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島前,也有在網上查找資料,為旅行做功課,但瀏覽畢竟只是瀏覽,下了線,腦子裡留下的只有幾個景點的名稱,嶗山、棧橋……去的時候正值青島舉辦一年一度的啤酒節,雖然酒店身價倍增、機票打折也減少,但心情還是因著假期被批准、得以暫時逃開重復無味的工作而放飛起來。(一)吃在青島
青島的第一餐即給號稱“小饕”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那是在嶗山南線腳下的一個餐館,上桌的全是海產或土菜。大大的海鱸魚足有兩斤,清蒸,雖然肉質略老,總體仍十分不錯。鮮海蜇用碎花生仁、蒜末拌著一塊上了桌,香脆辛辣,相當過癮。還有毛蚶,在上海是斷然拒絕的(談及1988年的流行性甲肝,上海人仍然色變),但青島附近海域出產的,可謂安全無毒性,咬一口果然肉質細嫩鮮美,完全理解了那麼多人冒險進食的關鍵所在。說到當地海鮮,無法不提“島城第一鮮”--蛤蜊,上海也有,但實在不能相提並論,青島蛤蜊外殼白淨,肉質肥厚,蔥油也好,辣炒也罷,顧不得吃相,筷子如雨點下將而去。還有嶗山上不知名的野菜,觀感、口味和平時所吃的筍干極為相似,差點鬧了笑話。
把在上海搜尋美食的能力在青島拓展開去,來到了極負盛名的食街----雲宵路。環境氣氛和上海的黃河路很接近,連同地理位置,一頭都和繁華的大馬路相交,雲霄路是香港中路,黃河路是南京西路。不寬的馬路,車流如織,一路停停走走,兩邊餐館鱗次櫛比,燈火通明,食客濟濟一堂,熱鬧非凡,幸已提前在漁碼頭海鮮大酒店訂好包間,否則難逃在門口等位的下場。漁碼頭、海島漁村和中苑大酒店是雲霄路上規模較大、較有代表性的餐館,單是漁碼頭就有三家連鎖店,因為有自己的碼頭和漁船,所以打出的廣告就是“只賣海鮮,拒絕養殖”。點了出名的刺參、中國對蝦、鲅魚水餃等等,量雖不多,但原料新鮮,菜也精致,一伙人吃得很是過癮。稍感遺憾的是服務質量,不知是語言障礙還是別的什麼,服務生行動遲緩,令人著急。
美食和好環境是相映成輝的。雖是第一次到青島,仍不願放低對用餐環境的要求。找到的第一個景致極佳的餐廳就是位於太平路泛海名人大酒店二樓的自助餐廳。面海而坐,可以看到整個棧橋、回瀾閣,再遠處的小青島、退役的軍艦。48元自助餐的菜式大同小異,不提也罷,但整個午餐耗時3個小時(包括喝咖啡、發呆),感覺賺了一大票,出門時止不住樂出聲來。第二個是泰國餐廳,是八大關“萬國建築博覽”群裡的一座小樓,坐在正對花園高出地面米許的室外,園內一群新人擺出各色幸福的造型在綠樹繁花、草長鶯飛中取景,目光流轉處活色生香,實為佐餐佳景。
(二)游在青島
正是啤酒節舉行的當口,逛啤酒城自然是不可少的節目。一行二十多人在啤酒城大門口巨型“海爾娃娃”下集合,能清晰聽到裡面傳出的高亢樂聲,聞到燒烤煙熏火燎的特別氣味。黃牛們過來糾纏,說是可以一半價錢帶進場,但沒搞定門口的保安,最終還是購票入內。啤酒城規模巨大,右手邊就是一個大廳,巨似大學年代的公共食堂,台上不知是歌手還是觀眾在表演,嗓音洪亮,帶動場內群情激昂,長條桌被擠得滿滿當當,估摸有上千人,彼此聽不到話聲,一行人落荒而逃,轉戰至一個規模較小的場所--臨時搭建的帳篷。其實各家內容相差不多,逃不出啤酒、燒烤和表演。人擠人、排排坐,占據一張由四條長桌組成的大桌(把老板高興壞了)。著白色低胸吊帶裙(強烈懷疑是內衣外穿)、高統黑靴的美少女在台上又唱又跳,不時朝一桌男士拋媚眼,說兩句煽情的話,逗得那桌男士邊灌啤酒邊擊掌叫好,現場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同行男士也受了感染,和著節奏拍著桌子,不時吼上兩句。二十分鐘後,帳篷內的位子基本坐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吵鬧的樂聲中干杯、歌唱,不分彼此。
漫步於八大關的林蔭道,確實是一種享受。八大關因區域內道路以八個著名關口命名而得名,道路兩邊是形狀各異的別墅,一大部分是陸海空三軍的基地(療養院、辦事處),聯想到西湖邊也是如此,不由對老人家的那句“槍杆子裡出政權”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正陽關支路走向山海關路的第二海水浴場,路上經過藍色的公主樓,大門上掛了鎖,只能透過柵欄向內張望,園內幽暗、靜謐,花木保持良好,雖對公主樓的背景不甚了了,仍不禁生出“庭院深深,深如許”的感慨。據說因為地理位置的關系,第二浴是市內最安全的一個海水浴場,中央領導的海泳也會安排在這裡。坐在沙灘上,看海、聽濤、曬太陽、發呆,附近有幼兒不知疲倦、熱火朝天玩沙,海中有泳者無所畏懼、博浪迎風,頓覺人生之美好、生活之愜意。
第二浴東端有一處伸入海中的呷角,花石樓就坐落於此。上個世紀30年代,一大批俄國人來到青島定居,其中一名富有的白俄修建了這座融合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既有希腊和羅馬式風格,又有哥特式建築特色,樓內大理石貼牆,樓外砌有鵝卵石,花石樓因此得名。蔣介石、陳毅等大人物曾先後在此居住。樓後原是一個網球場,現已綠樹成蔭,藤蔓攀延,但仍可想像舊時球場上英姿颯爽、翻轉挪騰的運動場景。轉到小樓正門,門前是擺放著雕塑和搖椅的小花園,不知被誰占園為王,規定游客照相一人兩元,真正大煞風景。進入小樓,拾階而上,二樓有個面海、面花園的小露台,視線被大樹所擋,繼續上行,三樓東側有大露台,四樓是沒有遮蔽的最高點--觀海台。寬闊的海面就在眼前,長長的伸進大海的人工堤,礁石上姿態各異、悠游玩樂的游者眾多,更有十來對新人不顧艷陽,白色禮服面海臨風,由大海、鏡頭見證和記錄愛情。已是下午三四點,三樓露台躲進了小樓陰影裡,樓內游客甚少,靜靜坐在余溫尚存的圍欄上,空氣裡有來自大海的新鮮味道,極目處海天一色,思緒跟隨一葉小舟劃向未知的遠方,時光就此停住。小樓裡有售八大關建築的成套名信片,冬天的花石樓有著別樣的姿采,銀妝素裹,分外妖饒。
八大關還有個極品去處就是位於黃海路9號的在水一方海濱俱樂部,一個擁有浪漫名字,集洗浴桑拿、餐飲酒吧、休閑健身於一體的新型會所(絕非打廣告,確是因為這個地方太美妙,強烈推薦給大家)。大堂就非常吸引人,外觀似一個玻璃盒,內部以淺色調為主,寬敞、明亮、氣派非凡;擁有島城唯一的循環活海水浴池;室內、室外各配一個海水泳池;休息大廳模擬太空艙設計,配有超大投影屏幕和液晶顯示屏,淺褐色的基調以及寬大的休息椅都是放松心情的絕佳理由;除了配套設施全部按照超星級的標准建設外,在細節(如各類通道根據功能區劃分采用不同材質、洗浴室布局設置)上也盡顯用心,不得不嘆服設計者的水准、功力及品味。盡管水溫頗低,還是忍不住跑去室外泳池暢游了一番,沒有室內游泳的逼仄和壓抑,綠樹環繞中,美美體驗了一回雲淡風清、人水合一的奇妙感受。浴場24小時營業,門票價格和上海的大致相同,忽發奇想,如果酒店人滿為患,這裡倒是個上佳選擇。
青島的美麗吸引了眾多名人在此居停。老城居內星星點點的名人舊居自然也是招人眼球的旅游亮點。老城的道路縱橫交錯,依山勢而築,上坡下坡接連不斷,且絕大為單行道。駕著一輛黑色本田車,雖有地圖在手,仍如無頭蒼蠅般亂竄,感謝當地司機的禮讓,免遭了若在上海必經的唾罵。大學路的兩邊是經年的梧桐,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放慢車速,輾碎一地斑駁樹影,品味如林間漫步般的幽靜和恬然。經過中山路商業街、火車站、中國海洋大學以及一串小路,繞了三個大圈才找到位於黃縣路12號的老舍故居。說是路,其實只是和大學路相交的一條小巷,路口沒有指示標志,只是在院子門口有塊銅牌,記載著歷史。院內是一幢毫不起眼的二層平頂的小樓,仍有住戶居住,老舍以前住過的屋子鎖著,張望不到裡面的景像。此刻,尋找的樂趣大於參觀的樂趣,I CAME,I SAW,滿意而歸。
夜間的海邊漫步也是不可少的節目。從音樂廣場出發,沿東海路一直往東,游人三三兩兩。在親水平台停留許久,晚上的海漆黑一片,深不可測,海浪拍擊防波堤帶來低沉的囈語,與白天相比,包藏太多的神秘,令人心生畏懼,有夜機飛過頭頂,閃爍的紅燈成了黑夜裡不小的點綴。有人垂釣,桶內也有不少收獲,但多是指長的小魚,也是過程比結果更快樂的活動。不少私家車面朝大海而停,或許是情侶在車內聊天、觀景,不得而知。遠遠看見五四廣場的標志----紅色火炬在夜色裡醒目耀眼,夜風中有暗啞的歌聲,是坐在三輪車上的殘疾人用吉他自彈自唱,配上了麥克風和自制音響,當唱起耳熟能詳的歌曲,忽然一陣感動,送上十元紙幣,以示敬意。
不知道雁兒島路是不是島城酒吧最集中的所在,短短一段就集中了四五家。有女孩子在酒吧門口招攬客人,進去晃了一圈,發現空無一人,正猶豫間,女孩子亮出了賣點:等一下會有鋼管舞。這才發現酒吧空地上確有如此設備,相視一笑,逃出門去。轉而到了甲殼蟲酒吧,九點多的樣子,已沒什麼空位。年輕駐唱實力不俗,周圍有大幅電影海報,從CASABLANCA到ORGINAL SIN,各國新老影星在牆上搖曳生姿,相映成輝。有款COCKTAIL叫“薩達姆”,金酒加另一種藍色酒調制而成,相當漂亮的湖藍色,似有美化薩達姆之嫌。引人入勝的還有桌上的便簽本,一頁頁翻來,或是插科打諢,或是表達思念,或是心情記錄,頗有情趣。也有提筆寫兩句的衝動,但不知可以寫給誰,終於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