無知。柳溪江既有好山好水,更有這山水引申出來的柔美心境,那流動著的波光倒影,就如同是早春的某一天,從鄉間小路上走向我的梳著又黑又粗長辮子的清純少女,如同這少女見我的第一眼時羞澀而溫柔的低頭不語,這便是我心中的柳溪江,那種穿著minigirl的紅裙子在綠蔭裡晃動著的鮮活身影……我頓時明白那位策劃出“浙西最美麗女人河”概念的老師骨子裡的溫柔、內心裡的浪漫,平時對風景走馬觀花的人,又怎能真正品味出其中的甘醇和溫情呢?

淌進這條美麗的女人河已經整整一年了。

在這一年中,我解讀的並非僅僅是柳溪江,同時也翻閱了整個臨安的山水長卷,從天目山到太湖源,從大明山到大峽谷,一道道如詩如畫的風景、一幀幀如影如幻的畫幕,哪怕是還沒成為風景區的指南山秋季之紅楓,都成為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當然,對於這山、這水的酷愛,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內心世界的改變。我發現風景中的游人,或閑庭信步,或悠然自得,也許就在與這山與水的空靈中,他們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就連我,這個一度粗俗、消極和自棄的男人,因為這方水土的熏陶也變得風采飄逸神情昂然了。

我參與了柳溪江各項活動的策劃,頂著烈日風雨在市場上奔走呼號,每逢節假日,我又會與同事們一起駐守在景區,協助接待來自各方的游客,力爭給所有來臨安的游客以最好的感受,分享他們內心對美麗山水的感動和喜悅。那個曾經迷失自己的我已不復存在,留下的是一個自強不息的靈魂。也許,這是西徑山的失落一直在激勵著我,是柳溪江奮鬥以及與其他景點同行們共同協作的歲月則點燃了我心中所有的激情,當初我選擇旅游,可能只是為了謀生,現在還堅守著旅游,那是因為熱愛!我慶幸身邊有那麼多睿智的策劃人,一批敬業愛崗心心相映,奔走在天地間的營銷人員,正是他們在為臨安美景的推廣、臨安旅游“蛋糕”的做大揮灑著青春和智慧,也正是這一切,使我找回自我重新塑造不懼艱險的勇氣與毅力!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擁有激情的翅膀也需要飛翔!有一天,我這個錯把異鄉當故鄉的浪人,或許會離開柳溪江甚至臨安,但這樣的山,這樣的水,這樣神奇的土地,謝安、錢镠、昭明太子、蘇軾、郁達夫……自然的、人文的、一道道風景,將永駐我心。我只願這一幅迷濛的山水畫卷、我心靈和夢想的棲居地——臨安,永遠美麗、飄逸、神秘、溫柔。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