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舞在新西蘭去新西蘭之前為了現學現賣,跟舞蹈團的老師學習了一段孔雀舞—---《月光下的鳳尾竹》,在新西蘭,這舞蹈可派上了大用場。
亞洲文化節上,這個舞蹈一亮相,就贏得不少關注,西方舞蹈風格多數是熱烈奔放或是經典靜謐,沒有太多柔美,所以孔雀舞成為特受好評的舞蹈,一支舞結束,立刻有人贊美然後問“你的胳膊難道沒有骨頭嗎?”(照片)
《月光下的鳳尾竹》後來被邀請到馬來西亞駐新西蘭大使的換屆告別晚宴上演出,也獲得一致好評。
給小學生上中國傳統舞蹈課是最開心的事情,小家伙們是Raumati south 小學6年級的學生,大大的眼睛,卷卷的頭發,個個都是洋娃娃。而且小家伙們活潑好動,非常熱情。
當小家伙們排著對走進排練廳的時候,看到黑頭發的我身穿長袖的舞蹈服裝,個個神情興奮的“哇哇”直叫,最調皮的一個小胖子從隊伍裡跑了出來和我握手,自我介紹說:“我叫傑克,很高興見到你。”像個小大人。聽到老師的指令,小孩子們都齊刷刷的都坐在了地上。揚起小臉全神貫注在我身上。
大概是小家伙們從來沒有見過非常柔美的孔雀舞,跳完一曲,他們看得入迷,然後才想起來熱烈的鼓掌。
接下來的步驟,是找幾個學生學習簡單的孔雀舞的舞蹈動作,每個人都奮力得的舉起小手希望讓我點名。看著他們清澈的眼睛,真不忍掃了他們的興,於是我叫所有的學生起立,跳起“龍首舞”。大家歡呼了一聲,統統跳了起來,排好了隊伍,像模像樣的舞蹈起來。
整個課堂,我被120多個小家伙的熱烈情緒感染著,小家伙們被東方舞蹈的特有動作吸引著,跳著喊著舞蹈著,非常開心。
最讓我驚訝的是,課程結束的時候,一個藍眼睛的小女孩跑了過來,親了我一口,並且代表大家送上對我的感謝。光是看她的小模樣,心裡面就軟軟的,冷不丁接受這樣的感謝,快讓我幸福的暈了過去。
課程結束後,走在小學校園裡的我成了名人,上過課的男孩女孩都大方的打招呼:hi Sunny,或者伸出的小手做出孔雀的手勢。讓我飄飄然了好一陣。學校的老師也非常感謝我帶給他們特殊的一課,寫來溫馨的卡片。幾天後去中國餐廳吃飯,一個小boy認出了我,跑來和我合影留念。 每當看到他胖胖乎乎的小手比劃著孔雀頭的照片,我就想起這些可愛的孩子們,心裡覺得倍加溫暖。
新西蘭人本身沒有太多的歷史,毛利舞蹈和島舞“草裙舞”就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新西蘭人對本土的土著文化愛護有加,很多大學特地開設了毛利舞蹈課程和毛利語言,新西蘭航空公司還贊助當地學院的學生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因為把自己的孔雀舞教給了大學學生,作為交換我參加了一次毛利舞蹈課。毛利舞蹈大多是反映土著人各個部落之間往來、戰鬥的情節。部落裡來了生人,先是一名強壯的男士赤膊著上身,瞪大眼睛,表情凶狠,拿著長棍,邊喊邊歌,看看是友好部落還是要准備戰鬥,那邊進部落的人也跟著起歌,或表達友好或表達戰鬥,然後後面一群人都邊舞邊歌邊喊,場面很是壯觀,歌聲更是宏大嘹亮。
草裙舞的服裝非常迷人,女孩子上身穿著用椰殼做成的胸衣,下身套上草裙,舞蹈起來不停的扭胯扭腰,像曼妙的水蛇,並且越是身材胖的人跳得越好看。
舞蹈專業的學生們特別熱情外向,課間休息放開了音樂,學生拉著參觀者到場地中間起舞,並且用我們熟悉的“拉歌”的形式來比“舞”一堂課下來,我的腰也扭酸了,嘴巴也笑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