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顛簸,又經歷了長途汽車搖籃一樣的眷顧,終於來到了目的地——桃溪。先在古樟樹農舍住下來,肚子確實受不了,開始拼命的抗議,想一想,也是,自從上了火車就沒有好好的吃一頓,無論如何,也是該祭一祭五髒廟的時候了。早就聽說桃溪有三碟名菜最是出名,必須讓我的肚子去領教一番了。來到旅店樓下,這裡是一個餐廳 ,我們幾個找了一個靠窗的位子,然後不由分說,立馬點了傳說中的三樣名菜,冷水魚、清蒸石雞、野生水蕨菜。還點了一個腌菜炒肉。一個粉蒸黃丫頭,一個水煮土雞。當然不能放過連老奸相嚴嵩都很喜歡的老水酒了。在滿桌熱鬧的人滿桌熱鬧的菜肴中我們吃開了。只是冷落了一邊上菜的飯館小姐。三杯兩盞下肚子。話也多了起來,場面活躍起來,人們不再只顧埋頭吃飯,邊吃邊聊了起來,天南地北,天馬行空。無拘無束。這期間,老吳講了一個特惡心的笑話‘嚼不斷’,令同桌的女同胞大叫不止,紛紛起立,說再也沒有胃口了。我們幾個男士照舊自顧的吃著。這一頓飯足足吃了兩小時,最後,我們幾個帶著濃濃的酒意爬回樓上睡覺了。連明天的行程都顧不上。
桃溪三碟確實非同凡響,第二天我們起來,還覺得肚子撐得厲害,連早餐都省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我們照例的點了這幾個名菜。照樣吃的腦滿腸肥,嘴角流油。聽當地人說,這三樣菜可是村子裡的特產,一般連村民都很少吃,專門留給外來的游客。讓他們品味這難得的特產,就說清蒸石雞吧,石雞是一種棲居在山間石縫中的蛙類動物,外形有一點像癩蛤蟆。在夏季的時候,還會發出‘咯’、‘咯’的叫聲,一般的五兩左右,肉質細嫩,富有豐富的蛋白質,這裡的石雞烹調方法也別具一格,先把石雞剁成碎塊,加上火腿片,香菇片,還有冰糖,甜米酒,蒜瓣,鹽,豬油等蒸制而成,入口細滑,香而不膩,由於旅客們都喜歡吃這種石雞,現在這種動物越來越少了,要到很遠的小溪裡才能抓到。黃丫頭,乍一聽,以為是一個人的女孩子的昵稱呢,但其實是一種魚,一種個頭很小的魚,用粉清蒸的這種魚,具有清火、明目、滋補身體的功能。蕨菜在桃溪的山上到處都是,是一種相對比較便宜的食物,先把嫩嫩的蕨菜采回來,既可以吃新鮮的蕨菜,又可以曬干了,儲存起來,做為過冬的蔬菜,蕨菜味甘、寒,可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可以涼拌也可以炒食,實在是出門旅游必吃的好菜。
當然到了桃溪不能只想著吃,雖然吃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我們不能夠忽略了桃溪美麗的自然風光,如果一天只是沉浸在美食物之間,那不免有一點舍本逐末了。最好是美食與美景兼顧,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到游桃溪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