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行

作者: huankeyi2001

導讀木瀆行冷空氣南下了,氣溫驟降了4——5度,冷風吹在臉上,陰冷陰冷的,讓人禁不住打起了寒噤。然而,在木瀆,我們被優美精巧的園林,雅致而富有靈氣的建築所吸引,竟感覺不到北風的凜冽、天氣的寒冷。 嚴家花園,系台灣前“總統”嚴家淦先生故居。走進嚴家花園,庭院小築、回廊幽徑、小橋流水、假山竹林迎面向我們撲來,宛如進入了一座庭院建築博物館。 行走 ...

木瀆行冷空氣南下了,氣溫驟降了4——5度,冷風吹在臉上,陰冷陰冷的,讓人禁不住打起了寒噤。然而,在木瀆,我們被優美精巧的園林,雅致而富有靈氣的建築所吸引,竟感覺不到北風的凜冽、天氣的寒冷。

嚴家花園,系台灣前“總統”嚴家淦先生故居。走進嚴家花園,庭院小築、回廊幽徑、小橋流水、假山竹林迎面向我們撲來,宛如進入了一座庭院建築博物館。

行走在回廊曲徑中,移步換景,嚴家花園就像一位熱情的主人,毫不吝嗇地為你端出一幅幅精美的傑作,一盆盆高雅的“盆景”,讓你欣喜,讓你驚奇,讓你的眼睛應接不暇,你就像一位美食家,細細地品味著這滿園的美味佳肴。

嚴家花園前身是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詩選家沈德潛歸隱的寓所,春、夏、秋、冬四季小園,布局疏密有致,格調幽靜淡雅。園中一株廣玉蘭,相傳是乾隆下江南時,夜宿沈宅所栽。廣玉蘭樹冠寬廣,枝葉繁茂,它昂首挺立著,真有幾分皇家氣派。楠木大廳尚賢堂是明代建築,廳堂寬敞端莊、氣宇軒昂,一對高大的圓形屏風,站在大廳兩旁,雍容華貴。海棠書屋中的櫃架柱腳都用紅木雕成竹節,意為節節高,寄托了主人深遠而高雅的志向。

與杭州的胡雪岩故居相比,這裡多了一些古樸、典雅。胡雪岩故居難免透出一點商人豪富後的闊綽、高傲。而嚴家花園卻像一位極有修養的名士,點點滴滴中,都顯示了他的氣質,學識和涵養。

作為江南名園,嚴家花園頗受歷代文人學士的青睞,龔自珍稱贊它“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現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稱它是蘇州園林中的“翹楚”。

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的舊宅,因為園內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高十多米,其後是雙層長廊。這樣一位偉丈夫站在這些低矮的建築中,似乎給人有點鶴立雞群的感覺,而古松所在的園地也僅有十幾平方,使人感到不夠協調。看幾眼,再看幾眼,似乎又悟到了建築師的良苦用心:醜女襯托出美女的艷麗,黑色襯托出白色的純潔,那麼,周圍低矮的建築是不是襯托出古松的魁偉高大呢?再看古松,似乎覺得順眼了,形像也鮮亮了。

從遠處看,在沉郁的天際下,粉牆黛瓦中,古松高高地站立著,似乎有點寂寞。這位500高齡的“老人”,經過多少風雨,多少磨難,看到過多少歷史變遷、人物浮沉:崇禎的苦惱、康熙的壯志、乾隆的游情、溥儀的無奈、圓明園的大火、南京的屠殺、文革的劫難……它似乎已經老了,不願再說什麼,又似乎還不肯服老。不信,你看,蕭瑟寒冬中,樹枝是少有的遒勁,松葉是少有的青翠。

導游指著古松堂屋頂的一根椽子說,那上面刻著八只琵琶,比喻“八音聯歡”。我們抬頭望屋頂,真的,椽子上有八只琵琶,像八只蟑螂趴在木頭上。“這是江南園林中的一絕。”導游說。這木雕是出於建築師的精心設計,還是手藝高人(魯班之類)的心血來潮、獨出心裁,我們不得而知。可以想見,古松堂落成之日,當主人向來賓介紹這一傑作時,一定會轟動一時,傳頌千裡。一根小小的椽子,其影響可能會超過整個大廳,這是否可叫做“四兩壓千斤”。

蘇繡是我國四大名繡之一,已有2000多年歷史。在古松園的蘇繡館裡,姚建萍女士的蘇繡藝術使我們大開眼界,這位年僅37歲的蘇繡大師,竟繡出了如此逼真,如此璀璨的繡品:周恩來年老時,那憂國憂民的神態;安娜.卡列尼娜的風姿;清明上河圖的細膩,都使我們嘆為觀止,在這些精美的蘇繡作品面前,我們駐足長嘆:天底下竟有如此精巧的手藝。

木瀆古鎮,得名於春秋末年。吳國打敗了越國,越國獻美女西施。吳王為了取悅西施,在靈岩山頂建館娃宮,在紫石山築始蘇台,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胥江、香溪兩河貫穿古鎮。胥江全長230公裡,系伍子胥率兵而築,堪稱我國最早的人工運河。香溪傳說是西施在靈岩山上梳洗後,流下的香水。

古鎮依靈岩山而築,傍胥江、香溪而建,居民臨水而居,形成了“門後青山門外水,人家都在綠蔭中”的獨特景觀。

各具特色的橋也是古鎮一道靚麗的風景,全鎮共有18座橋,有廊橋、單孔橋、多孔橋、亭子橋、拱形橋,成雙作對的小雙橋、姐妹橋,還有造型獨特格調高雅的西施橋。

徜徉在這如詩似畫的風景裡,兩千年沉澱的歷史又從綠水中泛起,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範蠡、西施、伍子胥一大批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向我們款款走來。

突然看見,一隊穿著清代服裝的隊伍,鳴鑼而來。原來是“乾隆”出巡的隊伍來了。隊伍的陣容還不錯,浩浩蕩蕩的,可惜,陪伴的宮女年紀大了些,皇帝出游,出美女的江南竟挑不出七八位美女,這太令人遺憾了。

大概古代的木瀆著實讓乾隆皇帝迷戀,所以,他來木瀆巡游了六次。虹飲山房就是他的行宮。

“西施井”是木瀆的“特產”。據傳,吳王夫差自從得到西施,就千方百計地取悅西施,為了讓西施在梳妝打扮時,能看到自己的容貌,他在靈岩山建造吳王井,(當時還沒有鏡子)為了便於西施在出游時,沿途照看妝容,吳王又在木瀆鎮開鑿了許多井。所以,木瀆鎮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一口口古井,這些古井的名稱都是統一的,叫西施井。

其實,西施也是很有心計的,她知道越國總有一天要報仇雪恨,打進吳國的,而越國的士兵長途跋涉一定是需要水源的,這些井就是她為越國士兵准備的。

2000年前的一個越國浣紗女,竟有如此俠義心腸,又那麼聰慧。用現在的話來講,外貌美,心靈更美,如果要搞個選美比賽,西施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穿街走巷,過邾巷橋拐彎,我們又來到了榜眼府第,這就是清代一甲二名進士馮桂芬的府第了。馮桂芬曾拜林則徐為師,與林則徐交往甚深,林則徐發配新疆後,他們還有書信往來。他的《校邠廬抗議》一書,曾給清代的洋務派和改良派極大的震驚和啟示,光緒皇帝在百日維新時,曾要求大臣們認真研讀此書。

榜眼府第是典型的清代園林,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是它的主要特色。園中一幅長12米的磚雕《盛世滋生圖》,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這是一幅反映古代蘇州整體面貌的古畫,河流、山峰、建築、街道、民居、園林歷歷在目,數百人物栩栩如生,有點像開封的《清明上河圖》,可以說是蘇州的《清明上河圖》。磚雕藝人化了三年時間,將這幅古畫刻在磚石上。贊嘆之余,我們又想到了杭州,杭州雖然有一些反映局部地區古代面貌的木雕、古畫,可是像這樣反映整個城市面貌的宏圖巨制,還沒看到過。

“榜眼府第”中花園的建築以池為中心,池邊的水榭叫“邀月招雲”,名稱取得好,景致更迷人。那大圓窗就是邀來的明月,正將池塘對面如煙如雲的柳枝柳條招進水榭來。水榭中間放著一張石桌,幾張石凳。給人的感覺是舒適、幽雅、自然、大方。大家都喜歡坐在石凳上拍照,可見,人的審美觀大致是相同的。

靈岩山上的靈岩寺,是全國著名佛教淨土道場,有“東南著名叢林”之譽。南宋詩人範成大有詩贊曰:“一年一度游山寺,不游靈岩即虎丘。”

走進靈岩寺,我們發現天王殿的彌勒佛變樣了,變得修長、矜持、含蓄,不再是胖胖的笑口常開的樣子了。聽人說,可能是,這位未來佛就要接如來佛的班了,所以,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不修邊幅,那樣袒胸露體了。領導總該有領導的樣子羅。不過,這只是道聽途說,到底為什麼靈岩寺的彌勒佛與別的寺廟形像不一樣,還得請教廟裡的高僧。可惜,要急著趕回杭州,沒時間請教了。

我曾在文革期間來過靈岩寺,當時,寺裡的靈岩塔已破壞得不成樣子。這次重游,靈岩塔已整修一新,舊的塔頂已換下,放在旁邊讓游客參觀。

靈岩山山頂還有吳王夫差為西施建造的行宮——館娃宮遺址,有玩花池、吳王井等古跡。在靈岩山半山,還有個觀音洞,相傳是夫差關押勾踐、範蠡的地方,後來,人們在山石上雕鑿了觀音菩薩,取名為觀音洞。

靈岩寺的門票只要1元,這是我到過的廟宇中,最便宜的。

根據靈岩寺的歷史和地位,我想,評個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一看石碑,卻只是個蘇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能是因為蘇州的文物保護單位級別都較高,靈岩寺高攀不上的緣故吧。

杭州到木瀆,汽車開了三小時,因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正在修建高速公路,汽車只好繞道行馳,如果高速公路建成,杭州到木瀆,只需二小時左右。

木瀆古鎮,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像。雖然由於建築、施工,木瀆的道路、景點,顯得比較零亂。但這是古鎮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這是有希望的零亂,我們還可以旅游團的旅游者,理解這種變革中的陣痛。

悠久的歷史,豐富的人文景觀,優美的自然景色,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注定了木瀆會比周邊的水鄉小鎮,更耐看,更迷人。木瀆,就像一株粉紅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在江南富饒的土地上,散發著溫馨的氣息,訴說著關於歷史,關於人生的深沉的回憶。

我們相信,古鎮木瀆一定會出落得更加美麗,更加大方,更加惹人喜歡。

還要提一提我們的沈老先生,木瀆使他煥發了青春:拖著180斤的身軀,爬上了靈岩山的頂峰;又認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導游小姐做孫女。可喜!可賀!

2004年1月16日記於杭州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