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北雜記

作者: 調羹

導讀西安印像 初到西安, 陰霾的天氣讓人懶的動彈, 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於假日出游購物的熱情, 滿街都是熙攘的人群,這些完全影響了我的心情, 原先的拍城牆落日等等計劃不得不付之東流. 回民街幾乎是每個到西安的游客必經的場所, 我們也不能免俗, 可以說是計劃已久,慕名而來, 落坐後狂點一通, 同桌的是個大叔, 一塊饃幾跟牛肉串一瓶白酒就是一頓晚飯, 目驚口呆之余不 ...

西安印像

初到西安, 陰霾的天氣讓人懶的動彈, 但這卻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於假日出游購物的熱情, 滿街都是熙攘的人群,這些完全影響了我的心情, 原先的拍城牆落日等等計劃不得不付之東流.

回民街幾乎是每個到西安的游客必經的場所, 我們也不能免俗, 可以說是計劃已久,慕名而來, 落坐後狂點一通, 同桌的是個大叔, 一塊饃幾跟牛肉串一瓶白酒就是一頓晚飯, 目驚口呆之余不得不感嘆—陝西啊, 自古出英雄! 周游與席間的還有那些賣花的兒童, 攀談間得知他們都是從江蘇來的, 那些江南水鄉的孩子一到了西安似乎也沾染了古都的俠氣—買賣不成仁義在, 幫你把桌子收拾干淨後揮揮衣袖, 卻不帶走一片雲彩。

回民街的盡頭就是古城牆, 一路打著飽嗝, 我們鑽入城門, 深邃的門洞沒有燈, 兩邊城門外昏黃的燈光折射在城牆的青磚上, 夾雜著來往行人的熙熙攘攘, 小販得叫賣聲、自行車瘋狂得鈴聲讓我晃若隔世, 似乎那個唐朝古都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不再現代不再時髦, 剩下的只有城牆和生活在城牆內外的人在相互依靠. 人民依舊為了生計而忙碌,依舊人影車馬穿梭,千百年前如此,千百年後依舊如此。

夜晚的西安開始下起了稀稀洌洌的小雨, 市中心廣場上幾串風箏在飛, 賣風箏的小販不挺的往風箏上繼續接風箏, 長長的一串, 讓路過的人只有抬起頭眯起眼睛才可以看清到底這串上系了多少五顏六色的風箏…風箏邊的鐘樓上燕子在飛, 伴隨著醇厚的鐘聲, 燕子的叫聲特別讓人揪心……風箏被風拉得筆直,燕子圍繞著鐘樓不停得盤旋,雨絲打在身上,陣陣涼意……

過街地道依舊是那麼明亮, 乳白的瓷磚鋪就, 如若都市迷宮. 陣陣古音在地道裡流轉, 輾轉回眸間想起, 那就是塤啊, 就是這蒼涼的古聲讓百萬雄師潰不成軍, 如今聽來聲音依舊,但魂魄何在呢? 悲涼得古音吹得已經不再是大漠雄師,而是兒女情長,歷史傳承遺留下來到底是什麼呢?只是一個樂器而已……

一圈逛完, 我們才想起似乎缺了什麼, 羊肉泡饃, 西安最有名的是哪家?老孫家, 匆忙間我們打算打車去吃, 沒想到, 豪氣蓋天的出租車司機說沒幾個路口,硬是不肯載我們去, 也不管我們好說歹說的就是不肯, 原來俠氣的不只是這個都市, 連帶生活在這個都市裡面的人都洋溢著這江南人士少見的所謂江湖意氣!

老孫家快打佯了, 稀稀落落的二三個客人, 由於時間完了, 原打算自己掰的饃就由機器來完成了, 不過卻絲毫不影響羊肉泡饃的美味. 可惜剛才在回民街吃的太飽, 免勉強強的吃了幾口只能做罷了.

出了老孫家, 外面依舊下著小雨, 已經時過午夜, 我們一行三人匆匆茫茫的趕回賓館, 草草收拾了下就躺下睡了, 鐘塤燕鳴還在腦子裡回響, 羊肉泡饃還在肚子裡翻騰!

韓城風雪秦腔

韓城是臨時拐彎去的,原因在於西安到壺口要走回頭路,從地圖上來看韓城到宜川是有路通的,所以我們決定現奔韓城再到宜川。

黨家村是一般的旅游景點,和一般的古村落沒什麼區別,本來打算逛完就走,沒料到被一曲秦腔勾去了三魂六魄……一直聽說聽過秦腔後聽什麼都索然無味,開始不信,黨家村一曲秦腔後方才相信樸素也是一種美。唱曲的是個老年活動隊,唱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因為聽不懂),小小的老宅子裡昏黃的燈光,老人傳神的表演,瞪大的眼睛,吼唱出來直衝雲霄得曲調,吼出了秦川得直爽、秦川得險峻和秦川人不懼天地得豪邁,這蠱惑了我,直覺的舉起相機,卻因為沒閃光燈,即使打了閃光燈也打掉了現場光的緣故一張照片也沒拍成,頗為遺憾!

從黨家村出來怎麼從韓城到宜川成了一個難題,因為下雨修路那條地圖上的路現在沒車走了,我們輾轉於韓城和下峪口之間,希望能找到其他辦法,而老天似乎也並不幫忙,只要我們下車就滂沱大雨,一上了車就雨小轉停!雖然是國道,但是一碰到水還是泥濘的厲害,公交車一路上蹦跳著往返在兩城之間,這種天氣這種路肯定是會耽誤我們的行程的。返回到韓城,那裡一點雨都沒下,搞定了輛車,桑塔納,只能是桑車了,司機是位年輕的小伙喝他的朋友,不禁擔心,那麼年輕車技過硬嗎!

山路出乎我們意料的差,山石不停的刮著車的地盤,雨漸漸的大了,路變的泥濘,還好車的性能還不錯,要翻3座山呢,希望它能堅持到最後……

行程過半,車到了最高處,小雨變成了暴雨,暴雨變成了大雪,車輪已經著不了地了,在泥上漂著,並不停的陷進泥坑,下坡變的危險,走之字線變成了我們唯一的辦法,推車也變成了經常的事情,事後想起得並不是當時得困苦,反而是那些大笑著迎著風雪推車,濺的一身的泥漿,一雙登山鞋粘著泥變成2雙的重量,車向下坡劃去我們捂緊衣服追車,司機大哥的皮鞋不停的被泥粘掉,不停聽他在找鞋,剛上車屁股還沒坐熱就要繼續下車去推……等等等等的事情,現在想起來變成了這次旅途中最值得回憶的樂趣。

預計4小時的行程整整花了我們6個多小時,到宜川已經是早晨4點了,梳洗了下我們擠在一張床上睡了,我把那挑粘滿厚厚泥的褲子帶回了上海留作紀念^_^!

宜川,滿天黃沙,黃河如絹

宜川得天出奇得好,了解了早飯後開始向壺口開進,包得是輛小車小奧迪,三個人加三個包把車廂塞得鼓鼓囊囊得,司機大叔載著我們穿梭在山谷間,風還是挺大得,不停得從開著得車窗裡灌進來,幸好太陽大,風吹著暖和得很,手上拎著濕透得登山鞋,口上哼著小曲,開始憧憬,那傳說中得壺口瀑布是如何出現在我眼前得,可能是翻過一個山坳,山路一轉,偶然回首,驚現眼前得;可能是遠遠得聽見河流奔騰得轟鳴聲,停車漫步,發現黃河就在腳下得……卻從來沒料到是這麼出現得,也許是我期望得太高了……滿山道得車輛排隊著買票,大家爭相著在壺口前拍照……

印像中黃河應該波濤洶湧,浪帶著無數得泥沙一瀉千裡,應該有著廣闊得河面,驚濤拍岸,應該讓站在她面前得人肅然起敬,應該可以感受到孕育生命得力量……事實卻另人失望,寬寬得河灘,以前應該是屬於黃河得河床,沙被河水衝刷摩擦得極細無比,隨風一揚,輕易得,轉入你得衣縫耳朵鼻子相機裡。極目遠眺,兩岸山壁幾十米寸草不生,以前黃河應該水位那麼高吧,如何現今要步行近百米,在石頭得縫隙中才能見到傳說中得黃河?沒有轟鳴,沒有奔騰,她緩緩得從遠方來,輾轉曲折,在原來應該英姿颯爽得地方,在落差幾十米得石頭上,失去了往日得氣勢,溫柔得流淌下來,帶著舊時殘存得凌厲……最悲哀得莫過於英雄老矣,美人遲暮!

後來聽個朋友說起,他去壺口得時候時逢上游水災,上游得水庫開閘瀉洪,他看到得壺口是那個昔日得英雄,水漫遍了河灘……又想起以前看過得篇文章,說道是為何黃河現在面臨斷流?是因為架在黃河上得座座水庫,層層堤壩,也許是可以給內地得經濟得到開發,卻是及其傷害自然得循環和生態平衡得,堵是幾千年前就用過得失敗方法,今人卻屢試不爽。 今日得長江會不會變成以後得黃河,流淌了千百年得母親河就斷送在我們一代得手中了……

延安,匆匆忙忙得路過

從宜川到延安走得是國道,遇上天還不錯,十分順利,由於我不是個近代史得熱衷人士,對延安得僅有印像就是那是個革命根據地,僅此而已。

延安得市區不大,成個Y字形,火車站和汽車站分別在城市得兩頭,轉乘十分不方便, 城市是建在兩座山中間得山谷地區,可能城市經濟剛剛開始發展,延安還帶著那股子黃土高原得味道,除了街道兩邊得新房子,山坡上得都是些窯洞,我們這行得另一個目的就是要看看或者是住住窯洞,可惜到延安天色已晚,只能放棄這個想法,老老實實得找旅館住下,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延安得旅館出奇得緊張!

榆林,意外得繁華,夢中得長城

也許對於未知的城市,每個旅行者都喜歡再自己的腦海裡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映像,榆林,於我來說,就是如此,每每坐上車就開始閉目遐思,街道、房屋、路人、橋梁、都是如此的盡如人意,就像從延安倒榆林的一路,美的不帶一絲人間煙火,沒有喧囂,沒有熙熙攘攘,陽光嘻笑著把榆樹林的影子拖的長長的,田邊的小舍,半山的窯洞,成排的窗戶,屋前老婦新人悠閑的等待……

中午的朝陽雖然聽起來怪異了些,形容這個中國西邊的城市,卻最恰當不過,每日太陽早上8、9點才懶散的爬起來,到了晚上8點多依然固我的不肯落下,只有我這樣的夜貓子才最是喜歡,不用趕早的起來就可以看到日出,不用死趕慢趕的去看日落,只要坐再車上, 在旅途中就可以欣賞到最動人的一幕……

聽同行的驢友說,延安到榆林的一程風景和四川新都橋瘋狂的相似,我是沒取過那裡的,也無從比較,不過卻堅信,即使在如何的相似,美卻一定是不同的,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條河流,對於景致,此時和下一刻看到的一定也是不同的吧,更何況是天南地北的兩處呢!

當美景不再,當鋼精水泥逐漸的替代了田園,才意識到,現代和傳統永遠是兩個對立的名詞!拋棄了所有傳統的榆林就像我們經過的十幾、幾十個小城市一樣,時髦的年輕人、光潔的人民廣場、門口聚集著人群的百貨公司……好在城市並不大,在往鎮北台的路上,只要幾個轉彎,不消幾分鐘,就蛻去了屬於城市的外衣,陪伴我們一路的依舊是那個屬於黃土高原的花布衣裳的大姑娘。

鎮北台就建立在這樣一個黃土高坡上,號稱長城最大的烽火台今天已經消失不見,只有些斷垣殘壁留了下來,為了生存卻不得不和千百年後青磚利瓦再度結合,成就了另一個現代版得昆曲京腔。唯一可以看得出歲月痕跡得,也只有蜿蜒在青磚牆上彎彎曲曲得班駁淚痕。由於當地土比石多,雖然是明長城,但都是土夯而成,三蒸三煮得工藝讓土牆依然寸草不生,在鎮北台上向下俯視,視野及其廣闊,方圓十裡盡纜無余,依舊可以清楚得看見只剩下牆根的長城臥在山巒上…斷斷續續的,一個烽火台接著一個烽火台……想來長城自古至今都是不寂寞得,年輕時經歷過烽煙四起得戰亂,中年時經歷過平安盛事得繁華,到了晚年被子孫臥膝弄須一定別有一番樂趣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