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初初識陽朔 周五下午四點下班後順利在樓下乘上了“一本書”的花花車(呵呵,其實是本田花冠),一車裝載了五個心情各異的、目的地相同的驢友,“一本書”GG因為喜歡陽朔常常往返陽朔深圳兩地工作,“飛天”GG理了一個讓人感覺特塌實的平頭,有空了就出來走走,他的下一站目的地是東安,“翠翠婆婆”MM和BF鬧了點小小別扭,賭氣也不忘記來陽朔,“嘻優拉娜”MM不僅是幽雅又漂亮老師,還是走過西藏的猛驢,是再一次去陽朔發呆。車還沒有駛出深圳,大家就熟絡起來了,心情也隨之放松下了。
一路行進的中,“一本書”神采飛揚的說起起陽朔的種種,當然不僅僅是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說辭,不單單是美麗的漓江風光,我知道那樣繪聲繪色的描繪,那樣投入而自豪的表情一定是緣自內心由衷的熱愛。 一路愉快的交談、和唱悠揚的老歌、品嘗自制的美食不覺中到了陽朔。
到達陽朔,是清晨兩點。背起背囊,走過那條著名的西街,從街口進行,只見街道的兩旁的房子都是兩層的小木屋,屋檐都懸掛著紅紅的籠,街上略顯清靜,零零落落的還有幾家店在營業,三五個游人還在悠閑的聊天喝酒。的確西街沒什麼特別,民族的和異域的特色都不突出,顯得有點膚淺,但重要的是它自然。
走到西街的街口的小巷子往左拐,是陽朔著名的“老於糖水”了,露天的小攤,矮矮的桌子,熱情的老於和於嫂笑盈盈的端出了“清補涼”的糖水和燉雞湯,還告訴我們是一直在等我們的,要不是提前“一本書”提前預定,雞湯早就賣完了。那碗“清補涼”,看得我眼睛都瞪圓了!雪白的雪耳和薏米墊底,上面鋪一層鮮紅的西瓜粒,最上面再鋪一層黑不溜啾、滑不溜啾的龜苓膏! 五顏六色的新鮮佐料光看賣相就令人唾涎欲滴,尤其是當清甜的西瓜香撲鼻而來的時候,還沒有開吃,身上已覺出了絲絲涼意! “老於糖水”的傍邊是家賣桂林米粉的小攤,一兩的酸豆角肉沫粉才要一塊五,再要一個鹵味的雞珍,味道也相當不錯,只是我不太喜歡賣粉阿姨的表情。
繼續順著西街走,都是清一色的老式建築,卻又在不經意間透露著異域風情。幾家酒吧還沒有打烊,三五老外和內地旅行者悠閑的喝酒、聊天,從鋪子裡透了來的光都是淡淡的、朦朦朧朧的,應和著檐角垂下來的小紅燈籠的桔紅色的光,讓整個人一下子沉靜下來。
沿街走到西街8號就是我們今晚住處了,四層的家庭式小旅館,一層是大廳和主人自己的住處,我們分別住在二樓和三樓的小房間裡,有簡潔的設置、干淨的床單。這裡要特別推薦一下的是“西街八號”的老板和老板娘都十分厚道,住房價格尤其公道,四樓閣樓上的全自動洗衣機也是可以借用來偷偷懶的。
洗洗之後就睡了,這一夜我睡得很安靜。
8月21日——仲夏上貓峰
一行的五人睡到自然,在西街小逛了一會,決定今天登華南第一高峰——貓兒山。原因之一是西街周末人滿患,原因之二是大家都已經完全抵擋不住“一本書”渲染下的貓兒山誘惑了,要去尋覓漓江的源頭。
行程大概有三百多公裡,我們在途經的興安縣城裡一家不知名小店裡品嘗了地道的牛肉火鍋,小店開在漓江邊,吃飯的地方是在臨江的茅草棚裡,經營著絕對新鮮的牛肉和牛雜(呵呵,細數一下有牛百葉、牛筋、牛肚、牛腦……),在火鍋涮涮即可以入口,汁濃肉鮮,不可不嘗的是牛肉的五花肥肉,肥而不膩又有韌性,細嚼之後是無盡的回香。吃罷了肉,再把湯汁泡飯,我們一人吃了兩碗,當然,怕辣的“嘻優拉娜”MM人就吃不的嘍!吃剩的湯汁要留下來,再打包上一大份牛肉和牛雜,裹在冰塊裡帶走。(非常必要,晚上就知道了。)
驅車從山腳往山上趕,山腳還是火紅的大太陽,33攝氏度的氣溫讓人感到有些憋悶,當車行至九牛塘時氣溫也隨著貓兒山的海拔升高而逐漸降低,天空的霧氣也愈來愈濃,山腳是翠綠的稻田,山中是蒼翠的竹海,把車窗和天窗打開,山風一吹,一陣清新涼爽的空氣令人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原來就是這樣。
海拔到達2140米的山頂,氣溫已經降到18攝氏度,在山頂的別墅安頓好住處,換上長衫才可以登頂。正是落日時分,站在貓峰之上才可以真正飽攬和領略貓兒山無限風光和萬千風景。環顧四方,整個貓兒山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苔蘚披掛。萬傾高山矮林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修剪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極目遠眺,晚霞千變萬化,雲飛霞湧,心情完全的放飛在這億兆年的聖潔貓峰之上,完全可以忽略世俗中的煩擾紛爭、榮辱名利,只有一顆溫暖的感恩的心。
日落、晚餐、歇息,夜間九點半,我和“一本書”、“嘻優拉娜”MM三人決定再次去山頂散步,萬籟俱寂的夜森林裡,整個世界靜謐得感覺只有自己與風同在。還有些忘情的撥通了想念的朋友的電話,才知道他那裡原來還是燈火闌珊,熱鬧非凡。不料此時上山緩緩的下起了雨,雨滴裡透著特有的馨香和清新,打落在衣襟上,浮躁的心慢慢沉澱,寧靜在霎時間充滿心房。
8月22日——尋覓漓江源
早上還是睡到自然醒,我們在濃霧中開始徒步老山界,尋覓漓江之源。鑽進叢林的小道,枝條在腳下一條細長的小溪上空搭成一個拱形的天棚,樹木盤根錯節,根須暴露,與無數的藤蔓縱橫交錯成網,樹木、石頭和地上橫亙的朽木都披滿了綠茸茸的苔蘚,到處都是在漫漫歲月中植物自生自滅的景像。叢林被漫天的大霧浸染著,眼前數十米處的清晰與遠處的模糊、幽暗、神秘而悠遠,仿佛進入了一條沒有盡頭的時空隧道。
大約兩小時後,路前的石碑清晰的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三江之源,地形起伏極小的山地苔蘚矮林之間溪流縱橫,水塘密布,腳踏土面,有泉水溢出,清澈明亮,鞠水可飲。正是貓兒山的清山碧水孕育了漓江、資江、潯江自然水系。他恬靜、從容與沉穩的氣質,讓我們為之動容。
回程的路上走的是當年紅軍長征途徑的路線,就是初中課本上陸定一同志在《老山界》中所寫的那條哦,途中有二戰美軍失事紀念碑和壯美的南方鐵杉林,那郁郁蒼蒼的鐵杉林,斑斑剝剝的粗皮上刻下了遠古歲月的印記,經歷了多少風霜?卻依然濃蔭蔽日,生機勃勃。
聆聽著夏日的蟬鳴,呼吸著純淨的空氣,品著透心涼的山泉。我知道我們是不忍離開卻又不得不離去的。
下山的時候原本還是晴朗的天氣在下山的途中暴風雨狂作,轟隆的雷聲、呼嘯的風聲、耀眼的閃電夾裹著這片綠色的海洋,整個林海在貪婪地承受著天地的精華,在唱著更新的歌謠。
抵達陽朔是夜間十點了,還是回到西街八號,洗去兩天的風塵之後開始閑逛西街了。個人認為夜游西街,才可以感受到“地球村”最精彩時段的風情,每家店鋪都將桌子一排排地擺在街上,我很喜歡那些蠟染的桌布,各式的顏色和圖案,卻同樣具有民族的風情。大家就這麼圍著桌子,四方游客就這樣或比薩或米飯地或啤酒吃喝起來了。國外的游人和內地的朋友,當地的商戶和購物的游人,不管之前是否相識,大家都是友善的招呼,都在熱切的交談著。
賣蠟染的、做唐裝的、仿古董的、還有好幾家畫T恤的小店,可以依照你的喜好畫一些個性的東東,當然也可以把你自己畫在上頭,我喜歡的是一個專門在T恤上畫幾米漫畫的MM,好幾回路過她的攤位,她都在很專注的臨摹幾米的漫畫,“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畫功一般,神情特專注,外界的事物對她似乎沒有什麼影響,你買不買對她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我們在五個萍水相逢的朋友在“老房子”酒吧二層的小閣樓上喝茶、飲酒、聊天,度過了傳統的中國“七夕情人節”,木質的閣樓、藤制的椅子,再普通不過的裝修,樓頂的蜘蛛網,會讓你神奇的徹底放松,你可以記起某些人,某些事,也可以忘記它,有沒有情人都可以一樣的快樂,我相信這是在深圳任何一家酒吧都達不到的。我想我原本也是不懂得掩飾的女子,還是忍不住給他打電話告訴他想跟他分享這樣的心情。只是我沒有告訴他,不僅僅是此刻。
回到西街八號的時候是零晨三點,西街八號的老板還給我們留著門,待我們上樓後再把門鎖上,有點歸家的感覺。
8月23日——漂流玉龍河
吃過早點,帶上飲用水和遮陽帽,五塊錢租上一輛自行車,我們就朝遇龍河出發啦!
算算自己也有好幾年沒有騎自行車了,剛剛騎上去還有真有點生疏,隨著寬闊平坦的旅游公路向前延伸,滿目翠綠的景致,和著郊外撲鼻而來的野花的芬芳,不僅讓騎行輕松起來,心情也陶醉了。
從西街到遇龍河的行程大概是六公裡,騎行時間是半個小時左右,沿途有賣花環、水槍的小MM,即使你不買,他們也會朝你綻放著微笑,純真得讓你不知道說什麼好。
乘竹筏在遇龍河漂流,溫柔平靜的河面沒有一點漣漪,只魚兒在墨綠色的水草間穿梭,偶有漁翁的竹筏駛來。河畔的景色太秀美,青山連綿起伏,形態萬千,江岸綠草如茵,翠竹蔥郁,樹木繁蔭。我和“翠翠”時而在竹筏時而發呆,任清風拂面,時而說些小女人的心事,釋然情感和工作的煩擾。我們很快就親近起來,在我看來她是美麗又極具親和力的女子。
漂流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撐船的是個過暑期的當地小男孩,我記不住他的名字,只知道他的目標是用暑期撐船的錢買一輛自行車, 因為旱期,水流不足,每到一個壩口,他都要很賣力的把船推下水壩。
從大榕樹上岸,騎行到月亮山下的村莊吃農家飯,奇特的是不同角度看月亮山,我們可以看到新芽到滿月的不同形狀。來不及欣賞更多景致了,我們一路如風的騎行回到西街。因為“一本書”說他在西街五十號——陽朔最有情調的地方等我們。
我們走進西街五十號是“明園咖啡”,要了一杯拿鐵,安靜得坐下來,細細地打量著這家傳說中很有特色的咖啡屋,柔和的壁燈透出悠然的光線,鄉村音樂在空氣裡面若有若無的飄蕩著。吧台裡老板娘的弟弟在為我們現磨咖啡,看上去很干淨很斯文的男孩子,技藝不是很嫻熟,但是很認真。我桌前的陶瓷花瓶裡放綻放的白色茉莉花,幽幽的吐露著芬芳,桌上還有一疊厚厚的日記本,留下了游人的心情日記。
在這裡,好像門外的繁華並不是真實的,我們都只住在自己的心裡。任由時間流淌,杯中的拿鐵還散發著余香。
晚上在西街上吃了碗狗肉米粉,來到漓江邊喝茶,涼風徐徐,這時候你可以真正看陽朔漓江夜景,觀漁鷹捕魚,賞漓江漁火,體驗漁民生活。
8月24日——恬靜的生日
這一天只去了兩個地方。
一個是還是“明園”,“嘻優拉娜”MM要了一塊芝士蛋糕,和我分享生日的喜悅和恬靜。我們細細翻閱每一位游人的心情日記,裡面有著些或幸福或凄美的故事。但從字裡行間,可以讀出每個人在寫下這些文字時的認真,嚴肅和虔誠。在這裡,沒有什麼是需要掩飾的,每個人都是真實的自我。平日裡不敢說的話,不敢面對的人,在這裡,很坦然地說了出來,很無畏地就直直面對了。記得最清楚的是有個女孩在日記的最後寫到:我愛這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有你,還因為你愛我!
好久好久不曾聯系的朋友從遙遙的西北給我祝福,我只會淡淡的笑著的說:你好,謝謝!原來愛過境遷,那麼多的往事可以在寬容裡沉澱。
另一個是“如果”酒吧,還是在二層的閣樓裡,在樓上看過往的風景,可以看見斜對面的是“小馬的天”,那個帥帥的法國男孩,據說是有次游行到陽朔,隨即愛上了它,於是就在這開了這家名叫小馬的天空的店鋪。它和西街上其它普通的店鋪一樣,不喧嘩,不標榜,就這樣安靜地在那裡,等著游客尋找而至。
零晨時分,開始打佯,我們看見“小馬”把門外的桌椅一張張搬進小屋,臉上是虔誠的表情。我們也坐上了“一本書”的車,返回深圳。
在夜行的車上,打開手機翻閱今天每一短信,還是最喜歡他的那一條。我不知道他會不會是我想要的,那個安靜的男人,有溫暖的眼睛和溫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