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的老外學生們Kapiti學校為了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聯絡社區,特別舉辦了免費短期漢語課,我就是漢語課的教書先生。
教漢語,使我認識了一批對中國文化有濃厚興趣的老外。
我的老外學生來自各地,荷蘭的36歲的安娜麗絲,日本的中年女子米婭口,在維多利亞大學任教的新西蘭人鮑爾。。。不同膚色和語言,共同的是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語言,難處在於中國的發音特別是聲調很難掌握,通常是我教會了他們說:“帥哥”,他們和中國男孩實地練習的時候說的是“傻哥”。但是老外學生們很勤奮,把我的講義和筆記都隨身攜帶,碰到中國人,就拿出上課時的筆記照著說:“你好!你吃了嗎?”
安娜麗絲是Kapiti學校的員工,負責日本市場開發,她的辦公桌非常的簡單和整潔,辦公桌前的看板只貼了日本地圖和我的漢語課講義。
新西蘭人好學,對於新的文化總有無盡的求知欲望。課堂氣氛也很活躍,不懂就問。
“中國古代的皇帝有多少個老婆?”
“為什麼中國古代女子要三從四德?”
“在中國騎自行車需要駕駛執照嗎?”
“湯圓的餡是怎麼弄到皮裡面的?”
“中國古代,為什麼只有元宵節男孩子才可以約會女朋友?”我十分耐心的告訴他們,因為中國古代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在家裡女紅書畫,賢良淑德,每一年只有在元宵節賞燈的時候,才能出門和自己的心上人見面,所以,有人說,元宵節是男孩和女朋友約會的時候。。。還沒等說完,學生們就叫了起來,“天哪!一年約會一次,那豈不是要害相思病(love sick)害死了。”
“包餃子”是老外學生最喜歡上的課。加上我解釋了餃子的含義,美味的中國餃子自然成為老外學生們的最愛。
住處的主人Tony院子裡有菜園,爬上屋頂摘下了幾個佛手瓜,拿絞肉機攪碎,攙上肉和香菇,做好了餡,又叫來中國留學生幫忙,大家一起和好了面。一切准備就緒,中國留學生負責包,老外學生負責“摻和”。包餃子的時候日本女學生米婭口最勤勞,其他的學生都已經迫不及待端著盤子拿好了刀叉,米婭口一個人,又是擀皮又是包,把一整套流程都學會了。因為中國留學生的幫忙,沒費多大勁兒,每個人都學會了包餃子。雖然外觀不好看,老外們還是視若珍寶的拿回家幾個,要和家人分享美味的中國食品。下好餃子之後,來幫忙的中國留學生都沒有吃餃子,一個一個偷偷的溜走了,我都沒來得及說聲感謝他們。
課程結束的時候,學生們和我一起留影,他們堅持說,教書先生應該得到尊敬,讓我坐在第一排,我的後面很風光的站著一隊老外學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