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點,我們正式向山上進發。我們的路線是比較腐敗的纜車上山。慈光閣至玉屏樓的纜車是那種六人一組的小纜車,透明玻璃視野良好。相比白鵝嶺至雲谷寺那種地鐵車廂一般站著的纜車,感覺要好許多。也許不是節假日,又在中午時分,我們並沒有等待多久,大約排了10分鐘就上車了。一路景致不錯,隨著上升逐漸感到空氣也不那麼燥熱了,悠哉游哉,當然以人民幣為支撐:)玉屏樓可算是一個交通樞紐。人很多,買賣也紅火,從挑夫到照相,從礦泉水到拐杖,很典型的景點氣氛。可以想像在黃金周裡,此地如何人聲鼎沸。天都,蓮花二峰就在眼前了,不過說實話沒多少審美的愉悅,也許就是名聲在外吧。這一帶著名松樹雲集,當然到此留影的人也是一個挨一個。以天都為背景,拍一張迎客松,似乎是黃山的標准照,其實自己在電腦裡合成的話,可能不相干的人頭還少一些呢:)注意迎客松的確是用鋼絲拉著,拍回去的照片免不了要photoshop一番了。
天都正在封山養護,當天的主題就只能是蓮花峰了。上蓮花峰的路的確有點陡,不少路段手腳並用並不為過。但一來同路游人很多,二來都有心理准備,真正的攀登過程並沒有感覺多少艱難。有一點心得,從玉屏樓向蓮花峰雖然台階陡峭,但適合上山。那種60度以上的山路,下山比上山可要困難多了。我們沿途就幾次停頓,等待反向的游客艱難地一點點挪下來。如此下坡,視覺感受一定驚險,心理壓力也會比較大,恐高的朋友可要想好。蓮花峰頂很小,風景嗎也一般,大家都輪流和那塊蓮花絕頂的石碑合影。在號稱華東最高點的地方,自我膨脹還是很嚴重的,趕緊掏出手機,向天下詔告一番:)不知數據業務是否開通,有條件的可以在山頂試試移動辦公,捧一個筆記本,開一個網絡會議,接受眾人崇敬的眼光,感覺一定很牛。蓮花峰頂有不少的鎖,有一位工作人員,用萬能鑰匙調整那些鎖的位置。他說有的鎖還是他來鎖的,大概算是拋磚引玉吧。途中看到有哥們提著腳架,扛著大炮也向上走,很懷疑他們到時如何能騰出手來。另外那些發揚英雄主義幫助mm的帥哥們也很辛苦的噢。體力不是很強的,要三思啊,頭腦一發熱,把包都接過來,你就會明白挑山工的辛苦,更慘的是你還是免費的,呵呵:)當天下午天氣多雲見晴,但山上的陽光似乎比較強烈,路上也沒有多少遮掩,所以mm們一定要根據天氣做好防曬的准備哦。
下得蓮花峰,就是去往天海了。途中會有機會遇到n次導游向團隊講解,指導大家看那些“鰲魚吃螺絲,老僧入定,老鼠偷油……”。其實這些東西主要靠想像,建議就地樹立專門勾畫的指示圖,免得群眾們瞪大眼睛卻郁悶自己的眼力。
上鰲魚背的兩條道廣為人知:百部雲梯(即桃花運道),或是朱元璋走的升官發財道。具體效果如何,希望黃山管理部門做一下跟蹤回訪:)但前者比較累是很明顯的,相當於連續高抬腿練習。後者比較平緩,盤桓之間還能看點風景,各位按需選擇吧。
而後去天海,光明頂,乃至北海都是很平緩的路了,與一般公園中的假山區別不大。過了海心亭,就到了我們當晚要住宿的天海。遞上那張路條,服務員打了個電話,內部確認了一番就好了,看來旅行社所說的不錯。我們訂的是天海招待所(聽濤小築)的四人間,當天掛牌160元一人,周末時應該還會貴一些。很小的一幢樓,客房也非常小,雙層床,看看被褥還算干淨。一次性的洗漱用品居然也齊全,客房獨立衛生間雖然簡陋,但熱水時段水很大也很暖和。房間沒有空調,但有電暖器,看來冬季需要取暖,夏季應該還是比較涼爽的。看日出所需的軍大衣也在房內櫃中。電視頻道不少,鳳凰衛視和華娛也有,需要了解天下動態的應該不存在困難。假如四人同行,招待所會給你們一間房,而像我們這樣的情況,就得男女分開,和其他旅客拼房了。
放下行李,發現時間很早。從12點慈光閣纜車出發,經過蓮花峰,到達天海不過3點半,中途還休息了挺長一段。根據山上公布的當天日落時刻預報,還有很長的空余。鑒於我們背了大量的食品,決定晚飯就靠這些了,一來節約了山上昂貴的餐費,二來也為明天減少一些負擔。聊天休整,暴飲爆食,5點半以後,我們前往光明頂看日落。
從天海到光明頂也就是15分鐘的上坡路。光明頂是黃山第二高點,視野開闊。在那裡拍攝人像留念不錯,尤其是黃昏時分,光線條件要比陽光強烈時好一些。由於看日落的人很多,我們決定繼續向西尋找一個清淨所在。在去飛來石方向的路邊,選了一個對著西面的山坡,席地而坐。遠處的飛來石鬼斧神工,更遠的山峰在夕陽的映襯下,恰似層巒疊嶂的水墨,黃山的松樹仿佛為寫意的水墨添了些工筆的細致,異常秀美。間或有鐘聲響起,回蕩山間。當天雲層很厚,太陽很快就消失不見了,也沒有留下絢爛的晚霞。不過在如此清淨的環境裡,聊聊天,發發呆,感覺依舊十分愜意。有點遺憾的是一種似乎是蒼蠅的飛蟲不時騷擾,甚至在落日的照片裡都留下了它們矯健的身姿。到了夏天不知道蚊蟲會否更多了,如果一身短打,最好還是有所准備。天色暗了,起身返回。山裡不同於城市,一旦天黑沒有什麼照明,在外活動比較晚的話必備手電。
回到房間,已經有同屋的住客了。互相交流一番,得知他們多次來黃山,可見黃山魅力。一行年齡都是五六十的老者,居然從慈光閣徒步上山,不由令我們汗顏。當然他們慢悠悠地從10點走到了下午5點,而且有一定的後果,一個往腳後跟貼邦迪來應付摩擦,另有一個似乎感覺不適,所以還是那句話,大家量力而行。