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裡有很多酒吧。大多數的酒吧可能叫做餐館更加合適。在新華街上沿溪列了一排的桌椅,都是這些酒吧的台面。每到下午和晚上的時候,這些桌面前就坐滿了人,吆五喝六著,大聲說笑著。每個桌面上方都會有一個紅燈籠,燈籠上印著酒吧的名稱和奇形怪狀的納西東巴文字。每個人面前都堆滿了小菜、啤酒、果汁。來的人都是三五成群的,有年輕的人,也有三四十歲的,有一家三口的,當然也有戀人。然而我卻感覺不到這裡有什麼浪漫的情調。所有的情調都被喧嘩的人群吵的一干二淨了。這裡不過就是北京三裡屯的翻版。有點失望,感覺這些人在糟蹋著麗江古城。在我的期望中,古城應該是寧靜和諧的。即使是酒吧,也應該是昏暗的燈光,古老的音樂和三三兩兩散座著,隨意地翻閱著報紙或者干脆呆坐著的客人.雖然不屑於古城的喧囂,還是留意了四個休閑吧。一個是離大石橋不遠的“左岸酒吧” 。酒吧是臨溪而立的,門口和窗前依例擱置了許多盆栽的花花草草。酒吧的主人據說是個歐洲人。喜歡這個酒吧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為它的名字吧。左岸—巴黎—浪漫—燭光—酒吧,給人多少遐想和憧憬。酒吧裡是稀稀落落地坐著幾個聊天的外國人的。這很符合我的審美觀點。然而我像獨行俠般闖進去似乎並不太合適,所以只好遠遠觀望。
還有一家“去讀書吧”。就在“天雨流芳”牌坊不遠的地方。“天雨流芳”在納西語中的意思就是“去讀書吧”,一個“吧”字,既是酒吧咖啡吧的“吧”,也是感嘆詞的“吧”,名字起得非常巧妙。從外面看,吧裡面有很多書和雜志,名符其實。因為是坐落在古城的深處,所以裡面的人也不多,很有氣氛。
後來住萬古客棧時,總要上下獅子山。在路上的拐角處有一個古城青年客棧。注意到它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從那裡面靜靜流淌出來的音樂,和隔著玻璃窗看進去零星地呆坐著享受下午時光的幾個客人。似乎所有的判斷標准就是:音樂、寧靜、和諧。然而現在麗江古城裡這種地方並不多。或許是因為我去的不是時候,暑假來這裡的人太多。
只是去了達達娃酒吧。雖然也在酒吧一條街上,卻並不浮躁喧囂。這有點像鶴立雞群。為了遠離街上人群的嘈雜,就直接上了二樓。很靜。牆上貼滿了麗江附近景點的寫真、人物的鉛筆素描,和隨意勾勒的繪畫作品。牆角堆滿了雜志和書。櫃子上是一排VCD。有幾個學生模樣的人在聊天,聲音很小,不知在說些什麼,只能從偶爾飄過的聲音中,聽得出是川渝那邊的人。還有一個女孩在寫信。我看她若有所思著,想了一會就埋下頭寫,寫了一會又抬起頭來繼續想,完全不去注意身邊的變化,很是專注。我叫了一杯雲南小豆咖啡,在雜志堆裡挑了幾本雜志,一邊品著咖啡,一邊閑閑地翻著雜志。一會兒,進來一個時髦女郎,要了一杯飲料,然後酷酷地走到雜志堆旁,挑了一本時尚雜志,就躺在沙發上,掏出一根煙,“啪”地點著了,用修長的食指和中指夾著,一邊吐著煙圈,一邊看雜志。
陌生的人都沒有彼此言語。在這個寂寂的下午,大家只是用自己各自的方式享受著自己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