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像

作者: JeffreyRui

導讀出發之前有一百個理由該去一趟成都。為了游覽優美的巴蜀風光,或是為了品嘗美味的成都小吃,又或者去瞻仰武侯遺風。在我則還有一個理由是去看一看她的故鄉。 為了准備這趟旅游,忙裡偷閑的補了補地理和歷史課,還在網上找到了一片好文章教人如何在兩天之內吃遍成都最地道最正宗的名小吃,我如獲至寶的打印了下來放在身邊。事實證明此舉十分英明。 好事多磨 ...

出發之前有一百個理由該去一趟成都。為了游覽優美的巴蜀風光,或是為了品嘗美味的成都小吃,又或者去瞻仰武侯遺風。在我則還有一個理由是去看一看她的故鄉。

為了准備這趟旅游,忙裡偷閑的補了補地理和歷史課,還在網上找到了一片好文章教人如何在兩天之內吃遍成都最地道最正宗的名小吃,我如獲至寶的打印了下來放在身邊。事實證明此舉十分英明。

好事多磨

終於丟開了繁瑣的工作,帶著種種期待來到了機場。可是飛機晚點了,原本3:30的飛機,8:20才起飛,5個小時的等待真是一種煎熬,好在痛苦總會過去,出發的不順也很快被後來快樂的經歷所衝刷掉了,留下一點經驗教訓總結出來,以為後來者鑒,第一盡量不要乘坐西南航空的飛機,晚點不是不可原諒的,但是機上的服務比較糟糕。第二如果飛機晚點了,可以去麥當勞(虹橋機場),在那裡渴了喝可樂,餓了吃漢堡,東西的價格和市內的一樣,店內有電視動態播出到港信息,千萬別到沙龍(salong)爆貴,服務生還對你愛理不理的,第三,如果想順利入關,別忘了把鑰匙環上的水果刀取下來放在家裡。

青城天下幽

徐霞客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去過且只去過黃山,那麼對於此次的青城山之行會不會有“曾經滄海難為水”的尷尬呢,這是我心中暗暗擔心的一個問題。青城山旅游分前山和後山,不是一般理解的前山上後山下而是獨立的兩個公園,前山據說大多是些道教的觀、宇、樓、閣之類,山勢無奇,人文取勝;後山則是清幽秀美,景色尤佳。通常的玩法是花大半天先玩前山,再花一天半玩後山。因為我對凡是人工修的樓閣之類都不感興趣,又聽很多人說後山好過前山,我索性兩天都花在了後山上,好好體會了一下什麼叫“青城天下幽”。

在上海憋了很長一段日子,我們兩個像小孩一樣看到什麼都新鮮,還沒進山門就被路邊小攤上具有濃濃民族風情和鄉土氣息的小玩意給吸引住了,淘了半天買了兩雙帶有彩線的草鞋施施然走進山去。 進的山來,心情和那空氣立刻一起變得清新起來,山路蜿蜒但並不陡峭,山風迎面陣陣拂來,帶著樹葉和泥土的芬芳沁人心脾。最可愛的是那一條小溪一路伴隨著行人迤邐而行,時而壯大為一處潭水或一匹瀑布,時而隱匿於野林深處只聽得潺潺水聲,時而又歡快的從你腳下的小橋穿過。 我和太太游的性起雙雙換上了草鞋,離開正路各自拾了一根竹竿作手杖涉水而行。現在變成了山路和我們若即若離了。水路當然要比陸路難走的多,但也有趣的多,跟著小溪每每遠離山路都能看到更加靜謐的風景,滿耳只聽得到鳥叫和水聲,仿佛整個世界只有我們兩人。小溪回到山路,我們則跟著它從一座座橋底穿過,得意的享受橋上行人驚羨的目光。水中的我們和那路上的行人在此刻又自然的成了彼此眼中的風景。

青城山的確不高,饒是我們這樣拖沓,還是早早的到了山頂,這裡的物價也出乎意料的實惠,我們花了兩百元就定下了設施和景觀俱佳的房間。安頓好住處後該是覓食時間了,一路上我早就被山野人家灶上掛著的老腊肉勾起了饞蟲。那是掛在灶上煙熏得到的地方的一大塊一大塊的腿肉,已經通體烏黑,雖然其貌不揚,我卻認定一定好味。於是一落座便叫上了一大盤,另外還有店家推薦的一些據說青城山特有的菌菇野菜。爽了一頓。

是夜,太太勞頓先行睡了,山中濃濃的夜色卻令我興奮不忍睡去,我傻乎乎的在山頂的這個小小村落轉來轉去,甚至跑到一個游戲機房,打了一把電子游戲,最後在樓下烤野兔的香氣中酣然入睡。

山上的清晨較之夜晚更加令人激動,空氣潮濕而涼爽,濃濃的霧氣中極目遠眺群山若有似無,宛如一幅寫意山水。就在這樣的妙處,我們悠閑的坐在山頂平台的藤椅上吃著我們的早飯。舒服的骨酥筋麻,不想再動。

依依不舍的離開山頂旅社,我們向著另一處更高的山頭進發,青城山是道教名山,這一點還是從金庸的小說中得知,青城派的名氣對我來說比青城山可大多了。我們前往的山頭就是一家道觀所在。這座山的景致和前一座大大的不同,山路是鑿在山壁上,因此一路上皆是依著山牆而行,山牆上則常常有著道教的各種壁刻。來到道觀大門,一眼看去一條筆直而奇長的路仿佛直通雲霄,而大殿就在路的盡頭。我倆童心又起,開始比賽誰先到頂,作為男士,我讓老婆先行了幾十級台階而且負擔了所有行囊,然後一身發喊,提起凌波微步直竄而上,只見我老婆也非等閑,縱雲梯功使將起來遠遠的逃在前面,怎奈功力不濟,在百階之後被我越追越近。就在我要追上的那一霎,老婆一聲嬌叱“我不行了”,香汗淋漓的癱倒路旁。其實我也是強弩之末,嘲笑兩句後,也跌坐其旁一起氣喘如牛。待到元氣恢復了6,7成,兩人相扶將的捱到大殿,大殿沒什麼好玩,倒是回頭之下群山盡收眼底,風光無限,昨夜落腳的小店也只是隱約山中了。

下山的路就要輕快許多,中午左右,“又一村”很適時地出現了,照例是飽餐一頓山野土產。我們挑的位子很好,在一棵大樹下,幾叢山花旁,飯後泡上兩杯山茶,又一次四骸具酥的躺倒在椅子上。這個小村子我很喜歡,因為路面都是石頭比起江南的農村顯得特別干淨,代之江南的雞犬相聞,這裡是百鳥齊鳴,周圍花木繁森,空氣清香,又有山泉繞村而走,實在是惹人留戀。

吃在成都

回到成都市內,自然要好好的吃一番正宗的川菜和川小吃。於是安排了整整一天來吃,呵呵。上午和老婆,岳父母一行四人先來到春熙路,這裡沿街幾家最正宗的特色小吃。先是從如雷貫耳的“夫妻肺片”開始吃起吧,我們就來到一家就叫做“夫妻肺片”的老字號。為了節約肚量,四個人就點了一盤肺片,分量很足,滿齒麻辣,果然好吃。還來不及看牆上的相關典故,就結束戰鬥走人。然後去的是一家鐘水餃,在鐘水餃店裡除了點了鐘水餃還點了一個三合泥,那個什麼泥太甜,我不喜歡,但是鐘水餃,嗯,好吃。沒敢多吃又起身走人。倒是在那家店門口老婆看見了她小時候很喜歡的一種食物叫蛋烘糕,這種東西我以前沒見過是烙出來的圓形皮對折包住裡面的餡,分甜鹹兩種,味道不錯。我更喜歡鹹的那款。一行四人已然吃的開開心心,在馬路上兜兜轉轉的拍了幾張照片,略略消化後又鑽進一家龍抄手,我一向喜歡吃餛飩,餛飩在福建又叫扁食,到了蜀中就成了抄手,龍抄手的妙處在於爽滑鮮香,湯濃色白,又是一番大快朵頤。到了下午又吃了一處賴湯圓,自是“皮粑綿糯,甜香油重”,不在話下。轉玩武侯祠出來終於肚子又騰出了一些空地,鑒於白天都是小吃,晚上我們來到了“菜根香”,點了“荷香糯米雞”,“干煸鵝腸”,“卵石田雞”等等,真爽,真好吃。酒足飯飽的回了家。慢著,這一天還沒有結束,沒有吃火鍋怎麼行?等到深夜,我和老婆讓二老在家歇著,又殺了出去,擠進一處路邊小火鍋點,一把一把的涮將起來...

在成都三天,基本上沒怎麼勞煩丈母娘下廚,天天吃的不亦樂乎。而且成都的吃真的很便宜,上述那瘋狂一天,整個上午的四處小吃,四個人一共消費30幾塊錢,晚上一頓狂放的小火鍋吃了近一百串東西才10塊錢(葷的1毛,素的9分),只是“菜根香”有點貴了,不過100多。

我想劉禪那個敗家子真的是腦子有問題才會說出“此處樂,不思蜀”的話來,我倒是“蜀中樂,不思歸”。

硬是巴士

成都除了吃的東西多且美味以外,成都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很悠閑,很懂得享受生活。在市區四處走走到處,不論白天黑夜,都可以看到院子裡人們在打麻將,路邊人們在吃火鍋。不論是舒適的沙發還是矮小的板凳,仿佛成都人只要面前有著這兩樣東西就可以坐的很巴士。夜晚的成都尤為熱鬧,各種小吃攤推上街頭,人們納涼,擺龍門陣,散步,宵夜,搓麻自得其樂。對了,這了我要推薦一款夜市的小吃叫做冰粉,有點像涼粉,有點像果凍,冰爽可口,追憶至今。

那天去游武侯祠,瞻仰了一下諸葛遺風,令人驚訝的是在武侯祠裡發現了一處麻將館,其實也不是“館”,是一個露天的院子和幾顆古樹,幾張桌子。一向對打麻將反感的丈母娘,耐不過我們三個的鼓噪,終於也落座下水摸了幾把,就這樣我們在孔明故地,四杯香茗,摸到天黑。

還有成都的公交車也悠閑,太悠閑了,不但路線繞,而且司機和乘客都一點不著急的樣子,任由車子慢慢的踱步,可把我給急壞了(雖然沒什麼急事),不是很遠的路,一路上也不堵,硬是坐了40分鐘。也是成都特色吧。

再見成都

為了自己的嘴饞,也為了留在上海的朋友們的期待,我們歸程的行李大半是食品,什麼棒棒娃牛肉絲,白家肥腸粉,白菜豆腐乳,郫縣豆瓣....

不過現在基本上都已經消滅了,假如朋友你去成都,記得幫我帶點吃的回來。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