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朔回來20天了,一直懶得寫這篇東西。可是自己平身第一次自助游,怎麼說也應該留點紀念。出發前的商量及准備工作就此略過,無非是上網狂查,看得頭昏眼花,最終心裡還是一點底也沒有。暑假剛剛開始,正在進入旅游旺季,車票也格外搶手。我們14號去買車票的時候,最早的中臥鋪是17號的票。沒辦法,誰叫我們貪戀舒服,只好比原計劃推遲一點了。廣州到桂林的票一點不便宜,207大元。我們站在櫃台前心疼了好一陣。Start off。2004年7月17日傍晚17:47分,兩個老大不小的曾經的大學同宿舍女生躺在廣州—桂林的K36次列車的中臥鋪上,開始了這段心裡沒底的陽朔之旅。
Day 1 (7月18日) 陽朔西街
次日清晨,也就是7月18日早上6:45分,火車安全到達桂林南站。我們決定先買回程火車票。其實當時我們也沒有具體的行程安排,估計五天已經足夠我們揮霍,就買了22號晚8點回廣州的也是中臥鋪(對中臥鋪情有獨鐘)的票。
出了火車站,根據一些攻略上說,往左邊走10分鐘就能看到汽車站,那裡有到陽朔的汽車。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找了個警察哥哥來問,他也是如此說法。我們就直奔汽車站(連早餐也不吃)。路上很多阿姨向我們兜生意,問我們是否來旅游,她可以帶等等。哪有時間理睬她們,一律婉拒。
桂林到陽朔有豪華大巴,不錯啊,13元/人,好像是20分鐘一班,非常方便。上了車,我有點累,再加上有點暈車,就戴上帽子睡覺了。大概70分鐘後,汽車到了陽朔客運站。下車後,由於我們之前聯系了一個陽朔的導游小妹,叫她先幫我們訂個房間,所以就在汽車站的新西街口等她。
小妹趕來後,把我們帶到西街的“東西坊”,樓下買旅游用品,樓上住人。這時大概是早上9點多,西街上沒什麼人。這大名鼎鼎的陽朔西街給我的第一印像並不深刻。進了房間,哇,一股霉味。後來從小妹口中才得知這個店子平時不住人的,只是旺季的時候才有人來住(各位一定記住了,除非要睡街邊,否則別來光顧它的房間)。我一開始以為陽朔氣候潮濕,氣味是難免的,後來自己去找了幾個旅館,對比過後,就覺出它的不好來了。忘了說價錢,這麼糟糕的房間也要60元/晚,看來小妹沒有講價。
稍微安頓後,是時候慰勞五髒六腑了。出門開始亂逛。往左走不遠,就見到了“沒有”,聽說他們的早餐出名得很,就想幫襯幫襯。拿過菜單瀏覽,幾乎都是西式早餐。本人對西餐並不很感興趣,不過嘗嘗也無妨。可是在門口處的餐桌邊坐了很久,也沒有人理睬我們,惟有放棄,看來與“沒有”沒有緣分。再繼續走。由於當時已過了早餐時間,很多小店都准備收拾殘局了。我們總是在門外瞧瞧就不好打攪。陽朔西街的早餐有個特點:西餐居多。我倒更喜歡中餐。閑逛中,瞄見一間“寶芝琳”,有粉面之類的,裡面也還有人在吃,就走了進去。店中只有一個很年輕的女孩在忙:幫客人榨西瓜汁。招呼她:一碗牛肉面!“沒有牛肉,也沒有面了。”“啊……”看看她的灶台,幾乎掃空了。最後勉強要了一碗粉,加了點肉碎之類的,我實在太餓,就別計較了。同伴要了一個粽子和一杯豆漿。
吃飽後,開始眼困,不過還是先走走,熟悉熟悉環境吧。兩個人就沿著西街繼續走。途中買了張手繪地圖和一疊明信片(准備寄回家和寄給各個表妹)。西街並不長,不一會就到盡頭了。沿路以酒吧、餐館、工藝品店鋪居多。我們准備隔天換家旅館,就像當地人打聽那出名的“望江樓客棧”在哪,找到後,一問,陽台房已經滿客。“望江樓”離西街有段距離,我們想想不如還是回西街找吧,畢竟喜歡熱鬧。有人不喜歡住西街上,怕晚上吵鬧,我倒不怕,已經習慣在噪音中入睡了。為了方便逛街,還是住近點好。後來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我把西街逛爛了也不覺得厭煩。後來在西街的一條側巷“桂花路”中找了間“凌雲旅館”,剛好二樓有一間陽台房隔天就退。我們就預定了明後兩天的房間。說好價錢70元/晚,比那“東西坊”好多了,干淨、透氣,特別是那陽台,讓你有家的感覺,後來真不舍得搬出來。
不知不覺就中午12點了,我們不是很餓,倒有點累、困,主要是火車上沒睡好。自助游就有這個好處,自由自在,想睡就睡。我們決定回旅館睡大覺。很多人可能覺得時間寶貴,一定要爭取用盡每一分每一秒去欣賞景點。可是累了就睡嘛,別難為自己了。哈哈哈,這一覺真爽,一直睡到下午3點。
起床後,有什麼事干呢?亂逛就是我們的最大樂趣,那就繼續亂逛吧。西街周圍也給我們逛遍了,買了一些不實用的小東西,准備送人或自己留個紀念。我們在閑逛中找到了“謝大姐啤酒魚”,就在與西街平行的另一條路上,那叫“疊翠路”。“謝大姐”真是太好生意了,居然開了兩家,相隔不遠。我們決定晚餐就在這吃。閑逛中時間過得真快。傍晚5點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惦記吃魚了。心想,5點這麼早,有沒有人去幫襯啊,如果只有我們兩個,是不是顯得太心急了呢?去到一看,裡面早坐了幾桌人在開吃了。在門口,有幸見到了謝大姐本人,果然是生招牌。謝大姐掙多少我們不必理會,單是看她的身材就知道那個日子真是過得紅紅火火,胖得可以啊。坐下後,拿過菜單,商量一下,就點了一條兩斤重的毛骨魚(那是服務員介紹的,說毛骨魚好吃,還建議我們倆要兩斤就足夠吃了),另外還點了一份炒田螺,一份炒通菜。後來覺得不過癮,還叫了一支“漓泉”啤酒(入鄉隨俗嘛,喝喝當地啤酒)。菜捧上來時被嚇一大跳,原來他們裝魚不是用碟,也不是用碗,而是用托盤,就是那種承放茶杯的托盤。夠豪爽,大碗喝酒般的豪爽!菜一上,我們就放開肚皮開吃了。想想當時我們的吃相肯定嚇死很多人,那是真正的吃得熱火朝天!那魚實在是辣,已經吩咐“小辣”了,還是吃得我大汗淋漓,滿臉通紅。經過我們十二分的努力,把三樣菜吃了差不多精光。結帳時,呵呵,剛好一百大元。呼……這一頓,太爽了。吃完,當然要散散步消化消化。就到河邊走了圈,看人捉魚。有個老頭一整天帶著個鸕鶿在河邊兜生意,和鸕鶿照相,每張一塊。想想這樣挺辛苦的,風吹日曬,哎。
夜晚開始了,西街也熱鬧了起來。很多出游人,晚上都會回到西街,開始他們的夜生活。各種酒吧、餐館更是人滿為患。時值暑假,很多家長帶著小孩一家出游,閑逛中就經常見到一家家人。西街真不愧是地球村,到處可以見到老外。老外也有一家子出來的。那些洋小孩,越小的越可愛,像布娃娃一樣。有個相熟的導游說,幾年前,陽朔西街上的10個人中就有6個老外,近年國內的人來多了,老外倒來少了。國內的游客中,廣東人又最多。到處都可以聽見粵語。我在陽朔那幾天,真的有點像在廣東一樣,隨處都可以聽到粵語。晚上,西街上很多酒吧都有現場演唱,以流行曲居多。我對酒吧興趣一般,不過聽聽現場演唱感覺倒很不錯。街上現畫T恤圖案的有好幾家,我找了家,畫了張Jimmy的圖,拿到貨後才覺得畫功一般,但也能作個紀念。後來看到一家要價特貴。別人都是30一件,她要50。看了她一些現版,原來一分價錢一分貨,那女畫家的功底的確不錯,有點後悔找錯了人。再晚點,在“原始人”要了杯“卡布其諾”,就坐在街邊看人景。我到現在仍然很享受那種感覺:坐在西街邊,看來來往往的人,永遠都看不厭。還要說一句,我天生並不喜歡喝咖啡,要“卡布其諾”是看在它名氣的份上,結果沒有給我多大好感。當然,天底下有喜歡喝茶的,喜歡喝咖啡的,喜歡喝白開水的。我就是喜歡喝白開水的。在“原始人”門口有一檔燒雞,取名“天下第一燒”,標價40元一只,看得我們直流口水。不過夜深了,我們肚子再大,也不可能再裝得下一只燒雞,惟有作罷。兩天後我們終於一嘗燒雞味,還行,這是後話。快夜晚11點時,要回旅館了,這才戀戀不舍地離開。這時是西街最熱鬧的時候。
Day 2 (7月19日)漓江(興坪——浪石)
早上8:30起床,收拾,退房。改住前一天訂好的“凌雲”。一大早,天就下雨,可是我們不可能等到雨停才出發,惟有隨遇而安。帶好隨身物品,先去找早餐吃。在西街盡頭(往郵電局方向),看到一家“漓江源飯店”,有很正宗的中式早點。我要了一碗白粥,加點酸豆角,哇,現在想起都流口水。另外帶上兩個茶葉蛋,路上吃。我因為有暈車的毛病,坐車前不敢吃太多。稍微填了一點東西後,就開始今天的行程了。今天打算游漓江。
重新回到陽朔汽車站,找陽朔——興坪的班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到興坪的中巴車,均上車買票。你看上哪部就上哪部吧。我們找了輛空車,我要占個頭位。坐車我從來不客氣,皆因我只有坐頭位才不那麼容易暈。所以,我坐車是很少讓位的,倒常常叫人家讓位給我,呵呵,真失禮。車票5.5元/人。大概9:40時,人上得差不多,就開了車。
汽車往陽朔大橋方向走。沿途風景非常優美,稻田、河流、山峰,處處入畫。特別坐在車頭位置,那股爽勁,別提了,連暈車也能忘記。40分鐘後,到達興坪車站。快到車站時有一段泥路特顛簸,路怎麼修一半就停了?下車後,立刻有很多當地婦女圍上來,說可以當我們的導游。我們想先到碼頭探探情況,就都拒絕了。
打聽了碼頭的方向後,撐著傘直奔過去。雨勢時強時弱,到達碼頭後,人很少,大概是因為下雨的緣故。我們看到,碼頭邊停泊的都是中型的漁船,一下子分不清到底是官船還是私船。有兩個婦女圍過來,說可以帶我們游漓江,兩個人包船,一共150元。兩個人包船?這麼大一張船,不是很浪費?後來真正游起來才發覺兩個人包船一點不誇張,水路上見到很多這種情況。我們覺得價錢太貴,就猶猶豫豫,走開了。正不知怎麼辦好時,那其中一個婦女不甘心,跟過來說,120,去不去?我還價100,她支吾了一會,同意了。我同伴覺得我還得太高,又改口80,可是……我不習慣這種還價方式,有不守信用的嫌疑。後來我同伴也就同意了100大元。說好從興坪游到浪石。本來想叫她們游到楊堤,她們說不敢去楊堤,那就算了,不再強求。快要上船時,那另一個婦女跑過來說,能不能加三個人一起游。我想問題不大吧,就同意。她一味叮囑我們別和他們說起價錢,還說我們比他們便宜很多的。等那兩女一男一上船,我們就知道上當了,可惡的船家!他們三個人一共才105元,我們豈不是虧多了?還敢大言不慚地騙我們。我同伴不肯就範。又是我心軟,想想算了,勸同伴不要計較,費事重新再找船。後來因為這事我再不敢搶著講價了,怕又虧。這次算領教了奸商的厲害,同時也替他們悲哀,為了做生意,連起碼的信用都丟,哎。
開始游漓江後,優美的風景衝淡了剛才的氣憤。天空一直下著雨,偶爾還是大雨。漓江沒有了往日晴空下的明媚,江水也不算清澈。不過煙雨迷蒙中的漓江別有一番韻味。江面上濺起水花點點,兩岸層巒疊嶂、雲霧繚繞,岸邊延伸著婀娜搖擺的鳳尾竹。對於我這樣自小在平原長大的人,近距離看山已經異常興奮,現在坐在船中,在一層層的山峰間穿梭,真寧願在漓江上一直漂下去,不要上岸。風景自不必形容,我也形容不來,人如畫中走,每一眼都成畫。
我們坐的是中型的漁船,途中可以看到很多巨型的官船,其實官船並不像很多朋友說的那樣糟糕。它頂上有個觀景台,要欣賞風景也還是很不錯的。另外還見到一種很小的漁船,和我們的船一樣,都有頂棚的。那種應該就是所謂的私船了。那種船也並不如很多朋友說的那樣好。它的頂棚很矮,要站出來看風景的話,船頭的位置又不是很大,我覺得和官船相比倒不如官船寬敞。一輪比較下來,還是覺得我乘坐的這種中型的漁船比較好,可以幾個人包船,又夠寬,船頭的位置也足夠幾個人站在那欣賞風景。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碰到迎面而來的船只,為了分清航行方向,船夫會拿出一面小旗幟,如果希望對方往我們左邊走,就向左邊揮旗,反之向右邊揮旗,對方看到揮旗後,也有個回應,就是鳴笛幾聲。我一開始不知道船夫為什麼揮旗,打聽明白後,再遇到這種情形,我也能了解對方船只的意思了。原來在沒有紅綠燈的水路,是這樣協議航行方向的。又學到了寶貴的一課。
從興坪到浪石,只是一小段的漓江,不過著名的景點倒不少。首先就是鼎鼎大名的新版20元人民幣的背面圖案,再者就是傳說越富貴看到的馬越多的九馬畫山。想必我福氣不大,怎麼也看不夠九匹馬。
大約一個小時後,船就到了浪石,掉頭往回走。回來是順流而下,不消半個小時就回到了碼頭。看看表才一點多。早上帶來的茶葉蛋已經吃完,打算回陽朔再吃午飯。
原路返回興坪車站,坐車回陽朔,然後回旅館收拾干淨,下午3點左右上街找吃。這個時候已經過了午餐時間,各吃店都冷冷清清,只有幾個幾個人在慢悠悠地喝咖啡或什麼東西。同伴想到“地球村”上網,我們就進了“地球村”。要了他們的招牌菜“脆皮鴨”,另加一份爆炒漓江小蝦,一份什錦菜。“脆皮鴨”做過火了,味道只能算一般,漓江小蝦倒很不錯。吃飽4點多,回旅館衝涼睡覺,哈哈,我們的日子過得真是自由過了頭。
晚上8點,醒來,外面下大雨。肚子開始餓了,就盼著雨停。9點多的時候,雨終於停了,下了一整天!要出去再覓點吃的才行。網上很多游記都說有一條巷子裡的一檔燉品很好吃,可是游記裡又不寫明招牌,路向又說得不清不楚,惟有自己出去找啦。往郵電局方向走,快出西街時,右拐的確有一條陰暗的小巷。巷子兩旁有很多小檔口,有燒烤的,也有喝糖水的,……這種情景讓我想起小時侯,晚上牽媽媽的手上街時,也會看到很多這樣的小攤檔。看來看去,終於看到一家寫著有燉品吃,那叫“老於小吃”。也不知到底是不是這家,可是既然來了,就嘗嘗吧。我要了碗燉乳鴿,才六塊,下料很足,味道自不必說,非常鮮美。即使不是這家,我們也心滿意足了。後來從認識的小妹口中得知,我們誤打正著了,找對了店。那個導游小妹也經常和朋友去那裡吃燉品。
吃飽後,閑逛回去。西街頭的路中央有很多水果賣。我挑了一個桃子,居然要4.8元,好貴的桃!
閑逛一會就回了旅店,第二天過去了。
Day 3 (7月20日)遇龍河漂流
早上8點多的時候,被樓下的嘈雜音吵醒,是幾個阿姨在和游客討論線路。隱約聽到說“今天遇龍河水漲”之類的話,不過我當時並沒有把遇龍河水漲和我們當天的行程聯系起來,就不在意。在床上賴到9:15,起床,洗漱,仍舊到街口的“漓江源飯店”喝白粥,買茶葉蛋,今天多帶了一個粽子。
接著逛到車站,找去金寶並且路經富裡橋的車,問了幾輛,有個年輕的姑娘招呼我們,說她的車走那條線,每人4塊。車很快就開了,姑娘忙完買票事宜,就問我們今天的行程。我們把打算先到富裡橋,再從那徒步回遇龍橋,然後漂流到下游的計劃告訴她。她聽完立即說她可以為我們介紹一個竹筏船夫,並且兼當導游,就是她表姐,住在遇龍村裡。我們想了想,覺得可以考慮,就同意了。車子經過遇龍村的時候,我們就下了車,已經有一個中年婦女等在路邊,是買票的姑娘打電話叫她出來的。
姑娘的表姐叫林大姐,典型的勞動婦女模樣。她開始帶路去富裡橋。我們從路邊拐進了旁邊一條田間小道。由於家裡不住農村,我對農田認識並不深,可以說是五谷不分。不過這種田間小道倒很像我小時候老家背後魚塘與魚塘之間的泥埂。小時常常和伙伴們到那玩,那裡還有美麗的狗尾草。不過現在全不見了,老家後面的魚塘都被填平來建樓房了,可惜啊!轉回正題,林大姐帶著我們一路走,就一路說。有時是我們問一些有關這裡農村的情況,例如常種些什麼東西,收入怎樣;有時是她自己主動告訴我們一些情況。不過說得最多的倒是她自己的身世。她一味地說自己的命苦,年輕就被老公拋棄,自己貼錢拿回房子,女兒卻歸老公。女兒後來覺得跟媽媽親,就主動跟回媽媽,今年剛好小學畢業了,還算懂事。我除了安慰、佩服還能說什麼呢。說實話,同情歸同情,她還真夠羅嗦的,一路講不停,時不時又轉到身世上來,有祥林嫂的作風。走了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富裡橋邊。我們看到水流很急,就擔心不能漂流,林大姐說要等去到遇龍橋才能決定。林大姐路上有向我們介紹過富裡橋的歷史,不過我沒心裝載。橋是老式拱橋,全用大石塊壘成。橋兩邊都各有一棵大樹,橋上某些地方苔蘚叢生。同伴埋怨沒什麼看頭,害她走了這麼久的泥路,鞋子髒死了。橋的周圍都是農田,風景還是挺優美的。我們只在那停留了一會,就往回走,去遇龍橋。路上林大姐繼續她的發言,我們唯有不時附和一下。原路返回遇龍村,先到林大姐家歇會,她去拿漿。我抓緊時間吃粽子,喝水。他們村家家都有水井,我也去玩了一把,順便洗洗手腳,水挺清涼的。
休息過後,就出發到遇龍橋。拐了幾個彎後,我們就看到了遇龍河,很多竹筏停在岸邊,不遠處那座橋就是遇龍橋了。遇龍橋也是老拱橋,不過它與富裡橋不同的是它的橋面是平的,富裡橋的橋面是拱的,相比富裡橋就有看頭多了。林大姐和她哥哥商量過後,覺得以今天的水勢,可以漂半程,即是上游部分,收我們兩人120元。我想既然來到了,就漂吧,船夫都敢,我為什麼不敢。同伴開始不願意,被我磨了一會也同意了。我們坐到其中一個竹筏上,竹筏上捆綁了兩張竹椅,雖然硬梆梆的,也能湊合了。由於前一天下了大雨,河水上漲,把兩岸泥沙都衝進河裡,河水就黃黃的了。這是我覺得最遺憾的地方,一直聽說遇龍河水清見底,我卻無福欣賞。坐在竹筏上,在河面上慢慢地漂,那種感覺也很愜意。加上兩岸風景非常優美,我覺得還是值得一漂的。遇龍河兩岸與漓江不同,漓江兩岸多是高山,遇龍河兩岸卻是廣闊的農田,農田過去才是山,所以兩岸視野非常開闊。沿路村莊很少,人煙稀少,我想也正是因為人少,所受污染才少,風景才能保持得這樣天然!那天因為水漲,沒什麼人敢漂,一路上只有我們一個竹筏,真是包起了整條河。有些農民看到我們很驚奇,從他們與林大姐的對話我猜到他們是驚奇於我們不怕死,冒著危險漂流。後來想起這一段經歷也害怕,當時只是因為不了解情況,才敢貿貿然跟著人家走。不過林大姐他們也太那個了,為了賺錢,也不向我們說明危險性,好在福大,一路平平安安。路上經過一座情侶山,當時雨下大了,林大姐說到岸邊避避雨吧,岸邊剛好有座小茅房。我們就靠岸邊停了竹筏,岸邊的茅房裡有一個老伯住著,他是看管魚塘的。林大姐因為之前在過一個堤壩時掉進了水裡,她就問老伯借了干的衣服 ,進茅房換衣服去了。我們在岸邊照了相。准備離開的時候,老伯才走過來跟我們說,可以帶我們上情侶山,來回只要半個鐘就可以。在情侶山頂可以看到遇龍河的全景,非常美。桂林電視台等媒體也曾經請他帶過路。我當時心理有點動搖,不過想到雨天路滑,就此罷休。老伯還說經常有外國人叫他帶路,留下了很多名片,有時那些自助游人沒地方過夜,也會在他的茅房裡住。他歡迎我們下次再來爬,我們也只有應聲附和著。
重新上了竹筏,繼續往前漂。漂半程大概要經過10個堤壩,由於水漲,有些堤壩已經被淹沒,我們沒看到。第三個堤壩很高,最刺激,往下衝的時候,我們倆的褲子都衝濕了,涼風襲來,寒意頓生。竹筏經過舊縣時,林大姐指給我們看一座宋代的古橋——仙桂橋。也是石頭壘起的小拱橋,只有兩三米長,現在仍然非常有用。過了舊縣不遠,我們看到前方有兩座平板橋(不知怎樣稱呼這種橋),是新修的過路橋,離水面不高,我們的竹筏由於綁了兩張竹椅,加上水漲,過不了那個橋洞,我們唯有就在橋邊上岸。這裡原來是一個碼頭,很多旅客只漂下游的就從這裡開始。我們上岸後,林大姐非常熱心地為我們找了一輛摩托車回陽朔縣城,說好價錢5塊。坐摩托的中途下起了大雨,我們和摩托師傅一起在路旁的屋檐下避雨,和師傅聊了起來。他說他平時不載客的,剛才正想出縣城買東西,就順便帶上我們。他說不知為啥那個林大姐一直為我們說好話,把價錢壓得很低。我們唯有笑笑應對。雨下了很久。他還說廣東人很喜歡自己駕車來陽朔,還把陽朔比喻成廣東的後花園。由於當地以旅游業為主,禁止工業,所以經濟仍然很落後。有旅游點的地方群眾收入還好些,其他地方就跟農村一樣,生活還是很困難的。我們不知該如何應對,只有靜靜地聽。雨下得好像沒有停的意思,我們決定乘著它小點時就趕路。冒雨回到陽朔時,我們三人都淋濕了。想想師傅也不容易,付錢時就多給了兩塊。這時已經下午4點。
回旅店的路上,我肚子餓了,在“漓江源”門口的小吃檔買了幾串炸食,然後回旅店衝涼、洗頭,睡覺(豬!)。
晚上6:30時,聯系了之前認識的那個導游小妹,小妹說她今天下團早,想和我們一起吃晚飯,我欣然答應。後來我們約在“地球村”門口等。因為之前去過“地球村”吃午飯,我想換個地方,等小妹來了後,我們就坐進了“地球村”對面的“原始人”。我們其實是坐在街邊的,那種感覺很好。過了一會,小妹的一個同事也到了。大家聊起,才知道新認識的這個導游叫梁藝,人非常爽朗,男孩性格,廣東中山人。她說話很直率,給人感覺容易相處。之前說過我對“原始人”的燒雞垂延三尺,於是建議叫一只。誰知只剩最後一只(要預訂的),可還有另一批客人想點,我們兩隊人就妥協一邊一半。端上來後一嘗,味道還不錯,不過不能吃多,容易膩。我們開玩笑地幫燒雞老板算了一個月的收入,一只雞成本算20,40賣出,每天賣30只(肯定不止這個數),一天賺600百,一個月18000,除去稅收等雜費,起碼也賺10000,而且這是保守算法,這個老板真肥油啊,單靠一檔燒雞就發上天了。梁藝說她與“地球村”的老板很熟,就到對面點了啤酒魚和Pizza。我們那晚就坐在西街的街邊,品嘗著兩家的廚藝,真爽。“地球村”的啤酒魚和“謝大姐”的比起來,水平差了一大截,主要是味淡、辣椒少、調料的味沒有進到魚肉裡。不過它的Pizza挺好。我們邊吃邊聊。小妹說她明天要帶一個團到龍脊梯田,問我們要不要跟著去,有兩個老外已經說好要搭她的順風車,我們覺得有直達車總比自己轉幾趟車的好,就答應了。一直坐到9點多,我們才離開,周圍逛了一下,就分手了。我和同伴到“沒有”門口坐著聽了一會現場演唱,就回了旅店休息。
Day 4 (7月21日)龍脊梯田
昨晚約了小妹是早上8點在西街口等,所以這天起得特別早,6:30就起來收拾,退房。7:10左右還是到“漓江源”喝白粥+酸豆角。8點去到西街口,小妹的團友們還沒來,就在他們下榻的酒店等了會,車來了後,我們先上車。在車上坐了一會,才恍然想起背包落在剛才等人的酒店大堂了,真冒失,居然把整副身家都丟了,讓同伴笑了好一陣。不一會,同伴也發現她犯了同樣的錯誤,她把一個裝鞋的袋留在了吃早餐的地方。哈哈,怎麼我們冒失也這麼不約而同。不一會,兩老外上了車,是一對情侶。因為自己的英語口語不大靈光,沒敢主動去搭訕。小妹與他們聊了一會,團友們都來了。8:30時我們開始出發。從陽朔到龍勝縣要先經過桂林,我們一路都是走國道。大約50分鐘後,我們和桂林擦邊而過。又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開始進山。車在幾座大山間兜兜轉轉,而且因為新路塌方,正在清理,我們只有走舊路。舊路窄且遠。舊路上也看到幾處塌方,不嚴重,還能通車。中途居然還遇到大塞車。山路上遇到塞車,平生第一次,聽說也是因為前方塌方,要等清理後才能過去。塞車時大家都下了車,在路邊說笑。後面有一輛車是廣東來的,是一隊年輕人,他們拿著DV在玩,找個男生充當當地居民,然後模擬記者采訪。那男生真有表演天分,把當地話學得惟妙惟肖,說什麼“這裡塌方是經常有的”,當地的語言有點像白話和普通話的混合體,有些字讀白話音,有些字讀普通話音。例如經常的“經”字就讀白話音。串在一起讀是很搞笑的。他們的表演惹著周圍人一陣大笑,讓等的過程變得不那麼難耐了。通車之後繼續走。我去年去過廬山和峨眉山,山路已經不陌生,但龍勝這裡的山路相比我去過的那兩座山一點不遜色。結果車上就有人捱不住,嘔吐了。我坐著車頭,還好。快到達的時候,我們經過一個“中國第一長發村”,是瑤寨。很多婦女坐在路邊聊天,她們都包著頭發,我沒有福氣見識第一長發到底有多長。中途我們沿著一條河流走了很久,這河裡的水很急,黃黃的,滾滾而下,讓我一看到就想起了“怒江”,我想怒江大概也是這種情形吧,猜測而已。那條河的下游比較平緩的一段給開發做了漂流,應該會很過癮。
大約中午12:30,我們的車到達了龍勝縣平安村。平安村是一個壯寨,壯族的吊腳樓隨處可見。吊腳樓主要用木頭搭建,最底一層一般是廚房和飼養家禽和豬的地方,四周都沒有圍起來,二樓比一樓寬,有一部分就吊了出來,吊腳樓的名字想必由此而來。三樓比二樓更寬一些,也吊了一部分出來。基本是兩三層的樓房。因為木屋很容易引起火災,當地居民想改建水泥屋,可是當地經濟以旅游為主,游客來到當然想看到正宗的木質吊腳樓,所以居民們也很無可奈何。我們下車後要走上山頂才能看到梯田,上山途中有幸看到正在建的吊腳樓。走到半山時,小妹說我們先吃午飯吧。進了預約好的一家飯館,那個團的團友們的飯菜已經准備好了。我和同伴兩人,兩個老外,加上小妹,就坐在了旁邊一桌,還要點菜才有得吃。把老板叫過來,先咨詢老外的意見,他們要了西紅柿。我們想要一條魚,問他們吃不吃,他們好像不大感興趣,不過最終還是答應了要。我們還要了一份豆角炒肉絲和一份不記得是什麼東西了。等上菜的時間裡,我們和老外簡單地聊了一下。得知他們是瑞士人,有三個月的假期,先到了香港,然後廣州、陽朔一路過來,接著可能到西安,西安之後的行程還沒確定,有可能還要到北京、上海等。我們聽了非常羨慕,他們的生活真是安逸。聽說歐洲有些國家是工作半年,休息半年的,對比我們國家,老師還好些,有寒暑假,其他職業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假期,平時還要加班加點。怎麼差距就這麼遠呢?而且比較差的職業辛苦工作了一年也沒有多少收入,生活仍然困苦,這些現狀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我不想多說,只是心裡很不是滋味。小妹帶的團友們快吃完的時候,我們的菜才剛上,小妹叫飯店的一個女孩帶他們到一號景點去了,我們可以慢慢吃。老外用筷子很過癮,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豆角夾起,但也比我想像的好多了。吃完後,我們一起付了錢,兩老外嘀咕了一會,就主動地把他們那份錢還給了我們。他們的AA制觀念果然很強。
然後我們一起繼續往上走。越往上,看到的梯田越多。等我們去到山頂時(二號景點),往下一看,嘩!幾個大山頭全開辟了田地。一圈一圈,層層疊疊,像繡出來一樣。每塊田地都不大,一小塊一小塊的,整整齊齊地圍繞著一座座山。那個壯觀,我形容不來。每當我看到大海或者大山時,我的心跳都會接近靜止,呼吸也變緩慢,頭腦裡一片空白,像被洗了腦一樣。這時,所有的煩惱憂愁都會被拋到一邊。建議心情不好的時候去海邊或者大山裡,大自然會幫你洗滌心靈,平復心境。在贊嘆美麗風景的同時,我們對當地居民的勤勞與智慧也佩服不已。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七星伴月”景點就是七個小山頭圍著一個大山頭。我們在那最高點(大約海拔880米)照了幾張相,當然少不了和兩老外合影一張。在山頂向下看,山腰上密密麻麻的吊腳樓,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我們逗留了大約20分鐘,就回頭往下走。回到停車場,那幫團友們還沒回,我們就逗當地的壯族小孩玩。他們一點也不怕生,在你周圍跳來跳去的,還很配合地讓我們照相。大約3:30,大隊回齊了,就出發。從龍勝回桂林,用了接近3個小時。剛回到桂林,就遇到突發的狂風暴雨,我們下車的地點離旅店有一段路,大家走得好不狼狽!兩老外跟車回了陽朔。
我們今晚也住桂林,叫小妹幫忙拿房,與團價一樣。我們回房間收拾後出來找吃的。那家旅店就在市中心區,周圍都很繁華。我們找到一家連鎖餐館“桂林人”(好像東莞也有),我是一定要試一試正宗的桂林米粉的。那家“桂林人”是自助式的,很方便,環境也不錯,價錢不貴,大眾化,很多人來吃,差點沒位。我要了一份辣的米粉,吃得大汗淋漓。在那裡見到小妹,她也在那吃。我們與她結了今天的帳。車費每人30,梯田門票每人50,旅館兩人80。
吃飽後,我們開始亂逛探路。附近有一條步行街,很多特色小店,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看中的東西又太貴,只能干看。一直逛到9點多,才回旅館。
Day 5 (7月22日)桂林市區 像鼻山
今天我們准備逛桂林市區。8點多才起床,收拾好後下樓退房,把行李寄放在旅店櫃台,輕裝出發。先到麥當勞吃早餐。說實話,我並不很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的東西,只是同伴要求,那就去羅。坐在麥當勞的落地玻璃窗前,一邊嚼著薯條,一邊看過往人群。桂林很多那種電動單車。國家已經申明那屬於非機動車,外省很多地方已經大量出現。廣東怕引起道路阻塞,一直不敢公開說那是可以上路的車。不過在廣東境內也隨處可見電動車,現在交警可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我覺得電動車有兩大優點:沒有尾氣和噪音,非常環保。在桂林,單車還是很普遍的交通工具,路邊常常停滿了單車。很多單車後尾架上都裝有小孩坐的藤椅,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現在珠三角已經很少見到這種風景了。
吃完早餐,我們打算走路去像鼻山。之前問過小妹,知道大概的方向,我們就一路慢慢地走,遇到中意的店鋪也會進去瞧瞧。走了一段路後,覺得不大對頭,於是向街邊的清潔工人問路,哦,我們只走錯了一點路,現在只要拐個彎就到了。拐彎的地方有棵大榕樹,樹下坐著好些乘涼的路人,就像一個街心公園。過了一座橋,我們就看到像鼻公園。門票每人25,也有套票,就是幾個景點的聯合票,除了像鼻山,還有蘆笛岩等,我們覺得岩洞也就那麼回事,不想再去,所以只買了像鼻山的票。進門後,剛好遇到一群小學生來參觀,他們有個導游哥哥帶著,我們決定跟著他們走。在園裡轉過幾個彎,抬頭一看,像鼻山就在眼前。小學的課本就介紹過像鼻山是如何如何的美。現在親眼看到,有一種“我終於看到了”的感慨。在腦海裡留了十幾年的像鼻山的畫面今天得到了印證,真真實實的像鼻山就在眼前,旁邊還有一大群的小學生,自己也彷佛回到了小學時代。今天來像鼻山玩的游客很多,從校服來看,有好幾個學校的學生來了。我們在岸邊照了相。看到岸邊有很多竹筏,可以去到像鼻洞那裡,兩個人收15塊,包一個竹筏。我們欣然上船。離岸的時候,水淺,船夫用竹篙把竹筏撐開,到了水深的地方,就換成了用木漿來劃水。沿著江邊我們去到一個半島,岸邊有賣炸魚串,炸蝦串,看上去很美味的樣子,船夫說你們先上岸吃了再走吧。這些炸食美中不足的就是面粉下得太多。在吃的時候,留意到離岸邊不遠的水面上露出了一截像鼻子,覺得好奇,就問起賣炸魚的大嬸。她笑笑說,那裡有三頭石像,平時都露出水面的,今天水漲,把它們淹了,只剩下了像鼻在水面上。哦,原來這樣。還以為是特意弄個像鼻在這呢。寫到這裡,想起後來8月份去雲南石林時,導游指著一塊形狀像極了一頭大像的石頭對我們說,這是桂林那座像鼻山的兒子,你們有機會去桂林時記得告訴像媽媽,她的兒子在石林。哈哈,導游編故事真厲害。吃完炸魚,又回到竹筏上,不一會,我們就到了像鼻洞。洞裡不斷在滴水,涼風陣陣,非常舒服。我們就在洞邊上了岸,然後爬像鼻山。像鼻山不高,很快就到了最高處。最高處有一座小塔。遠看就像插在像背上的一把劍。關於這把劍,也是有傳說的。這裡不多敘述。在像鼻山頂可以看到桂林全景,一個不算發達的旅游城市,周圍有山有水,環境很好,適合居住。從山上下來後,回到原來上岸的地方,換了另一個船夫把我們送回出發的岸邊。再見了,像鼻山。
從像鼻公園出來,我們沿路返回。路過街邊大榕樹時,看到很多老爺爺老奶奶在打橋牌,熱鬧極了。我們覺得有點累,就找了個地方坐下,和旁邊一個老奶奶聊了起來。她說現在就她自己一個人住,兒子女兒都有自己的房子,她一有空就來這裡坐,或者打打橋牌。他們打橋牌是贏錢的,她說自己水平低,不敢輕易上陣。我們都不懂橋牌,歇了一會就離開了。路上見到一個小女孩在賣水果冰。一個像珍珠奶茶那麼大的杯子,隨意裝各種切好的水果塊,裝滿一杯,才1塊錢,便宜極了,大熱天的用來解暑最好不過。這天剩下的時間都是亂逛,包括回到昨晚去過的步行街,那裡好幾家商店的玩意吸引著我們不得不再逛多一次。3點多的時候,我們在另一家“桂林人”吃了東西。我這次要了一份忘了叫什麼名字的桂林米粉。上菜的時候,居然有一個大碗外加八個小碟,每個小碟裝一種鹵肉。一碟一碟地吃,爽極了。
我們是當天晚上8點多的火車,必須7點趕到火車站。6點多的時候回旅店取行李,然後去找公共汽車坐。桂林有好幾路免費的公共汽車,基本是經過一些景點的,也經過火車站。我們在等的時候,剛才遇到一輛免費的,連已經拿在手上的一塊錢也省下,呵呵。由於免費,很多人搭乘,我只有背著個大包站到火車站,幸虧不遠。
上了火車,天啊,和一幫夏令營的小學生一個車廂。他們是廣州天河體育西路小學的畢業生,參加的是一個桂林6天美術夏令營。小學生的好動,吵鬧全領教了,他們有時也很幽默,比我們以前早熟得多。
第二天早上9點多,一路平安回到廣州,這次陽朔-桂林自助游到此結束。
羅嗦了這麼久,寫得真累。
所有費用算下來是1171.3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