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明天--永遠的香格裡拉(之十一)

作者: 賣菜就賣菜唄

導讀4月30日 早上就在張老師家吃的稀飯和包子(也記不清是這次旅游以來第幾次吃稀飯和包子了)之後,就和張老師的弟媳下了公路。一同下去的人還蠻多,基本上都以青少年為主。公路旁有直接下虎跳的山路,別的旅社也有,但最後總要經過張老師修築的一條路。要經過就要付10元的門票,但張老師家的房客免費(嘻嘻,可以沾便宜啦)。順著光禿禿的山路往下走,比較潮濕, ...

4月30日 早上就在張老師家吃的稀飯和包子(也記不清是這次旅游以來第幾次吃稀飯和包子了)之後,就和張老師的弟媳下了公路。一同下去的人還蠻多,基本上都以青少年為主。公路旁有直接下虎跳的山路,別的旅社也有,但最後總要經過張老師修築的一條路。要經過就要付10元的門票,但張老師家的房客免費(嘻嘻,可以沾便宜啦)。順著光禿禿的山路往下走,比較潮濕,所以有時候要手腳並用才可以。在導游的帶領下,很快就到了金沙江旁邊,就看到在中虎跳中,峽寬僅叨余米,江心右一個13米高的大石—一虎跳石,巨石猶如孤峰突起,屹然獨尊,江流與巨石相互搏擊,山轟谷鳴,氣勢非凡。不過那塊石頭太大,聽導游說上個月剛剛從上面摔下一個人,頃刻間就掉進江裡不見了蹤影,而且上面也太滑,很危險,所以就把那塊大石頭給封閉了,留給我們的只是兩塊小石頭。說是小石頭,可爬上去也不容易,平滑的表面,狹窄的木梯,而石頭上來來回回的人又那麼多,每一步都充滿了危險,一個不小心,就會像剛才那個人一樣,直接漂回上海了。從中虎跳石上來後,在旁邊的聽濤度蓋了中虎跳峽紀念章,並順道感受了一把被網友推薦的“金沙江第一廁”,的確視野此處獨好。回去有三條路:從原路返回、走“一線天”上至山白臉、上“天梯”直插至TINAS邊的公路。我們選擇的是走天梯,一共有三段,其中就以中間那一段最危險,最垂直,大概要順著天梯手腳並用直接往上爬大概4、5層樓那麼高吧,而且周圍沒有護欄,所以稍有不慎,就會翻落下來,摔進山溝裡。小宇從昨天聽說我們要從天梯回來就開始不願意下虎跳了,後來在天梯上也沒的選擇,只有華山一條路,最後還是閉著眼睛爬了上來(後來才發現,小宇缺乏的並不是勇氣,而是戰勝自己的信心,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衝破障礙了)。走上來的山路也不太靈光,黃土路,走在腳下滑滑的,但這些對於我們來講又算得了什麼呢?上來的山路就在Tina’s旁邊,要順著公路走幾百米才能到張老師家。 在張老師家稍加修整之後,上了昨天已聯系好的張老師小舅子的送貨車,每人10元送到虎跳峽鎮,在路上,還經過了後來發生塌方的危險地段。還意外得從司機口中得知,張老師原本是愛上一個跳舞的,兩人差點結婚,後來他現在的老婆橫刀奪愛,才會成了親,所以張老師在鎮上的口碑並不太好。在虎跳峽鎮上的旅館取回寄存的行李,又上了小舅子介紹的面包車去麗江,每人20元。一路上很順利,還經過了長江第一彎,旅行社的必游點,在車上看看也沒多大意思,就不下車看了。花了將近3個小時抵達我們的終點站-麗江古城,古城門口就是著名的大水車,我們每人都背了一個大大的包,誰看了都知道,我們是來旅游的,一時間,介紹旅游車隊的,介紹旅館住宿的,甚至還有賣地圖的,通通擁到我們身邊,真煩人。哈哈,我們在麗江的旅館—行者客棧終於到啦,麗江古城裡這種民居小院式的客棧特別多,我們選擇的行者客棧,在於黃山上段,位置比較高,可以看到整個麗江城,早上也可以看到日出。房間全新裝修,床非常舒適,但最讓我們喜歡的卻是店主養的兩條小狗,三個月的牧羊犬叫Steven ,金色的長毛,白鼻梁,非常神氣,但常容易走失;而金毛獵犬才一個月,叫cico,是我們的寵兒,成天就喜歡躺在我們的懷裡打呼嚕,被我們批判為沒有“狗性”的家伙。客棧的店主是一對四川小夫婦,是新型的有錢族,待在麗江純粹是喜歡這裡的環境,自己開的公司有事再飛回去處理,因為都是年輕人,所以布置也極投我們所好,屋檐下藤制的搖椅,房梁上掛的秋千凳,抱著小狗在上面睡個午覺,真是不覺日月長啊。價格:住宿15-60元/人(視淡、旺季而定),地址:麗江古城黃山上段35號(麗江電視台旁邊),電話:0888-5110285。聽店主說,如果直接穿過麗江古城到客棧,會覺得走的時間和路程特別長,而從新城七星街對面,直接沿著電視塔而上,會減少很多路程。晚飯吃什麼呢?沿著山路到了七星街上,在第一條橫馬路上,看到了眾多當地人做在許多板凳上,原來是燒烤!當下二話沒說,也包了一桌,哇噻,這裡的燒烤可真好吃,特別是平菇,被他們烤得脆脆的香香的,再加上他們特制的調料粉,真是沒鹹話講了。而且價錢也不貴,我和Alice、小宇三個人吃得惡飽才每個人20元左右。不過這裡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們不管什麼東西都會撒上一大把辣椒粉,害我為了吃這頓燒烤,浪費了3瓶飲料,難怪旁邊的飲料攤會不愁生意。當天消費:張老師住宿+飲食-75.8,虎跳峽車費-10,麗江車費-20,晚飯-20,合計-125.8元。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香格裡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