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聚神龍川

作者: slc02

導讀閑聚神龍川屠樹勛 從浙大畢業已經40多年,同班的老同學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為共和國“躍馬揚鞭”之後,很想聚一聚,以解相思之苦。到什麼地方聚首呢?這著實難為了籌備組,首先提出的是西湖,杭州是當年求學之地,西湖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勝境,可一征求意見,不是說“太熟悉了”,就是說“太園林化”了。孔老夫子有雲:“七十而從心所欲”。老同學們已屆“ ...

閑聚神龍川屠樹勛

從浙大畢業已經40多年,同班的老同學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為共和國“躍馬揚鞭”之後,很想聚一聚,以解相思之苦。到什麼地方聚首呢?這著實難為了籌備組,首先提出的是西湖,杭州是當年求學之地,西湖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勝境,可一征求意見,不是說“太熟悉了”,就是說“太園林化”了。孔老夫子有雲:“七十而從心所欲”。老同學們已屆“從心所欲”的年歲了,大多傾情於超凡脫俗,愜意於“天人合一”。第一目標被否定了,接著提出的是麗水。麗水的山高峻清麗,應該相宜,可惜太過僻遠。於是想到了永嘉的楠溪江,幽遠自然,很適合閑聚,只是交通不便……籌備組把浙江勝地篩選了一遍,最後定格在了臨安天目山神龍川。

神龍川距杭州市區60多公裡,遠離塵囂,交通卻十分便捷,杭州598路公交車以臨安為終點,臨安則有中巴直達神龍川。從杭州出發,全程不過一個小時。這裡的山巍偉峭刻,是“龍飛鳳舞到錢塘”的天目山的脊背,植被茂密,有野猴出沒,其飛龍嶺堪稱八百裡天目最秀處;這裡的水明澈清冽,豐盈充沛,飛瀑流泉遍布,經南苕溪注入太湖,是三萬頃太湖的源頭;這裡的空氣異樣的清新,濃密的森林,激越的泉瀑,生成了大量具有天菌與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負離子。據介紹,都市公園裡每立方米空氣中大約有一、二千個負離子,而這裡空氣中的負離子數多達每立方米十數萬個,真是理想的閑聚之地。

車過臨安浪口,就轉入了山間的柏油路,茂林修竹,山重水復,正疑無路,忽現千頃碧水,原來是攔蓄神龍川流的“裡畈水庫”。其水之清洌,絕不亞於千島湖,臨安的自來水即取此水庫中水,難怪臨安的茶水是那樣的清香甘醇。沿水庫蜿蜒而上,經一豁口而入,在層巒疊嶂峽谷中隱伏著一座小山村:沿溪散落著一些民居,門前略顯平曠,翠竹搖曳,蔬果可見;屋後坡地上山羊悠閑,雞鴨蹣跚。激越的溪在巨岩怪石的溪澗中嘩嘩衝撞,彙成一方方碧潭,有農婦汲水,有伢兒嬉鬧,好一座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生態樂園!

導游介紹,山村叫橫渡,說別小瞧這山村,這裡出過一位皇帝呢!所以原本山村叫“皇渡”,意為皇帝是從這兒出去的,“橫渡”是後人改的名。“出過皇帝叫皇渡不是很好嗎?為什麼要改名呢?”有人問。導游語焉不詳。老同學中有通曉歷史的,帶大家進入了“時間隧道”:唐末中國社會又一次陷入了大動亂,公元875年天目山人董昌以捍衛鄉裡為名,在臨安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裝,在先後抗擊王郢、王仙芝、黃巢軍的戰鬥中逐漸壯大,5年後唐授董昌為“杭州刺史”,又5年董昌遷越州(今紹興)。唐授“義勝軍節度使”,進爵“隴西郡王”。然而董昌不滿足,於895年春自立羅平國稱皇帝,次年被錢镠所殺。聽了這段史事,大家猜想,大概因為董昌這個皇帝既短命又不光彩,所以後人才會將“皇渡”改為“橫渡”。老同學們無不扼腕慨嘆:山鄉的這位亂世梟雄,竟從一介草民成為一方王侯,而眨眼間又從一方王侯淪為身首異處的“大逆”,這“皇渡”故事該為後人留下多少啟迪,在大家惋嘆中大巴已停在了神龍川度假山莊的門樓前。

神龍川山莊門樓前是一座仿古城寨建築,莊重雄渾,扼住了峽谷的咽喉,恰當地分割了山莊與外面的山村,使山莊自成一體,更顯幽雅。山莊建在峽谷一側的坡地上,一排休閑屋臨溪展開,依地勢各有三進:粉牆黛瓦,朱欄畫棟,昂起的馬頭牆,高掛的紅燈籠,一派古樸典雅的徽式風貌。安頓下來後,我們就在山莊的多功能廳敘舊,老同學們憶往昔少年純情,說別後的榮耀與苦澀,聽牽掛了半輩子的同窗的滄桑人生,談兒孫輩的孝悌趣話,好不歡暢!

山莊內部設施完備,無論是豪華別墅還是標准客房,均已星級賓館無異。我們這批老同學都是見過世面的,對設施是否豪華並不十分在意,倒是一頓山鄉晚餐令所有人津津樂道:蕨菜粉干絲、石木耳煨火腿、糖醋石榴花、尖椒炒石蛙、白果燉本雞、紅燒石斑魚……這些山珍土菜是都市酒家乃至國宴中都嘗不到的呵!

晚飯後,喜歡下棋打牌的上棋牌室,鐘情歌舞的去歌舞廳,想洗足解乏的進美容足浴中心,願神聊的就在臨溪大露台衝幾杯天目茶擺一擺“龍門陣”,想獨娛的則可以蕩秋千或臥吊床與清風明月心儀,真可謂各得其所。有好事者吟有打油詩:蕩秋千,臥搖床,老夫聊發少年狂;同窗聚,夕陽紅,神龍伴我老頑童。

神龍川的夜寧靜、安祥,有一種與世隔絕的靜謐,以至於幾位慣用安眠藥的老同志竟然未服藥而睡到天明。客房都裝有空調,但即使酷暑炎夏也少有使用,因為這裡的氣溫比滬、杭要低十來度,賓客都喜歡享受大自然的“空調”。

次日,步游神龍川,從怡景園前行,山勢逐漸上升,但大多為緩坡,漫步而前並不吃力。沿途山道兩側有山核桃、香榧、板栗、銀杏、山李、野桃、山楂、野生獼猴桃……數不清的果木與各種不知名的喬木、灌木錯雜著,恰似進入了一座天然果木林。忽然間,山道旁一堆粗壯盤曲的巨大樹樁上出現了一只巨大型藥葫蘆,葫蘆有三層樓房高,呈60度傾角斜立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可以申報吉尼斯紀錄,葫蘆口不斷噴出一股股幽香的“藥汁”。神農氏有否在這裡嘗過百草,恐怕沒有人能說清楚了。不過,明代醫聖李時珍曾多次來此采藥卻是千真萬確的。《本草綱目》中所載不少藥物就是從這裡采集的。難怪一路上有很多以中藥命名的勝跡:有軒稱“含笑”,橋為“合歡”,瀑名“凌霄”;潭稱“益智”,亭題“辛夷”,等等。

神龍川植被茂盛,奇花異草遍生,蝴蝶崖一帶溪岸的石崖上長有一種如老人長鬢的龍須草,它們長如馬鬢,密如蔥菲,或散出在布滿青苔的石崖隙縫中,若隨風瀟灑地飄蕩,或叢叢聚在崖壁,如翠瀑下泄,令人心醉。溪邊有長長的竹廊,似在蔥茂環生的翠竹中長出來的棲息之所。在廊中小坐,看高山寒樹,奇峰崢嶸,聽鳥鳴嚶嚶,泉流叮咚,你會覺得自己完全融彙在了大自然之中,油然而生一種“望峰息息”,“窺谷望返”的雅興。

由蝴蝶崖向前去神農台,雖仍為上坡,卻很少陡險之路,老弱婦孺皆可抵達。神農台海拔千米,是一處紀念神農氏的台地。在此可以仰視神龍川的飛龍嶺,台地設有茶室、餐廳可以小憩、餐飲,有清涼的流泉可以洗足。從神農台也可以直上飛龍嶺,經小華山回蝴蝶崖,只是山路崎嶇陡峭,老弱婦孺一般選擇原路返回。由蝴蝶崖向右側去小華山,小華山是神龍川精華所在,但途程艱險。我們原本都去神農台的,然而經不住幾批去小華山的年輕游客的“蠱惑”,幾個體力好一點的踏上了去小華山的棧道。但見座座峰嶺互相軒邈,直指雲天;沿途山泉激石,飛瀑奔瀉,情趣無窮。在歷800級棧道後,我們終於登上了小華山的蓮花峰。在蓮花亭極目東望,臨安城區依稀可辨。近觀飛龍嶺恰似一座龐大的天然城堡,連綿的百丈懸崖上奇峰錯列。回望西邊天際,東天目主峰大仙峰,似天目巨龍昂首蒼穹,欲引飛龍嶺騰空而去,十分壯觀。山川如畫,而人就在畫中!記得北宋文豪王安石說過:“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焉”。此誠信然。

峰巒的樹不高卻剛勁扎實,似“城堡”中的崗樓屋舍。而在懸崖絕壁的隙縫中更頑強地生長著株株黃山松,有盤曲如蓋的“蒲團松”,有橫斜逸出的“迎客松”,有挺立如年的“華蓋松”,它們凌空探出自己的軀干,曲挺縱橫,與懸崖碧嶠為伍,與清風白雲戲耍,與風霜雨雪鬥艷,與紅日明月爭光。據說,碗口粗的一株黃山松,其年齡至少在百歲以上,真可謂老而彌堅。看著這些“吸翠霞而夭矯”的百年勁松,幾位登臨的老同學感奮不已,樹能如此,何況人乎!人生遲暮之年,應該是可以有光有彩的。

從蓮花亭至神農台須先登攀至更高的三線亭,而後就是一條下坡路了。在經歷了上小華山的艱險後去神農台就十分輕松了。當我們在神農台與直接抵達的老同學“會師”時,他們由衷地佩服我們的膽魄與體力,更為我們欣賞到小華山的美景而羨慕不已。他們提議下次再聚神龍川,說到時候就是拄著拐杖也要上小華山,大家相約神龍川小華山再見。

注:本文作者系浙江省寫作學會常務理事、《浙江名勝》主編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