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點朱家尖三四處湊了個大伙兒都閑落的時間,大包小包,一行10余人,踏上舟山群島之一——朱家尖。
似乎每番出游,jms都會如往常般四處尋味著目的地的風土人情,特色景觀,以便入鄉隨俗得更加徹底。從小生活在內陸的我,除了來到杭州看看西湖的典雅景致外,印像中毫無“三點水”的字印。於是乎,當伙伴們決定前往舟山第二大群島的朱家尖時,朵拉我的心情溢於言表。
清晨7:30,咱們幾個驅車駛出了杭州城。路邊特有的江南郊外野景早已被爛熟於心,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多了幾分深刻記憶,權當是為這次海邊之旅親點的參照對像吧。經過杭甬高速公路的一路顛簸,咱幾個顫顫微微地進入了北侖白峰碼頭。一聽司機道來:我們要連同汽車的屍體擺渡,才能達到島上,朵拉的情緒就開始高漲。從未坐過船(嘻嘻,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意境吧,反正這次加上後,咱們就扯平咯)的我,害怕一時,卻又快樂一程起來。tatanic的海難畢竟是過去,如今的交通安全還是又保障滴。
沒想到中國海域的水質那麼差,混著泥沙和海鹽的海水,在輪渡的行程中,不斷拍打著船沿,很難想像,張健全程游下渤海、英吉利海峽等等的情景。我們的船斬風劈浪地快速前行,猶如海中的蛟龍,輕盈地擺動著身軀。靜靜俯身臨聽劈浪時的船沿,海鹽、海泥混合在一起的浪花“沙沙沙”,似乎海的女兒始終陪伴在大伙兒的左右,愛上這種被擁抱的感覺。冷不丁有了一種想衝下擺渡船,起身躍入東海海域的衝動,當然,已經被同事一把拉去拍照了。
經過將近1個小時的海上風光走馬觀花後,我們終於踏上了朱家尖的馬路上。令人荒謬的是,杭州擠得要命,這裡,無論你怎麼開車,什麼時候開車,都可以長驅而走。沒有一絲顧慮。道還是那個道,在同事們的眼裡,這裡的路已經和以前大不一樣,那一個勁的寬敞啊,人少啊~~~同時,朵拉產生了一個想法:這裡只有這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了。
至於朱家尖的景觀,版山也早已介紹很多。給我的唯一感覺,便是無論你是否硬氣,你始終無法抵擋得住朱家尖給伊帶來的柔情。她家的柔情,來自水,也來自沙,更來自漁民。一行中的安排中,有爬山一環節。可朵拉根本不屑一去。保叔山也經常爬的,老和山也就在頭上,何必在海邊爬山呢,呵呵。當同事們歡呼雀躍著要上山看壁畫時,朵拉便和其他幾位明智的“高人”一道暫且窩在車上,為去海邊一瘋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事實上,後來一玩,也的確證明了朵拉我的智慧啦:在海邊不玩沙,就不算來過海邊。朱家尖的沙灘非常平坦寬闊,而且沙質細膩柔軟,整個海灘比想像中干淨許多,赤腳走在被海水剛剛蕩滌過的沙灘上,就像是踩著織得很緊很厚的地毯,也根本不用擔心會有什麼東西硌了腳。別以為兒時的記憶早已泯滅,一旦到了南沙,看著有小孩子的身影,朵拉就不自覺想摸摸這些渾然天成的東東,也會不自覺地用手創造出想像。似乎到了那地方,孩童的天真、好動的心理全部使了出來,讓朵拉我擺足了沙雕大師的模樣,賦予一盤散沙新生命的呼吸。
還有一處景觀,那就是傳說中的龍王三太子化身在此,所以被稱作“烏塘潮音”的烏石灘。老實說,事先來之前,看過很多介紹,但是沒有想像中那樣。正所謂聆聽海聲曼妙是需要基於一定的感情的麼。可能那天的天公不太作美,這大雨不但衝走了心情,也衝走了對美好景色的抒發。不過烏石塘或許美就美在這是一條憑借自然力量壘成的海塘。腳底下這些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在海水的反復親吻下,還真是烏黑發亮、光潔可愛呢。朵拉這次過足了玩石、玩沙的癮頭了。撐著一把小傘,蹲身而佇,將烏石揀了幾枚把玩在手,可以感受到卵石散發出來的能量,說不上什麼超能量,只感覺一股股石頭的溫潤集聚在手心。朵拉好奇地將兩枚卵石碰撞在一起,嘿嘿,真的,聲音特別好聽,在雨聲的配樂下,有一種淳厚的聲音,或許那才是大自然的聲音吧。不過朵拉的好些同事童性暴露無疑,紛紛在塘邊玩起了“打水漂”的游戲了。
趕玩了塘邊的風情,朵拉一行又被車夫拉到了裡沙,導游說不可不去。原來是好讓咱們探探裡沙的民風呢。一進漁村就有一棵高大的羅漢松,有點怪怪的,可是同事們都迷信地說它長得有靈氣。不過裡沙的漁民還算是熱情好客的。當然了,咱們兜兜裡的大米也散落不少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