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憶兩安

作者: 大大鳥

導讀從泰山站乘火車,不到一個半小時就來到了泉城濟南。濟南並不算是一個標准的旅游城市,我打定主意要到濟南看看,更深一層原因是想 想身臨其地的去體味一下這塊孕育出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傑出詞人--李清照和辛棄疾的 一方土地。 下了火車,連忙趕到附近的公交車站,見到開往大明湖的車就趕緊跳上去。一路上 居然有一種即將與老朋友碰面的興奮。從來沒有親眼見過 ...

從泰山站乘火車,不到一個半小時就來到了泉城濟南。濟南並不算是一個標准的旅游城市,我打定主意要到濟南看看,更深一層原因是想

想身臨其地的去體味一下這塊孕育出古代文學史上兩大傑出詞人--李清照和辛棄疾的

一方土地。

下了火車,連忙趕到附近的公交車站,見到開往大明湖的車就趕緊跳上去。一路上

居然有一種即將與老朋友碰面的興奮。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大明湖,可對它似乎又分外熟

悉,那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中的湖;那是“盡興晚歸舟,誤入藕花深

處”中的湖;那是古大俠筆下,蘇蓉蓉約見楚香帥的湖;那也是傳說中乾隆偶遇夏雨菏

的湖.....。關於這個湖,有太多的故事和傳說,一個非常有趣的現像卻是:這些詩詞,

故事的作者在寫下關於大明湖的文字時,往往如我這樣,從沒親眼見過此湖。李清照十

六歲寫成《如夢令》時身處汴京,是根據母親王氏的回憶憑空想像,寫下這首留傳千古

的佳作;古大俠和瓊瑤阿姨在寫《血海飄香》和《換珠格格》時似乎也沒有機會到大明

湖采風。相反,那些真正與大明湖有淵源的文人,如杜甫,辛棄疾等人卻幾乎沒有為大

明湖留下半點筆墨。莫非,大明湖只適合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一旦親眼見到,那些由

想像力產生出的美就會被無情的擊碎?想到此節,我不由心裡一冷,在大明湖站下車後

居然有些躑躅了。 無論如何,既然來了,就沒有過門不入的道理,考慮了一會兒,還

是買了門票進入湖區。

大明湖算起來應該在濟南市區中心,湖水是由泉城裡眾多泉水彙流而成。大明湖在

金代以前也叫做西湖,直到元好問做《濟南行記》才改稱大明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

鞏曾任齊州(今濟南)知州,他所作的“左符千裡走東方,喜有西湖六月涼”,“好在西湖

波上月,酒醒還對紙窗明”中所指西湖就就是大明湖了。於杭州的西湖相比,大明湖小巧

了很多,水域面積僅僅相當於西湖的八分之一。我從大明湖南門進入,乘船到湖心島欣賞

歷下亭,當初杜甫來到濟南,就是在此亭中宴請好友,並寫下“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的詩句。

從湖心島乘船至北岸,向東走就到了“雨荷廳”,門前的石碑上介紹“”據傳,清

乾隆皇帝游大明湖時,曾與湖畔一年輕貌美女子夏雨荷在此結有一段情緣,留下浪漫的

愛情故事“。看完這個介紹,不由感覺有些好笑,也不知是大明湖的美成就了這段故事還

是這段故事成就了明湖之美。廳內有乾隆和夏雨荷的蠟像,雨荷撫琴,乾隆傾聽,頗為別

致,美中不足是乾隆爺的形像略顯猥瑣。

從雨荷廳出來,沿著湖走,又去了北極閣,鐵公祠,最後來到了稼軒祠。步入殿中,

追憶幼安當年“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袒突騎渡江初”的豪邁與激情,也回味著他“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悲愴與無奈。自古以來把東坡和幼安並列為豪放派代表,在我看

來,辛棄疾的詞豪放得更為徹底,盡管辛棄疾也寫過“倩紅巾翠袖。抆英雄淚”,卻不似東

坡有喪妻之痛,有朝雲琴操相伴。雖然沒有欺世媚俗的花邊新聞可以演繹,但他的肝膽忠

義和蓋世才華也足以令大明湖增色不少。

繞著大明湖逛了一圈,找到了稼軒祠,卻沒有發現李清照紀念館。心中有些遺憾,

看看天色尚早,想起此前數次倒過“天下第三泉"--虎跑泉,感覺已經極佳,如今身處

“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就在附近,豈有錯過之理?於是乎,再跳上公交車,來到了趵突

泉公園。進了公園,才發現園中並非只有一個趵突泉,沿著路標指向的趵突泉方向,一

路上路過了金線泉,馬跑泉,黑虎泉,到了一處有兩個泉眼,名曰漱玉泉和柳絮泉。

正待繼續前行,忽想起一句“為尋詞女舍,卻向柳泉行。秋雨黃花瘦,春流漱玉聲”。

莫非這就是《漱玉詞》的得名之地?四下一望,果然發現了李清照紀念堂,門前抱住

上有對聯:“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裡,文采有後

主遺風”。園內堂閣亭台、溪水環繞,分南、北、東三個院落,由“漱玉堂”、“有竹堂”,

“疊翠軒”,“溪亭”等建築。漱玉堂內存放易安雕像和生平時間表,有竹堂中則展出了“父

母教誨”、“詩壇綻秀”、“志同道合”、“流寓江南”四組蠟像,向游人們娓娓道來易安的一生。清照出身名門,十六歲憑一首《如夢令》名動京城,十八歲與太學生趙銘誠成婚,夫唱婦隨,前半生是何等逍遙自在。此後金人南下,虜走徽欽二帝,清照從此顛沛流離,後半生又是何等落魄凄涼。女友曾告說,希望清照一直呆在青州做個快樂有多愁善感的小婦人。可果真如此,又何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剛勁和《武陵春》、《聲聲慢》的凄婉呢。如果讓清照自己選擇,她必然寧願平淡一生,但後世之人也許真應感謝那段歷史,它給我們帶來了陸游,辛棄疾和李清照的千古佳作。清照生於1080年,距今其實還不到一千年,可已經是如此遙遠,不禁感嘆白娘子和許仙在輪回中的千年姻緣。一千年,真的太長了。

在紀念館內待了很久,出門時天色已經暗下來了,匆匆趕到趵突泉邊。由於剛下過雨,泉水比較大,不過也僅此而已,沒有特別感覺,泉水也比較甘甜,但似乎不及虎跑,也就不多說了。

從趵突泉公園出來,夜幕已經完全降臨。泉城廣場燈火輝煌,商家如雲,似乎在告訴我,那個令人追憶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

一個人走在陌生的城市中,竟有一種流浪的感覺。連忙在街邊小攤吃了點兒東西,乘著夜色,離開了濟南。


精選遊記: 濟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